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得镜头中的字母的意思_第1页
宾得镜头中的字母的意思_第2页
宾得镜头中的字母的意思_第3页
宾得镜头中的字母的意思_第4页
宾得镜头中的字母的意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宾得镜头中的字母的意思“DA”是表示这枚镜头属于数码单反相机专用的意思,并用绿圈标识。“F”是宾得的AF镜头卡口“FA”也是宾得的AF镜头卡口,多了两个触点“FA* ”是宾得的高档AF镜头,就像佳能的L头一样,俗称星镜。“Limited”是宾得赋予具有高性能、高档次镜头的专用名词,是宾得镜头产品中最为高级的一个镜头产品系列。限量版。SMC:超级多层镀膜,英文全称 Super Mluti Coating标识有“ SMC ”的镜头表示它使用了宾得特有的镜头镀膜技术,对画质的提升有帮助,抗眩光能力比较强。AL (Aspherical Lens) 非球面镜片理想的镜头所汇聚的光应该是汇聚在一个点上,然

2、而不幸的是这个世界是没有绝对完美的事情的。普通球面镜头由于通过镜头中心的光线和四周的光汇聚不到一个点上,造成所谓的球差,影响成像质量。采用非球面镜头(Aspherical Lens)可以减轻这种现象,使球差得到有效控制。这种技术经常在广角镜头上运用.PENTAX的非球面镜片一般由热硬化树脂制成。在镜头设计中采用不是球面的镜片,可以减少镜片的数量,在降低重量和减小体积的同时,能提供更好的光学性能。非球面镜片一般用来解决广角和变焦镜头中的眩光和边缘变形等问题,在长焦镜头中也能提高光学素质。ED (Extra-low Dispersion) 低色散玻璃由于自然光不是由单一颜色的光组成,在玻璃中折射时

3、由于各种光线的折射率不同,也会造成各种单色光成像不在一点上的问题。PENTAX在一些高级的FA*镜头上采用低色散玻璃(Extra-low Dispersion),尽量减低色散的影响,从而可以大大提高长焦镜头的成像质量.?IF (Inner Focus) 内焦内焦(InnerFocus)技术主要应用于中高档镜头,在对焦时只是镜头内部的一部分镜片组做整体移动,来实现对焦。这种镜头的特点是对焦时长度不变化,速度快,前片不转,有利于装滤光镜。同时也可以缩短最短摄影距离PowerZoom 电动变焦电动变焦(PowerZoom)是PENTAX KAF2卡口镜头的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镜头内置变焦马达,可以代

4、替手动变焦,有3种变焦速度。虽然有些人并不看好这种变焦机制,但它确实可以比较容易地创造出一些比较有意思的效果来,比如可以在打开快门的同时变焦,使画面产生“爆炸”的效果,或者摇拍时通过电动变焦使被追踪的主体目标尺寸保持恒定。电动变焦的最大的缺点就是费电,如果你想用电动变焦的话,最好的办法是配个电池盒。AF/MF全程切换用过PENTAX的FA*的摄友一定都会对其方便的AF/MF全程切换感到非常满意。一般长焦镜头在镜身上往往有个AF/MF的转换装置,这样可以通过这个装置而不是去找机身上的AF/MF转换键去控制对焦方式。NIKON的镜头上有一个很细的小圈,转动它可以改变对焦方式,但是遗憾的是必须先得按

5、下圈上的那个金属小钮才能转动,而且手还要重新回到对焦环上才能进行手动对焦,这在抢拍时很费时间而且很麻烦。PENTAX的全程切换动作全是在对焦环上,把它轻轻往回一拉,这时无论机身上设的是手动还是自动,立刻转为手动模式对焦,用完后往前一推即可以恢复原来的模式。它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当你在手动对焦时转动对焦环超出标尺刻度的时候,对焦环与镜头内机械装置立刻脱离,不会损伤镜头的机械结构。这种One Touch操作大大方便了使用者,使得你可以随意的在任何时刻转换对焦模式,无须费力去找机身或镜身上的什么按钮,也不必担心会由于自己的误操作伤了自己的心肝宝贝儿。可能是由于价格问题,这种完全为使用者考虑的机制只存在于

6、FA*系列镜头中。CF Micro continue focus micro 全程微距所有焦距段直接调焦到微距M.O.D: Minimum Object Distance 最近对焦距离Pentax-A A系列MF镜头Pentax-A* A系列MF大口径镜头Pentax-F F系列AF镜头,第一代AF镜头Pentax-F* F系列AF大口径镜头,第一代AF镜头Pentax-FA FA系列AF镜头,第二代AF镜头Pentax-FA* FA系列AF大口径镜头,第二代AF镜头Pentax-M M系列MF镜头Pentax-M* M系列MF大口径镜头Soft Focus 柔焦镜头三公主smc PENTAX

7、-FA 31mm F1.8AL Limited、smc PENTAX-FA 43mm F1.9 Limitedsmc PENTAX-FA 77mm F1.8 Limited。三支超薄设计的“饼干”镜头smc PENTAX-DA 21mm F3.2AL Limited、smc PENTAX-DA 40mm F2.8 Limitedsmc PENTAX-DA 70mm F2.4 Limited。Takumar(国内一般称太苦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镜头系列,而它和宾得之间又有着非常密切的渊源。Takumar镜头系列可谓历史悠久,其名字“Takumar”来自20世纪五十年代旅居纽约的日本摄影家Takum

8、a Kajiwara,他也是柯达公司创始人George Eastman的私人朋友。据说Takuma Kajiwara参与设计了早期的Takumar镜头。 Takumar镜头系列有好多版本,一直处于改进之中。直到Asahi Optical公司颁布了K型卡口镜头,Takumar的名字才不再使用。但是Pentax 6x7的配套镜头系列仍然保留了Takumar的名字。而且在K型卡口系列镜头中,仍然有部分没有SMC镀膜的镜头沿用了Takumar的名字,如Takumar 135/2.5。Takumar 镜头标识及含义: Takumar: 配套早期Asahiflex机型以及Asahi Pentax和Asah

9、i Pentax S机型的镜头。 Auto-Takumar: 此系列镜头的特色是实际释放快门时镜头光圈自动收缩到选定光圈。这一系列镜头实际上在k系列机型推出后才开始使用。自动收缩光圈系统工作程序如下:首先,转动光圈环选定光圈,然后,推动镜桶上的拨杆,这时自动收缩光圈装置上弦。按动快门,光圈收缩。早期的两款Super Takumar标准镜头标有Atuo Takumar字样:55/1.8 Auto-Takumar和55/2 Auto-Takumar。后来,Asahi Optical公司将光圈拨杆由左边改为镜头右边,镜头标识也改为Super Takumar。 Super Takumar: 使用Sup

10、er Takumar镜头,快门按下后不用再手动把光圈开大,光圈拨杆变成了自动和手动选择开关。当开关设在Auto档或者测光开关钮处于ON的状态时,快门按下后光圈自动回到最大位置。当开关设在MAN档时,光圈动作与以前的Takumar镜头相同 一直处于收缩状态。Super-Multi-Coated Takumar:最早的SMC Takumar镜头。Pentax在1971年第一个在他们的镜头上使用了多层镀膜技术。公司市场部称是Pentax发明了多层镀膜技术,实际并非如此,这种镀膜技术实际上由美国公司OCLI (Optical Coating Laboratories,Inc.)发明,最初使用在NASA

11、登月计划的太空装备上。Asahi Optical公司从那家公司获得了专利许可,SMC技术才用在Takumar镜头上。关于SMC技术,请参见Btiger的控制炫光的多层镀膜技术一文。另外一些报告表明Super-Multi-Coated技术是和Zeiss共同研发的,实际上当时Asahi和Zeiss确实是镜头设计的合作伙伴。大约几个月后,Zeiss也发布了多层镀膜的镜头产品。还有一点值得注意,Zeiss和Asahi有两款镜头在设计上极为相近:1972年的15/3.5和1976年的28/2。SMC Takumar lenses: Super-Multi-Coated Takumars的后期版本。不同之

12、处是对焦环由全金属改为外附橡胶环。 特殊的Takumar镜头通常使用附加名称(这种附加名称在Takumar的各个时期都可以见到,例如:400/5.6 Tele-Takumar和400/5.6 SMC Tele-Takuma; Fish-Eye Takumar :17mm和18mm鱼眼镜头;Macro-Takumar :50mm和100mm微距镜头;Bellows-Takumar :100mm皮腔镜头,只能用在配合皮腔;Tele-Takumar :焦距长于200mm的长焦镜头 Ultra-Achromatic Takumar和Quartz Takumar:特殊设计的镜头,用于紫外线摄影,采用了石

13、英玻璃。 Takumar-Zoom :用于变焦镜头Takumar全系列镜头的数据和照片 关于Spotmatic和Takumar,让我感到遗憾和惭愧的是,至今我还没有使用过任意一款Spotmatic机身和Takumar镜头,但仅仅从照片和历史资料上看,那个时代Pentax的进取精神和和高超的设计制造水平确实令人赞叹不已。以下是Takumar玩家Pentax 67II对Spotmatic和Takumar的评价:SP似乎确是那个年代SLR里头最亮的一颗星,这点德国人比不上,所以莱卡的SLR也是求学于日本人,实际上就是美能达的东东。SLR是日本人的强项,Pentax是其佼佼者,SP更是镜后测光的第一机

14、,这在相机史上是划时代的意义。以至在当年的PHOTOKINA上独领风骚,惊艳四座,一夜间成为欧洲最流行的相机,并一直流传至今。在当时中国,正处于十分贫穷的年代摄影器材无疑是奢侈品中的奢侈品,所以在国内很少见到它的踪影,以至于我们错过了这精彩的一课。我想在今天还能见到SP的时候,该补补课了!它可是比我们的年龄还大的古董呀!Takumar时代是相机技术发展,工艺完善的一个高峰,在当时相机还是奢侈品,所以 Takumar头可以奢侈的采用全金属制造,光对焦环的工艺成本就极高,当时Takumar直接在欧美市场面对莱卡、菜丝,没有同等的工艺他将无法生存,事实证明Takumar在欧美获得极大成功,几乎垄断那

15、时的市场。在今天要再那样生产镜头对日本人来说是没有可能了。因为他们靠塑料电子就赚得大把金钱,而且产量极高,再去干这吃力不讨好的事,几乎没可能。到M头时代,就把最贵的金属对焦环改橡皮圈了,到A头时代就把光圈环也改塑料了,取消了银环,到F头时代把外桶改塑料了,到FA头时代连光圈值的刻字都省事改印刷的了。这几十年来光学没多少长进,偷工减料的能耐见长,连光学玻璃都改模铸的。 的确,时代不同了,如今的厂商早已经没有了将相机和镜头当作工艺品,来精心制作的心态,他们现在一心只想着压低成本、扩大产量。而在罗口机的时代,相机的的确确是一件奢侈品。那个时代的产品中所凝聚的匠心,远不是现在大规模自动化生产线的产物所

16、能比拟的。另外,当我们今天有幸拿到这些品相完美的老产品时,在赞叹其精湛工艺的同时,也不能不对如此精心爱护和使用它们的原主人表示极大的敬意!正是有了他们珍惜,我们这些晚辈才能够在近半个世纪后,得到如此完美的心爱之物。补充一点别人推荐的M42螺口的Takumar镜头:S-M-C Takumar 28mm/f3.5试拍片还没弄出来,不过相信这支头的素质绝对不差。国外有个网页上众多影友比较过所有Pentax的PK口28的镜头,作了排名,K系列的28/3.5是排在首位的。而K系列的28/3.5正是由S-M-C Takumar 28/3.5所演变而来,故相信素质不会低到哪里去。推荐度 S-M-C Taku

17、mar 35mm/f3.5这是我出外必带的一支头。轻盈小巧,操作手感顺滑,前组超低色散镜片,小广角,可做标头用,全开光圈下的成像就相当锐利。从前面的大眼睛看过去似乎平淡无奇,当从尾部看过去,那多层镀膜的色彩是绝对会让你爱上它的。该头也是个人认为分辨率大大超越太苦玛标头的一只小广角,色彩饱和油润,有德头的味道。我在中甸颂赞林寺上拍的一张照片放大到18寸后,几公里外的山头上飘着的带子依然清晰可见。记得好像某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用它拍的照片放到1米后,从被摄者的眼睛里看到了自己!”,这句话用在它身上相信绝对不过份。在Yahoo的Spotmatic或其他的论坛上,该头的评价几乎可以说是国际公认的。价格低

18、廉,市场能见度高。我是几乎看到成色好的都会把它收下来。所以各位M42成员手里的35/3.5应该好好的使用或是收藏,卖了的话将来会后悔的。这是Fox严重推荐的超值好头之一!推荐度S-M-C Takumar 50mm/f1.4 & 55mm/f2这两支头可以说是用很低的价钱,用一般的负片也能获得浓郁饱和、油画般色彩的廉价头。由日本的影友用Takumar的所有标头来拍星空做过比较,得出的结论是:55/2 > 55/1.8 > 50/1.4。Takumar中小光圈镜头比大光圈镜头稍好似乎是个普遍的现象。后经资料证实,S-M-C Takumar 55/1.8与S-M-C Takuma

19、r 55/2其实是同一支镜头推荐度S-M-C Takumar 135mm/f3.5这是唯一一支在众多Takumar中稍微令我有点不满意的镜头。当然,这里的标准是与CZJ MC SONNAR 135/3.5相比较而言的。最大光圈下的成像不太令人满意,但操作手感的顺滑程度及色彩绝对是五星级的。推荐度S-M-C Takumar 200mm/f4成像锐利,色彩很漂亮,拍荷花、动物的利器。推荐度S-M-C Macro Takumar 50mm/f4外观与俄罗斯的微距头有点相似,镜片深陷在镜筒中,想玩微距的朋友千万不能错过的选择之一。无论分辨率或色彩都会让你大吃一惊的。当然,只有试过之后才能体会其中滋味。

20、推荐度CZJ 35mm/f2.4个人认为它是唯一一支可与S-M-C Takumar 35/3.5一争高下的M42头。曾经用同一卷RA、同一个场景、同一曝光系数拍片比较,用放大镜观察原片,难分高下。不过,对焦环的手感与Takumar相比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推荐度CZJ 135mm/f3.5手里这支是从Zieko那购入的,几乎新品。当时问他该头表现如何,回了我两个字“淡雅”。实拍后感觉在全开光圈下成像就已经相当锐利,优于S-M-C Takumar 135/3.5;色彩相当真实,完全的还原当时所见的真实场景。可是在真实的色彩当中确有一种舒服秀气的感觉,并非完全的“所见即所得”。个人认为应改为“秀雅”

21、,可能会更好些。推荐度Voigtlander Color Ultron 50mm/f1.8新加坡Rollei产,与Rollei HFT Plannar 50/1.8是同一支镜头。有Rollei的HFT镀膜,出片色彩凝重,与Takumar的浓郁饱和又有点不同的味道。想体会HFT镀膜的魅力与Rollei 35S的出片效果,找它绝对是超值的选择。市场能见度较高,价格约在800元左右。推荐度 S-M-C Takumar 20/4.5可遇不可求的好镜头。手感沿袭Takumar的一贯作风,顺滑舒适。前口径58mm,必须用转接环接77mm的滤镜才无黑角。成像锐利,颜色饱和。全开光圈即有不错的表现。相同光圈下

22、比CZJ 20/2.8锐,颜色也鲜艳些。缺点:最大光圈太小。前组镜片过凸,不小心会把镜头中心划伤。推荐度S-M-C Takumar 24/3.5这个焦距比20头好控制一些,变形也不严重,是我喜欢用的焦距之一。成像与S-M-C Takumar 20/4.5相似。推荐度S-M-C Takumar 35/2极少见,小巧,讨人喜欢。由于调焦环比所有广角,甚至标头都宽大,所以手感极好。我的这只35/2成像偏黄,锐利程度也比不上35/3.5。推荐度S-M-C Takumar 135/2.5比较少见。有两种。前期的5片4组,自动手动拨片下方的号码是43802。后期改为6片6组,号码是43812。我的是6片6

23、组的。成像是我所用过的135mm镜头中最棒的(包括著名的CARL ZEISS SONNAR T*135/2.8)。推荐度S-M-C Takumar 300/4只照过一卷,大概感受是不太锐,色彩中性。缺点:最近对焦距离是5.5米,太远了!推荐度CARL ZEISS JENA FLEKTOGON MC20/2.8说实话,CZJ的调焦手感和Takumar没法比。但成像也不错,颜色清丽,朴实无华的感觉,暗部层次很好。而且光圈做到2.8,确实不易。推荐度CARL ZEISS JENA SONNAR 200/2.8并不多见的一个镜头,口径77MM。又大又沉,和西菜的180/2.8相比较,无论是机械性能、镜

24、片镀膜还是出来的PP,总是还有一定的差距。反转,色彩有点闷,总是觉得有一层灰,淡淡的。推荐度【关于几种缩写的说明】Super Takumar超级太苦玛,单层镀膜,后期部分已是多层镀膜 S-M-C Takumar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超级多层镀膜太苦玛,全金属镜身,做工超好 SMC Takumar指的是镜头上标注“SMC Takumar”的后期太苦玛,原来的金属对焦环改为橡胶,成像与S-M-C Takumar不相上下在The Ultimate Asahi Pentax Screw Mount Guide 1952-1977一书中,作者提到太苦玛镜头的大师级作品有以

25、下的几支: p Ad j 1)非球面镜版本的SMC TAKUMAR 1:3.5/15mm   2)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1.8/85mm   3)Super-Multi-Coated MACRO TAKUMAR 1:4/100mm 4)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2.8/120mm   5)SMC TAKUMAR-ZOOM 1:4/45125mm   6)Super-Multi-Coated TAKUMAR-ZOOM 1:4.5/85210mm

26、60;  7)Super-Multi-Coated TAKUMAR-ZOOM 1:6.7/135600mm   看完后真是郁闷,作为太苦玛的收藏者与爱好者,居然连以上提到的一支镜都没有。还有那可怜的“非球面镜版本的SMC TAKUMAR 1:3.5/15mm”,才生产了那900支,恐怕更加无缘见面了。   不过,对于普通用家的话,下面一些是个人认为必试的太苦玛:   1)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3.5/24mm 2)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3.5/28mm&

27、#160;  3)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3.5/35mm   4)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1.8/55mm   5)Super-Multi-Coated MACRO TAKUMAR 1:4/50mm 6)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2.8/105mm   7)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2.8/120mm   8)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2.5

28、/135mm   9)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4/150mm   10)Super-Multi-Coated TAKUMAR 1:4/200mm   呵呵,好像全部系列都说完了。不过没有加上20mm/4.5,因为这支头争议很大,国外称之为“Bow-Wow! Takumar”,有人说畸变很严重,有人又说不会,哎,没有过,不知如何。不过,上面只是个人看法而已,千万不要尽信。因为有人说过,“太苦玛也并非个个都是好头”,可是我用下来的感觉却是“虽不是个个都是好头,可是绝大部分都是好头”,应该说是,只有用过的才

29、知道。这在现代的器材或其他品牌里要在同一系列的镜头里面能够找出那么多的好头,恐怕是不容易的吧。 宾得卡口镜头详解宾得是日本单反相机的缔造者,在20世纪60年代也一度享受过单反相机王者的荣耀。不过,宾得一直固执地沿用M42螺口,直到1975年意识到M42的缺点后才开始改用K卡口。而这种后知后觉的作法,也令其丢掉了单反相机缔造者的王位。 zol中关村在线宾得 K10D1975年,宾得抛弃M42螺口改用K型 581 插刀式接环,即PK卡口,它也是世界上采用最多的卡口之一,包括理光、启能、确善能以及国内的凤凰等公司生产的单反相机均采用PK卡口。zol中关村在线宾得 K10D宾得MF卡口 与尼康F卡口一

30、样,宾得PK卡口的兼容性也非常好,后来诸如程序曝光、自动对焦、电动变焦等新特性的增加也并未抛弃对原有镜头的兼容。除了很少几款镜头以外,几乎所有的、自PK卡口诞生以来的宾得镜头都是可以通用的。z与尼康F卡口一样,宾得PK卡口的兼容性也非常好,后来诸如程序曝光、自动对焦、电动变焦等新特性的增加也并未抛弃对原有镜头的兼容。除了很少几款镜头以外,几乎所有的、自PK卡口诞生以来的宾得镜头都是可以通用的。村在线宾得 K10D早期的K及KA型镜头是手动对焦镜头,后来研制的FA及F系列镜头则为自动对焦镜头。宾得在原来的KA型卡口上增加了一个AF连接器和七个电子触点,与原有的K型及KA型卡口完全兼容。若将AF镜

31、头装在MF SLR、或将MF镜头装在AF机身上,则除了AF之外,机身均能全部发挥镜头功能。与尼康F卡口的演化一样,宾得在MF向AF发展的关键问题卡口设计上也可谓是“以不变应万变”了。线宾得 K10D宾得AF卡口在线宾得 K10D早期的宾得AF镜头是机身驱动型,没有内部聚焦马达,镜筒上边有光圈调节环,内部也有CPU等,并无新奇之处。1991年宾得推出了第二代智能化AF单反相机Z-10和Z-1。这两款AF 单反相机的特点是具有自动变焦控制功能,因此也要求镜头半514 ?应该具有变焦马达。所以,宾得推出了FA(FA为Fully Automatic,全自动之意)系列AF镜头,并对原来的KAF卡口进行了

32、改良,多增加了两个电源触点,用于供电给镜头内的变焦马达。新型镜头卡口的代号为KAF2,新旧两个系列的AF镜头又是兼容的。关村在线宾得 K10Dzol中关村在线宾得 K10D新型超声波马达镜头zol中关村在线宾得 K10D2003年,配合新出的*ist单反相机,宾得推出了没有光圈调节环的FA-J系列镜头。而随着宾得多款数码单反相机的发布,宾得还开发了DA数码专用镜头(只能用在APS-C画幅的数码单反相机上)、D FA数码传统通用镜头。2007年,开发出了内置超声波马达、支持SDM系统的DA数码专用镜头,支持K10D(FW Ver.1.30版本)、K100D Super数码相机的超声波马达自动对焦

33、。村在线镜头标识名词解释 DA:内置超声波马达的数码单反相机专用镜头,优异的防尘防滴设计和宾得独创的SP超级防护涂层。DA:是表示这枚镜头属于数码单反相机专用的意思,并用绿 3250 圈标识。zol中关村在线宾得 K10DF:是宾得的AF镜头卡口。zol中关村在线宾得 K10DFA:也是宾得的AF镜头卡口,多了两个触点。zol中关村在线宾得 K10DFA:是宾得的高档AF镜头,就像佳能的L头一样,俗称星镜。zol中关村在线宾得 K10DLimited限量版,是宾得赋予具有高性能、高档次镜头的专用名词,是宾得镜头产品中最为高级的一个镜头产品系列。关村在线宾得 K10DSMC(Super Mlut

34、i Coating)超级多层镀膜英文全称,标识有SMC的镜头表示它使用了宾得特有的镜头镀膜技术,对画质的提升有帮助,抗眩光能力比较强。zol中关村在线宾得 K10D AL(Aspherical Lens)非球面镜片理想的镜头所汇聚的光应该是汇聚在一个点上,然而不幸的是这个世界是没有绝对完美的事情的。普通球面镜头由于通过镜头中心的光线和四周的光汇聚不到一个点上,造成所谓的球差,影响成像质量。采用非球面镜头(Aspherical Lens)可以减轻这种现象,使球差得到有效控制。这种技术经常在广角镜头上运用.PENTAX的非球面镜片一般由热硬化树脂制成。在镜头设计中采用不是球面的镜片,可以

35、减少镜片的数量,在降低重量和减小体积的同时,能提供更好的光学性能。非球面镜片一般用来解决广角和变焦镜头中的眩光和边缘变形等问题,在长焦镜头中也能提高光学素质。ED(Extra-low Dispersion)低色散玻璃由于自然光不是由单一颜色的光组成,在玻璃中折射时由于各种光线的折射率不同,也会造成各种单色光成像不在一点上的问题。PENTAX在一些高级的FA*镜头上采用低色散玻璃(Extra-low Dispersion),尽量减低色散的影响,从而可以大大提高长焦镜头的成像质量IF(Inner Focus)内对焦内焦(InnerFocus)技术主要应用于中高档镜头,在对焦时只是镜头内部的一部分镜

36、片组做整体移动,来实现对焦。这种镜头的特点是对焦时长度不变化,速度快,前片不转,有利于装滤光镜。同时也可以缩短最短摄影距离。PowerZoom 电动变焦 电动变焦((PowerZoom)是宾得KAF2卡口镜头的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镜头内置变焦马达,可以代替手动变焦,有3种变焦速度。虽然有些人并不看好这种变焦机制,但它确实可以比较容易地创造出一些比较有意思的效果来,比如可以在打开快门的同时变焦,使画面产生“爆炸”的效果,或者摇拍时通过电动变焦使被追踪的主体目标尺寸保持恒定。电动变焦的最大的缺点就是费电,如果你想用电动变焦的话,最好的办法是配个电池盒。zol中关电动变焦((PowerZoom)是宾

37、得KAF2卡口镜头的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镜头内置变焦马达,可以代替手动变焦,有3种变焦速度。虽然有些人并不看好这种变焦机制,但它确实可以比较容易地创造出一些比较有意思的效果来,比如可以在打开快门的同时变焦,使画面产生“爆炸”的效果,或者摇拍时通过电动变焦使被追踪的主体目标尺寸保持恒定。电动变焦的最大的缺点就是费电,如果你想用电动变焦的话,最好的办法是配个电池盒。zoAF/MF全程切换用过宾得的FA的摄友一定都会对其方便的AF/MF全程切换感到非常满意。一般长焦镜头在镜身上往往有个AF/MF的转换装置,这样可以通过这个装置而不是去找机身上的AF/MF转换键去控制对焦方式。镜头上有一个很细的小圈,

38、转动它可以改变对焦方式,但是遗憾的是必须先得按下圈上的那个金属小钮才能转动,而且手还要重新回到对焦环上才能进行手动对焦,这在抢拍时很费时间而且很麻烦。PENTAX的全程切换动作全是在对焦环上,把它轻轻往回一拉,这时无论机身上设的是手动还是自动,立刻转为手动模式对焦,用完后往前一推即可以恢复原来的模式。它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当你在手动对焦时转动对焦环超出标尺刻度的时候,对焦环与镜头内机械装置立刻脱离,不会损伤镜头的机械结构。这种单键式操作大大方便了使用者,使得你可以随意的在任何时刻转换对焦模式,无须费力去找机身或镜身上的什么按钮,也不必担心会由于自己的误操作伤了自己的心肝宝贝儿。可能是由于价格问题,

39、这种完全为使用者考虑的机制只存在于FA系列镜头中。CF Micro(continue focus micro)全程微距众所周知,Pentax的首创的 K型及以后的改进型KA卡口是很重要的卡口,它是世界上采用最多的卡口之一。已经沿用了数十年,如Ricoh、Chinon、Cosina、Sigma等公司生产的单反机均采用 "K"型卡口。所以Pentax对镜头卡口设计上的一举一动,会对这些公司有较大的影响。所以Pentax对新型的AF卡口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实际上现实已经不允许Pentax更换新卡口了,因为K和KA型卡口镜头市场占有率是最大的。Pentax只是在原来的KA型卡口上增加

40、了一个AF连接器和七只电子触点,并命为PF或KAF型卡口,与原有的 K型及KA型卡口完全兼容。若将AF镜头装在MF SLR。或将MF镜头装在AF机身上,除了AF之外,均能全部发挥机身上的功能。当将KA型手动聚焦镜头用于AF相机上,还有所谓的“陷井聚焦”功能,即用手动设定焦点距离,当被摄物进入焦点时快门会自动释放,这种方式特别运用于体育和野生动物摄影。Pentax与其他几家公司相比,在MF向AF发展的关键问题卡口设计上,可称得上是尽善尽美,正可谓“最后的笑才是最美的笑”。Pentax AF镜头是机身驱动型,内部没有聚焦马达,镜筒上边有光圈调节环,内部也有CPU等,并无新奇之处。Pentax也配有

41、一只AF增距转换镜,用于将手动聚焦镜头转换成AF镜头,但要将原有焦距增加1.7倍,*作时,要预先将手动聚焦镜头的焦点设在无穷远处,然后由增距镜内的活动镜片来调节焦点。由于Pentax的AF镜头与MF镜头的兼容性良好,故AF镜头的品种不算太多,但它仍生产了世界上第一支超长焦距变焦镜头FA* 250-600/4.5-5.6 ED,而其它厂家根本就没有超过400mm的AF变焦镜头,看来Pentax真不愧是镜头生产的名厂。Pentax于1991年推出第二代智能化AF SLR Z-10和Z-1。这两款AF SLR的特点是具有自动变焦控制功能,因此也要求镜头内应该具有变焦马达,所以Pentax推出了这样的

42、FA(FA为Fully Automatic,全自动之意)系列AF镜头,并对原来的KAF卡口进行了改良,多增加了两只电源触点,用于供电给镜头内的变焦马达。新型镜头卡口的代号为KAF2,新旧两个系列的AF镜头是兼容的。FA系列镜头为电动变焦,与常规的手动变焦不同。在变焦环上有三档速度可调,旋转变焦环的速度愈快,变焦速度也就随之加快;如要改成手动变焦,只要将变焦环朝机身方向一拉就行了。只要变焦环与聚焦距离指示窗之间没有"POWER ZOOM"的字样,就是处于手动变焦状态。由于FA系列镜头有独立的聚焦环, 所以用在非Z系列单反机上并无不便之处,只要将变焦环置于手动变焦位置,使用方法

43、同非FA系列的镜头一样。2003年配合新出品的*ist,Pentax推出了没有光圈调节环的FA-J系列镜头。K口KF口1、先看非线性光圈收缩拨杆(stopping-down non-linear operating lever)是如何工作的。设定镜头为f8并且拨动拨杆到另一端,我们看到光圈张开了;放开拨杆,光圈又回到f8。然后,设定镜头为最小光圈,现在拨杆需要移动一个更长的距离,但是作用是一样的。zol请注意下面几点:z宾得拨杆只在“全开”和“设定的光圈”两个位置之间移动。所以当镜头设定在最大光圈时,此拨杆是不动的,这是对的,因为“全开”和“设定的光圈”实际是等同的。所有的镜头,不管它的最大光

44、圈是多少,当它光圈全开时此拨杆的位置是完全一致的。 镜头的光圈环同样变动一档,在大光圈位置变动和在小光圈位置变动,此拨杆的移动量是不同的的。 2、再看光圈耦合杆的作用。它在内部与光圈环相连,并且随之移动。而且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的镜头(不管其最大光圈多大)光圈全开时,此耦合杆的位置相对镜头卡口而言是完全一致的。z在线宾3、将镜头卡到机身上去:对准桔黄色的小点(镜头和机身上各有一个),将镜头插入机身卡口,拧动镜头直到锁定销插入镜头上的槽口,于是镜头就牢牢地与机身结合了。 在拧动镜头的过程中,有两件重要的事情已经完成:机身上的光圈收缩拨杆拨动镜头的非线性光圈收缩拨杆,使其移动到另一端的尽头,不管此时

45、光圈环设定了哪一档光圈,镜头都保持光圈全开。 村镜头的光圈耦合环推动机身上的模拟量光圈耦合环,使其偏转一个适当的角度,告诉了机身,镜头设定的光圈与最大光圈相差多少。 现在,为了得到正确的曝光,机身通过镜头全开光圈测光,得到一个快门速度,然后考虑光圈在实际曝光时将要收缩几档,减去这个量,就是正确的快门速度。zol中关村在线宾得 K10为了完成曝光,需完成下列步骤:机身上的光圈收缩拨杆移开,松开光圈耦合环,使光圈收缩到设定档位,反光镜上翻; 快门打开;延时; 快门关闭;反光镜落下,光圈收缩拨杆回到使镜头保持光圈全开的初始位置。 在有景深预视功能的机身上,按下预视按钮可带动光圈收缩拨杆动作(即按下按

46、钮可使使光圈得以收缩到设定档位)。对非自动光圈的镜头、螺口镜头(以转接环与机身相连),测光时的光圈与曝光时的光圈相差的量为零,光圈耦合杆实际并不与光圈环相连,而是固定的,表明曝光时镜头的光圈不会收缩。而且这类镜头上也没有非线性光圈收缩拨杆.镜头选择心得讲解:现实中大部分人没有机会挖掘自己在艺术上的天赋,让自己拥有宁静的心境,从而不仅仅是只有社会属性的个体。摄影是个很好的途径,让我们在生活中获得自由,而且专注一件事情能够获得强烈的归属感,所以理解为什么CNSOP五党会像“玉米”“韩饭”一样疯狂吧。首先要表述一个观点,宾得从来不是一个好的变焦头制造商,虽然大金小金小小金的名头响亮,但是对比CNS没

47、有什么优势,而且许久没有更新,价格反而炒作的很高。进入DA时代,16-50广角端畸变严重,16-45色散控制太差,唯一拿出手的50-135,成功的原因也更多的是小像场镜设计制造相对容易,原厂镜头里定位独特,没有直接对手。17-70没用过,没有发言权,但是看它的价格感觉实在不好,佳能的17-40都被嚷嚷伪L头呢。我是一个定焦的死忠,一直鼓吹定焦镜头像质更好、价格便宜,且,适合入门。使用定焦,确定好了光圈以后,通过移动相机来构图,就像是用瞄准镜“框住”敌人一样,不用考虑其他的变量。当你在使用一只变焦头的时候,你就要想,我是用变焦环好呢还是移动脚步好呢,为了景深是不是光圈也要改变。35mm 50mm

48、是比较容易培养镜头感的两个焦段。能收能放,可人像、可小景,适合拍摄的题材相当广泛。进退之间,天地皆在我手。以后转而使用广角和中长焦拍摄也不会有丝毫的生涩。由于后组接环尺寸的限制,而且机身要容纳反光镜、曝光窗、及焦平面快门的厚度,50mm焦距的镜头最容易设计出大光圈来,标头地位的确立更多的是成本和性能之间互相妥协的结果。35mm是比较接近人眼所见效果的焦段,光学素质通常也比较优秀。个人的视觉习惯有很大不同,究竟自己更喜欢哪个焦段是需要长时间的应用对比试出来的。拍摄的适合应该很严肃的考虑自己要拍摄的题材,需要怎样的光学表现,怎么发挥出这个焦段的独特魅力。85 105 135是公认的人像镜头,这几个

49、焦段很容易做出彩,素质都是很好的,但是每个焦段的意趣却是不同。评书二十二卷的作者关于135mm与85mm的对比有精彩的论述,直接拿来引用“135mm是头像镜,它逼迫观看者直视被摄者的灵魂之窗眼睛,与另一个“自我”进行更深入的交流。而85mm是半身镜,它更利于表现被摄者的整体状态,包括衣饰、姿态等,观看者的感觉更像是在看表演。 ”我的老师也曾经说过,使用长焦镜头镜头,在与人眼视线等高的位置拍摄时画面更自然。广角,激动人心的广角!这个焦段的标签多是夸张和冲击力,我认为他更多的是代表着一种叙事性的镜头语言。我所崇拜的寇德卡,始终用一支25mm的广角镜头拍摄街头,人物就似乎是活在一出舞台剧,一生在刹那

50、间凝固在快门声中。广角镜头控制的难点在于把握一种视觉节律,非得把35 50用熟了不可。50把握距离和透视角关系,35描绘环境70-200 2.8拍出的东西真是歹毒,时尚摄影师都在用200 1.8拍舞台和大片儿,300 2.8号称人类135系统的精华长焦素质真好,长焦卖的真贵,长焦用途真窄我从来没用过超过135mm焦距的镜头,这离我实在太远。咱追求的是竹杖芒鞋轻似马,不打算为小小的KM配上门超过1kg的大炮。和超长焦一样,微距也不是我的兴趣所在,但考虑未来上一只中长焦的微距来拍摄特写,毕竟用途太广泛了,配合简易的棚拍设备弄些产品照放在淘宝上也不错。具体的说下镜头的选择1.5倍的裁切系数带来的最大

51、伤害就是35 50这两个焦段镜头的选择。便宜的大光圈标头变成了中焦,使其应用范围大大缩小。有个叫liam Frankland的老外,是个有趣的家伙。这哥们儿限制自己的佳能400D上只挂一支50mm镜头,而且只用最大光圈1.8拍摄,分成500张主题为this和500张主题为that的照片。这是他的博客 我没事儿就上去看看,启发我那少的可怜的创造力。如果没有大光圈情结和色彩的追求,用一支50微距来代替标头似乎是比较好的选择,能特写能人像,可谓一专多能。宾家的35f2对比同时代的尼康35f2价格有点虚高,不想以后重复投资的话,1K+的投入还勉强能够接受。都说大姑妈的f2没有3.5的锐,但是f2是虾米

52、用料?所谓的锐只是一个不完整且主观的概念。光圈退而求其次的话,就是一片海阔天空,老德头的M42里29 2.8 30 3.5都是好东西,宾得自己的35f2.8也不次,价格都是500-700左右,选择品相好的即可,因为这个年代镀膜的作用主要还是纠正偏色,对像质的影响不大。35真是麻烦大了!24在APS画幅上没了广角的优势,畸变,暗角,小光圈,边缘成像一下子成了突出的问题,讨厌的是无论m42还是PK口都没个便宜的,凤凰有支24 2.8,畸变控制尚可,可惜色彩一直是国产头死穴,淘宝上全新430;淘宝上较常见的还有适马手动24 2.8价格500上下,没用过,不好说什么,但想来胶片时代适马还没那么疯狂吧?

53、培养镜头感和确立自己方向的阶段镜头投入以实用为主,没必要追求道听途说的“油”“锐”“焦外”。不能严格执行制定的计划,心神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无论放哪儿都是大忌。我认为入单反套头完全可以舍弃掉,旅游的时候讲求的是“千里急行军少带一根针”,轻装上阵才能玩儿的开心,记录平常的生活要能随心随拍,单反怎么说都比不过DC和手机的便捷,既不回头,何必不忘?认真拍好自己选择的主题,24 35两头足以陪伴你很长时间。最喜欢兵书十二卷的作者赵嘉的一句话,考虑器材的事情多了,考虑摄影的事情就少了。选题也是很重要,各种月赛参与就好,也别太热心,摄影是很私人的东西,保持骄傲和自信我认为是很有必要的,但不能眼里容不下别

54、的。千万不要轻言“扫人文”,鉴于现在“玩儿”摄影的都是和咱差不多的年轻人,人生阅历都浅薄的很,硬往这方面靠只会留下肤浅的影像。古龙早年父母离异,生活困苦,以模仿起家,笔下的人物大都性格偏激,情节也是YY狗血居多;而后有一定知名度,开始锻造自己风格,多采用剧本语言,力求剧情奇诡,人多笑其最终的敌人就是你的朋友;中年后,尝尽人生百味,风淡云轻,开始表露普通人的性情,笑看世间情态,至此,方臻大成。所以,年岁见长懂得人事的时候再来“人文”吧。不妨从自己生活状态入手,融入自己的感情切题也就较快。这些景物小品我觉得是很能考验人的技术功底,韦斯顿拍了个甜椒就卖了几十万美元呢。就此打住,继续镜头的话题。时不时

55、能在网上见到的便宜广角不多,常见的也就是威达19f3.8 海鸥17f4,价格大概在700-800左右,看起来好像还不如套头的广角端,但是试过就知道他们的畸变控制,边缘成像根本不是一个层次上的东西。俄头方面,大名鼎鼎的泽尼塔尔16f2.8并不推荐,超广和鱼眼设计上的区别还是很大的,鱼眼不必考虑纠正某些像差,有着夸张的形变,这个焦段大光圈的意义也不大。米勒(和平)20f3.5做工精细,畸变控制出色,比海鸥威达之流出色不少,网上不是很常见到,价格也是“飘忽不定”,如遇成色好且价格比海鸥威达高不是很多的话,能收就收了吧,偶尔还能望见f2.5的头,几乎一样的外表,搞不懂毛子。阿萨特20f2.8似乎多见尼

56、康AI口,不过俄头多数能够很方便的拆卸后口改造,可是俄头个体差异太大,转接后经常出现无限远不合焦卡口连接不实的问题。同样不怎么推荐这款镜头,价格未必比米勒20便宜,大光圈大口径广角想把像质做好是很不容易的事,君不见蔡司新18头也都把光圈控制在3.5?人像头方面,50标头风头正劲,不差钱的话,平民镜皇CZJ50f1.8,本家A头(A头是手动头里镀膜最好的一代,宾家镀膜技术领先各家十数年,无忌上有专利技术文件为证!见到便宜的别犹豫),都收下也不贵,俄头小微距用途广泛,收了;85焦段尤吉比尔85f2毁誉参半,因为景深极浅,很容易对焦不准,其实分辨率影调都还不错,色彩有点怪,拍黑白小片很好。百微,13

57、5不是我的领域,但是前面有讲,这些焦段无论M42,原厂副厂,俄头国头,都能做的很好。就看您淘宝的耐心了。长焦&超长焦,再次无力200-300是各个厂家炫耀实力的焦段,没有一定的积累是没法做好的。廉价的选择是M42口德头和原厂的F4军团。另外说说折返,能拍出甜甜圈来挺好玩儿的,但是对焦真的是很麻烦,俄头以低价和不错的质量在这领域吸引了无数的眼球,可是我推荐大家去关注下望远镜&天文望远镜,你会发现原来反射式折反射式原理根本不同,说不定还能让您看到摄影世界另外一片天空(当真是天空)总体上讲M42是很好的选择,通过转接环大部分镜头可以实现光圈自动曝光,可以让你专注于构图。不过要尽快入手

58、,因为佳能无敌的转接能力,你的竞争对手只多不少。A头的价格无论怎么看都有点虚高,尼康二手无论年份和当时的售价以及评价都和宾得相差无几,可价格A头比尼康贵上一大截,别说人都是傻子你宾家的头就是天下无敌,人家老尼当年可是135单反霸主,以厚道著称呢。K头有很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用料和结构,跟当时技术条件限制和初入市营销策略有关,没必要花大钱追求他们。最后说说DKL镜头,毫不夸张的讲,每一个DKL镜头都是一件艺术品,每个见到她的人都会对50年前老物件的精致赞叹不已。可是接环真贵啊,还有可怕的最近对焦距离,有时候还有奇怪的色调。不推荐给初入门的劳苦大众,毕竟我们要的不是精致的把件儿。几度飞沙同学搜集整理的宾得镜头大全非常棒,这是原帖另外,了解M42镜头最好的去处是茶片坊6月更新:关于国产头:宾家吸引人的地方就是有很大量很便宜的国产标头可供选择,二鸟、华光大概也就是一两百块,很多人入单反的动力就是拍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