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信息化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对策_第1页
农业信息化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对策_第2页
农业信息化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对策_第3页
农业信息化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对策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农业信息化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作者:邵红岭卢秀茹杨伟坤 论文关键词:农业信息化生态文明制约因素 论文摘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农业信息化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是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分析农业信息化服务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制约因素从法律法规、教育宣传、加速

2、农业信息化进程及样板村的研究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以利于农业信息化更好地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服务 生态文明是实现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文明形式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农业信息化相互依存、相互发展。农业信息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其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是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分析农业信息化服务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制约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1农业信息化服务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制约因素 11机制和制度制约 机制方面,目前我国经济仍处于不发达阶段市场机制和体系尚未健全存在市场行为不够规范、农产品生产加工标准化程度不高、市场准人监管不力、相关的

3、信息管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制约着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制度方面。虽然我国在“环境问题进入政治、法律和经济结构之中使得环境保护制度化”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由于制度本身的漏洞,这一层次的生态文明建设并没有对地方政府、企业和民众构成有效的约束。中国已有的环境法律法规由于规定的权限不够还不能完全保护人民的环境权益由于经济利润的受益者企业和环境经济的承担者普通公众悬殊的社会力量导致处于弱势的公众环境权益常被忽视和侵犯在执法方面不少地方环保经费没有被列入政府财政预算,基本是靠排污费运转,造成了“污染越重,环保越富”的怪现象。 12社会主体制约 121社会主体意识制约社会主体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与加快生态

4、文明建设紧迫性的认识不够充分,重视经济增长,忽视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对生态文明的意识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它直接决定着人们对待自然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但从我国现实来看这种意识还未能在广大民众中形成燎原之势同时受农民文化程度和自身素质的影响制约。他们对农业信息化在技术、流程、模式等方面缺乏认知对农业信息化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识更是薄弱 122社会主体行为模式制约假设社会主体是理性的经济人为追求效用最大化会对当期利用和保护资源所带来的边际收益进行比较当两者相等时社会主体所获得的效用最大:如前者大于后者则社会主体的消费偏好倾向于当期消费会充分甚至过度利用当前自我可控资源来获得自身效用的最大化而一旦

5、进入这样一种生产模式价格、政策等市场信号对社会主体动机的作用会让位于以“破坏性使用资源”获得效用最大化。在效用最大化驱使下社会主体对资源的过度利用,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而应用信息技术管理资源时就可以大幅度、高效率地开发利用各种资源了。 123农村复合型人才的制约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具有现代农产品知识、商务信息知识、网络技术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但目前农村地区对农业信息化和生态文明的宣传力度不够大多数农民本身又没有利用网络工具的能力并且高校的相关人才大多不愿意到农村服务,造成了农村地区该种复合型人才缺乏的局面从而制约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13生态文明建设的信息化平台制约农业信息化对繁

6、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缩小城乡差别、构建生态文明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但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存在以下情况阻碍了农业信息化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 131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平衡我国农业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在经济较发达的平原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高。设施较齐全,网络质量优良,但在较偏远的山村地区网络质量远不如平原地区设有有线电视网络的山村也较少靠近城镇的农村的各种网络普及程度较高而远离城镇的农村信息网络的建设要相对落后            

7、0;                1_32信息获取费用较高较高的信息获取费用减缓了信息到达农民手中的速度农民要上网就必须购置上网设备缴纳上网费用这对处于小规模经营状态下的农民家庭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过高的信息获取费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地区互联网的普及阻碍了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14规模制约 在广大农村地区相当多的企业规模较小致使在许多生产领域每单位实物产出所消耗的能源和原材料都大大超出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资源利用率低。同时,广大农村农户比

8、较分散,加之有些地方政府相关意识薄弱使得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程度不高污染监控困难生态文明建设的技术和成本要求较高、推广不畅。如农业废弃物的能源化程度、肥料化程度、饲料化程度和材料化程度都不高很多技术处于正在研究和待研究阶段,实施面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态文明建设。 15环境制约 近些年由环境恶化引发的种种问题,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影响社会和谐安定的重大因素之一尤其农村的生态环境近年来不断恶化我国肩负着用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22人口的重负环境所承载的压力非常大。农村生态系统本来就很脆弱,盲目开荒、毁林和私采矿产资源造成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现象依然严重。农田生态质量下降,化肥、农药的残

9、留和工农产品的废弃物对水体、土壤污染严重影响农畜产品的质量,危害着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其原因之一是我国生态和信息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建国以来,我国的生态和信息技术有所发展但受落后的技术和科技观念的影响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并且未能得到广泛的发展和应用加之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农民在种植方式上不愿做出大的变革严重影响到农村新科技的推广和农村生态文明的建设。 2农业信息化服务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 农业信息化要更好地服务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立足于农村服务于农民,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1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积极构建长效机制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需要道德力量和文化力量来推动也需要政府和权

10、力机关制定必要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来进行硬约束需要制度来评价、激励和补偿以此构建长效机制 211在立法上保证生态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法制化轨道将其内在要求写入相关法规政策制定专门的法律或在各种经济立法中突出生态环保型经济的内涵使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在法律中得到充分体现进而要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切实维护法律的尊严。 212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决策机制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纳入各级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增强政府在产业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综合决策和协调能力如完善和强化环境保护规划和实施体系引入以公众参与为核心内容的社会机制建立行之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监

11、管体系健全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等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提高环境政策的社会经济效率各级环保部门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合作与协调建立和完善部门协作制度、信息通报制度、联合检查制度等。通过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力争从源头上杜绝生态破坏和生态失衡问题 22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农业信息化及生态文明意识培养相关人才 221将生态文明纳入教育课程体系为增强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和培养相关人才将生态文明的相关内容纳入到大、中、小学的有关课程中,重视学校教育尤其是重视青少年生态伦理观的培育和提高:与生态环境关系密切的一些院校及相关专业应设立生态文明建设的专业课程从课堂及校内外实习等渠道

12、灌输生态文明思想和观念 222将生态文明纳入研究体系所有研究型大学及其他科学研究单位也应将生态文明纳入其研究范畴。其研究成果要在社会上大力推广以达到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降低消耗、保护环境,实现建设生态文明的目的                             223将生态文明纳入宣传体系首先在广大农村地区建立相

13、关的培训教育机构广泛开展信息化及环保知识教育:积极活化宣传载体,丰富生态文明宣传内容积极开展生态示范区、文明生态村等创建活动。其次,强化生态舆论监管应大力宣传环保法律法规严查各类环境污染和破坏生态行为,以舆论监督促进严格执法。最后,树立生态的文明发展观,培育公众的科学、合理、安全、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适度、绿色、节约的消费方式,使“关心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生态”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 23加速农业信息化进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加速农业信息化进程是主要途径因此要加大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快农业信息化相关体系的建立如加强全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和资源数据库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农业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流提供平台:建立农业信息动态监测与速报系统对资源和生态环境加以监测:发展精准农业,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率:建立废弃物资源化系统在现有的企业规模水平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变废为宝,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的保障:建立计算机农业决策支持系统和农业专家系统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促进农业生产的科学管理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利用,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切实的指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