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布袋式除尘器装置实验说明手册上海同广科教仪器有限公司2010年6月目 录第一章 原理、用途及特点:1第二章 主要技术参数及指标:1第三章 实验设备系统组成和作用:1第四章 操作步骤:2第五章 注意事项:3第六章 实验装置的组成和规格:. 3第七章 摘要教科书上仅供参考 4-8机械振打布袋除尘器使用说明一、原理、用途及特点:此装置为布袋除尘器,它是过滤式除尘器的一种,是使含尘气流通过过滤材料将粉尘分离捕集的装置。这种装置主要采用纤维织物作滤料,常用在工业尾气的除尘方面。它的除尘效率一般可达99%以上。虽然它是最古老的除尘方法之一,但由于它效率高、性能稳定可靠、操作简单、因而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2、其主要原理是:含尘气流从进气管进入,从下部进入圆筒形滤袋,在通过滤料的孔隙时,粉尘被捕集与滤料上,透过滤料的清洁气体由排气管排出。沉积在滤料上的粉尘,可在振动的作用下从滤料表面脱落,落入灰斗中。因为滤料本身网孔较大,因而新鲜滤料的除尘效率较低,粉尘因截流、惯性碰撞、静电和扩散等作用,逐渐在滤袋表面形成粉尘层,常称为粉层初层。初层形成后,它成为袋式除尘器的主要过滤层,提高了除尘效率。滤布只不过起着形成粉层初层和支撑它的骨架作用,但随着粉尘在滤袋上积聚,滤袋两侧的压力差增大,会把有些已附在滤料上的细小粉尘挤压过去,使除尘效率显著下降。另外,若除尘器阻力过高,还会使除尘系统的处理气量显著下降,影响生
3、产系统的排风效果。因此,除尘器阻力达到一定数值后,要及时清灰。本设备可作为布袋除尘净化实验原理演示装置二、主要技术参数及指标:气体流动方式为逆流内滤式,动力装置布置为负压式。处理气量 100m3/h,过滤速度为1m/min环境温度:540设备净化效率大于99%设备压损:8001200Pa三、实验设备系统组成和作用机械振打布袋除尘器实验系统如图所示,从右向左说明如下:11 透明有机玻璃进气管段1付,配有动压测定环,与微压计配合使用可测定进口管道流速和流量;2 自动粉尘加料装置(采用调速电机),用于配置不同浓度的含灰气体;3 入口管段采样口,用于入口气体粉尘采样;也可利用比托管和微压计在此处测定管
4、道流速;4 布袋除尘器入口、出口测压环,与U型压差计一道用来测定布袋除尘器的压力损失;5 有机玻璃制布袋除尘器(含涤纶针刺毡覆膜滤袋、振动清灰电机及卸灰斗);6 出口管段采样口,用于出口气体粉尘采样;也可利用比托管和微压计在此处测定管道流速;7 风量调节阀,用于调节系统风量;8 高压离心通风机,为系统运行提供动力;9 仪表电控箱,用于系统的运行控制。四、操作步骤:1、首先检查设备系统外况和全部电气连接线有无异常(如管道设备无破损,U型压力计内部水量适当、卸灰装置是否安装紧固等),一切正常后开始操作;2、打开电控箱总开关,合上触电保护开关;3、在风量调节阀关闭的状态下,启动电控箱面板上的主风机开
5、关;4、调节风量调节开关至所需的实验风量;(即调节连接入口端动压测定环的微压计显示的动压值,动压值可按试验时的温度和湿度和所需的试验入口风速计算而得,也可通过比托管测定入口管段的动压和流速、流量)5、将一定量的粉尘加入到自动发尘装置灰斗,然后启动自动发尘装置电机,并可调节转速控制加灰速率;6、对除尘器进出口气流中的含尘浓度进行测定,(也可通过计量加入的粉尘量和捕集的粉尘量(卸灰装置实验前后的增重)来估算除尘效率)7、当U型压差计显示的除尘器压力损阻上升到1000Pa时,先可在主风机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启动振打电机2min进行清灰即可,振打电机的启动频率取决于入口气流中的粉尘负荷;(如在处理风量较大
6、的运行工况以上方式清灰后设备压降仍继续上升到1500Pa以上时,则须关闭风机、停止进气,振打滤袋5min,使布袋黏附粉尘脱落、下落到灰斗。然后重新开启风机进气,使袋式除尘器重新开始工作)8、实验完毕后依次关闭发尘装置、主风机,然后启动振打电机进行清灰5min,待设备内粉尘沉降后,清理卸灰装置。9、关闭控制箱主电源10、检查设备状况,没有问题后离开。2五、注意事项:1、 必须熟悉仪器的使用方法;2、 注意及时清灰;3、 长期不使用时,应将装置内的灰尘清干净,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如果再次使用,要先将装置内的灰尘清干净再使用;4、 滤袋使用到一定时间,要进行更换。六、设备与附件的组成: 1、微电脑
7、进气粉尘浓度检测系统 1套、2、微电脑尾气粉尘浓度检测系统 1套、3、微电脑在线风速、风量检测系统 1套、4、微电脑在线风压检测系统 1套、5、9英寸液晶显示器 1套、6、数据处理分析系统 1套;7、计算机通讯接口 1套、8、在线温度、湿度检测系统 1套、9、微型打印机、(可直接打印分析数据、不需另配计算机和打印机) 1套10、自动发尘加料装置 1套11、有机玻璃喇叭型进灰均流管段 1套、12、振打装置(调速电机及调速器1套)、 1套13、有机玻璃制布袋除尘器 (800 mm×600 mm): 1套14、滤袋材质为:涤纶针刺毡覆膜滤袋、滤袋过滤面积、0.35平方米、160×
8、700 mm、滤袋6个、15、粉尘卸灰装置、接灰斗 1套、16、监测口 2组、17、连接管段、 1套18、进出口风管 1套、19、高压离心风机1套、1.5KW电机 1台、20、风量调节阀 1套、21、排灰管道 1付、22、仪表电控箱 1只、23、漏电保护开关 1套、24、按钮开关 5只、25、电压表 1只26、电流表 1只27、自动化气尘混合系统 1套28、电源线 1批29、不锈钢支架等组成。 1套、联系电话:手 机:联 系 人:胡方仁3摘要教科书上仅供参考袋式除尘器性能测定(本说明书及提供的各种计算方法和实验数据仅供参考:根据学校实际实验得出的数据为准。)一、实验目的:袋式除尘器又称过滤式除
9、尘器,是使含尘气流通过过滤材料将粉尘分离捕集的装置。采用纤维织物作滤料的袋式除尘器,在工业废气除尘方面应用广泛,本实验主要研究这类除尘器的性能。袋式除尘器的性能与其结构型式、滤料种类、清灰方式、粉尘特性及其运行参数等因素有关。袋式除尘器性能的测定和计算,是袋式除尘器选择、设计和运行管理的基础,是本科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为此,本实验要求学生在认真了解实验原理、装置、方法、内容和要求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已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自行完成实验方案步骤和实验测定记录表设计,独立完成本实验。通过本实验,进一步提高对袋式除尘器结构形式和除尘机理的认识,达到下述目的:1、 掌握袋式除尘器主要性能的实验研究方
10、法;2、 进一步提高对袋式除尘器结构形式和除尘器机理的认识;3、 掌握袋式除尘器主要性能的实验研究方法;4、 了解过滤速度对袋式除尘器压力损失及除尘效率的影响;5、 提高对除尘技术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6、 通过实验方案设计和实验结果分析,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二、实验原理和方法:本实验是在除尘器结构形式、滤料种类、清灰方式和粉尘特性一定的前提下,测定袋式除尘主要性能指标,并在此基础上,测定处理气体量Q、过滤速度F对袋式除尘器压力损失(P)和除尘效率()的影响。1、处理气量和过滤速度的测定和计算:动压法测定:测定袋式除尘器处理气体量(Q),应同时测出除尘器进出口连接管道中气体流量,取
11、其平均值作为除尘器的处理气体量:Q 1 2 (Q1+Q2)(m3/s) (2-15-1)式中:Q1、Q2分别为袋式除尘器进、出口连接管道中的气体流量,m3/s。除尘器漏风率()按下式计算: Q1Q2 Q1 ×100 (2-15-2)一般要求除尘器的漏风率小于±5。 静压法测定:采用静压法测定袋式除尘器进口气体流量(Q1),系根据在测孔4(见图2-15-1)测得的系统入口均流管处的平均静压,按下式求得(Q1): Q1VA2|Ps|/(m3/s) (2-15-3)式中:|Ps|入口均流管处气流平均静压的绝对值,Pa; V均流管人口的流量系数; A除尘器进口测定断面的面积,m2;
12、 测定断面管道中气体密度,kg/m3。过滤速度的计算:若袋式除尘器总过滤面积为(F),则其过滤速度(F)按下式计算:F 60Q1 F (m/min) (2-15-4) 2、压力损失的测定和计算:袋式除尘器压力损失(P)由通过清洁滤料的压力损失(Pf)和通过颗粒层的压力损失(Pp)组成。袋式除尘器压力损失(P)为除尘器进、出口管中气流的平均全压之差。当袋式除尘器进、出口管的断面面积相等时,则可采用其进、出口管中气体的平均静压之差计算,即:PPslPs2(Pa) (2-15-5)式中:Psl袋式除尘器进口管道中气体的平均静压,Pa; Ps2袋式除尘器出口管道中气体的平均静压,Pa。4袋式除尘器的压
13、力损失与其清灰方式和清灰制度有关。当采用新滤料时,应预先发尘运行一段时间,使新滤料在反复过滤和清灰过程中,残余粉尘基本达到稳定后再开始实验。考虑到袋式除尘器在运行过程中,其压力损失随运行时间产生一定变化。因此,在测定压力损失时,应每隔一定时间,连续测定(一般可考虑5次),并取其平均值作为除尘器的压力损失()。3、除尘效率的测定和计算:除尘效率采用质量浓度法测定,即用等速采样法同时测出除尘器进、出口管道中气流平均含尘浓度C1和C2,按下式计算:(1 C2Q2 C1Q1 )×100 (2-15-6)由于袋式除尘器效率高,除尘器进、出口气体含尘浓度相差较大,为保证测定精度,可在除尘器出口采
14、样中,适当加大采样流量。4、压力损失、除尘效率与过滤速度关系的分析测定:脉冲袋式除尘器的过滤速度一般为24m/min,可在此范围内确定5个值进行实验。过滤速度的调整,可通过改变风机入口阀门开度,按静压法确定,当然,应要求在各组实验中,保持除尘器清灰制度固定,除尘器进口气体含尘浓度(C1)基本不变。为保持实验过程中C1基本不变,可根据发尘量(S)、发尘时间()和进口气体流量(Q1),按下式估算除尘入口含尘浓度(C1):(C1) S Q1 (g/m3) (2-15-7)三、实验装置、流程和仪器:本实验选用MC24-II型脉冲袋式除尘器,该除尘器共24条滤袋,总过滤面积为18m2。实验滤料可选用20
15、8工业涤纶绒布。本实验系统流程如图2-15-1所示。图2-15-1 袋式除尘器性能实验装置流程图 11 4 5 6 10 3 1 2 7 9 8 1、粉尘定量供给装置 2、喇叭形均流管 3、除尘器进口测定断面 4、袋式除尘器 5、倾斜式微压计 6、除尘器出口测定断面 7、风量阀门 8、通风机 9、U形压差计 10、除尘器进口静压测孔 11、除尘器出口静压测孔 脉冲喷吹清灰是利用(47)×105Pa的压缩空气进行反吹,故配制1台小型空气压缩机11,脉冲喷吹耗用空气量为0.030.1m3/min。为在实验过程中能定量的连续供给粉尘,控制发尘浓度,实验系统设有粉尘定量供给装置1和粉尘分散装
16、置2。粉尘定量供给装置可选用ZGP-Ø200微量盘式给料机,通过改变刮板半径位置及圆盘转速调节粉尘流量而实现定量加料。粉尘分散装置可采用吹尘器(VC-40)或压缩空气作为动力,将定量供给的粉尘分散成实验所需含尘浓度的气溶胶状态。通风机10是实验系统的动力装置,本实验选用4-72-11No4A型离心通风机,转速为2900r/min,全压为12902040Pa,所配电动机功率为5.5KW除尘系统入口的喇叭形均流管3处的静压测孔4用于测定除尘器入口气体流量,亦可用于在实验过程中连续测定和监控除尘系统的气体流量。在实验前应预先测量确定喇叭形均流管的流量系数(v)通风机入口前设有阀门9,用来调
17、节除尘器处理气体量和过滤速度。5本实验尚需配备以下仪器:(我公司已经提供4、5、6项其他仪器需方配备)1、 干湿球温度计1支;2、 空盒式气压表1个;3、 钢卷尺2个;4、 U形管压差计1个;5、 倾斜式微压计3台;6、 毕托管1支;7、 烟尘采样管2支;8、 烟尘测试仪2台;9、 旋片式真空泵2台; 10、秒表2个;11、光电分析天平(分度值1/10000g)1台。12、托盘天平(分度值为1g)1台;13、干燥器2个。四、实验内容参数测定:(一)实验内容:1、 室内空气环境参数的测定:包括空气干球温度、湿球温度、相对湿度、当地大气压力等环境参数的测定;2、 袋式除尘器实验装置的测定:固定袋式
18、除尘器清灰制度,包括选择适当压力的压缩空气、适当的清灰周期和脉冲时间。测定除尘系统入口喇叭形均流管流量系数(v);3、 袋式除尘器性能测定和计算:在固定袋式除尘器实验系统进口发尘浓度和清灰制度的条件下,测定和计算袋式除尘器处理气体量(Q)、漏风率()、过滤速度(v)、压力损失(P)和除尘效率();4、 实验数据的整理分析:认真记录袋式除尘器处理气体量和过滤速度、压力损失、除尘效率等性能参数测定实验数据,分析压力损失、除尘效率和过滤速度的关系。(二)实验要求:1、 室内空气环境参数测定:除尘系统入口喇叭形均流管流量系数测定、风管中气体含尘浓度测定等实验方法可参照前述各实验指导书;2、 为了求得除
19、尘器的F-和F-P的性能曲线,应在除尘器清灰制度和进口气体含尘浓度(C1)相同的条件下,测出除尘器在不同过滤速度(F)下的压力损失(P)和除尘效率();3、 除尘器进、出口风管中气体含尘浓度采样过程中,要注意监控均流管3处的静压值,使之保持不变,并记录之。考虑到出口含尘浓度较低,每次采样时间不宜少于30min,进、出口风管中含尘浓度测定可连续采样34次,并取其平均值作为其含尘浓度;4、 在进行采样的同时,测定记录袋式除尘器的压力损失。压力损失亦应在除尘器处于稳定运行状态下,每间隔一定时间,连续测定并记录5次数据,取其平均值作为除尘器的压力损失;5、 本实验要求每隔学生综合应用前述基本知识和技能
20、,自行编制上述各项参数的测定方案和实验步骤,经指导老师审查通过后方准予实验;6、 本实验要求学生独立设计袋式除尘器压力损失、除尘效率与过滤速度关系的测定记录表和F-、F-实验性能曲线图。五、实验数据记录和整理:1、 处理气体量和过滤速度:按表2-15-1记录和整理数据。按式(2-15-1)计算除尘器处理气体量,按式(2-15-2)计算除尘器漏风率,按式(2-15-4)计算除尘器过滤速度。2、 压力损失:按表2-15-2记录整理数据。按式(2-15-5)计算压力损失,并取5次测定数据的平均值()作为除尘器压力损失。3、 除尘效率:除尘效率测定数据按表2-15-3记录整理。除尘效率按式(2-15-
21、6)计算。4、 压力损失、除尘效率与过滤速度的关系:本项是继压力损失(P)、除尘效率()、过滤速度(F)测定完成后,自行设计记录表,整理5组不同F下的P和数据,并独立设计分析图,绘制F-和F-P实验性能曲线。六、实验结果讨论:(讨论结果写入实验报告)1、 用动压法和静压法测得的气体流量是否相同?哪一种方法更准确些?为什么?2、 如何确立图2-15-1所示系统入口均流管处的流管系数v?3、 用发尘量求得的入口含尘浓度和用等速采样法测得的人口含尘浓度,哪个更准确些?为什么?4、 测定袋式除尘器压力损失,为什么要固定其清灰制度?为什么要在除尘器稳定运行状态下连续5次读数并取其平均值作为除尘器的压力损失?5、 试根据实验性能曲线F-、F-P,分析过滤速度对袋式除尘器压力损失和除尘效率的影响。6表2-15-1 袋式除尘器处理气体流量及过滤速度测定记录表除尘器型号规格除尘器过滤面积A/m2当地大气压力PA/kPa空气湿球温度/空气干球温度/空气相对湿度/空气中水蒸气体积分数yw/均流管流量系数/v均流管处静压|Ps|Pa测定日期测定人员除尘器进口测定断面除尘器出口测定断面测定点A1A2A3A4B1B2B3B4备注管道内气体动压微压计初读值0微压计终读值差值0微压计系数K各测点气体动压Pd/Pa管道内气体静压微压计初读值0微压计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元钉铁丝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时尚服饰连锁店装修合同
- 2025年度个人销售提成协议(文化艺术品市场拓展)
- 中国喷渍粉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保洁维护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压缩机曲轴箱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医疗废物处理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度农业科技股权转让及代持实施合同
- 2025年度休闲度假饭店出租服务合同
- 创意工作室装修协议范本
- 2022年03月江苏无锡市新吴区新安街道城管队员招考聘用10人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农药经营管理知识培训专家讲座
- 《自主创新对于钢结构发展的重要性》2400字
- 食品采购与进货台账
- GB/T 24353-2022风险管理指南
- GB/T 6284-2006化工产品中水分测定的通用方法干燥减量法
- GB/T 3003-2017耐火纤维及制品
- GB/T 22080-2016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 制药工程导论课件
- 瑜伽师地论(完美排版全一百卷)
-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1-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