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庆云县第一中学一轮复习: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练习含答案_第1页
山东省庆云县第一中学一轮复习: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练习含答案_第2页
山东省庆云县第一中学一轮复习: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练习含答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历史复习:政策古代史一、选择题1 .在福建抗倭的名将谭纶(1520-1577)说:“闽人滨海而居,非往来海中则不得食,自通番禁严,而附近海洋渔贩,一切不通,故民贫而盗愈起。”这表明谭纶主张()A.实行闭关政策B.开放海禁政策C.发展福建海洋渔业D.采取抗倭安民政策2 .南宋洪迈夷坚志载:“许大郎者,京师人,世以鬻面为韭,然仅能自赡。至此老颇留意营理,增磨坊三处,买驴三、四十头,市麦于外邑,贪多务得,无时少缓,如是十数年,家道日以昌盛,浸浸致富矣。”材料反映了,()A.私营手工业发展受市场需求的影响很大B.个体经营方式向小作坊式管理模式转化C.手工业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D,民营手工业规模

2、已经超过了官营手工业3 .明代某士人指出:“闽省土窄人稠,五谷稀少。故边海之民,皆以船为家,以海为田一旦禁止,则利源阻塞,生计萧条万一乘风揭竿,扬帆海外,无从追捕,死党一成,勾连入寇。”这一言论意在说明()A.闽省之民皆以海为生B.闽省渔业发达的原因C.沿海贸易网络的形成D.海禁政策的弊端所在4 .明英宗时,流民几乎遍及全国。这些流民或泛舟出海,到南洋和日本交易;或注入城市,打工度日,沦为乞丐;或进入深山,垦荒种田,采矿淘金。大量流民的出现在客观上()A.引发政府对外实行海禁政策B.利于新经济因素的成长C.加速了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D.导致白银成为通用货币5 .汉昭帝时(公元前81年),御史大夫

3、桑弘羊认为朝廷储备粮食,掌握货币,限制富人,调剂穷人。钱币由国家统一铸造、发行,百姓就不会生疑。国家应控制资源,管理市场,平衡物价。在此,桑弘羊经济政策的主要特点是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B.国家干预经济C.政府控制经济命脉D.主张藏富于国6 .在明朝,粮食的主要产地是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但江南所产粮食不能满足本地需要,以至于“吴中等地,全恃湖广、江西”。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A,城市居民的迅速增加B.区域间长途贩运的发展C.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D.重农抑商事实上的松弛7 .中国哲学家的社会经济思想中,有所谓的“本”“末”之别。区别本末的理由是,农业关系到生产,而商业只关系到交换。在有交换之前

4、,必须先有生产。在农业国家里,农业是生产的主要形式,所以“重本轻末”思想贯穿中国古代历史始终。材料旨在说明()A.农业生产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B.小农经济形态决定社会“本末”思想C.生产经营方式决定社会经济思想D.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原因8 .汉初曾规定,入关灭秦的关东人愿意留在关中为民的,免徭役十二年,回关东的免徭役六年。原先因逃避战乱流亡的民众回到原籍,重新成为编籍内的民户,恢复他们的爵位、田地、住宅,以从事农业生产,不准官吏虐待。这些规定旨在()A.防止土地兼并B.稳定统治秩序C.增加赋税收益D,开发关中地区9 .雍正元年上谕各省官员:“国家之设关税,所以通商,而非以累商”,“胥

5、役于中,未免高下其手,任意勒索”,“应报税者,纳税即放,不得任胥役作弊,勒索阻滞,以副朕通商便民之意。”在这里,雍正皇帝()A.批评官吏盘剥B.主张取消海禁C.提出加重赋税D.反对重农抑商10 .据不完全统计,明代兴修水利工程达2270处,清代更是多达3234处。此外,遇到灾荒,明清两朝还实行救灾赈灾、减免农业税等政策,帮助农民渡过饥荒。由此可见,明清时期()A.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完备B.水利工程事业发达C.重农抑商政策空前强化D.积极贯彻重农政策11 .清初规定“取具船户不得租与匪人甘结”。雍正九年(131年),朝廷为使“盗匪即无人假管”,规定:“嗣后商、渔各船照票内舵工水手各年貌项下。将本人

6、箕斗验明添注,均于进口、出口时按名查验,一有不符,即行根究。”据此分析雍正帝的主要意图在于()A.注重维护国家海权完整B.开始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C.以天朝观念应对外国人D.防止人民在海外聚众反清12 .明清是民间手工业的大发展时期。明中叶以来匠役制度的变化,使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据明神宗实录、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这有利于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商业繁荣,社会处于向近代化转型前夜C.手工工业发展迅速,区域经济发展显著D.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松动,对外贸易繁盛、非选择题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7、一:在传统重商主义影响下,英国政府积极干预经济生活,获得了市场垄断权。但是随着商人和1624年,英国下议院颁布了新贵族势力日益强大,他们通过议会和王室进行了长期争权夺利的斗争。专利法令,准许发明者有一定年限的专利权,保障其创新收益。1642年颁布了废除王室垄断权的垄断法.1679年议会通过人身保护法,给私人的生命财产以法律上的保护。在1689年的权利法案中,明确限制了国王的征税特权。它规定“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或供其使用而征税,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下议院还制定了无数的关于商品交易、合同、证券交易的法案,以及建立了保护劳动者的评定工资制度、工厂法和济贫法等。到

8、17世纪中后期,英国政府的经济干预职能日益减少,政策逐步转向自由放任,最后限定为建立市场竞争规则,保护合法竞争、平等竞争。这样一系列的经济立法和对政府行为的界定,为英国经济腾飞提供一个适宜的环境。-摘编自高德步世界经济史材料二:明清两代盐、铁、酒、茶、铜、铅等重要贸易和手工业,牢牢控制在政府手中,“凡私贩茶者,与私盐同罪”。对工商业课以重税,如明朝“矿税之祸”,矿监遍布通衢大邑,对民营矿冶、织造、制瓷等征收苛繁捐税,搞得民不聊生。明朝推行“铺行”制度,强买强卖,“有司买办物料价,十不偿一,无异空取。清政府规定机户的织机不得超过一百张,对民间开矿,常常予以封禁。洪武初年,政府下令“片板不准下海敢

9、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之重法”。-摘编自袁明明朝抑商政策述论材料三:1901年,刘坤一、张之洞在江楚会奏变法三折中说“欧美商律最为详明,其国家又多方护持,是以商务日兴。中国素轻商贾,不讲商律,于是市井之徒苟图私利,彼此相欺,巧者亏逃,拙者受累,以故视集股为畏途,遂不能与洋商争衡必中国定有商律,则华商有恃无恐,贩运之大公司可成,制造之大工厂可设华商情形较熟,工价较低,费用较省。十年以后,华商即可自立,口口乎(马奔状)并可与洋商相角矣”。-摘编自王燕凌清末民初经济立法述论(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世纪的英国与中国在政府行为、经济政策上有哪些差异?并分别说明这些差异对社会发展带来什

10、么影响。(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刘坤一、张之洞撰写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的原因有哪些?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793年,马戛尔尼率英国使团访问清帝国。英使带来的礼品共590余件,其中包括:前膛枪等武器、望远镜、地球仪等天文学仪器、钟表和一艘英国最先进的110门炮舰模型。乾隆看过礼单震惊之余指示负责接待的官员“可于无意之中向彼闲谈,尔国所贡之物天朝原亦有之。”马戛尔尼提出了开放一些口岸通商、允许英国商人仿俄罗斯例在北京设一个货栈买卖货物、禁止向英国商人在海关关税之外另行勒索、在广州附近划出一块地方允许英商居住等要求。对此,乾隆断然拒绝。依据材料信息,提出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相关知

11、识,加以说明。(要求:可以依据其中一条或多条信息,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1. B2,B3.D4.B5.B6.A7.B8.B9.A10.D11.D12.B13.(1)差异:对商人政策:英国保护商人利益;中国损害商人利益(或英国是重商主义;中国是重农抑商)海外贸易:英国对外殖民扩张;中国闭关锁国。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权力:英国受到议会和法律限制;中国不受制约。影响:英国:促进英国民主和法治的完善;保护了工商业者的利益,为工业革命提供制度保障。中国:损害了工商业者利益,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2)原因: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清末新政的展开;西方近代经济立法思想的传入;传统抑商政策不利于中国经济发展;为了抵制西方经济侵略。14.论题:大清盛世背后的危机18世纪下半期,英国工业革命迅速展开,取得辉煌成果,工业化和近代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清朝正处于封建社会末期的表面上的繁荣盛世,由于坚持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迷梦中,闭目塞听,愚昧无知,造成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示例二:论题:中英两国外交政策的碰撞中国是政治上专制主义,经济上固守农耕文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思想上故步自封,盲目自大,对外政策保守闭关自守。英国资本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