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 水的净化及其综合利用_第1页
时 水的净化及其综合利用_第2页
时 水的净化及其综合利用_第3页
时 水的净化及其综合利用_第4页
时 水的净化及其综合利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2课时 水的净化及其综合利用【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知道天然水、自来水、饮用水、矿泉水和蒸馏水的区别。(2)知道过滤操作的目的,掌握过滤的基本装置和操作方法。(3)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和现状。(4)认识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5)明确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2.过程与方法(1)结合资料,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中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的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最终得出结论。(3)通过调查采访、查阅文献、网上搜索等方法,收集有关水资源及其利用、保护等信息;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提炼和归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观

2、察能力以及归纳总结的能力。(2)培养学生充分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3)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4)认识网络资源在学习中的作用。【教学重点】1.净化水的简单方法和原理。2.我国淡水资源短缺的现状;水浪费及水体污染的严重性。【教学难点】1.掌握沉淀与过滤的方法和操作。2.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教学准备】河水、自来水、纯净水、硬水、肥皂水、滤纸、铁架台、剪刀、蒸发皿、玻璃棒等。多媒体资料。 【引入新课】河水较浑浊,而自来水、纯净水较澄清;自来水、纯净水相比较,纯净水更澄清;纯净水虽然比较澄清、透明,但纯净水并不等于纯水,自然界中几乎不存在纯净的水。用比较浑

3、浊的河水、湖水、海水如何得到比较澄清的自来水呢?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研究的问题水的净化。【板书】一、水的净化【讲解】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各种水都或多或少含有一些杂质和细菌,不能直接饮用或应用,因此需要进行净化处理。水的净化处理很多方法如:过滤、蒸发、蒸馏、消毒、沉淀、吸附等。活动与探究1【提问】实验室有两瓶无色透明的液体,其中一瓶是蒸馏水,另一瓶是氯化钠溶液。通过下面的实验,能将它们区别开来吗?从瓶中各取出少许液体,置于蒸发皿中,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直至水被蒸干,观察现象。【交流】盛蒸馏水的蒸发皿中无残余物,盛氯化钠溶液的蒸发皿中有固体残余物。【提问】在两只烧杯中加入 20 mL蒸馏水,其中的一只加

4、入少量氯化钙溶液,搅拌使其溶解。再在两只烧杯中各加入一些肥皂水,搅拌,比较两只杯中发生的现象。【交流】现象:水中有氯化钙,加入肥皂后,产生的泡沫少,且有白色垢状物。结论:溶有较多钙、镁等物质的水叫硬水。【讲解】(1)对于水样中是否含有杂质,有时用肉眼就能分辨。如浑浊的水(如泥水)中肯定含有不溶性的杂质。某种外观看来与纯净的水几乎没什么不同的水,也含有杂质。如把某种水样蒸干后有固体物质析出,这种水一定含有杂质。(2)某些地区的天然水(如石灰岩地区的井水、河水)中溶有较多含钙、镁的物质,这种水称为硬水。(3)当水中溶有较多的氯化钙等物质时,加入肥皂后,产生的泡沫就很少,还会形成白色的垢状物,严重影

5、响清洗剂的使用效率。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一些工业用水也不使用硬水。【过渡】实际上完全纯净的水在自然界中并不存在,天然水和自来水中都含有一些杂质。对于只含有固体小颗粒的浑浊的水,可以自已动手净化。【板书】二、过滤活动与探究2【演示】放置一杯浑浊水于桌面上,观察后说出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说明可得出什么结论?【交流】烧杯内的浑浊是因为有不溶于水的物质。【演示】将一些浑浊的水倒入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少量明矾,搅拌明矾溶液,静置,观察现象。【交流】烧杯上层的水变得较澄清,下层有沉降物析出。【提问】加明矾的作用是什么?【交流】明矾使烧杯内的浑浊物聚集成较大颗粒后沉淀在烧杯底部,上层水变得澄清透明

6、。【提问】怎样制作过滤装置?【演示】把一张圆形滤纸连续对折两次,得到一个四层的扇形滤纸,然后再用手捏住最外面一层滤纸展开,便得到一个一边是一层,另一边是三层的滤纸,用少量水润湿一下,把它贴在漏斗内壁上即可。再按教材50页图2-22安装好。【提问】滤纸为什么要先用水润湿后,再紧贴滤斗内壁上,且漏斗壁与滤纸之间不要有气泡?【交流】若不贴紧,滤纸与漏斗之间就会产生气泡,这样会影响过滤速度,滤液会遇到阻碍从而冲破滤纸,失去过滤效果。【演示】将烧杯中的上层液体倒入另一个烧杯中,余下的液体缓慢地沿着玻璃棒注入漏斗中。待液体全部过滤后,取出滤纸,观察滤液和滤纸上的物质。【提问】过滤操作一贴、二低、三靠的具体

7、内容是什么?【交流】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以没有气泡为准,可加快过滤的速度;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边缘,防止液体从滤纸与漏斗之间的间隙流下,使过滤不充分;三靠:盛待过滤液体的烧杯紧靠引流的玻璃棒,防止液体溅到漏斗外面;玻璃棒的下端紧靠在三层滤纸上,防止戳破滤纸;漏斗下端长的那侧管口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液体溅出。【提问】如果通过过滤得到的滤液仍浑浊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么处理?【交流】滤纸破损;液体高于滤纸边缘;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等都是可能原因。对仍然浑浊的液体应再次过滤,直至澄清为止。【小结】过滤操作实验口诀: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过滤之前要静置,三靠两低

8、不要忘。【设问】自来水是怎样生产出来的?【讲解】自来水的生产:(1)沉降池:加明矾,吸附悬浮物,形成较大颗粒而沉降;(2)沙滤池:吸附小颗粒;(3)用氯气除去细菌。【板书】三、 水资源的综合利用1.水资源的消耗状况交流与讨论【阅读】阅读教材52页表2-4“不同年份的用水量比较”。【提问】请对以上数据进行多角度分析,你能从中得出哪些有意义的结论?各类用水所占比例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什么?【交流】总体来看,我国不同时期的年用水量呈现较明显的增加趋势,对于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分析各类水所占比例,可以发现农业用水的比例逐渐降低, 工业用水的比例则不断增加,这正是我国工业迅速发展的证明。生活用水的增加

9、反应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设问】我国的水资源状况能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呢?【板书】2.我国水资源状况活动与探究【阅读资料1】人类拥有的水资源1.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总水量约为1.391018m3,主要分布在地表、地下、大气和生物体内。2.地球上的水资源约96.5%储存在海水中,淡水资源占总水量的2.53%,而可利用的淡水只占其中的30.4%,占总水量的0.77%。3.全球水资源短缺,据统计世界上有80多个国家约20多亿人口面临淡水危机。4.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量居世界第八十几位,且分布极不均匀。许多地区已出现因水资源短缺影响人民生活、制约经济发展的局面。【阅读资

10、料2】根据提供的资料分析问题:材料一:全球表面71%被水覆盖 全球海水、陆地水储量比材料二:在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与人口、耕地矿产资源的分布极不匹配。为了从根本解决水资源不足问题需要把水源富余地区的水长期地调往缺水地区。近几年,我国建成了不少调水工程,如引滦(河)入(天)津,引黄(河)入青(岛)等,其中的调长江水到北方地区的南水北调工程较宏大。材料三:资料一:水资源紧缺指标资料二:我国部分省市人均水量【提问】从材料一可得到的信息有哪些?(至少写两点)【交流】地球上的水资源很丰富,96.5%的水存在于海水中,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很少。【提问】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交流】我国的水资源分布

11、不均匀。【提问】从材料三可知: 北京的水资源状况为_,大连属_。为缓解我市水资源的紧缺状况,结合你的生活实际情况,写出两点具体做法。【交流】极度缺水,重度缺水。用洗脸水冲厕所,洗手后随手关紧水龙头(其他答案合理也可以)。【过渡】保护水资源是全人类的责任,每个社会公民都应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养成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良好习惯。【板书】3.爱护水资源【提问】水资源危机的原因是什么?【交流】1.自然原因:可利用淡水储量有限、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部分地区气候反常等。2.人为原因:人口增多,工农业发展,需水量增多;浪费严重数量减少;污染严重质量下降。【提问】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交流】1.开源措施:合理

12、开发和提取地下水;修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工程;海水淡化;人工增雨等。2.节流措施: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公民节水意识;改进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挖掘水资源的潜力等。3.解决措施:(1)加强对水资源的综合管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2)跨流域调水工程是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重要途径。(3)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积极推广耐旱作物;改进灌溉技术,如实行管道输水、喷灌、滴灌。【课堂小结】水的净化是指将自然界中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常呈浑浊状态的水,通过各种途径净化处理的过程。具体如下表所示:“不要让我们的眼泪成为最后一滴水!”这句提醒人们节约用水的广告语大家都听说过,我们能否真正做到节约每一滴水呢?【布置作业】完成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教师先给学生一种分析方法,然后引导学生从感性上认识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上升到理性认识时,自然过渡到引导学生借鉴教师分析问题的方法,将“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寓于其中。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