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的弊病与诊疗(一)_第1页
教育叙事的弊病与诊疗(一)_第2页
教育叙事的弊病与诊疗(一)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育叙事的弊病与诊疗(一)    作为校本研究的有效载体,教育叙事研究在我国教育界开展得可谓是如火如荼,不但涌现了数以万计的爱上教育随笔写作的教师,还出现了“新教育实验”开办的“教育成功保险公司”,以及师范院校著名教授领衔的教育叙事研究博客群。一时间,教育报刊纷纷开辟专栏,“变大而无当的宏观研究为细致入微的教育叙事”,甚至专门刊登教师教育叙事的杂志也应运而生。一批批优秀教师从教育叙事研究中脱颖而出,可喜可贺。但毋庸回避的是,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教育叙事目前似乎越来越多地表现出一些病症。若不及时、认真地加以治疗,教育叙事研究很可能偏离良性发展的轨道,沦为

2、“看上去很美”的作秀。病症一:虚构化有些教师写教育叙事文章的初衷就是盼望在报刊发表文章。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报刊的用稿特点上,而不是通过教育叙事来研究教育教学。只要报刊喜欢发表的内容,我的教育叙事统统都有,即使没有。我也能够虚构出来。不但虚构事例,而且虚构教育效果。例如某报刊开出“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专栏征稿,一些教师不是回顾自己的课堂,而是先研究一下类似的作品,然后依葫芦画瓢。人家的课堂来了一只蝴蝶,我的课堂上就进了一只麻雀;人家的学生突然要撒尿,我的学生就突然要喝水;人家的课堂得益于突发事件而形成了精彩的生成,我的课堂也因“教育机智”而大放光芒这样的作品看上去很美,有教育问题,有解决措施

3、,有教育成效,主题积极向上、演绎水到渠成、文笔细腻流畅,颇能得到编辑的青睐。一旦文章发表了,名利就一起来了,岂不快哉!只是,这样的教育叙事,到底是贴近教育,还是贴近小说?这些虚构出来的教育叙事,还是有意义的教育研究吗?还是教师成长的快车道吗?病症二:摄像化有些教师坚决不虚构。他们的教育叙事俨然就是一部摄像机,把每天的工作很客观地“摄”了下来。由于强调记录“最真实的教育生活”,他们的教育叙事就变成了随便观察到的、零散、庸俗、偶然的教育表象。这些教育叙事没有多少研究价值和反思意义。但是,这些教师很勤奋,天天写,天天更新。天天投稿。只是,这样的教育叙事,教师每天写1000字,坚持写10年,能成为名师

4、吗?病症三:消极化所谓消极化,就是在教育叙事作品中,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了自以为正确而实际上是错误的“反思”。2006年第一期中小学管理披露了这样一则教育叙事文章:小许是一位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有工作热情,与学生的关系也很融洽。可是,期末考试时,他所任教的两个班的考试成绩都不理想。小许面对这样的成绩当然很着急,他反思自己短暂的教学生涯,想找出原因,改进工作。经过反思,原因找到了:没有能“熊”住学生,平时对他们太客气了!于是行动也跟上:脸上的微笑少了,教室里的训斥多了只要留心一下周围,像这样消极的教育叙事几乎俯拾皆是。这些教育叙事,有故事,有情节,有反思,有策略,也有行动,看起来像模

5、像样。只是,这样的教育叙事研究成果越多,教师离教育教学的本质就越遥远,危害也就越大。治疗策略教育叙事研究,就是以讲故事的形式,记录自己在教育教学中发生的各种真实鲜活的教育事件和发人深省的动人故事,表述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内心体验和对教育的理解感悟,并通过各式各样的人物、思想与行动,看到这些真实事件背后的“复杂意义”,从而将“教学”与“学习”结合起来,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澎湃的动力支持。上述教育叙事症状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教师在浮躁的科研心态下,片面机械地理解教育叙事研究,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以至于画虎不成反类犬。我们认为,要从根本上消除上述症状,让教育叙事研究硕果累累,需要教师、学校、

6、主管部门多方联动。第一,要激发教师的教育理想。教育是什么?课程是什么?学生是什么?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教师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信仰?教育研究要解决什么问题?教师只有在深入追问这些教育教学的基本问题的基础上,树立了富于激情的教育理想。教育叙事研究才可能真正成为教师探索教育真理的载体和途径。教师对教育、学生、教学等有清晰而正确的理解,才可能彻底摒弃教育工作中的浮躁心态和功利化倾向。教师在平稳的心态下,审视自己教育教学、叙述自己的教育故事,才会成为自己生活中最自然的习惯。为此,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要善于利用各种场合、各种方式,想方设法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价值观,武装教师的头脑,激发教师的教育理

7、想。第二,培植教师鲜明的问题意识。教师的问题意识,就是对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客观存在的,那些没有解决或者没有完全解决好的矛盾的敏锐感知和认识。问题意识的鲜明程度,往往与教师的知识和思路成正比。也就是说,越是具有丰富的知识和敏锐的思路,就越能发现问题,并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与优秀理念碰撞了,就会有顿悟之感;在了解人家先进后,就能发现自己的落后;在追赶人家遇到困难时,就会更多地发现自己的差距;在总结别人教训时,也会发现自己的隐患。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该经常采用听课评课、集体备课、专家讲学、学术沙龙、典型示范、参观考察、外出进修等为广大教师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教师去观照、思考、发现自己教育教学工

8、作存在的问题。例如:纠正习以为常的教育教学认识和做法中不合理成分,使自己从误区中解脱出来;对自己或者团队过去教育教学处理得不完善、不尽人意的地方予以补充;对原来的教育教学实践予以相对否定,从另外的思路、角度、结构等进行大的调整改进;从自己或者团队那些好的做法和经验中提炼出新的理论、观点,推而广之,以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实践;有意识地系统整理教育教学中涌现的零散的见解和主张,在系列化、条理化中形成新的组合、新的认识,以新颖的创造,发人所未发,从而填补空白。培植鲜明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努力做到:解剖自己不怕严,批评他人不怕怨,亮出问题不怕丑,触及思想不怕痛。第三,要营造民主宽松的学术氛围。目前“科研兴校”已经成为不少学校的办学理念。这是好事。然而,有些地方为了追求科研政绩,为了快出成果多出成果,一方面出台了各种诱人的科研奖励措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