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冬季施工质量检测方案_第1页
混凝土冬季施工质量检测方案_第2页
混凝土冬季施工质量检测方案_第3页
混凝土冬季施工质量检测方案_第4页
混凝土冬季施工质量检测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混凝土冬季施工质量检测方案中铁津桥工程检测有限公司二零一五年四月目录一、前言1二、检测内容2三、检测方法及检测原理21、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22、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23、放大镜检测混凝土裂缝宽度24、超声波探测混凝土裂缝深度25、低应变检测确定桩基完整性。3四、检测数量3五、检测依据及标准3六、检测要求及操作步骤31、钻芯法32、回弹法53、混凝土裂缝宽度检测84、混凝土裂缝深度检测85、桩基完整性检测10七、现场检测机构的主要管理制度101、现场记录与数据分析管理制度102、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管理制度113、人员管理制度124、安全管理制度125、检测报告的编写、签发管理126、保密制度

2、137、检测工作纪律1314 / 16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一、前言受沈阳铁路局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委托,拟定于4月末至5月初,对管内部分在建基建大中型项目混凝土冬季施工质量进行集中抽查检测。根据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选取长辽、葛乌、宇松、本溪枢纽、登庄、大连枢纽等6个基建大中型项目混凝土冬季施工质量进行抽查。抽查工点在现场随机确定。二、检测内容本次混凝土冬季施工质量抽检包含混凝土强度、裂缝宽度、裂缝深度,现场具备条件时进行基桩完整性检测。三、 检测方法及检测原理1、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采用金刚石岩芯钻探技术和操作工艺,对混凝土钻取芯样,根据芯样表观质量以及芯样试件抗压强度试验结果来综合评定混凝土质量

3、。2、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通过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其表面硬度之间存在某种相关关系,而回弹仪的弹击锤被一定的弹力打击在混凝土表面上,其回弹高度(通过回弹仪读得回弹值)与混凝土表面硬度成一定的比例关系。以回弹值反映混凝土表面硬度,根据表面硬度推求混凝土的抗压强度。3、放大镜检测混凝土裂缝宽度通过摄像头拍摄裂缝图像并放大显示在显示屏上,然后对裂缝图像进行图像处理和识别,执行特定的算法程序自动判读出裂缝宽度 。4、超声波探测混凝土裂缝深度利用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衍射现象来确定混凝土的裂缝深度。5、低应变检测确定桩基完整性。在桩顶进行竖向激振,使桩中产生应力波,弹性波沿着桩身向下传播,当桩身存在明显波阻抗界

4、面(如桩底、断裂或离析、夹泥等部位)或桩身截面积变化(如缩颈或扩径)部位,将产生反射波,利用特定的仪器设备经接收、放大、滤波和数据处理,来识别来自桩身不同部位的反射信息。通过对反射信息进行分析计算来判断桩身完整性,判定桩身缺陷的程度及其位置。四、检测数量 每标段检测两桥两隧道,每工点检测两个构件。五、检测依据及标准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铁路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检测规程TB10426-2004六、检测要求及操作步骤1、钻芯法1、检测要求1.1、混凝土龄期不得少于28天或者构件达到设计要求,在钻进过程中,钻孔内循环水流不得中断,水压应能保证充分排除孔内岩粉。 1.2

5、、选定钻芯区域前,要用钢筋检测仪确定钢筋位置,尽量避开混凝土构建中的钢筋。1.3、在钻芯过程中,应观察并记录回水含砂量及颜色、钻进的速度变化,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应记录缺陷位置及程序、沉渣厚度等情况。 1.4、钻芯孔倾斜率不得大于0.5%,当出现钻孔偏离桩或墙体时,应立即停机,并查找原因。 1.5、芯样取出后,应按回次顺序放进芯样箱中,及时标上清晰标记。 1.6、对混凝土的胶结情况、骨料的分布情况、混凝土芯样表面的光滑程度、气孔大小、蜂窝、夹泥、松散、应作出清晰、准确的详细记录。1.7、采取芯样试件前应对有注明工程名称、钻芯里程号、钻孔号的标牌的全貌进行拍照。有明显缺陷的芯样表面应朝上,务求能反

6、映芯样的真实情况。2、操作步骤2.1钻机安装:钻机应安装稳固,底座应调平,并保证立轴垂直,设备安装后必须进行试运转,在确认正常后方能开钻。 2、回弹法1、检测要求1.1、对于一般构件,测区数不宜少于10个。 1.2、相邻两测区的间距不应大于2m,测区离构件端部或施工缝边缘的距离不宜大于0.5m,且不宜小于0.2m。 1.3、测区宜选在能使回弹仪处于水平方向的混凝土浇筑侧面。当不能满足这一有要求是,也可以选在使回弹仪处于非水平方向的混凝土浇筑表面或地面。 1.4、测区宜布置在构件的两个对称的可侧面上,当不能布置在对称的可侧面上时,也可布置在同一可侧面上,且应均匀分布。在构件的重要部位及薄弱部位应

7、布置测区,并应避开预埋件。 1.5、测区的面积不宜大于0.04。 1.6、测区表面应为混凝土原浆面,并应清洁、平整,不应有疏松层、浮浆、油垢、图层以及蜂窝、麻面。 1.7、对于弹击时产生颠动的薄壁、小型构件,应进行固定。 1.8、测区应标有清晰的编号,并宜在记录纸上绘制测区布置示意图和描述外观质量情况。 1.9、为了保证回弹检测的数值准确、稳定、可靠,应确保受检构件处于一个良好且稳定的环境中,有便捷的安全通道,构件周围无障碍物,温度应为(-440)范围内,避开潮湿天气进行检测。 1.10、回弹值测量完毕后,应在有代表性的测区上测量碳化深度值,测点数不应少于构件测区数的30%,应取其平均值作为该

8、构件每个测区的碳化深度值。当碳化深度值极差大于2.0mm时,应在每一测区分别测量碳化深度值。 1.11碳化深度值的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可采用工具在测区表面形成直径约15mm的孔洞,其深度应大于混凝土的碳化深度; 应清除孔洞中的粉末和碎屑,且不得用水擦洗; 应采用浓度为1%2%的酚酞酒精溶液滴在孔洞内壁的边缘处,当已碳化与未碳化界线清晰时,应采用碳化深度测量仪测量已碳化与未碳化混凝土交界面到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离,并应测量3次,每次读数应精确至0.25mm; 应取三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检测结果,并应精确至0.5mm。2、操作步骤2.1、测点布置:按要求进行测点布置,每个测点只能回弹一次。2.2、回

9、弹测定:将弹击杆顶住混凝土表面(已布置好的点),轻压仪器,松开按钮,弹击杆徐徐伸出。使仪器对混凝土表面暖慢均匀施压,待弹击锤脱钩冲击弹击杆后即回弹,主机上显示出回弹值,重复以上操作步骤,相应的得出回弹值,操作中注意仪器的轴线应始终垂直于构建混凝土的表面。每测试一次,显示当前次回弹值,。16次测试完毕后,操作者检查结果无误后可进行下一测区测试。3、混凝土裂缝宽度检测1、检测要求1.1、裂缝内不能有积水、泥浆;混凝土表面清洁平整。1.2、裂缝纵深走向应与混凝土表面基本垂直,否则对测试结果产 生影响;1.3、 使用前应先进行校验,校验正常后,再使用。1.4、 摄像镜头:可用橡皮囊吹或用软毛进行清洁。

10、2、操作步骤2.1、用电缆连接显示屏和测量探头,打开电源开关,将测量探头的两支脚放置在裂缝上,在显示屏上可看到被放大的裂缝图象,稍微转动摄像头使裂缝图象与刻度尺垂直,根据裂缝图象所占刻度线长度,读取宽度值。2.2、仪器校验:校验标准刻度板上分别有宽度为0.02、0.10、0.20和1.00mm的刻度线。分别把摄像测量头支脚放在不同宽度的刻度线上,屏幕上读取相应的刻度线宽度。当误差小于0.02mm时,仪器方可正常使用。4、混凝土裂缝深度检测1、检测要求1.1、现场检测前应充分了解委托方意图及裂缝的相关信息。1.2、裂缝所检部位必须在达到表面清洁,内部无泥浆等杂物。1.3、现场检测应有保证检测人员

11、操作安全的条件,非金属超声检测分析仪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清理黄油等杂物。2、操作步骤2.1、将T和R换能器置于裂缝附近同一侧,以两个换能器内边缘间距(l)等于100、150、200mm分别读取4个以上的声时值(ti),图1.1为“时-距”坐标图,用回归分析的方法求出声时与测距之间的回归直线方程:li=a+bt;(11)式中li第i点的R、T换能器内边缘间距(mm);t-第i点读取的声时值(s);a“时-距”图中l轴的截距或回归直线方程的常数项(mm);b-回归系数即平测法声速v=b(km/s)。图1.1平测法2.2、“时距”图1.2超声测距的修正测点超声实际传播的距离应为(1.2-1)式中li第i

12、点的超声实际传播距离(mm);1.3跨缝的声时测量:如图1.2所示,将T、R换能器分别置于以裂缝为对称的两侧,对应不同的值分别测读声时值t0i。图1.2跨缝测试示意图5、桩基完整性检测1、检测要求1.1桩头处理严格符合铁路基桩检测技术规程;1.2搜集必要的地质资料;1.3传感器安装点需充分打磨平整。 1.4传感器的选用,在对基桩进行低应变反射波法测试时选用高灵敏度加速度传感器检测。检测时,在将浮点工程动测仪、计算机、传感器和电源按要求连接好后,把传感器用粘贴剂粘在检测桩桩顶轴心平面处,传感器应尽可能平行于桩身轴线,位置一般在钢筋笼之内远离力棒的敲击点,传感器与桩头一定要粘贴牢固,因为不同的粘结

13、方式对实测波形影响很大,安装不牢会使波形失真,给波形分析带来困难甚至造成误判,所以传感器与桩头应绝缘、密贴,不得有气泡。根据实测经验认为,在桩头平整的条件下,采用橡皮泥安装传感器可获得理想的桩身完整性实测曲线。 1.5、在实际检测中,要根据不同条件,采用不同的激振方式,合理调整激振,能量要适中,以取得满意的测试效果,敲击时要垂直于桩顶,避免连击。2、操作步骤2.1桩头处理1)凿去桩顶浮浆或松散、破损部分,并露出坚硬的砼表面,桩顶表面应平整干净且无积水。2)、在桩中心磨平直径约10cm左右,作为激振点,在距桩中心2/3半径的位置呈等边三角形磨平3个点,作为传感器的安装位置。磨平位置不得有裂缝、疏

14、松和浮砂。3)、在敲击和安装传感器前,应仔细观察桩顶是否存在疏松和裂缝,以免波形失真。2.2波形采集1)、通过现场试验,选用能获得清晰的缺陷反射和桩底反射的激振设备。2)、多次锤击,获取重复性较好的3个以上低应变反射波信号,用来对桩的完整性及混凝土质量进行正确分析和判别。3)、同一场地的同类型基桩,应选用相同的激振设备和参数检测。2.3平均波速的确定,平均波速按照同一场地条件、相同的施工工艺、相同材料施工的桩基波速确定,取不少于5根类桩和相应试块试验分析得出的波速平均值为平均波速。2.4波形分析1)、收集有关资料,了解桥址的地质条件、基桩桩型、基桩设计参数、成桩工艺、成桩质量检验等资料;2)、

15、桩身缺陷位置计算按照下式:式中桩身缺陷部位反射波的周期;桩身缺陷部位反射波的特征频率;该工地桩身纵向应力波平均波速。七、现场检测机构的主要管理制度 1、现场记录与数据分析管理制度1)原始记录是检测结果的第一手资料,检测人员应及时、准确地记录各项原始数据,检测结束时应及时签名;2)原始记录格式必须规范,填写字迹清楚,内容完整,一律用中性笔填写,不允许随意涂改,若发生笔误,应在作废数据上划两条水平线,将正确数据填写在上方,并做出标记。现场采集的原始数据,除及时将内容填写完整外,应随时记录现场发生的不正常情况; 3)动测原始数据记录在现场采集完毕后,应及时检查存盘状况,对于不完整或未记录的原始数据要

16、进行补测;外业结束后应及时将采集仪中的原始数据传输到室内计算机硬盘中进行数据处理和保存,以防数据丢失或文件损坏,保存期至工程验交后,一般不少于两年; 4)原始数据一般不允许外单位查阅,确属必要时,应经项目负责人征得委托方和中心主任同意后进行; 5)单项检测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应按照要求及时整理原始数据,和其他资料一起送资料室保存,保存期至工程验交后,一般不少于五年; 6)检测数据出现异常值时分析出现的原因,在不影响分析结论的前提下按有关规定要求进行剔除或修正。 7)数据分析坚持复核制度,在采集人提出初步结论后,由技术负责人审核方可作为最终结论。2、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管理制度1)检测仪器设备

17、,必须按规定检定或核准; 2)检测仪器设备,必须定期保养维护,使用人在使用前后应对仪器设备的技术状态进行检查并记录; 3)携带至现场的检测仪器,在运输过程中应防振、防水、防高温,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 4)检测仪器设备的管理人员应熟悉和掌握仪器设备的一般性能和保养维护、保管的一般常识,按不同仪器设备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妥善保管; 5)检测仪器不得私自外借,无关人员不得领用; 6)现场检测时,仪器应注意安全设防,开机后,检测人员不得离开,确保检测工作安全进行; 7)贵重、精密或有特殊要求的检测仪器,设备必须专人负责操作和保养、保管。 3、人员管理制度1)坚决执行国家、铁道部有关检测方面的政策、法令

18、和规定,严格按照客运专线的有关技术标准进行各项测试工作; 2) 3)一旦发现检测人员有违纪行为,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批评与处罚,情节严重者追究其法律责任; 4)对于工作严重失职、业务能力不能满足检测工作需要的人员,及时更换; 5)更换人员需上报委托方说明原因,征得委托方同意后方可更换,且其业务能力需满足相应的岗位和检测工作的需要;4、安全管理制度1)、所有作业人员必须接受安全教训培训; 2)、分析安全文明施工的实施过程会出现什么样的不安全、不文明的因素,制定相应的对策,控制不安全、不文明因素,对发现不安全因素要及时纠正且向现场负责人报告,发现违章操作者必须立即予以制止。 3)、应戴好安全帽、注意操作空间上方、周围有无安全隐患。4)、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提高安全生产意识。5、检测报告的编写、签发管理 1)检测结果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