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扫描电子显微镜原理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设计思想和工作原理,早在1935年便已被提出来了。1942年,英国首先制成一台实验室用的扫描电镜,但由于成像的分辨率很差,照相时间太长,所以实用价值不大。经过各国科学工作者的努力,尤其是随着电子工业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到1956年开始生产商品扫描电镜。近数十年来,扫描电镜已广泛地应用在生物学、医学、冶金学等学科的领域中,促进了各有关学科的发展。一.扫描电镜的特点和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镜相比,扫描电镜具有以下特点:(一 能够直接观察样品表面的结构,样品的尺寸可大至120mm×80mm×50mm。(二 样品制备过程简单,不用切成薄片。(三 样品可
2、以在样品室中作三度空间的平移和旋转,因此,可以从各种角度对样品进行观察。(四 景深大,图象富有立体感。扫描电镜的景深较光学显微镜大几百倍,比透射电镜大几十倍。(五 图象的放大范围广,分辨率也比较高。可放大十几倍到几十万倍,它基本上包括了从放大镜、光学显微镜直到透射电镜的放大范围。分辨率介于光学显微镜与透射电镜之间,可达3nm。(六 电子束对样品的损伤与污染程度较小。(七 在观察形貌的同时,还可利用从样品发出的其他信号作微区成分分析。二.扫描电镜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一 结构1.镜筒镜筒包括电子枪、聚光镜、物镜及扫描系统。其作用是产生很细的电子束(直径约几个nm,并且使该电子束在样品表面扫描,同时激
3、发出各种信号。2.电子信号的收集与处理系统在样品室中,扫描电子束与样品发生相互作用后产生多种信号,其中包括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X射线、吸收电子、俄歇(Auger电子等。在上述信号中,最主要的是二次电子,它是被入射电子所激发出来的样品原子中的外层电子,产生于样品表面以下几nm至几十nm的区域,其产生率主要取决于样品的形貌和成分。通常所说的扫描电镜像指的就是二次电子像,它是研究样品表面形貌的最有用的电子信号。检测二次电子的检测器(图15(2的探头是一个闪烁体,当电子打到闪烁体上时,1就在其中产生光,这种光被光导管传送到光电倍增管,光信号即被转变成电流信号,再经前置放大及视频放大,电流信号转变成电
4、压信号,最后被送到显像管的栅极。3.电子信号的显示与记录系统扫描电镜的图象显示在阴极射线管(显像管上,并由照相机拍照记录。显像管有两个,一个用来观察,分辨率较低,是长余辉的管子;另一个用来照相记录,分辨率较高,是短余辉的管子。4.真空系统及电源系统扫描电镜的真空系统由机械泵与油扩散泵组成,其作用是使镜筒内达到10(4 10(5托的真空度。电源系统供给各部件所需的特定的电源。(二 工作原理从电子枪阴极发出的直径20(m30(m的电子束,受到阴阳极之间加速电压的作用,射向镜筒,经过聚光镜及物镜的会聚作用,缩小成直径约几毫微米的电子探针。在物镜上部的扫描线圈的作用下,电子探针在样品表面作光栅状扫描并
5、且激发出多种电子信号。这些电子信号被相应的检测器检测,经过放大、转换,变成电压信号,最后被送到显像管的栅极上并且调制显像管的亮度。显像管中的电子束在荧光屏上也作光栅状扫描,并且这种扫描运动与样品表面的电子束的扫描运动严格同步,这样即获得衬度与所接收信号强度相对应的扫描电子像,这种图像反映了样品表面的形貌特征。第二节扫描电镜生物样品制备技术大多数生物样品都含有水分,而且比较柔软,因此,在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前,要对样品作相应的处理。扫描电镜样品制备的主要要求是:尽可能使样品的表面结构保存好,没有变形和污染,样品干燥并且有良好导电性能。一.样品的初步处理(一 取材取材的基本要求和透射电镜样品制备相同,
6、可参考第十四章超薄切片技术中所提的要求。但是,对扫描电镜来说,样品可以稍大些,面积可达8mm×8mm,厚度可达5mm。对于易卷曲的样品如血管、胃肠道粘膜等,可固定在滤纸或卡片纸上,以充分暴露待观察的组织表面。(二 样品的清洗用扫描电镜观察的部位常常是样品的表面,即组织的游离面。由于样品取自活体组织,其表面常有血液、组织液或粘液附着,这会遮盖样品的表面结构,影响观察。因此,在样品固定之前,要将这些附着物清洗干净。清洗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用等渗的生理盐水或缓冲液清洗;2.用5%的苏打水清洗;3.用超声震荡或酶消化的方法进行处理。例如清洗肠粘膜表面的粘液,可用下面的方法:清洗液配方:透明
7、质酸酶300 (g糜蛋白酶10 mg生理盐水100 ml清洗液的pH为5.56。清洗的方法是将样品浸泡在配好的清洗液中,边浸泡边震荡30分钟,最后用双蒸水洗3次。无论用哪种清洗方法,注意在清洗时不要损伤样品。(三 固定固定所用的试剂和透射电镜样品制备相同,常用戊二醛及锇酸双固定。由于样品体积较大,固定时间应适当延长。也可用快速冷冻固定。(四 脱水样品经漂洗后用逐级增高浓度的酒精或丙酮脱水,然后进入中间液,一般用醋酸异戊酯作中间液。二.样品的干燥扫描电镜观察样品要求在高真空中进行。无论是水或脱水溶液,在高真空中都会产生剧烈地汽化,不仅影响真空度、污染样品,还会破坏样品的微细结构。因此,样品在用电
8、镜观察之前必须进行干燥。干燥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 空气干燥法空气干燥法又称自然干燥法,就是将经过脱水的样品,让其暴露在空气中使脱水剂逐渐挥发干燥。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简便易行和节省时间;它的主要缺点是在干燥过程中,组织会由于脱水剂挥发时表面张力的作用而产生收缩变形。因此,该方法一般只适用于表面较为坚硬的样品。(二 临界点干燥法临界点干燥法是利用物质在临界状态时,其表面张力等于零的特性,使样品的液体完全汽化,并以气体方式排掉,来达到完全干燥的目的。这样就可以避免表面张力的影响,较好地保存样品的微细结构。此法操作较为方便,所用的时间也不算长,一般约2 3小时即可完成,所以是最为常用的干燥方法。但
9、用此法,需要特殊仪器设备。临界点干燥是在临界点干燥仪中进行的,操作步骤如下:1.固定、脱水:按常规方法进行。如样品是用乙醇脱水的,在脱水至100%后,要用纯丙酮置换1520分钟。2.转入中间液:由纯丙酮转入中间液醋酸异戊酯中,时间约1530分钟。3.移至样品室:将样品从醋酸异戊酯中取出,放入样品盒,然后移至临界点干燥仪的样品室内,盖上盖并拧紧以防漏气。4.用液体二氧化碳置换醋酸异戊酯:在达到临界状态(31(C , 72.8大气压后,将温度再升高10(C,使液体二氧化碳气化,然后打开放气阀门,逐渐排出气体,样品即完全干燥。(三 冷冻干燥法冷冻干燥法是将经过冷冻的样品置于高真空中,通过升华除去样品
10、中的水分或脱水剂的过程。冷冻干燥的基础是冰从样品中升华,即水分从固态直接转化为气态,不经过中间的液态,不存在气相和液相之间的表面张力对样品的作用,从而减轻在干燥过程中对样品的损伤。冷冻干燥法有两种,即含水样品直接冷冻干燥和样品脱水后冷冻干燥。1.含水样品直接冷冻干燥法1.1 取材固定:按常规方法进行。1.2 置于冷冻保护剂中:将样品置于冷冻保护剂中浸泡数小时。常用的冷冻保护剂为10%20%二甲基亚砜水溶液,或15%40%甘油水溶液。1.3 骤冷:将经过保护剂处理的样品迅速投入用液氮预冷至(150(C的氟利昂冷冻剂中,使样品中的水分很快冻结。1.4 干燥:将已冻结的样品移到冷冻干燥器内已预冷的样
11、品台上,抽真空,经几小时或数天后,样品即达到干燥。本方法不需要脱水,避免了有机溶剂对样品成分的抽提作用,不会使样品收缩,也是较早使用的方法。但是,由于花费时间长,消耗液氮多,容易产生冰晶损伤,因此未被广泛应用。2.样品脱水后冷冻干燥样品用乙醇或丙酮脱水后过渡到某些易挥发的有机溶剂中,然后连同这些溶剂一起冷冻并在真空中升华而达到干燥。和前一种方法比较,本方法的优点是不会产生冰晶损伤,且干燥时间短。不足之处是有机溶剂对样品成分有抽提作用,造成部分内含物丢失。乙腈(acetonitrile真空干燥法:这是一种利用乙腈在急速蒸发时会冷却固化的性质将样品干燥的方法。其操作步骤如下:(1. 固定、水洗:按
12、常规方法进行。(2. 乙腈置换:使用50%?70%?80%?90%的乙腈水溶液置换,最后用100%乙腈代替,每步骤1520分钟。(3. 干燥:至纯乙腈时,放入真空镀膜台抽真空,乙腈和样品在真空中很快致冷而被冻结(冻结的温度为(45(C,变成冰状固体。然后继续抽真空,使冻结的乙腈升华,约需30分钟,样品即达干燥。样品干燥后要粘在样品台上。对于不镀膜而直接观察的样品,必须用导电胶来粘固;对于要镀膜的样品,则可以用胶水或万能胶来代替,微细的样品如粉末、纤维等也可用双面胶纸来粘贴。三.样品的导电处理生物样品经过脱水、干燥处理后,其表面不带电,导电性能也差。用扫描电镜观察时,当入射电子束打到样品上,会在
13、样品表面产生电荷的积累,形成充电和放电效应,影响对图象的观察和拍照记录。因此在观察之前要进行导电处理,使样品表面导电。常用的导电方法有以下几种:(一 金属镀膜法金属镀膜法是采用特殊装置将电阻率小的金属,如金、铂、钯等蒸发后覆盖在样品表面的方法。样品镀以金属膜后,不仅可以防止充电、放电效应,还可以减少电子束对样品的损伤作用,增加二次电子的产生率,获得良好的图象。1.真空镀膜法真空镀膜法是利用真空膜仪进行的。其原理是在高真空状态下把所要喷镀的金属加热,当加热到熔点以上时,会蒸发成极细小的颗粒喷射到样品上,在样品表面形成一层金属膜,使样品导电。喷镀用的金属材料应选择熔点低、化学性能稳定、在高温下和钨
14、不起作用以及有高的二次电子产生率、膜本身没有结构。现在一般选用金或金和碳。为了获得细的颗粒,有用铂或用金钯、铂钯合金的。金属膜的厚度一般为10nm 20nm。真空镀膜法所形成的膜,金属颗粒较粗,膜不够均匀,操作较复杂并且费时,目前已经较少使用。2.离子溅射镀膜法在低真空(0.10.01 乇状态下, 在阳极与阴极两个电极之间加上几百至上千伏的直 流电压时,电极之间会产生辉光放电。在放电的过程中,气体分子被电离成带正电的阳 离子和带负电的电子,并在电场的作用下,阳离子被加速跑向阴极,而电子被加速跑向 阳极。如果阴极用金属作为电极(常称靶极,那么在阳离子冲击其表面时,就会将其表 面的金属粒子打出,这
15、种现象称为溅射。此时被溅射的金属粒子是中性,即不受电场的 作用, 而靠重力作用下落。 如果将样品置于下面, 被溅射的金属粒子就会落到样品表面, 形成一层金属膜,用这种方法给样品表面镀膜,称为离子溅射镀膜法,图 15(3 显示该 法的原理。 图 15(3 离子溅射镀膜法原理图 和真空镀膜法比较, 离子溅射镀膜法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从阴极上飞溅出来的金 属粒子的方向是不一致的,因而金属粒子能够进入到样品表面的缝隙和凹陷处,使样品 表面均匀地镀上一层金属膜,对于表面凹凸不平的样品,也能形成很好的金属膜,且颗 粒较细。(2受辐射热影响较小,对样品的损伤小。(3消耗金属少。(4所需真空度低, 节省时
16、间。 (二 组织导电法 用金属镀膜法使样品表面导电,需要特殊的设备,操作比较复杂,同时对样品有一 定程度的损伤。为了克服这些不足,有人采用组织导电法(又称导电染色法,即利用某 些金属溶液对生物样品中的蛋白质?脂类和醣类等成分的结合作用,使样品表面离子化 或产生导电性能好的金属盐类化合物,从而提高样品耐受电子束轰击的能力和导电率。 此法的基本处理过程是将经过固定、清洗的样品,用特殊的试剂处理后即可观察。 由于不经过金属镀膜,所以不仅能节省时间,而且可以提高分辨率,还具有坚韧组织, 加强固定效果的作用。 组织导电法主要有碘化钾导电染色法、碘化钾-醋酸铅导电法、丹宁酸锇酸导电 法等。比较常用的是丹宁
17、酸锇酸导电法,其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样品处理:按常规方法取材、清洗及用戊二醛固定。 (2导电染色:将样品放入 2%4%丹宁酸溶液中浸泡。如果观察表面结构,浸 泡时间为 30 分钟;如果观察内部结构,浸泡时间为 8 小时,即可过夜。在浸泡过程中, 可更换一次溶液。 (3清洗及再固定:用磷酸缓冲液充分清洗,然后放入 1%锇酸中固定 24 小时, 再用磷酸缓冲液清洗。 (4脱水和干燥:按常规方法。 (5扫描电镜观察。 四几种特殊的样品制备技术 (一 细胞内部结构冷冻割断法 1972 年,日本学者田中敬一采用冷冻树脂割断法将细胞打开,用扫描电镜观察细 胞的内部结构。后来他又以二甲基亚砜代替树脂进行
18、冷冻割断取得成功,该方法简便, 结构清晰,已得到广泛应用。其操作方法如下: 1取材和固定:为了使细胞结构清晰,不被过多的血细胞污染,可在取材前用灌 注法冲洗。即先将动物麻醉,经腹主动脉注入生理盐水或低分子量的右, 切开下腔静脉 放血,至无血色为止。然后迅速取材,将样品修成 1mm×1mm×5mm 大小,投入 1%锇 酸溶液中固定 1 小时,用 1/15M 磷酸缓冲液 (pH7.4清洗两次,每次 10 分钟。 2二甲基亚 浸泡:将样品依次放入 25%、50%二甲基亚砜溶液中,各浸泡 30 分 钟。 3割断:用 TF1 型冷冻割断装置进行割断。然后将割断后的样品放到 50%二甲
19、 基亚砜中,等融化后再用 1/15M 磷酸缓冲液浸洗,每次 10 分钟,换液 5 次。 4软化及后固定:将样品放入 0.1%锇酸中软化,温度 20(C,时间 4872 小时。 然后用 1% 八 固定 1 小时,双蒸水浸洗 1 小时,换液几次,需彻底清洗干净。 5导电染色:将样品放入 2%丹宁酸中 2 小时(或过夜,以双蒸水清洗 1 小时,换 液几次。再以 1% 八 固定 3060 分钟,双蒸水清洗 1 小时。 6脱水、干燥及镀膜:按常规方法进行。 (二 铸型技术 为了研究空腔脏器特别是血管系统复杂的立体分布,先向腔内注射某种成形物质, 待该物硬化后再把组织腐蚀去掉,剩下的成形物即能显示血管系统的立体分布,这种技 术称铸型技术。如果是研究血管系统,称为血管铸型。用铸型技术制作的标本,经过镀 膜后,就可进行扫描电镜观察。 常用的铸型剂有甲基丙烯酸酯、聚苯乙烯及其共聚物以及 ABS 等。ABS 是一种树 脂,为丙烯晴、丁二烯和苯乙烯的三元共聚物,被认为是比较理想的铸型剂。下面简单 介绍用 ABS 制作血管铸型标本的方法: 1灌流和注入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科技引领下的营养科学探索
- 玻璃钢运动场座椅企业ESG实践与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 化纤文胸企业县域市场拓展与下沉战略研究报告
- 安全性评价体系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酸性粒子元青企业县域市场拓展与下沉战略研究报告
- 印染坯布企业ESG实践与创新战略研究报告
- 家庭用便携式雾化泵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黑白电影胶片企业县域市场拓展与下沉战略研究报告
- 医学级唇部修复霜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醋酸钇铽企业数字化转型与智慧升级战略研究报告
-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学期课程纲要
-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行政复议申请书范例
- 高效液相含量测定计算公式
- 六宫格数独解题技巧
- 公安机关通用告知书模板
- 工程款支付审批流程图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填空题
- 封头重量和容积计算
-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教学大纲
- 《手机摄影》全套课件(完整版)
- 彩色学生电子小报手抄报模板春节4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