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点火线圈技术条件_第1页
汽车发动机点火线圈技术条件_第2页
汽车发动机点火线圈技术条件_第3页
汽车发动机点火线圈技术条件_第4页
汽车发动机点火线圈技术条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Q/JL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JL J163026-2008 汽车发动机点火线圈技术条件2008-12-20发布2009-01-20实施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 布Q/JL J163026-2008前 言本标准由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提出。本标准由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动力分公司负责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文祥、薛尚珍、胡敏军。本标准于2008年12月20日首次发布。Q/JL J163026-2008 汽车发动机点火线圈技术条件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汽油机点火线圈技术要求、检验方法、验收规定、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本标准适用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汽油机点火线圈。2规范性引用文件

2、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以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9797-2005金属覆盖层 镍+铬和铜+镍+铬电渡层GB 9969.1-1998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QC/T 16-1992 点火线圈通用技术条件QC/T 73-2005 汽车电气设备产品型号编制方法QC/T 413-2005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QC/T 416-2005 点火系

3、统测试方法3要求3.1.1产品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经过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3.1.2线圈的型号编制应符合QC/T 73-1993(2005的规定。3.1.3额定工作电压为:13.5V。3.1.4工作电压范围为:6V16.5V。3.1.5线圈的环境工作温度为:-40+110;贮存环境温度为:-40+120。线圈的表面应平滑、无裂纹、无起层、无气泡及斑点,并应保证不变形、无疏松缺口、无夹杂物等。金属镶件外露部分及插孔内不得有残余塑料及污物。线圈内填充物应均匀、饱满、无气泡,与外壳口平齐无溢出。线圈的外形尺寸及安装尺寸应符合产品图样的规定。线圈的黑色金属零部件外露部分应具有镀层。镀

4、层应符合QC/T 413-2005中3.25.2的规定。在23±5条件下,线圈静态参数见表1。表1 线圈静态参数初级电阻, 初级电感mH次级电阻k次级电感H线圈次级输出电压应符合表2的规定。表2 次级输出电压(负载电容:50PF±2PF环境温度 电源电压V的时间ms信号频率Hz次级输出电压kV23±5 14±1 2.45±0.05 50±1 303.7.1线圈在常温下低压接线柱与安装板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00M。3.7.2线圈在高温110±2条件下低压接线柱与安装板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00 M。次级输出能量应符合表3的

5、规定。表3 次级输出齐纳能量环境温度 电源电压V的时间ms钳位电压V次级输出能量MJ23±5 14±1 2.45±0.051000±10 303.9.1线圈经受次级输出电压40kV、10s开路试验后,应无损伤和击穿,且其次级输出性能应符合3.6的规定。3.9.2线圈经受次级输出电压40kV、5min的开路试验后,应无损伤和击穿,且其次级输出性能应相 对于3.6的规定,下降不超过10%。线圈的低压接线柱与安装板间应能承受50 Hz,550V的正弦波电压历时1min而不被击穿。批量生产时允许以50 Hz,660V的正弦波电压,历时1s的检验代替。线圈经-40

6、+130共5个循环的温度冲击试验后,绝缘物应无溢出,镀层应无皱缩和起层,其次级输出性能应符合3.6条的规定。线圈经振动试验后,外观应无损伤,次级常温输出电压应符合3.6条的规定。线圈经48h 交变湿热试验后,其次级输出电压的常温性能应符合3.6条的规定。线圈经96h的盐雾试验后,安装板和螺钉应无锈蚀,其次级输出电压的常温性能应符合3.6条的规定。线圈经浸水试验后,其次级输出电压的常温性能应符合3.6条的规定。线圈经化学药品腐蚀浸泡试验后,其外表应无任何可见的腐蚀性缺陷。线圈在耐久性试验中,三针放电器应无断火现象;且其次级输出性能相对于表2的规定,下降不超过10%。4试验方法外观用目测和手感检查

7、。外形及安装尺寸用通用量具(仪或专用量具检验。镀层按GB/T 9797-2005的规定检验。在3.5条规定的条件下,用符合规定的YB2811数字电桥检查。4.5 次级输出性能试验在次级负载为50PF 电容的情况下,按3.6规定的条件和QC/T 416-2005规定的试验电路及方法进行。4.6 次级输出能量检测按图1所示电路与表3所列条件进行测试。图1 次级输出齐纳能量测试电路能量计算公式: Wz=Iz·Vz·T 式中:Wz:次级能量(mj;Iz:流过1kV 稳压管的平均电流; Vz:1.0kV 稳压管两端的电压(V; T:电流持续时间(ms。4.7 绝缘性能试验常温用250

8、0V 兆欧表测量。高温时,线圈在125±5的恒温箱中保持1h 后用2500 V 兆欧表在箱中测试,或移出箱外在30S 以内测试。 4.8 耐振动试验按QC/T 16-1992中6.12规定的方法进行。 4.9 开路试验线圈在常温下,初级通以可调直流电源,点火频率50Hz,调节直流电压和导通时间,使次级开路电压为40kV,开路状态工作10s 或5min。点火模块 5k 5k次级初级点火线圈VzIzVB 电源电压按QC/T 16-1992中6.6的规定。按3.11规定的条件和QC/T 16-1992中6.9规定的方法进行。按QC/T 16-1992中6.13的规定进行。按QC/T 413

9、-2005中4.6的规定进行。线圈在不工作状态下,放入温度为120的高温箱中,取出后放于常温水中浸泡1.5h,上述过程连续进行20次。线圈加热到100,然后分别浸入下述室温溶液中,保持30min。aA组:无铅汽油、酸性汽油(50%甲苯与50%无铅汽油;bB组:机油、刹车油;cC组:清洗剂。以上均采用等体积配制。每次浸泡后,立即擦干线圈,检查外观。将线圈本体安装在耐久性试验台的250mm×250mm×5mm的钢板上,电源电压14V,点火频率60Hz,次级三针电压25kV±5kV,环境温度120,试验1000h。每次连续工作时间不少于4h。5检验规则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

10、型式检验。5.2.1线圈应经制造厂质检部门检验合格后,并附有产品质量合格证,方能出厂。5.2.2出厂检验项目及抽检数量见表4,以100台的整数倍组批。表4 出厂检验项目序号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条号 试验方法条号 检查数量1 外观检查 3.100%6 常温绝缘性能试验 3.1%(每批不少于2台5.2.3出厂试验项目中,全检项目必须合格,抽检项目,若发现其中一项不合格,允许抽取加倍数 量的产品对该项目进行复验,如复验仍不合格,则该批产品判为不合格。线圈在下列情形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a 新产品定型鉴定时;b 正式生产以后,如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c 批量生产后的产品,每

11、两年不少于一次;d 产品停产一年以上,恢复生产时;e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f 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型式检验样品应从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中随机抽取9件,平均分成3组,各组样品检验项目及分组程序见表5。表5 型式检验项目及分组程序序号 检验项目 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 1组 2组 3组1 全部出厂检验项目 表4 表4 2 镀层 3.4 4.3 3 次级输出能量 3.8 4.6 4 高温绝缘性能试验 3.7 4.7 5 振动试验 3.12 4.8 6 开路试验 3.9.2 4.9 7 耐电压试验 3.10 4.10 8 耐温度变化试验 3.11 4.11 9 交变湿热试

12、验 3.13 4.12 10 盐雾试验 3.14 4.13 11 耐水试验 3.15 4.14 12 耐腐蚀性能 3.16 4.15 13 耐久性试验 3.17 4.16 线圈型式检验中,耐久性试验必须合格。其余各项若发现其中一项不合格,允许抽取加倍数量的产品对该不合格项进行复验,如复验仍不合格,则该产品判为不合格。6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及使用说明书6.1.1.1每只线圈应在产品图规定的位置上,固定标牌,标牌内容应包括:a制造厂厂名(厂标和商标;b产品名称、图号、型号或标志;c额定电压;d生产日期或生产批号。6.1.1.2每只线圈初级接线插座应有接线标记。包装箱上应有下列标志:a制造厂厂名及地址;b线圈名称、型号、数量;c总质量;d外形尺寸:长×宽×高;e产品标准号;f出厂年、月;g运输安全标志应符合GB/T 191-2008的规定。6.2.1包装箱应牢固、线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