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6-1碳单质及其氧化物_第1页
专题06-1碳单质及其氧化物_第2页
专题06-1碳单质及其氧化物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06-1 碳单质及其氧化物一、选择题1. (2015 黄石中考)下列物质在空气中加强热(或点燃)不能生成 CO 2的是()【答案】C【解析】 石墨、一氧化碳、石灰石等物质燃烧或加强热都能生成二氧化碳,氧化铜加热不能生 成二氧化碳.2. ( 2015 成都中考)按下图进行实验,有关说法及分析不正确的是()A. 烘干的木炭粉末与 CuO粉末须混合均匀B. 网罩的作用是集中火焰,提高温度C. 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 产生的气体一定没有 CO【答案】D【解析】烘干的木炭粉末与 CuO粉末须混合均匀,使反应物充分接触,提高反应速率;该反应 需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网罩可使火焰集中,提高温度;由于

2、该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故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可与过量的碳继续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故选D.3. ( 2015 重庆中考B卷)下列物质或方式中的“碳”,主要不是针对碳单质的是()A. 碳素墨水B打印碳粉C低碳生活D石墨碳棒【答案】C【解析】“低碳生活”是指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4. ( 2015 重庆中考A卷)我国“辽宁号”航母甲板上涂有耐高温、耐磨的碳化硅(SiC)涂层,碳化硅的结构类似于金刚石的结构,则构成碳化硅的粒子是()A. 分子B.原子C.离子D.中子【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掌握物质构成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碳化硅的结构类似于金刚石的结构,因此其

3、构成微粒为原子.故选B.5. ( 2015 衡阳中考) 在书写档案文书时,最好使用()A. 铅笔B.纯蓝墨水笔 C.碳素墨水笔D. 圆珠笔【答案】C【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书写档案文书时,最好使用碳素墨水笔,碳素墨水含有炭黑,其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保存长久6. ( 2015 临沂中考)通过实验探究可获得较多的化学知识,对下图所示的实验分析错误的是()B.A.两支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的基本性质7. ( 2015 滨州中考):A.二氧化碳能用作灭火剂B.C. 二氧化碳能用来生产汽水等碳酸饮料D.【答案】B【解析】二氧化碳用于

4、灭火时,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 质(不能燃烧且不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烧 该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 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过程中,二氧化碳能参与反应生成其他物质,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8. ( 2015 苏州中考)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D.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二氧化碳支持燃烧.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的下列用途中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干冰能用于人工降雨 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密度比空气大),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 属于物理性质;二氧化碳溶于水制汽水时,部分二氧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作气

5、体肥料,利用了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故选B.A. 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B.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C. 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红色D. 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答案】D【解析】 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常因为生成微溶的硫酸钙附着在大理石的表面,而使反应物不 能充分接触,导致反应停止,故实验室一般不用大理石和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9. ( 2015 广州中考)如图,将充满 CO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涌入常色石ud试管内液面上升试管内溶液变蓝A.【答案】A试管内溶液变红试管内

6、液面不上升试管内溶液不变色B.C.D.【解析】 本题涉及两个知识点,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并且与水反应,大试管内气体减少,压强 变小,水面上升,故正确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故试管内的溶液变红.故正确.10. ( 2015南昌中考)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失火的原理的说法,错误的是()A. 隔绝空气B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C.清除可燃物D液态二氧化碳汽化吸热降低了温度【答案】C【解析】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密度比空气大,且汽化时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所以A、B、D均正确,故选 C.11. ( 2015 邵阳中考)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

7、理念的是()A. 岀门随手关灯B垃圾焚烧C. 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D草稿纸双面使用【答案】B【解析】 本题考查低碳生活化学知识.随手关灯,节约用电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选项A正确;焚烧垃圾会造成空气污染,不利于低碳生活,选项B错误;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可以减少树木的砍伐,符合低碳生活的要求,选项C正确;草稿纸双面使用可以节约用纸,符合低碳生活的要求,选项 D正确.所以选B.12. ( 2015 北京中考) 如图所示实验中,、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CO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L砂r 2"1341iA. 变红,不变红B 变红,

8、不变红C.、变红,、不变红D比先变红,、不变红【答案】D【解析】CQ与水反应生成 H2CO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故、变红,、不变红,CQ密度比空气大,故比先变红 .13. (2015 齐齐哈尔中考)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 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B. 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中,观察到玻璃管内红色粉末变成黑色C. 把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放入盛满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紫色小花变红D.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蓝色【答案】B【解析】A、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故选项说法错误.B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中,观察到玻璃管

9、内红色粉末变成黑色,故选项说法正确.C把干燥的紫色石蕊小花放入盛满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中,紫色小花不变色,故选项 说法错误.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由无色变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B.14. (2015 无锡中考)如图所示,若关闭H阀打开I阀,紫色小花(用石蕊溶液染成)变红;若关闭I阀打开H阀,紫色小花不变红,则甲瓶中所盛的试剂可能是() 浓H 2SQ浓NaQ溶液 饱和NaCI溶液A.只有B.只有IpC.D.【答案】C【解析】 若关闭I阀打开n阀,让潮湿的二氧化碳气体经过甲瓶后,通入乙瓶,干燥紫色小花 不变红,若关闭n阀打开I阀,再通入这种气体,干燥紫色小花变红,则

10、:二氧化碳遇浓硫酸 被干燥,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使干燥紫色小花变红,故正确;二氧化碳通过 被吸收,气体经过甲瓶后,通入乙瓶,干燥紫色小花不变红,故正确;通过饱和 后,潮湿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够生成碳酸,碳酸使干燥紫色小花变红,故错误.15. ( 2015 鞍山中考) 下列有关CO2和CO勺知识归纳,正确的是()A.B.C.NaOH溶液NaCI溶液D.组成性质用途鉴别【答案】【解析】能与石灰水反应,都是由碳和氧两种兀素组成的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都可以用于冶炼金属可以用观察颜色的方法鉴别A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正确;B、氧化碳不炼金属,而二氧化碳不能, 色不能鉴别

11、,故选项错误16. ( 2015 龙岩中考)都含有氧分子CQ可用于灭火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将OA.B.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故选项错误;C、CO具有还原性,可以冶故选项错误;D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都是无色的气体,通过观察颜.故选A .下列关于O 2、CO的说法正确的是(2转化成CO2D.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答案】BA错误;二氧化碳不CO转化为Q,而不是将QD错误.实施.香烟的烟气中含有一百)D. CO【解析】 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 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故 B正确;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将 转化为CQ,故C错误;氧气不易溶于水,而

12、不是易溶于水,故17. ( 2015?庆阳中考)2015年6月1日,北京市控制吸烟条例 多种有毒物质,其中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是(A. SOB. NOC. CO【答案】C【解析】烟草在燃烧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有害物质,如尼古丁、一氧化碳、烟焦油等,其中一氧化碳有毒,它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导致体内组织器官严重缺氧而死亡.A、SO不是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故选项错误.B、NQ不是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故选项错误.C、一氧化碳有毒,它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导致体内组织器官严重缺氧而死亡,故选项正确.D、二氧化碳没有毒性,故选项错误.故选C.18. ( 2

13、015 阜新中考) 为了区分O 2和CQ两种气体,下列说法中不可行的是()A.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盛满上述两种气体的集气瓶中B. 观察两种气体的颜色C. 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D. 用软质塑料瓶分别盛满上述两种气体,各倒入等体积的水,盖紧瓶盖,振荡【答案】B【解析】A、将燃着的木条放入盛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木条燃烧得更旺的是氧气,所以能鉴别.B、氧气和二氧化碳是两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所以用观察颜色 的方法不能将二者鉴别.C、将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而氧气不能,所以能鉴别.D、二氧化碳能溶于

14、水,而氧气不易溶所以于水,所以在盛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塑料瓶中,分别倒入水后,盛二氧化碳的塑料瓶变瘪了, 能鉴别.故选B.19. ( 2015 邵阳中考) 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CO的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B. 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CO中毒C. CO与 CQ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D. 大气中CO的消耗途径主要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导致温室效应的是二氧化碳,选项A错误;一氧化碳不易溶于水,也不与澄清石灰水反应,选项B错误;一氧化碳可以燃烧,二氧化碳可以灭火,二者化学性质不同,所以选项C错误;消耗二氧化碳

15、的主要途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选项D正确.答案为D.20. ( 2015 郴州中考) 学校禁止吸烟,是因为燃着的香烟产生的烟气有害学生健康,其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A. CQB. COC. MD. SQ【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一氧化碳的性质.能够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为一氧化碳,答案为B.21. ( 2015 襄阳中考) 在一定条件下,一氧化碳、木炭都能与氧化铜发生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反应产生的气体都有毒B.反应中都有红色固体生成B. 反应类型都是置换反应D.反应的生成物不同【答案】B【解析】A、一氧化碳和木炭都能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

16、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二 氧化碳无毒,A说法不正确;B木炭、一氧化碳有还原性,能将氧化铜还原为铜,所以,反应 现象中都有试管内黑色粉末变成红色,故B正确;C 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反应物是两种化合物,所以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木炭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置换反应,C说法不正确;D、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木炭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生成物相同, D说法不正确.22. ( 2015 南宁中考) 燃着的香烟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一种易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物质,该物质是()A .焦油B.尼古丁C

17、 . 一氧化碳D .二氧化碳【答案】C【解析】 香烟燃烧能生成一氧化碳气体,一氧化碳能和血红蛋白结合,可以使人中毒.故选C.23. ( 2015 长沙中考) 下列关于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金刚石、石墨都是碳的单质,其硬度都很大B . CO可用作燃料C. CO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C. CQ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红,加热后溶液颜色不变【答案】C【解析】A、金刚石、石墨都是碳的单质,但金刚石硬度大,石墨很软,故选项说法错误.B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用作燃料,故选项说法错误.C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故选项说法正确.D、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Q通入紫色石蕊溶

18、液,溶液变红,加热后碳酸分解,溶液颜色变为紫色,故选项说法错误24. ( 2015 玉林中考) 下列关于CQ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A. 组成: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B. 性质:CQ能溶于水;CQ难溶于水C. 用途:CQ可用作气体肥料;CQ可用作气体燃料D. 危害:CO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CQ会形成酸雨【答案】D【解析】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A正确;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B正确;C、CQ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作化工产品的原料和气体肥料,CQ可用作气体燃料、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等,C正确;D CQ会造成“温室效应”,CQ有毒,极易使人中毒,但

19、不能形成酸雨,D错误.25. ( 2015 张家界中考) 下列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气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B. 氧化碳易与血红蛋白结合,能使人中毒C.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 向种植蔬菜的大棚中补充适量的二氧化碳有利于蔬菜的生长【答案】C【解析】A、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它的大量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所以说法正确.B一氧化碳有毒,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且一旦结合就难以分离,使血红蛋白携氧能力降 低,所以说法正确.C 一氧化碳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所以说法错误.D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20、,可作大棚中的气体肥料,所以说法正确.26. ( 2015 朝阳中考) 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B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C. 木炭和活性炭都具有吸附性D. 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答案】B【解析】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正确;B、虽然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但二者结构不同:一个一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二者化学性质不同,如一氧化

21、碳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等,故选项错误;C、木炭和活性炭都具有吸附性,正确;D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可用来灭火,既利用了密度比空气大这一物理性质,又利用了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这一化学性质, 故正确故选B.A 卷)下图表示三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比例的变化,下列说27. ( 2015 重庆中考 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中CaQ起催化作用C.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B.D.Cl) . CjO该反应中CQ是生成物该反应是化合反应【答案】D【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物质反应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应明确:在反应的过程中,碳酸钙增多,二氧化碳、氧化钙

22、减少 .A选项中该反应中氧化钙质量减少,不是催化剂;B选项中该反应中二氧化碳减少,应是反应物; C选项中该反应是二氧化碳与氧化钙生成碳酸钙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故选D.28. ( 2015 资阳中考) 下列关于碳及碳的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 石墨、金刚石、C6o的物理性质不同,但都属于碳的不同单质B. 乙烯(X)的燃烧反应为 X+ 3Q 2fg 2CO,则乙烯的分子式为 C2HC. 含碳的化合物中甲烷、乙醇属于有机物,CO CO则属于无机物D. CB (苯)和C2H (乙炔)中C H原子个数比相同,但元素质量比不同【答案】D【解析】 石墨、金刚石、 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由于碳原

23、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物理性质不同,A正确;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O: 6,反应后:H : 4,O: 6,C: 2,故X的化学式为C2H4,B正确;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但一 氧化碳、二氧化碳、含有碳酸根离子的物质除外,C正确;GHs (苯)和Qf (乙炔)中C、H原子个数比相同,均为1:1,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分别为:12X 6:6=12:1,12 X 2:2=12:1 ,元素的质量比 相等,D错误.故选D.29. ( 2015 眉山中考) 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网络图(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COCigco,於

24、*cg IA. “ CCO2 ”的反应是放热反应B. “ CS CO2 "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C. “ CQt CaCQ ”的反应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D. “ CQ? HCQ”的反应可用酚酞试剂验证【答案】C【解析】A、碳和二氧化碳高温下能发生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是吸热反应,故A错;B、一氧化碳转化成二氧化碳的反应不可能是置换反应,故B错;C、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可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故C正确;D二氧化碳与碳酸可以相互转化,碳酸显酸性,此反应应用紫色石蕊试液检验,故D错误.30. ( 2015 咸宁中考) 关于C CO CO2三种物质,有下列说法: 三种物质都含有碳元素,

25、都具有还原性 CO CO2都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CQ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 CQ能产生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CQ可用来灭火,CO可用作燃料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A.B.C.D.【答案】C【解析】C CO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碳没有还原性,故错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都是无色 无味的气体,故正确;二氧化碳可用于光合作用也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不能用于人工降雨,故错误;C02会使温度升高而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而中毒,故正确; CO 2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可用来灭火,co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故正确.3

26、1. ( 2015 湘潭中考) 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CO和CQ都可将氧化铜还原成铜B. CQ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支持燃烧C. 在室内放一盆澄清石灰水可防止CQ中毒D. 石墨可作电极【答案】D【解析】A、二氧化碳没有还原性,故错误;B镁条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故错误;C、一氧化碳不与石灰水反应,故错误;D、石墨具有导电性,可以作电极,故正确.故选D.二、解答题1. ( 2015 毕节中考) 碳在过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属于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答案】C+Q 喧CQ;放热CQ;该反【解析】碳在过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7、:应放岀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2. ( 2015 安顺中考) 竹炭包是一种集观赏与空气净化为一体的产品 空气中的一氧化碳、甲醛等有害气体进行吸附【提出问题】竹炭中是否含有碳元素?【猜想与假设】竹炭中含有碳元素.【查【设.这种产品可对车内及室内.某课外活动小组对竹炭进行初步探究.阅资料】新鲜的血液,遇一氧化碳由鲜红变为暗红计实验】所用装置如下图所示 .(A装置的作用为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 持续鼓 入空气竹炭粉末AB氧化钙和 氢氧化钠 固体澄 清 石 灰 水氢氧化钠溶液D新 鲜 鸡 血实验开始后,(1)鲜的鸡血变为暗红色(2)小玥认为应在C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E装置

28、中新A B装置间,再增加一个 C装置,(3 )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这套装置的不足之处是 的方法:.(4)小亮认为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替换原装置中的“不可以”),原因是.目的是E装置,你认为,请你设计解决(填“可以”或【结 论】竹炭中含有碳元素.【拓展应用】竹炭细密多孔,竹炭牙膏中含有竹炭等成分,具有消炎、止痛、化淤、去污等功效,下列有关竹炭牙膏的用途描述不正确的是 .A.可除衣领袖口等处的汗渍B.不能除去口中异味 C.虫咬、灼伤可消炎止痛【答案】(1) Ca(0H)2 + CO aCO 3 J+ H2O(2)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已除尽(3) 没有作尾气处理;应在a处加一盏点燃的酒精灯或套上一

29、个气球(4 )不可以;E装置中通入的可能是一氧化碳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加热可能导致装置发生爆炸【拓展应用】B【解析】(1)生成的二氧化碳进入C装置与石灰水反应,所以岀现白色沉淀;(2)在A、B装置间,再增加一个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装置,是为了检验二氧化碳是否已除尽;(3)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会造成空气污染, 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没有作尾气处理,可以在a处加一盏点燃的酒精灯或套上一个气球,以点燃一氧化碳或收集一氧化碳;(4) E装置中通入的可能是一氧化碳和氧气的混合气体,加热可能导致装置发生爆炸,所以不能用图示装置替换原装置中的E装置.3. ( 2015 怀化中考)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下图装

30、置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并进行 相关探究实验.假定实验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被澄清石灰水吸收.将试管b中的浑浊液过滤、洗涤、干燥、称量,理论上得到固体物质2.00g.实验完毕后,发现试管 a中仍有黑色固体物质.(1) 【提岀猜想】李华同学:黑色固体物质是木炭.刘明同学:黑色固体物质是氧化铜.王军同学:黑色固体物质是木炭和氧化铜的混合物(2) 【查阅资料】木炭、铜都不溶于水也不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CuO、FezQ等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水.(3) 【实验设计】 将反应后试管 a中的固体物质全部转入小烧杯c中,加入足量稀硫酸,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蓝色滤液 e和固体物质f. 将f全部转入坩埚

31、中充分灼烧,看到燃烧现象.完全反应后,冷却、称量 ,理论上得固体物质4.80g.(4) 【实验结论】同学的猜想正确.(5) 【结果应用】 根据实验相关数据,写岀试管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请对上述实验装置提出改进意见: .(6)【实验拓展】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滤液e中含H+ (酸):高温【答案】(4)王军(5C+2CuO= 2Cu+COf 将澄清石灰水换成浓度较大的氢氧化钠溶液 (6)取滤液e少许,加入活泼金属锌,有气泡岀现,证明滤液e中含有酸【解析】(4)将反应后试管 a中的固体物质全部转入小烧杯c中,加入足量稀硫酸,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蓝色滤液e和固体物质f,所以混合物中

32、含有氧化铜;将 f全部转入坩埚中充分灼烧,看到燃烧现象,所以混合物中含有木炭,所以王军同学的猜想正确.(5)木炭和高温氧化铜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2Cu(= 2Cu+C0?;氢氧化钙的溶解度较小,所以用澄清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不好,氢氧化钠溶液的效果好于澄清石灰水,所以对实验装置提出的改进意见是:将澄清石灰水换成浓度较大的氢氧化钠溶液.(6)酸会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所以证明滤液e中含H+ (酸)的方法是:取溶液 e少许,加入活泼金属锌,有气泡出现,证明滤液e中含有酸.4. ( 2015 厦门中考)“史上最贵”的实验:步骤I 让金刚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收集生

33、成的气体;步骤让足量镁条在步骤I生成的气体中燃烧,生成黑色的炭粉和白色的固体氧化物(1 )步骤H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基本反应类型是 .(2 )若金刚石质量为 mi,按上述步骤反应且转化完全,生成的炭粉质量为m,则mm (填“v”、 “ 仝、“”),理由为 .【答案】(1)2Mg+CO2型2MgO+C置换反应(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解析】(1)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炭粉,反应方程式为:2Mg+CO£ 2MgO+C反应的基本类型为置换反应;(2)若金刚石质量为 m,按上述步骤反应且转化完全,生成的炭粉质量为m,则m=m,理由为:根据质量

34、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5. ( 2015 龙东中考)根据下列图文回答问题: (1) 图:从微观角度看,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是.(2) 图:干燥剂的主要成分为生石灰,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干燥原理:.(3) 图:一个 C6o分子是由 构成的.(4 )图:古代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不褪色的原因是 【答案】(1)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形成水分子(2) CaO+HO Ca ( OH 2( 3) 60个碳原子(4)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解析】(1)根据反应可以知道,中和反应实质就是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形成水分子的过 程.(2)根据题意,该干燥剂的主要成分为生石灰,可与水反应生成氢氧

35、化钙,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CaO+HOCa(OH 2.(3 )物质的化学式为 6,它的一个分子是由 60个碳原子构成的.(4)墨的主要成分是碳,用墨汁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不变色,是因为常温下碳 的化学性质不活泼.6. ( 2015 朝阳中考) 小红从资料上获知:木炭与氧化铜在反应进行不彻底时可生成氧化亚铜(CU20), CU2O是一种红色固体,能与盐酸发生反应:CsO+2HC-Cu+CuCI 2+HO.【提岀问题】木炭与 CuO反应所得的红色固体中含有什么物质?【作岀猜想】红色固体的成分:全部是Cu;全部是 CdO;.【设计实验】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红根据教材图示(图1)设计岀图乙

36、的实验装置.【实验探究】(1) 取木炭、氧化铜两种黑色粉末适量,再与少许CaCl2 (能降低反应温度,加快反应速率)均匀混合,然后将黑色粉末装入长柄V形玻璃管的直管内.(2) 按图2连接好实验装置,然后加热反应物;2min后,黑色粉末岀现红热现象,同时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此时停止加热.(3 )待玻璃管冷却后,提取里面的红色固体,进行如下验证:步骤现象结论取1.44g红色固体装入试管, 滴入足量的,充分反应红色固体部分减少,溶液 变为色猜想错误滤出试管中残留的红色固体 , 洗涤、干燥、称其质量为1.04g-一"猜想正确【评价反思】(1) 使用图2装置与使用图1装置比,其优点是 .(写岀一

37、条即可)(2 )若要证明CaCl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验证CaCl2的.(3) 在铜的冶炼历史中,我国劳动人民还有一项重大发明“湿法炼铜”该方法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答案】【作岀猜想】既有 Cu也有CaO【实验探究】(3)稀硫酸;蓝;【评价反思】(1)节约药品(2)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3) Fe+CuS -FeSO+Cu【解析】【作岀猜想】红色固体的成分:既有 Cu也有CLbO.【实验探究】(3)红色固体部分减少,推测含有CsO,故滴入的应是稀硫酸,氧化亚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铜和水,故溶液变为蓝色,所以猜想错误;由化学方程式 CaO+HSOCu+CuSG+HzO知,每1

38、44份质量的氧化亚铜反应会生成 64份质量的铜, 若有1.44g的氧化亚铜反应,会生成 0.64g的铜,而实际收集到的铜的质量为 1.04g,故1.44g 红色固体是氧化亚铜和铜的混合物.【评价反思】(1)微型实验装置药品用量较少,节约药品;(2) 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故若要证明CaCl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验证CaCl2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3) 早在西汉时期,刘安在淮南万毕术中写道:“曾青(CuSQ)得铁则化为铜”,其中的 “曾青”就是指硫酸铜.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 硫酸铜溶液遇到金属铁时, 铁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

39、能生成金属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 FeSO+Cu.7. ( 2015 泰安中考) 我市盛产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某同学为了测定石灰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实验 .取一定量的石灰石样品研碎,和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稀盐酸放入烧杯中,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对烧杯及其中的剩余物进行了五次称量,记录数据如下表:(假设反应匀速进行,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烧杯的质量为25g.)反应时间/s20406080100烧杯和药品质量/g137.8135.6m134.5134.5请计算:(1)表中的"m”为g.(2) 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

40、精确至 0.1%)【答案】(1)134.5( 2)83.3%【解析】(1)由表格数据分析可知,20s至40s时产生气体的质量为137.8g-135.6 g =2.2g,若60s时未反应完,则烧杯和药品的总质量应为135.6 g -2.2g=133.4g ,对比80s的数据可知,60 s时反应已经结束,故m应为134.5.( 2)反应前烧杯和药品的总质量应为137.8 g +2.2g=140g,故共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40g-134.5g=5.5g ,据此可求得碳酸钙的质量,样品的质量应为反应前烧杯和药品的总质量减去烧杯和盐酸的质量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减少的质量正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生

41、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5.5g.CaCG+ 2HCl :CaCl 2 + CO 2 f + 出010044x5.5g100/44=x/5.5g,x=12.5g.样品的质量为:134.5g+5.5g-100g-25g=15g.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2.5g/15g X 100%«83.3% .8. ( 2015 台州中考) 有CO、N2、Q三种气体,能让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的是 .小柯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他可能要探究的问题是 ,所得溶液的pH7 (选填“V”、“ =”或“”).【答案】O (氧气);二氧化碳是否能与水反应;V【解析】因为氧气具有支持燃烧的性质,所以能

42、让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小柯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他可能要探究的问题是二氧化碳是否能与水反应,因为水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碳酸,碳酸能将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是一种酸,所以所得溶液的pH小于7.9. ( 2015 宜昌中考) 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请写岀下列化学方程式:(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 ;(2 )二氧化碳和澄清的石灰水反应 ;(3) 尿素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肥料,其化学式为CO(NHh.工业上,可以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以二氧化碳和NH为原料制得尿素并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1) CO+H2O-H2CO (2)CO 2+Ca(OH)2 CaCOj +

43、H2O (3)CO 2+2NHCO(NH)2+fO【解析】(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2) 二氧化碳和澄清的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3)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氨气反应生成尿素和水10. ( 2015 毕节中考)实验探究:A、B装置(如图1 ),(1)为了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某同学将实验中制取的二氧化碳气体导入回答下列问题: 装置A中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装置B中的现象是 ,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蜡烛燃烧, 且密度比空气大,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 .(2)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金属材料: 铁锅是有益于人类健康的理想炊具,但也很容易生锈,写岀

44、预防你家铁锅生锈的一种具体做法:. 小明做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铁片和镁片的形状和大小相同),请回答:小明根据“甲中产生气泡比乙快”得出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完全反应后,过滤,把滤液都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加入过量的锌,待充分反应后再过滤,得到的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 是,得到的溶液的质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与锌反应前溶液的质量.【答案】(1)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CO+f HCO3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灭火(2)擦干水分强;锌、铁;大于【解析】(1)将二氧化碳通入 A装置,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因为二氧化碳 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二氧化碳既

45、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所以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二氧化碳可以灭火.(2)铁制品干燥不易生锈,所以铁锅不用时将水分擦净可防锈;氢前面的金属活动性强的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度快,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比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镁比铁活泼,所以镁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速度快;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把滤液都倒入同一个烧杯中,烧杯中含有硫酸镁和硫酸亚铁,锌的活动性比铁强比镁弱,所以锌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锌又过量,所以所得固体中一定含有锌和铁; 活泼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盐中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溶液质量将增大,锌

46、比铁相对原子质量大,所以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增大.11. ( 2015 荆门中考)某研究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固定装置略).已知碳酸镁加热发生类似于碳酸钙的分解反应MfCO, I握转& °徑 击翼京门击丨11匕纠2(1) 装置A中发生的反应: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装置 C的作用: ,无水 CaCl2的作用: .(3) 装置D中发生的反应: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4 )图中装置E是安全瓶,能防倒吸,从实验安全考虑,本实验还应在装置之间添加装置E.【答案】(1) MgCO MgO+C砂(2)吸收二氧化碳;干燥气体(3) Fe2Q+3CO互2Fe+3CQ

47、(4) B、C【解析】(1)根据信息,碳酸镁加热发生类似于碳酸钙的分解反应,故装置A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O MgO+COT; (2)装置C中的NaOH溶液易与二氧化碳反应,故作用是吸 收二氧化碳;无水 CaCl2的作用:干燥气体;(3)装置D中发生的反应:Fe2O+3CO2Fe+3CO(4 )图中装置E是安全瓶,能防倒吸,防止反应结束后,装置内的温度降低,气体压强减小, 使装置F中的溶液倒吸入装置 D中,使玻璃管炸裂,故从实验安全考虑,本实验还应在装置B、C之间添加装置E.12. ( 2015 遵义中考) 根据图示完成相关问题:(1) 写岀标号为的仪器名称: .(2) 制取气体前

48、图C勺操作是 .(3) 实验室用图A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图B装置中,无明显现象,可能的原因是 .【答案】(1)铁架台 (2)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 CaCG+2HCl- CaCI 2+”O+COf;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解析】(1)仪器为铁架台;(2)制取气体前图 C的操作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3)实验室用图A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为石灰石和稀盐酸,化学方程式为: CaCO+2HCI- CaCb+HO+COf,因为制取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B中的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13. ( 2015 枣庄中考)A 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为黑色固体单质,B为红

49、色粉末,C和E常温下为气体且均属氧化物,F的浓溶液能挥发岀刺激性气味的气体,3H发生的是化合反应,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AAW 1* La, 1DF向.警g由(1) B的化学式为,F的化学式为(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 某同学认为“图中每一步转化均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他的判断 (填“正确”或“不正确”)【答案】(1)Fe2Q; HCI (2)C+2Fe 2Q三遶4Fe+3CQf (3)C+C0 2乐2C0 (4) Cl2+2FeCl2 2FeCla (5)不正确【解析】由A为黑色固体单质,B为红色粉末,两者可

50、以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可以确定A为碳,B为氧化铁,两者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由A、C高温可以反应,可知 C为二氧化碳,E为一氧化碳,D为铁,由“F的浓溶液易挥发”可以确定其为盐酸, 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由氯化亚铁与氯气发生的化合反应,可以确定生成物为氯化铁,反应方程式为Cl 2+2FeCI 2 2FeCl3.图中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的过程中,无元素化合价的改变,故该同学判断错误14. ( 2015 莆田中考)某品牌可乐由水、白砂糖、焦糖色素(使可乐显黑褐色)、磷酸(H3P04)等,按一定比例混合并压入二氧化碳配制而成.某同学为了探究可乐的成分及其含量,进行如下实验.实验一:可乐

51、中二氧化碳的定性检验.(1) 请完成下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打开一塑料瓶装可乐,塞上带导管的橡胶塞,把导管观察到 可乐中含有二氧化碳插入 (填化学式)溶液中实验二:可乐中磷酸的定量测定,测定过程如图:25nil.活性炭廉单 可乐样品示一f加几需厦措禾剂.却、加番爺薦瞎木轲琨也Q嗚栽務液恰好 °i变色舟止(2 )步骤用活性炭浸泡的目的是 .(3) 步骤煮沸10min的目的是除尽滤液中的 .(4) 已知步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PO+NaQH-NaHPQ+fO,测得共消耗0.1%的NaQH溶液20g,忽略可乐中其他成分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计算可乐中磷酸的含量 (以g/L为单位.相对分子质量

52、:H3P04 - 98; NaQH- 40),写岀计算过程.(5) 如果步骤缺少洗涤,则测定结果 (填“偏高”,“不变”或“偏低”).【答案】(1)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打开一塑料瓶装可乐,塞上带导管观察到氢氧化钙溶液可乐中含有二的橡胶塞,把导管插入Ca(QH2变浑浊氧化碳(填化学式)溶液中(2 )除尽溶液中的焦糖色素(3 )二氧化碳 (4) 1.96g/L (解题过程见解析)(5)偏低【解析】(1)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该气体是二 氧化碳.(2) 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有吸附性,可以吸附色素和异味(3) 煮沸后,溶液中的碳酸分解为二氧化碳气体完全逸出(

53、4 )氢氧化钠的质量=20gX 0.1%=0.02g.设25mL可乐中磷酸的质量为 x.HbPd+NaQ NaHPQ+f09840x 0.02gx=0.049g.氏04g菖可乐中磷酸的含量为山025L =i.96g/L.(5)过滤后,滤渣上沾有磷酸,如果不进行洗涤,则会导致测量结果偏低15. ( 2015 南平中考)在牙膏生产中常添加一种极细小的CaCO粉末作为摩擦剂,它以石灰石如图是实验室模拟生产“摩擦为原料进行生产(石灰石含杂质,杂质不参与反应也不溶于水) 剂”的流程.-TO"(1) 操作a的名称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 C的一种用途是.(3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将块状CaCG加工成细小粉末,该过程属于 变化(填“化学”或“物理”)高温【答案】(1)过滤;CaCO3=:= CaO+COf(2)改良酸性土壤(3) Ca ( OH 2+CO CaCO; +H2O(4)物理【解析】(1)经过操作a后,得到了溶液 C和杂质,所以操作 a是过滤,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