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与食品卫生及安全的关系 (课件)_第1页
酶与食品卫生及安全的关系 (课件)_第2页
酶与食品卫生及安全的关系 (课件)_第3页
酶与食品卫生及安全的关系 (课件)_第4页
酶与食品卫生及安全的关系 (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八章第八章 酶与食品卫生及安全的关系酶与食品卫生及安全的关系 8.1 酶与食品卫生的一般关系酶与食品卫生的一般关系 8.2 酶作用产生有毒物和不利于健康的物质酶作用产生有毒物和不利于健康的物质8.3 酶作用导致食品中营养组分的损失酶作用导致食品中营养组分的损失8.4 酶作用的解毒反应酶作用的解毒反应8.1 酶与食品卫生的一般关系酶与食品卫生的一般关系 8.1.1 酶作用产生的有毒物质酶作用产生的有毒物质8.1.2 酶作用引起的致敏症状酶作用引起的致敏症状8.1.3 酶作用导致食品中营养组分损失酶作用导致食品中营养组分损失8.1.4 酶的解毒反应酶的解毒反应 8.1.5 酶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

2、应用酶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应用 不利影响不利影响有利方面有利方面8.1.1 酶作用产生的有毒物质酶作用产生的有毒物质 在发酵和腌制食品中,例如干酪、酸奶、啤酒和在发酵和腌制食品中,例如干酪、酸奶、啤酒和腌黄瓜,其中就含有微生物来源的酶。食品中含有腌黄瓜,其中就含有微生物来源的酶。食品中含有丰富的物质,所以在丰富的物质,所以在食物中可以和酶食物中可以和酶作用的底物很作用的底物很多。这就可能出现食物经一段时间的放置或破碎后,多。这就可能出现食物经一段时间的放置或破碎后,其中含有的成分本身是没有毒害作用,但是经酶催其中含有的成分本身是没有毒害作用,但是经酶催化降解后就会变成有毒的物质。化降解后就会变

3、成有毒的物质。 另外,食品中的一些酶本身对人体的健康就有另外,食品中的一些酶本身对人体的健康就有副作用,譬如大豆中的副作用,譬如大豆中的抗胰蛋白酶抗胰蛋白酶会产生呕吐、恶会产生呕吐、恶心、腹泻等中毒症状。心、腹泻等中毒症状。8.1.2 酶作用引起的致敏症状酶作用引起的致敏症状 食物中能使机体产生过敏反应的抗原分子称为食物中能使机体产生过敏反应的抗原分子称为食食物过敏原物过敏原,它们,它们大多为蛋白质大多为蛋白质。例如在烤制食品中。例如在烤制食品中的的细菌淀粉酶细菌淀粉酶和啤酒中的和啤酒中的木瓜蛋自酶木瓜蛋自酶的活性就有可的活性就有可能部分地残存下来。在食用未经处理的新鲜菠萝时,能部分地残存下来

4、。在食用未经处理的新鲜菠萝时,口腔黏膜将有明显的刺激感,某些过敏反应的人群口腔黏膜将有明显的刺激感,某些过敏反应的人群会引起过敏反应,这是因为菠萝中含有一种蛋白会引起过敏反应,这是因为菠萝中含有一种蛋白酶酶致敏菠萝蛋白酶致敏菠萝蛋白酶,此酶是食用菠萝而引起过,此酶是食用菠萝而引起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敏反应的主要原因。 直接摄入直接摄入浓缩的酶粉浓缩的酶粉也会引起过敏反应,在生产也会引起过敏反应,在生产酶制剂的工厂中和在使用加酶洗涤剂时,可能会发酶制剂的工厂中和在使用加酶洗涤剂时,可能会发生这种情况。生这种情况。8.1.3 酶作用导致食品中营养组分损失酶作用导致食品中营养组分损失 一些酶的作用会

5、导致食品中营养组分的损失,这其一些酶的作用会导致食品中营养组分的损失,这其中包括中包括脂肪氧合酶、硫胺素酶脂肪氧合酶、硫胺素酶、抗坏血酸氧化酶和多、抗坏血酸氧化酶和多酚氧化酶酚氧化酶等。等。 它们作用的机制都是破坏食品中的营养组分,使食它们作用的机制都是破坏食品中的营养组分,使食品的营养价值降低。品的营养价值降低。 所以,为了避免由于酶作用而导致食品中营养组分所以,为了避免由于酶作用而导致食品中营养组分的损失,一般通过降低酶的活性或使其失活的方法来加的损失,一般通过降低酶的活性或使其失活的方法来加工食品。工食品。8.1.4 酶的解毒反应酶的解毒反应 食品中经常含有一些毒素,或者是消化后对营养有

6、拮抗作食品中经常含有一些毒素,或者是消化后对营养有拮抗作用的物质,它们的存在对人体的健康及该食品的发展有许多用的物质,它们的存在对人体的健康及该食品的发展有许多不利的影响,所以有很多科学家致力于对食品解毒的研究。不利的影响,所以有很多科学家致力于对食品解毒的研究。 酶作用之一是具有解毒功能,在消除或减少毒素作用方酶作用之一是具有解毒功能,在消除或减少毒素作用方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而且同其他解毒方法相比,酶法解毒面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而且同其他解毒方法相比,酶法解毒可以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符合公认的标准,不会影响到食可以在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符合公认的标准,不会影响到食品质量。品质量。 另外酶对毒性

7、的去除具有专一性,酶通常被认为是食品另外酶对毒性的去除具有专一性,酶通常被认为是食品本身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会被看作是添加的或外来的试剂,本身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会被看作是添加的或外来的试剂,减少了大众对于食品安全的疑虑。减少了大众对于食品安全的疑虑。四季豆中毒的病因可能与皂素、植物血球凝集素、胰蛋白酶抑制物有关。四季豆中毒的病因可能与皂素、植物血球凝集素、胰蛋白酶抑制物有关。 8.1.5 酶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应用酶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应用 在食品安全重要性日益增加的今天,大多数国家在食品安全重要性日益增加的今天,大多数国家开始对食品的安全性问题提出更高的要求,涌现出开始对食品的安全性问题提

8、出更高的要求,涌现出许多食品安全检测的新技术,检测技术日益趋向于许多食品安全检测的新技术,检测技术日益趋向于高技术化、系列化、速测化、便携化和商品化。高技术化、系列化、速测化、便携化和商品化。 酶法检测是利用酶催化作用的专一性对物质进行酶法检测是利用酶催化作用的专一性对物质进行检测,已经成为分析检测的重要手段。酶法检测具检测,已经成为分析检测的重要手段。酶法检测具有专一性、检测速度快、检测条件温和等优势,在有专一性、检测速度快、检测条件温和等优势,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应用十分广泛,是一种具有前景的食品安全检测中应用十分广泛,是一种具有前景的新技术。新技术。8.2 酶作用产生有毒物和不利于健康的物质

9、酶作用产生有毒物和不利于健康的物质8.2.1 食品中酶作用产生的有毒物质食品中酶作用产生的有毒物质 8.2.2 食品中酶的致敏作用食品中酶的致敏作用 8.2.3 陈曲中酶作用产生的有毒物质陈曲中酶作用产生的有毒物质 8.2.1 食品中酶作用产生的有毒物质食品中酶作用产生的有毒物质 1.木薯木薯含有含有生氰糖苷生氰糖苷,虽然它本身并无毒,但是在,虽然它本身并无毒,但是在内源糖内源糖苷酶苷酶的作用下,产生的作用下,产生氢氰酸氢氰酸这样的有毒物质。如果将木薯这样的有毒物质。如果将木薯根切成小块后彻底清洗,那么留在组织中的微量氢氰酸在根切成小块后彻底清洗,那么留在组织中的微量氢氰酸在随后的烧煮中通过发

10、挥作用而被去除。随后的烧煮中通过发挥作用而被去除。2.十字花科植物的种子以及皮和根十字花科植物的种子以及皮和根含有含有葡萄葡萄糖芥苷糖芥苷,在,在芥苷酶芥苷酶的作用下会产生对人和动的作用下会产生对人和动物体有害的化合物。物体有害的化合物。如菜子中的如菜子中的原甲状腺肿素原甲状腺肿素被被芥苷酶芥苷酶水解,水水解,水解产生的异硫氰酸酯经过环化反应生成解产生的异硫氰酸酯经过环化反应生成有毒有毒的甲状腺肿素的甲状腺肿素。甲状腺肿素能使人和动物体。甲状腺肿素能使人和动物体的甲状腺代谢性增大。的甲状腺代谢性增大。3.大豆抗营养成分中大豆抗营养成分中抗胰蛋白酶抗胰蛋白酶(又称为胰蛋白酶抑制物或胰又称为胰蛋白

11、酶抑制物或胰蛋白酶抑制素蛋白酶抑制素)是其中的一种。如是其中的一种。如生黄豆生黄豆中就有这种有毒物质,中就有这种有毒物质,它对胃肠有刺激作用,并能抑制体内蛋白酶的正常活性。一它对胃肠有刺激作用,并能抑制体内蛋白酶的正常活性。一般来说,将大豆煮沸和煮熟后就会破坏抗胰蛋白酶,从而不般来说,将大豆煮沸和煮熟后就会破坏抗胰蛋白酶,从而不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副作用。但如果食用未熟透的大豆,或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副作用。但如果食用未熟透的大豆,或饮用未煮沸的豆浆,很容易发生中毒症状,具体表现为呕吐、饮用未煮沸的豆浆,很容易发生中毒症状,具体表现为呕吐、恶心、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恶心、腹泻等急性胃肠炎症状。4

12、.大豆中含有另外一种毒素大豆中含有另外一种毒素凝血素凝血素。它能凝集动物的红。它能凝集动物的红细胞,大豆粉中一般含有大约细胞,大豆粉中一般含有大约3的凝血素。的凝血素。 9、 人的价值,在招收诱惑的一瞬间被决定。2022-2-262022-2-26Saturday, February 26, 202210、低头要有勇气,抬头要有低气。2022-2-262022-2-262022-2-262/26/2022 1:53:06 AM11、人总是珍惜为得到。2022-2-262022-2-262022-2-26Feb-2226-Feb-2212、人乱于心,不宽余请。2022-2-262022-2-26

13、2022-2-26Saturday, February 26, 202213、生气是拿别人做错的事来惩罚自己。2022-2-262022-2-262022-2-262022-2-262/26/202214、抱最大的希望,作最大的努力。2022年2月26日星期六2022-2-262022-2-262022-2-26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少什么。2022年2月2022-2-262022-2-262022-2-262/26/2022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2-2-262022-2-26February 26, 2022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2022-

14、2-262022-2-262022-2-262022-2-268.2.3 陈曲中酶作用产生的有毒物质陈曲中酶作用产生的有毒物质 在陈曲贮存期中微生物酶的作用十分复杂,随着贮在陈曲贮存期中微生物酶的作用十分复杂,随着贮存期的延长,陈曲中酶的活力会发生变化。如在为期一存期的延长,陈曲中酶的活力会发生变化。如在为期一年的酿造过程中操作过程中出现纰漏,不但不能得到预年的酿造过程中操作过程中出现纰漏,不但不能得到预期的风味,而且陈曲中的酶催化期的风味,而且陈曲中的酶催化产生过量的酒精和有毒产生过量的酒精和有毒物质物质,而这些物质不利于人的健康。,而这些物质不利于人的健康。8.3 酶作用导致食品中营养组分

15、的损失酶作用导致食品中营养组分的损失8.3.1 脂肪氧合酶对食品中营养组分的破坏脂肪氧合酶对食品中营养组分的破坏 8.3.2 硫胺素酶硫胺素酶I对食品中维生素对食品中维生素B1的破坏的破坏 8.3.3 食品中的酶对食品中抗坏血酸的破坏食品中的酶对食品中抗坏血酸的破坏 8.3.4 多酚氧化酶对食品中营养组分的破坏多酚氧化酶对食品中营养组分的破坏 8.3.5 动物性食品中酶对营养组分的破坏动物性食品中酶对营养组分的破坏 8.3.1 脂肪氧合酶对食品中营养组分的破坏脂肪氧合酶对食品中营养组分的破坏 植物食品中本身所含有的大多数酶在其正常代谢植物食品中本身所含有的大多数酶在其正常代谢过程中常常发生酶促

16、反应,这种作用使果蔬过程中常常发生酶促反应,这种作用使果蔬具有良具有良好的风味好的风味,例如,例如黄瓜、番茄、西瓜、马铃薯、草莓黄瓜、番茄、西瓜、马铃薯、草莓等,它们产生风味的前体物质是等,它们产生风味的前体物质是脂肪酸脂肪酸,其作用的其作用的酶是脂肪氧合酶酶是脂肪氧合酶,这些挥发性物质产生了人们期望,这些挥发性物质产生了人们期望的风味。的风味。 另外在另外在红茶和乌龙茶红茶和乌龙茶的发酵过程中,人们有意识的发酵过程中,人们有意识地利用地利用脂肪氧合酶脂肪氧合酶的催化作用来催化亚油酸,将亚的催化作用来催化亚油酸,将亚油酸氧化分解生成正己醛、乙烯醇、乙烯醛等茶叶油酸氧化分解生成正己醛、乙烯醇、乙

17、烯醛等茶叶特有的香气成分。特有的香气成分。 有利的作用:有利的作用: 在在冷冻蔬菜和一些食品加工冷冻蔬菜和一些食品加工中,脂肪氧合酶可产生不良的风中,脂肪氧合酶可产生不良的风味和颜色,例如在冷冻和加工蔬菜中使叶绿素发生降解,破坏味和颜色,例如在冷冻和加工蔬菜中使叶绿素发生降解,破坏以苜宿为原料的饲料中的叶黄素和其他有色类胡萝卜素,破坏以苜宿为原料的饲料中的叶黄素和其他有色类胡萝卜素,破坏添加于食品中的色素等。添加于食品中的色素等。 脂肪氧合酶脂肪氧合酶对于食品营养的破坏对于食品营养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它的作用产物主要表现为:它的作用产物对维生素对维生素A的破坏;它酶作用产物减少了食品中必需不饱和

18、脂的破坏;它酶作用产物减少了食品中必需不饱和脂肪酸的量;这种酶作用的产物和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发生反应,肪酸的量;这种酶作用的产物和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发生反应,从而降低了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及功能特性。从而降低了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及功能特性。 使使脂肪氧合酶失活的常用手段脂肪氧合酶失活的常用手段是是控制食品加工时的温度控制食品加工时的温度,如,如在豆奶的加工中,将未浸泡的脱壳大豆在在豆奶的加工中,将未浸泡的脱壳大豆在80100的热水中的热水中研磨研磨10min,即可消除不良风味。将食品材料调节到,即可消除不良风味。将食品材料调节到pH偏酸性偏酸性时再进行热处理,也是使脂肪氧合酶失活的有效方法。时再进行

19、热处理,也是使脂肪氧合酶失活的有效方法。 酚类抗氧化物能抑制脂肪氧合酶酚类抗氧化物能抑制脂肪氧合酶。这些抗氧化剂包括去甲二。这些抗氧化剂包括去甲二氢愈刨木酸和生育酚等。氢愈刨木酸和生育酚等。 不利影响:不利影响:8.3.2 硫胺素酶硫胺素酶I对食品中维生素对食品中维生素B1的破坏的破坏 8.3.3 食品中的酶对食品中抗坏血酸的破坏食品中的酶对食品中抗坏血酸的破坏 抗坏血酸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 在酸性条件下在酸性条件下,即使食品材料中含有抗坏血酸氧化酶的,即使食品材料中含有抗坏血酸氧化酶的活力,仍然能保留活力,仍然能保留Vc的活性。的活性。 8.3.4 多酚氧化酶对食品中营养组分的破坏多酚氧化酶

20、对食品中营养组分的破坏 当新鲜植物组织被损伤当新鲜植物组织被损伤(通常含有通常含有多酚氧化酶多酚氧化酶)时时氧氧大量侵入,造成大量侵入,造成醌的形成,发生醌的积累,醌进一步氧化聚合形成褐色素称为黑色醌的形成,发生醌的积累,醌进一步氧化聚合形成褐色素称为黑色素或类黑精,这个过程被称作素或类黑精,这个过程被称作酶促褐变酶促褐变。 酶促褐变酶促褐变多发生在多发生在较浅色的水果和蔬菜较浅色的水果和蔬菜中,例如马铃薯、中,例如马铃薯、苹果、桃、香蕉等。苹果、桃、香蕉等。 多酚氧化酶催化形成的多酚氧化酶催化形成的醌与蛋白质中赖氨酸醌与蛋白质中赖氨酸发生作用,降发生作用,降低了赖氨酸的含量,从而影响到食品的

21、营养价值。低了赖氨酸的含量,从而影响到食品的营养价值。 在橘汁和香蕉泥的混合物中,由于多酚氧化酶的作用所产在橘汁和香蕉泥的混合物中,由于多酚氧化酶的作用所产生的醌的氧化作用,使生的醌的氧化作用,使抗坏血酸生成脱氢抗坏血酸抗坏血酸生成脱氢抗坏血酸,酶促褐变的,酶促褐变的出现也表明受作用的组织中出现也表明受作用的组织中总抗坏血酸的损失总抗坏血酸的损失。 在在食品加工食品加工中中抑制酶活性的方法抑制酶活性的方法: 加热处理:加热处理:在升高温度下,对食品进行适当时间的在升高温度下,对食品进行适当时间的处理,可使其中的所有酶失去活性。处理,可使其中的所有酶失去活性。 调节调节pH:多数酚酶最适宜的多数

22、酚酶最适宜的pH范围是范围是67,pH在在3.0以下,酚酶活性几乎都完全失去。以下,酚酶活性几乎都完全失去。 用化学药品抑制酶的活性:用化学药品抑制酶的活性:二氧化硫、亚硝酸钠、二氧化硫、亚硝酸钠、亚硫酸氢钠和偏亚硫酸钠等都是酚酶的强抑制剂。亚硫酸氢钠和偏亚硫酸钠等都是酚酶的强抑制剂。 驱氧法:将果蔬浸泡在水中与氧隔离驱氧法:将果蔬浸泡在水中与氧隔离以抑制酶促褐以抑制酶促褐变。但当果蔬重新暴露在空气中时,又能发生酶促褐变。变。但当果蔬重新暴露在空气中时,又能发生酶促褐变。因此可采用表面处理方法。即把切开的果蔬先用浓度较因此可采用表面处理方法。即把切开的果蔬先用浓度较高的抗坏血酸浸泡,抗坏血酸在

23、自动氧化过程中会消耗高的抗坏血酸浸泡,抗坏血酸在自动氧化过程中会消耗果蔬切口处组织表面的氧,形成一层阻氧扩散层,防止果蔬切口处组织表面的氧,形成一层阻氧扩散层,防止组织中的酶促褐变。组织中的酶促褐变。8.3.5 动物性食品中酶对营养组分的破坏动物性食品中酶对营养组分的破坏 动物性食品原料中动物性食品原料中酶的作用多数是由酶的作用多数是由外来的酶外来的酶使其营养成分损使其营养成分损失,其中失,其中微生物产生的酶微生物产生的酶是主要因素。是主要因素。 牛乳牛乳中含有中含有60多种酶类,除了部分是乳中固有的,大部分多种酶类,除了部分是乳中固有的,大部分来源来源于感染的微生物于感染的微生物所分泌,乳链

24、球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和一些蛋所分泌,乳链球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和一些蛋白酶分解菌等,尤其乳中感染的嗜冷菌中的假单胞菌属具有较强的白酶分解菌等,尤其乳中感染的嗜冷菌中的假单胞菌属具有较强的分泌酶的功能。分泌酶的功能。 发酵香肠中微生物发酵香肠中微生物也会产生一些酶也会产生一些酶(如硝酸还原酶、过氧化氢酶、如硝酸还原酶、过氧化氢酶、蛋白酶和脂酶蛋白酶和脂酶)。 食品中一些酶食品中一些酶使蛋白质分解使蛋白质分解后产生低分子物质,因而丧失了蛋后产生低分子物质,因而丧失了蛋白质原有的营养价值。白质原有的营养价值。 脂肪被酶催化脂肪被酶催化产生过氧化物,再分解为羰基化合物、低分子脂产生过氧化物,再分

25、解为羰基化合物、低分子脂酸与醛、酮等,丧失了脂肪对人体的生理作用和营养价值。酸与醛、酮等,丧失了脂肪对人体的生理作用和营养价值。 碳水化合物被酶水解碳水化合物被酶水解为醇、醛、酮、酯和二氧化碳,也失去了为醇、醛、酮、酯和二氧化碳,也失去了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8.4 酶作用的解毒反应酶作用的解毒反应8.4.1 酶对豆类及豆制品中棉子糖和来苏糖的水解酶对豆类及豆制品中棉子糖和来苏糖的水解作用作用 8.4.2 酶对食品中植酸的水解作用酶对食品中植酸的水解作用 8.4.3 酶对蚕豆中蚕豆病因子的解毒作用酶对蚕豆中蚕豆病因子的解毒作用8.4.4 酶对黄曲霉毒素的解毒作用酶对黄曲霉

26、毒素的解毒作用 8.4.5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谷胱甘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作转移酶作用的解毒作用用的解毒作用8.4.6 酶对单细胞蛋白中核酸的降解作用酶对单细胞蛋白中核酸的降解作用 8.4.7 酶对有机磷农药的解毒作用酶对有机磷农药的解毒作用 8.4.8 酶对亚硝酸盐的解毒作用酶对亚硝酸盐的解毒作用 8.4.9 酶对乳糖的促消化作用酶对乳糖的促消化作用 8.4.2 酶对食品中植酸的水解作用酶对食品中植酸的水解作用 植酸存在于自然界豆科植物及谷类等植物中。它以其钙盐、植酸存在于自然界豆科植物及谷类等植物中。它以其钙盐、镁盐及钾盐的混合状态存在,还可与铁、锌等金属离子形成不镁

27、盐及钾盐的混合状态存在,还可与铁、锌等金属离子形成不溶性化合物,当膳食中含有植酸会影响金属离子的吸收。还会溶性化合物,当膳食中含有植酸会影响金属离子的吸收。还会与蛋白质形成复合物,降低蛋白质的价值,不利于吸收。与蛋白质形成复合物,降低蛋白质的价值,不利于吸收。添加外源性植酸酶的方添加外源性植酸酶的方法降低其含量,如从法降低其含量,如从麦麦芽汁中提取的植酸酶芽汁中提取的植酸酶可可以将植酸水解为以将植酸水解为磷酸和磷酸和肌醇。肌醇。8.4.4 酶对黄曲霉毒素的解毒作用酶对黄曲霉毒素的解毒作用 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AFT)是一群结构相似,并且在是一群结构相似,并且在365nm的紫外光的紫外光激发作

28、用下产生较强荧光的毒素。各黄曲霉毒素中以激发作用下产生较强荧光的毒素。各黄曲霉毒素中以AFTBl毒性毒性最强。最强。 从从真菌真菌E-2菌体所得的提取物液菌体所得的提取物液可使样品的荧光明显可使样品的荧光明显减弱,即样品中减弱,即样品中AFTBl的量明显减少。该提取液的去毒的量明显减少。该提取液的去毒作用在作用在2050有效力,有效力,60 时活力几乎全部丧失,时活力几乎全部丧失,最佳作用温度为最佳作用温度为25 ;解毒活性范围为;解毒活性范围为pH 5.47.6,最佳最佳pH为为6.0;有效作用时间为;有效作用时间为60min。 在在环菌属环菌属中存在着可以中存在着可以脱除黄曲霉毒素脱除黄曲

29、霉毒素B1毒性毒性的的多酶多酶复合体系复合体系,从中分离出一种,从中分离出一种胞内酶胞内酶,命名为,命名为黄曲霉毒黄曲霉毒素脱毒酶素脱毒酶。毒理学及病理学研究表明,通过该酶的处。毒理学及病理学研究表明,通过该酶的处理,黄曲霉毒素理,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大大降低。的毒性大大降低。8.4.7 酶对有机磷农药的解毒作用酶对有机磷农药的解毒作用 有机磷毒剂是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因而对人和哺乳动物、有机磷毒剂是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因而对人和哺乳动物、鱼类及鸟类等易产生毒害作用。鱼类及鸟类等易产生毒害作用。目前生产和正在使用的并引起人目前生产和正在使用的并引起人们对其毒理学感兴趣的有机磷杀虫剂主要是磷酸酯

30、、硫代们对其毒理学感兴趣的有机磷杀虫剂主要是磷酸酯、硫代(逐逐)磷磷酸酯以及硫代酸酯以及硫代(逐逐)磷酰胺酯。磷酰胺酯。有机磷水解酶有机磷水解酶OPH(又称磷酸三酯酶又称磷酸三酯酶PTE)不仅拥有极不仅拥有极高的酶解速率,而且底物范围也很宽,能够断裂高的酶解速率,而且底物范围也很宽,能够断裂P-O,P-F,P-CN等化学键。除了有机磷农药等化学键。除了有机磷农药(乙基对硫磷、乙基对硫磷、对氧磷、蝇毒磷、二嗦农对氧磷、蝇毒磷、二嗦农)可被其降解外,它还能降可被其降解外,它还能降解沙林、梭曼等用于战争的有机磷神经毒剂。解沙林、梭曼等用于战争的有机磷神经毒剂。8.4.8 酶对亚硝酸盐的解毒作用酶对亚硝酸盐的解毒作用 亚硝酸盐亚硝酸盐(Nof)作为人体内的有害物已早为人知,作为人体内的有害物已早为人知,开始人们认为体内的亚硝酸盐主要来自于食物和肠开始人们认为体内的亚硝酸盐主要来自于食物和肠道细菌的合成,后来有人用无菌大鼠为实验对象,道细菌的合成,后来有人用无菌大鼠为实验对象,发现其分泌的亚硝酸盐量远远超过从饮食中的摄入发现其分泌的亚硝酸盐量远远超过从饮食中的摄入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