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S版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必考题型_第1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S版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必考题型_第2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S版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必考题型_第3页
小学五年级语文S版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必考题型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五年级语文S版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必考题型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名著阅读。我好比凤阙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啊,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母亲啊,我哭泣号号啕,呼你不应。母亲啊,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母亲!我要回来,母亲!1上述语段选自_(填人名)的组诗七子之歌,语段中的“我”指的是_。2七子之歌除本篇外,还包括_2. 古诗阅读。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1从诗的题目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首_诗,诗人要远行的朋友是_。2诗人与友人分别当天的天气非常_(A晴朗 B阴沉),这一点可以从

2、“_,_。”句中看出。3诗人用“_,_。”来劝慰友人不要因为离别而哀愁,用_、_的修辞手法,激励朋友增强自信心,努力进取。4有关送别的古诗名句还有“_,_。”3. 思维飞跃。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_,_。(1)用“”画出每句诗的节奏。(2)写出诗中的两组反义词。_ _(3)解释所填诗句:_(4)、这几句诗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_4. 课外阅读。咏柳唐 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1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似_( )_( )2“绿丝绦”指的是_,“剪刀”指的是_。3诗中描写柳枝的诗句是_,写柳叶的诗句是_,设问句是_。4请你再写出一句写柳有关的诗词或俗语_。

3、5自古以来,人们都喜爱杨柳,形成许多与柳有关的民间风俗和情趣盎然的柳文化。除“咏柳”外,那你还知道柳文化中的什么内容,试举一例。_。 5.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润中。1用一个字概括山涧的特点,应该是_。2下列对古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用花落、山空、月出、鸟鸣这些动态的描写,反衬出春山月夜无人声的幽寂。B.这首诗生动地勾勒出一幅“鸟鸣山更幽”的图画。C.全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淡雅而意境幽远的春山月夜图,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6. 阅读宋词,完成练习。卜算子·咏梅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

4、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1下列汉字注音错误的有()。A.碾(zhn) B.驿(yì) C.著(zhuó) D.妒(dù)2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有()。A.驿外:荒凉冷清的地方 B.无主:没有主人C.无意:没有意思 D.群芳:一个人的名字3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题目”是_。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错误的是()。A.作者通过写断桥边的梅花,赞美了梅花的精神B.作者为梅花谢落被“碾作尘”而感到惋惜和痛心C.作者以梅花自喻,表达了自己无悔的信念和高洁的追求D.赞美了梅花朴实无华,

5、不慕虚荣及坦荡的胸怀7. 完成下面练习。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_。我劝天公重抖擞,_。1补全古诗2己亥杂诗是清朝的_写的,诗中有两个成语是_、_。3解释下列词语。生气:_恃:_喑:_抖擞:_4其中对“九州生气恃风雷”中“九州”一词理解正确的是( )A. 中国的别称之一B. 地名5诗中反映诗人渴望天公振作精神,打破常规降下有用人才的诗句是:_。6读了这首诗,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强烈的_之情。8.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观书有感(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1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2解释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6、。鉴:_ 徘徊:_3把相应答案的序号填到括号里。这首诗的前两句(_),表面写景。诗的后两句(_),富含哲理。A寓问于答   B运用比喻4读了这首诗,让我联想到作者在古代一些名人学者关于读书的观点。在古人谈读书中,他是这样说的:余尝谓_,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_,眼口岂不到乎?9. 快乐阅读。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1解释下列词的意思。不久归:_斗芳菲:_2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_3这首诗描写了_4请给诗配画10.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天净沙·秋元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

7、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注释)天净沙:曲牌名。飞鸿:天空中的鸿雁。白草:枯萎而不凋谢的白草。红叶:枫叶。1这首曲子中“_”“_”两个关键词点出时间是傍晚。2这首曲子在景物的选择上动静结合,其中孤村、落日、残霞、老树、寒鸦都是静止不动的,唯有“_”在动,增添了情趣。3这首曲子运用表现色彩的字_、_、_、_、_,使作者笔下的秋景美丽而有韵味。4本曲前后两组景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前一组景物的特点是(_),后一组景物的特点是(_)。a.明朗、清丽;b.热烈、向上;c.宁静、孤寂11. 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a、蓬头稚子学垂纶,_。b、儿童散学归来早,_。c、_,飞入菜花无处寻。12. 阅读古

8、诗,完成练习。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1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和“四时田园杂兴”中的“兴”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兴奋 B.振兴 C.高兴 D.兴盛2解释下列字词。耘田:_   绩麻:_ 解:_供:_    傍:_   阴:_3“村庄儿女各当家”中“儿女”的意思是( )。A.子女 B.指青年男女 C.哥哥和姐姐 D.儿子和女儿4“童孙未解供耕织”中“耕”和上句诗中的“_”相对应,“织”和上句诗中的“_”相

9、对应,通过所填的这两个词语,我们体会到农家人(_)的特点。A勤劳能干   B悠闲自在   C艰苦朴素   D勤俭节约13.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 。课题凝练简括,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 ,又点明了主人公是 ,抒发了诗人与朋友之间 。(2)这首诗是一篇“文包诗”,前三段写   ,后两段写     ,抒发了朋友之间 之情。14.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练习。斗笠孩子,戴上这顶斗笠吧,你便把故乡戴在头顶。走到哪里,你都是故乡的一朵蘑菇,娘在梦里也能看见你不斜的身影。孩子,戴上这顶斗笠吧,斗笠里有我编进的鸟鸣。走到哪里,你都能听到来自故乡的声音,静静的夜晚,鸟鸣会滑进你的梦境。孩子,戴上这顶斗笠吧,让这片故乡的热土靠近你的心胸。走到哪里,你都能采到来自故乡的温暖,即使寒流侵袭的冬夜,你也会感到春意融融。孩子,戴上这顶斗笠吧,让这朵故乡的花儿伴你在闹市穿行。走到哪里,你都能闻到故乡的芬芳,让这泥土的芳香拍打城里的每扇窗棂。孩子,戴上这顶斗笠吧,你便把一轮月亮戴在头顶。孩子,它可是娘心尖的一点亮呀,让它亮在你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