类别 高中政治 推荐选送单位 湖州第五高级中学_第1页
类别 高中政治 推荐选送单位 湖州第五高级中学_第2页
类别 高中政治 推荐选送单位 湖州第五高级中学_第3页
类别 高中政治 推荐选送单位 湖州第五高级中学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湖州市第五届教学研究论文评比参评论文类别: 高中政治 推荐选送单位: 湖州第五高级中学 浅谈政治教学中的关节点问题设置湖州第五高级中学 杨梅芳【摘要】:新课程改革对中学政治教学的高要求与当前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普遍缺乏兴趣两者之间矛盾日益突出。新课标下中学政治教师如何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创新问题设置,正确合理地设疑,用巧妙的问题来展开课堂教学,成为我们研究、探索的重要内容之一。要真正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必须在学生学习、研究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发现、培育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抓住问题设置的关节点。【关键词】:问题设置 关节点 效果 “度”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

2、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最佳纽带。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能否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这就要看教师能否注重提问效果、有效把握问题设置的“度”, 激发其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融入到课堂情境中来,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因而,政治教学中是否重视提问,能否设置高质量的问题,是衡量一堂政治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是政治教学必须把握的关节点。一、强化问题设置的必要性1.强化问题设置是落实新课程改革、应对中学政治课教学现实的必然要求。新课程改革对中学政治教学的高要求与当前中学生对思想政治课普遍缺乏兴趣两者之间矛盾日益突出。新课标下的中学政

3、治教师只有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创新问题设置,正确合理地设疑。用一个个巧妙的问题来展开课堂教学,充分展现学生学习、研究问题的过程,不断地发现、培育并保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真正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效率,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强化问题设置是顺应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有效途径。青少年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相对优势,其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得到发展,并且表现出所谓的独创性。学生不仅喜欢探索事物的根源、喜欢怀疑和争论,而且他们富于想象,以至于他们常提出一些新设想、新见解,或者乐于去尝试一些新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不断点拨、引导,在讲授时提出发人深思的问题,使师生之间处

4、于一种和谐的信息交流之中。二、当前问题设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问题设置太多,提问走过场。课堂教学中没有提问,显然缺乏师生的互动。但提问太多、太密、太满,学生无所适从,就等于没有提问。当前的许多优质课和公开观摹课,学生活动和教师提问很多,课堂很热闹,但很多是为提问而提问,为活动而活动,课堂效果大打折扣。2.问题设置面面俱到,缺乏重点。启发式的提问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但是如果提的问题无论深浅,面面俱到,就失去了提问的价值。如有的问题学生一看就明白,但老师仍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找多个学生重复提问,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还有的教师设置的问题与传授的知识脱节,带有很大的主

5、观性、片面性,也不利于教学目标完成和学生能力培养。3.问题设置视野狭隘,缺乏内在联系。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问题设计应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由浅人深,一环扣一环。但是许多教师在问题设置时,想什么问什么,前后脱节,思路不清,一堂课下来,学生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既没有弄清每一框在整堂课中的地位及上下关系,更不用说对每一课的知识结构及内在联系形成一个网络体系。三、切实发挥问题设置在课堂教学中的关节点作用1.课堂提问要注重效果问题设置要寻求兴奋点。高中政治课是一门理论性相对较强、较为抽象的学科。在高中,政治课又被很多人理解为“非主干课程”,往往出现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座位上昏昏欲睡。如何把握教材知

6、识的重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解决学生思维的障碍点,关键在于寻求学生学习的兴奋点。要坚持问题设置与近期发生的国内外重大时政热点和社会焦点问题相结合,与学生喜闻乐见的影视明星和文体偶像相结合,与背景材料、情景设置相结合。如讲授哲学下册“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这一内容时,可以运用成龙入选福布斯“十大慈善之星”的例子,这必然会引起成龙的偶像们的兴趣。教学片段一:教师在课堂上讲述好莱坞明星片酬是天文数字,每拍一片都至少过千万美元片酬兼有分红,赚钱能力令人羡慕。而作为明星除了赚钱,能否得到社会的良好口碑又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此时提问:“成龙为何能作为唯一一位华人选入福布斯

7、十大慈善之星”?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和研究,最终使学生领悟到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两者的关系,从而导入新课。问题设置要把握关键点。教材的重点是教学的重心,也是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落实教材知识的重点是政治课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必须要紧紧围绕教学重点来进行,教师在授课前要精心设计提问的内容与形式,所提的问题要有典型性、针对性,提出的问题要问在知识的关键处,牵一发而动全身,以利突破重点,攻克难点。如对课堂教学提问的设计过于随意,偏离课堂教学的中心,针对性不强,课堂教学的目的就会不明确,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例如,本课教学的重点知识是“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8、(原因)”,如果直接问原因显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可以在教学中设计这样的情景:教学片段二:影迷小王:“我要能象成龙一样拥有亿万身家,我的人生价值就实现了。现代社会就是这样,你得到越多就证明你的人生价值越大。”此时设问:你如何评价小王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这时可设计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再请几组学生发言,说出自己的观点,最终使学生领悟到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这样既避免了空洞的说教,又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分析、讨论中提升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问题设置要解决障碍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拦路虎。解决不好不仅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会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在

9、学生思维的障碍点上进行巧妙的提问设计,有利于突破难点。例如,为突破本课的难点“如何看待精神贡献”,教师可设计一个新的问题情境:同学小张与成龙的众多影迷的语言冲突。教学片段三:小张说:“成龙不就是演戏演得好点吗!除了拿了这个那个娱乐圈的奖之外,还拿回了什么?再说,这东西饿不能吃,渴不能喝,冷不能穿,没有一点实际意义。”许多成龙迷早已跃跃欲试。此时教师设问:“假如你是成龙的忠实fans,你会用什么理由反驳小张的观点?”全班同学分成两派,观点泾渭分明对于这一观点的争论使学生理解: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既要看他物质方面的贡献,又要看他精神方面的贡献,通过这种方式解决了教学难点。2.问题设置要把握“度”

10、控制设问的坡度。设置的问题太容易,无法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起不到训练思维的作用。设置的问题太难,则只有少数程度较好的学生能够反映,对大多数学生会造成“启而不发”的尴尬局面,结果只能是老师自问自答,多数学生在课堂上扮演“陪太子读书”的角色。为保证设问的效果,问题的设置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步步推进,层层深入,逐步接近问题的本质。这样,随着问题的难度不断增加,学生每做对一步都为下一步解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每做对一步都会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钻研和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同时也教会学生一种解决复杂问题的思考方法。例如,在分析了“人生价值的基本内容”、“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的原

11、因”、“人生价值实现的两种形式”后,学习其方法论意义时,可设计如下问题:成龙对社会作出贡献,作为普通人的我们能否实现人生价值?其贡献的表现形式怎样?中学生又应怎样实现人生价值?这三问难度有一定的差异,程度不同的学生经过思考都能够回答上来。这样,通过难度层层递进的设计,就把本课的方法论意义这一落脚点巧妙地完成了。把握问题的深度。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是学生在未认真看书和深入思考时不能回答的,还应是班里大多数学生经过主观努力之后能够回答的。所设问题既要有一定难度,又不能超过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只有这样,学生的思维才最活跃,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才最高。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只有当感性输入和学生现有认知结

12、构之间具有中等程度的不符合时,兴趣最大。他说:“当一个人已经全部了解这个事件时,他就不再是有兴趣的。” 如上例教学中的重点知识是“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原因)”,如果直接问“为什么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问题显然过于肤浅,学生也只会搬搬书本上的条条框框,教学目标、效果也难以达到,长此以往只会引起学生对哲学课的逆反心理。因此,教师可以这样结合教学片段二,“你如何评价小王的观点?”引出学生分析问题得出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的三点原因。结合书本知识设计如下:只要回报,不要贡献 只有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才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得到回报人生价值 只有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才是人生

13、价值的就实现了 基本标志回报是衡量人生价 只有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才是人生价值的值的标准 可靠标准这样的设问,既有一定的难度,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且通过对问题情境的解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得到加强。拓宽设问的广度。当前,强调综合性逐步成为近年来文综高考的的趋势和新课程改革的方向。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有相当一部分的题目跨度较大,综合性较强,问题涉及政治、经济、哲学三大块内容。因此,在讲授新课及复习过程中,问题的设置一定要具备一定的广度,要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前后衔接,要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问题设置应面向大多数学生的认识水平,要发展学生的多向思维。一般来说,在复习课中设置

14、问题的角度宜大,综合性较强,一般可以从政治、经济、哲学三大块内容着手,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如在2007年岁末中国中南部地区这场罕见的大雪中,党和国家尽最大的努力,不惜一切代价抢救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在这个过程中有人会因此而献出自己宝贵生命。可以设问:对上述内容你是如何理解的?显然宽泛性的设问,使这一问题可以从人生是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政治常识有关党和国家的知识中寻找答案。通过这样的设问,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逐步与高考题型接轨。四、结束语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设问有法,而无定法,只有不断实践,不断摸索,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更好地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参考文献:1张勤益;让问题成为课堂教学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