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小苗的诞生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想:指导学生如何制订较规范的实验方案,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教学内容循序渐进,从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开始,通过对种子的观察,提出猜想与假设,然后引出如何去验证假设,制订实验方案。实验方案的内容包括提出假设、选材、实验方法、实验结果预测、实验步骤、如何记录、对实验现象的解释与结论等,因此教师要注意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在教材给出的范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独立的制定自己的实验方案。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对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进行完整的实验研究。2能从研究结果中发现新的研究问题。3通过研究找出对种子进行分类的“最”合理的方法。
2、4会制作出规范、美观的种子标本盒。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1能及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完成实验研究。2能坚持把实验做完。三、科学知识目标根据实验结果,说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教学重点与难点:指导学生如何制定较规范的实验方案。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及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各种各样的植物种子。课时建议: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谈话提问:教师:同学们,我们大家都来自农村,相信大家一定都见过种子。那么,种子有什么用呢?学生交流汇报。(繁殖新的植物)教师追问:种子怎样长成一棵新的植物?关于种子萌发你有什么问题?(先发芽,然后慢慢长大。)2讲述:种子发芽又叫种子萌发。
3、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板书课题)(二)新课教学活动:研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1指导学生推想种子萌发的条件(1)讲述:大家想一想,我们家里、粮仓里储存的种子一般不会发芽,只有把它们种在地里或进行培育才能发芽,可见种子发芽需要一定条件。(2)讨论:根据你的经验说一说,种子萌发必须具备什么条件?(让学生充分发言。)(3)教师小结:根据同学们的意见,种子萌发可能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等条件(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总结)。究竟是不是这样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2指导学生通过实验研究种子萌发及什么条件有关系设计实验方案方案1:研究种子萌发及水是否有关系讲述:下面,我们先来研究种子
4、萌发及水有没有关系。为了弄清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实验呢?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实验方法:同学们设计实验的思路很好。要证明种子萌发及某个条件是不是有关系,可以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验证种子萌发及水有没有关系,可以把种子分成两组:第一组种子首先用水浸泡,在实验过程中始终用湿布覆盖(每天往布上洒少量的水),保持湿润的环境;第二组种子不用水浸泡,在实验过程中既不加水也不用湿布覆盖,始终处在干燥的环境;把两组种子分别放在两个盘子里,盘子里都不放土,把盘子同时放在阳光照射下的温暖地方。观察哪组种子能萌发,哪组种子不能萌发。分组实验:按照上述设计组装实验。播放录像“种子萌芽实验”讨论:下节课要讨论回答的
5、问题:A假如第一组种子萌发了,第二组种子没萌发,这说明什么?B假如两组种子都萌发了,这说明什么?方案2:研究种子萌发及空气是否有关系讲述:要弄清种子萌发及空气有没有关系,应该怎样实验呢?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实验方法:要验证种子萌发是否及空气有关系,必须把种子放在有空气及无空气的不同环境中进行对比,同时要使水、温度等条件相同。可以这样实验:取两根筷子,用细线在每根筷子上捆一粒蚕豆或菜豆的种子,把捆有种子的筷子分别放入1号杯与2号杯。往杯中倒入水,使1号杯中的种子完全没入水中,由于水中的空气很少,这粒种子可以粗略地看作是处在有水而没有空气的环境中;使2号杯中的种子下半部浸在水中,上半部
6、在空气中,这样,这粒种子就处在既有水又有空气的环境中。把两个杯子同时放在温暖的环境中,每天向2号杯加适量的水,以保持实验开始的状态,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水的蒸发影响对比的条件。观察哪个杯中的种子能萌发,哪个杯中的种子不能萌发。分组实验:按照上述设计组装实验。讨论:下节课要讨论回答的问题:A假如2号杯中的种子萌发了,1号杯中的种子没有萌发,这说明什么?B假如两个杯中的种子都萌发了,这说明什么?方案3:研究种子萌发及温度的关系讲述:要弄清种子萌发及温度有没有关系,应该怎样实验呢?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总结实验方法:要验证种子萌发是否及温度有关系,可以这样实验:把用水浸泡过的种子分为三组,分别放在
7、三个盘子中,用湿布覆盖;第一组放在温度非常低的地方,例如室外(多数地方冬季室外气温在10以下)、地窖或冰箱里;第二组放在温度非常高的地方,例如放在火炉的炉盘上或很热的暖气片上;第三组放在温度适中的地方,例如1020的室内。观察哪组种子能萌发。分组实验:按照上述设计组装实验。讨论:下节课要讨论回答的问题:A假如第一组种子萌发了,其他两组种子没萌发,这说明什么?B假如第二组种子萌发了,其他两组种子没萌发,这说明什么?C假如第三组种子萌发了,其他两组种子没萌发,这说明什么?D假如三组种子都萌发了,这说明什么?教师:请同学们选择一个方案去研究。备注:这节课只讲述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及设计方案与实施方案,
8、实验结果及讨论留在下节课。1讲述:这节课,我们首先对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进行了推想,然后又研究了怎样用实验的方法查明种子萌发是否及水、空气、温度有关系。2提问:在设计种子萌发及某个条件是否有关系时,应该注意什么?3播放种子萌发的实验录像。板书设计:第一课 小苗的诞生活动:研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1根据经验猜想种子萌发需要以下条件:适宜的温度适当的水分空气2设计实验方案方案1:研究种子萌发及水是否有关系方案2:研究种子萌发及空气是否有关系方案3:研究种子萌发及温度的关系第二课时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种子萌发过程图。学生准备:课下做种子萌发条件的对比实验,观察、记录种子萌发过程。上课时,把
9、萌发的种子与观察记录带到学校来。教学过程:新课|标第|一 |网 (一)导课1检查学生课前实验与观察记录情况。2讲述:这节课,我们根据大家观察、实验的结果,进一步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二)新课教学1指导学生认识种子萌发必须具备的条件(1)讨论:通过实验证明,种子萌发是否需要水?你是怎样实验的?通过实验证明,种子萌发是否需要空气?你是怎样实验的?通过实验证明,种子萌发及温度是否有关系?需要什么样的温度?(适宜的温度)你是怎样实验的?通过实验证明,种子萌发是否需要阳光?你是怎样实验的?通过实验证明,种子萌发是否需要土壤?你是怎样实验的?根据以上实验结果,种子萌发必须具备什么条件?(2)教师小结:同学
10、们在课前的实验完成得很好,既认真又符合对比实验的要求。(如有不足之处,根据实际情况指出。)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确切地知道:水分、空气与适宜的温度是种子萌发必须具备的条件。2指导学生认识种子萌发过程(1)讲述:课前,同学们在实验验证种子萌发所需条件的过程中还仔细地观察了种子萌发的过程,并做了记录。现在,把你们的观察结果相互交流一下。(2)汇报观察结果:×月×日,种子有什么变化?(要具体形象地进行描述。)你在观察中,发现什么有趣的事情?(3)讨论:大家想一想,我们在实验中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那种子萌发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4)教师小结:(出示种子萌发过程图。)教师:同学们不但实
11、验做得好,观察记录也很好。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种子萌发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种子吸水膨胀、种皮胀裂、长出胚根、长出胚芽四个阶段。以后,胚根长成植物的根,胚芽长成植物的茎与叶。3阅读科学在线。拓展活动:制作种子标本盒(1)观察教师出示种子标本的成品供学生观察。学生观察,教师提问:按照怎样的标准给种子分类?(提示:可按照颜色、形状、大小等标准分类)(2)提问:自制种子标准盒应放哪里保存?为什么?巩固应用1讲述:这节课,我们明确了种子萌发必须具备的条件与种子萌发的过程。2(播放种子萌发的录像)请你边看录像边记录如下问题的答案。(1)种子萌发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种子萌发的过程大致是怎样的?(3)为什么冬
12、季生豆芽时必须把盛豆子的容器放在温暖的地方?(北方农村多放在热炕头上,还盖上棉被。)(4)为什么收获的粮食必须晒干之后才能入库贮存?2土壤及植物的生长教学设计思想:本课将继续研究各种类型的土壤是如何影响植物生长的,首先指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土壤,研究三种土壤的主要差别,然后重点指导学生探究土壤的渗水状况,让学生们在实验中了解土壤的保水能力,最后观察同一种植物在不同土壤里的生长状况,让学生们从中了解不同类型的土壤分别适合栽种什么植物。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及其他同学共同研究三种土壤的主要差别。2能正确的使用实验法研究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从而推测出三种土壤的保水能力。3能通过对比实验总结出
13、某种植物适合生长在哪种类型的土壤中。4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原因进行解释。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1能主动地参及小组的研究活动。2能坚持长期进行实验、观察及实事求是地记录。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结合自己的研究结果说出什么是沙质土、黏质土、壤土。2能分别举出2种分别适合在沙质土、黏质土、壤土中生长的植物。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指导学生探究土壤的渗水状况。难点:观察同一种植物在不同土壤里的生长情况。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及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沙质土、黏质土与壤土三种土壤的图片及实物。课时建议:3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谈话引入。教师:同学们,请大家翻开书P5,看书上最
14、上面的一段,哪位同学来读一下?学生朗读。教师:把花生种在不同类型的土壤中产量不同,大家想一想,花生适合种在什么样的土壤里沙地里?可以相互讨论一下。学生讨论。教师讲述花生为什么都种在沙地里。(内容见文本素材)教师:看来土壤对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不同类型的土壤。(二)新课教学活动1:认识不同类型的土壤1认识三种土壤(1)观察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三种土壤的图片。教师:请同学们仔细看这三张图片,说说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教师出示三堆土。教师:为了大家观察的更清楚些,教师按照这三幅图片准备了土壤,请每个小组派代表来取土,然后仔细观察。学生上讲台前取土。教师:谁来说说你打算怎样观察?学生
15、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应用感官从颗粒大小、颜色与粘性等方面来认识。教师:看来大家的观察方法还真多,下面就用你们自己想到的方法或教师提示的方法开始观察土壤,记着要做好记录呦。学生活动,亲自体验三种土壤特性的不同。X-k-b- (2)交流汇报学生相互交流实验结果。(及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共同找出三种土壤的区别。)教师适当点评。(3)活动结束,教师小结。教师对三种土壤的性质进行陈述。沙土。结构松散,通气透水性好,但保水、保肥能力差,容易干燥。因此,用沙土作为盆栽基质时,应多施有机肥料,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沙土性质。粘土。质地细密,通气性差,容易积水、板结。用这种土壤作盆栽基质,不利于根系生长,必须
16、要掺入适量的腐殖土、沙土或腐熟煤灰,经改良后才能利用。壤土。壤土是介于沙土与粘土之间的土壤,具有较理想的团粒结构,通气性好,保水保肥能力强,土温与肥效发挥稳定,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盆栽基质。可在菜园地、瓜地里选取。 2设计实验,比较三种土壤的不同。(1)提问设疑教师:下雨天,刚开始雨水并不能成小水流。那么它们到哪里去了?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2)讨论教师:你认为这三种土壤的渗水性会一样吗?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吗?学生思考,教师适当提示。(3)学生分组讨论,汇报(4)制定实验方案,写出实验计划。第二课时活动1:认识不同类型的土壤1认识三种土壤沙土。结构松散,通气透水性好,但保水、保肥能
17、力差,容易干燥。因此,用沙土作为盆栽基质时,应多施有机肥料,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沙土性质。粘土。质地细密,通气性差,容易积水、板结。用这种土壤作盆栽基质,不利于根系生长,必须要掺入适量的腐殖土、沙土或腐熟煤灰,经改良后才能利用。壤土。壤土是介于沙土与粘土之间的土壤,具有较理想的团粒结构,通气性好,保水保肥能力强,土温与肥效发挥稳定,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盆栽基质。可在菜园地、瓜地里选取。2设计实验,比较三种土壤的不同。实验方案:实验方法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教学过程:(一)导课谈话导入教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不同类型的土壤,谁来告诉教师土壤都有哪些类型呀?学生回答。(沙土、黏土、壤土)教师:那谁来告诉教
18、师三类土壤的性质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渗水性不同)教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土壤的性质。(二)新课教学活动2:渗水比赛1实验教师:为了知道这三类土壤的渗水性有什么不同,我们上节课设计了实验方案,首先看教师来做个实验。演示实验:取3个去了底的塑料瓶,将细纱布包在瓶口上,用线扎牢,在3个瓶内分别装进同样多的砂质土、粘质土、壤土;把3个瓶子放在支架上,取3个同样大的玻璃杯,分别放在3个瓶子的口的下面;在3个瓶内同时倒进同样多的水。教师:大家看清楚教师怎么做的了吗?请大家按照实验方案亲自体验土壤的渗水性,并把实验结果填写在书上P6表中。学生活动,教师指导。教师:大家仔细观察,看哪种土渗水快?学生观察。教
19、师:3个瓶内的土停止渗水后,比一比,哪种土下面的杯内水多?学生回答。教师:看一看,哪种土中剩下的(保存的)水多?学生回答。新-课-标 -第-一 -网 2讨论:以上实验说明三类土壤的性质有什么不同?土壤的渗水性及保水性有什么关系?3教师小结:通过以上对比实验可以知道,砂质土渗水快,保水性差;粘质土渗水慢,保水性好;壤土的渗水性及保水性居中。土壤的渗水性及保水性是相联系的,渗水快的保水性差;渗水慢的保水性好。土壤的渗水性及保水性也是由土壤的颗粒大小决定的。土壤颗粒大的,渗水快,保水性差;土壤颗粒小的,相反。教师:请大家把结果填到P6的横线上。(三)巩固练习1.教师简单概述本课教学内容。2.提问:(
20、1)土壤分为几类?这是根据什么分类的?(2)三类土壤的性质有什么不同?(3)土壤的渗水快慢、保水性好坏、是由什么决定的?(或问这些性质及土壤的什么成分有关系?)(四)布置作业观察、实验:当地的土壤是哪类土壤?第三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回忆上节课内容提问:三种土壤的渗水性与保水性?2让同学们拿出第一课培养的豆苗。(二)新课教学豆苗在哪种土中长得好?1确定方案教师:如果我们将豆苗分别种在沙质土、黏质土或壤土里,在保持其他条件完全一样的情况下,豆苗的生长状况一样吗?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那你的理由是什么呢?小组可以讨论一下。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这些都是大家的猜测,那究竟豆苗在哪种土壤里长得更好
21、呢,还要通过亲自种植并观察来验证。教师明确任务:观察豆苗在哪种土中长得更好?小组讨论,确定实施方案。教师:哪个小组来说说你们的实验方案?学生回答。(从上一课培育的豆苗中选出生长情况相似的6株,分别在等量的沙质土、黏质土与壤土里各种2株,观察豆苗的生长情况)教师对各个小组的实验方案进行适当的评点,不提出实验中的注意事项。注意:除了土壤不同,应尽量保持其他条件(如光照时间、环境温度、浇水量等)一致。把豆苗的根部埋在土里,深浅要一样,不要太深。保持土壤湿润,浇水要适量,不要过多。学生活动,取土种豆苗。教师:大家种好豆苗后,请商讨后期的护理及观察记录等工作,将观察记录记在P7表格中。2分析数据,解释豆
22、苗适合生长的土壤2星期后,学生交流汇报实验结果。提问:结合土壤性质,试着解释豆苗在三种土壤中生长的情况。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也会影响植物的生长?3调查适合在不同土壤中生长的植物确定调查途径写出调查方案独立调查,写出调查报告4课外作业:调查当地的土壤适合生长哪种粮食作物、蔬菜及花卉。3怎样使植物长的更好教学设计思想:本课引导学生用反证的方法,分别研究其他条件是如何影响植物生长的。重点要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对比实验及规范操作的能力。在知识方面,重点是外界条件对植物生长的作用与影响。其教学难点是指导学生在进行对比实验时如何控制实验变量,学习一些相关术语,确定实验中的哪些因素是可变的,哪些因素是不变的,并能
23、说清其中的道理,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对比实验法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外界条件。2能联想出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及人类活动的关系。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1能对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进行假设。2能客观地评价本组与其他组的研究成果。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对比实验的关键环节。2能够说出应从哪些方面交流科学研究的结果。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对比实验及规范操作的能力。难点:外界条件对植物生长的作用与影响。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及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每组四棵生长情况相同的植物,或以前活动时种植的、生长情况基本一致的8株豆苗,两个黑色
24、的纸袋。课时建议: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教师: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植物的生长有了一定的了解,你认为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有哪些?学生汇报:水、光照、温度等。教师:“雨露滋润禾苗壮,万物生长靠太阳。”从这首诗的语境中我们也知道水、光照、温度等因素对植物生长有一定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植物怎样才能生长的更好。(二)新课教学活动1: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1对比实验法ww w.x k b1.co m 教师:对比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那么什么是对比实验法呢?学生回答。(学生甲:就是作对比吧;学生乙:研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时就用到了对比实验法。)教师:对比实验是以正确的实验操作与观察
25、的方法为基础,以实验现象为依据,对实验过程中通过人为控制所产生的两个类似现象之间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实验教学过程。比如生长状况相似的同一种植物,一株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一株放在黑暗处,过一段时间后,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2选定研究对象,确定研究问题。小组讨论:你们准备选定什么问题来做研究对象,打算怎样做,在实验中怎样护理它们,有哪些条件一致,哪个方面的条件不能一样?学生汇报。(我们组想研究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我们认为:多数植物在光线充足的条件下生长的要好一点。)小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撰写实验报告规则。(实验方法:取8株豆苗,将植物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的植物数量相同,生长情况相似。然后想
26、办法让实验组的植物生长在光线充足的地方,让对照组的植物生长在黑暗的地方。)注:对照组的植物要用黑袋子套住。教师巡回指导。(注意:研究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时,除光照以外,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其他条件如温度、水等应该保持相同。)确定实验方案,小组之间进行分工,然后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活动。教师:注意记录实验现象,将结果填写在P10上。3讨论:做温度对比组的实验,如果像P10书上的同学的做法去做的话,合理吗?为什么?4思考并回答:还有哪些条件对植物的生长有影响呢?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回顾上节课内容。2语言过渡,转入新课教学。(二)新课教学1学生交流(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交流:本组的研究题目、猜想及假设
27、;本组是如何想办法改变一个条件而保持其他条件不变,使用了哪些实验材料;展示植物的生长情况,解释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免是如何解决的。)2汇报结果(1)汇报实验方案及实验过程。(2)汇报本小组的发现。(3)汇报本小组通过分析数据所综述的结论(可以参照书P10表格进行)(4)汇报本组如何在实验中克服困难的。2评选最佳展示奖活动2: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1综合分析:怎样使植物生长得好提问:植物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能够茁壮成长呢?学生汇报。教师:联想我们的成长过程,除了足够的营养外,我们还需要父母的呵护、教师与同学们的关爱与帮助,那么,植物的生长同样也需要我们怎么去爱护呢?学生回答。讨论:1我们应
28、该给植物提供一个怎样的生活环境?2我们应该采取哪些行动才能使植物生长得更好?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将交流结果填在P11的横线上。学生填写。2阅读科学在线,了解喜阴植物的习性。大多数植物在有光的照射下能够茁壮成长,但也有一些植物是喜阴植物,它们只能生活在背光的环境下,否则就会死亡。3课外作业:考察校园内植物生长的环境,并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合理的建议。5动物的食物 教学设计思想:本课是在研究了植物生长的需要的基础上,继续围绕生物及环境之间的联系,研究动物生长的需要。重点是研究不同动物需要不同的食物,并按食性给动物分类。教学中要注意挖掘教材的内涵,适当补充不同动物食性的资料供学生观察,在
29、观察、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按食性给动物进行分类;教学难点是动物一些器官的结构及功能是如何相适应的,生活习性又是如何适应生存环境的。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根据动物的食性对动物进行分类。2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某些动物齿与爪的特点。3能推断出不同种类动物的齿与爪对它们的捕食有什么好处。4能设法(观察或设计实验)弄清一种陌生动物的食性。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能意识到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重要,并愿意落实在行动上。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草食动物、肉食动物与杂食动物。2能根据动物某种器官的结构特点推断出其食性。3能分别说出在自然条件下各类动物(草食动物、肉食动物与杂食动
30、物)在什么环境中取食。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研究不同动物需要不同的食物,并按食性给动物分类。难点:动物的一些器官的结构及功能是如何相适应的,生活习性又是如何适应生存环境的。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及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多种动物吃食物的图片或视频;不同动物牙齿与爪子的图片。课时建议: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教师:我们都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空气、水、阳光、肥料等,它们能够自己制造养分,获得自身成长所需的能量,那么动物的成长离不开哪些外界条件?学生回答。教师:他们成长所需的营养与能量来源于哪里?学生回答。(食物)教师:动物与植物获取营养与能量的方式一样吗?学生回答
31、。(不一样,动物是从外界摄取食物,植物是自身合成有机物。)教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动物的食物。(二)新课教学活动1:动物的食性1回忆自己见过的动物,它们以什么为食。教师:我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的见过一些动物,有的同学还去过动物园,请大家回忆一下,你见过的这些动物都是以什么为食呀?学生举手积极回答。教师补充及纠正。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大家可以把自己知道的,但不能确定其吃什么食物的动物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学生讨论并汇报。教师给及纠正,要求同学们把刚才谈论到的动物及所吃的食物记录下来。2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分析图中的动物都吃什么食物。教师:刚才的活动大家已经对什么样动物吃什么样食物的食
32、物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请同学们看书上P16的图片,说说图中有哪些动物?它们分别吃什么食物?学生回答。3按照动物的食性给动物分类。教师:同学们,其实我们刚才讨论的动物以什么为食是动物的食性问题,大家可以看看记录本,根据食性给动物分分类。学生查看记录本,从食性上给动物分类。教师巡回指导。教师总结:有些动物只以植物为食物,叫草食性动物,如:马;有些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物,称为肉食性动物,如:老虎;而有些动物既吃植物也吃动物,我们称它们为杂食性动物,如:大猩猩。教师:请同学们将分类结果填写在课本P16上。4巩固知识。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多张动物的图片。提问:图片上是什么动物?它吃什么食物?根据食性属于哪
33、一类呀?5作业根据今天所学知识,按食性分门别类搜集一些有关动物的图片。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回顾上节课内容。提问:根据食性可以将动物分为哪几类?各举出一例。2语言过渡引出下文。教师:同学们,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的动物以植物为食,有些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而有些动物既吃植物也吃动物呀?学生回答。教师:没有想过的同学可以现在考虑一下,想过这个问题的同学能告诉教师是为什么吗?学生思考。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活动2捕食的帮手,来研究是什么原因造成动物的食性不同。(二)新课教学活动2:捕食的帮手1观察动物的牙齿与爪。教师:在上一个活动中,同学们已经观察了动物的捕食情况,大家想一想,三类不同食性的
34、动物其捕食方式有什么不同吗?学生回答。教师:看来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综合的来说就是它们的牙齿与爪不同。请大家观察书上P17的三幅图,小组内讨论这三类动物的牙齿与爪有什么不同?学生小组讨论,并将不同点记录到记录本上。教师巡回指导。2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哪个小组说说你们的讨论结果?学生回答。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大家基本上说出了三种不同类别的动物的牙齿与爪的特点,请用画轮廓图的方式记录这三类动物牙齿与爪的特点。学生画图。教师巡回指导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去记录三类动物牙齿与爪的特点。3分析这些特点对动物捕食的帮助。教师:大家想一想,三类动物牙齿与爪的特点对动物的捕食有什么帮助?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35、:肉食性动物虎的牙齿十分尖利,便于撕咬食物;指趾端长着能伸缩的利爪,便于它抓捕食物。草食性动物驴的犬齿退化,牙齿像铡刀适于切草。它的腿较长,趾端有蹄,具有快速奔跑的本领,是为躲避敌害与觅食。杂食性动物大猩猩的牙齿既有发达的犬齿又有像铡刀一样的门齿,所以它既可以吃肉类,又可以吃植物类的食物,它的爪比较长,便于攀援,可以帮助它们摘到更高处的果实,还可以躲避天敌的捕食。教师:请同学们将三类动物的牙齿与爪的特点记录在P17表格中。4巩固知识教师:上节课教师留的作业是搜集三类不同食性动物的图片,请大家把搜集的图片拿出来,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观察这些动物,体验这种分类方法的科学性。学生观察。拓展活动1:保护
36、动物的生存环境教师:人类的生存需要一定的生存环境,其实动物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生存环境,对于这三类动物大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那大家想一想,它们都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呀?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草食性动物需要生活在广阔的草场上。肉食性动物需要在茂密的森林中与草原上捕食其他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也要在森林中与草原上获取自己所需的食物。讨论:我们应当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作业:回家按照书上P18完成拓展活动2。6葵花向阳教学设计思想:本课首先从学生熟知的向日葵入手,引领学生通过观察及实验探究植物及阳光的关系;然后以此为基础,探究植物的向水性与向地性;最后,扩展到研究光对动物的影响。教学的重点要放
37、在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植物的向性运动上,即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以体会到生物及环境的相互作用及关系。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出向日葵花盘的朝向及太阳位置的关系。2通过观察或实验,归纳出向光性的现象在植物中可能是普遍存在的假设。3能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4能使用(枚举)归纳的方法验证植物其他几种向性运动。5能设法搜集关于植物向性运动的资料。6能体会到环境对生物的影响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7会利用光对动物的影响,独立设计制作一个捕捉害虫的装置。8在设计及制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能通过及其他人交流共同得出自己的结论。2按照其
38、他同学的真实意见改进自己的设计。3能公正地评价他人的设计与装置。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向光性。2举例说明光对动物行为有什么影响。3利用所学知识说明在太空中植物的根会怎样生长,并能解释这种现象。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去探究植物的向性运动。难点:能独立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及学生探究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有关向日葵在一天内花盘方向随太阳变化的图片、其它植物具向光性的图片,有关植物向水性与向地性的图片、两种不同根系的植物标本、植物向水性的实验装置。课时建议: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小游戏:让学生
39、闭眼写字。教师:上课前教师先带大家做一个小游戏,四个人一个小组,两人监督两人做,然后互换角色,游戏名字为闭眼写字,要求是从中体验闭眼写字的感受。学生活动,体验闭眼写字的感受。教师:哪位同学来谈谈他在游戏中的感受?学生回答。2结合小游戏与日常经验,说说阳光与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师:大家结合小游戏与日常经验,说说阳光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密切关系?学生回答。教师:看来在没有光的黑暗世界里,人们很难正常的生活与工作,那么,光对我们周围动物与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六课葵花向阳。(二)新课教学活动1:向日葵与阳光1光对植物的影响。教师:大家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小组讨论,说说光对植物的影响。
40、小组讨论。教师:哪位同学来汇报一下讨论结果。学生回答。2向日葵及阳光。教师:从刚才大家的回答中提到了向日葵,请同学们观察书上P20向日葵的图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向日葵的“花盘”上午、中午、下午的位置不同。)教师:结合生活经验,分析向日葵的“花盘”及阳光的关系。学生回答。(向日葵的“花盘”是随太阳位置变化而变化的。)教师:向日葵的“花盘”能向着太阳的方向转动,这是植物的向光性,谁能举出更多的有关向光性的例子。(比如植物的茎或叶也具有向光性。)学生举例。教师出示图片、课件,让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植物的向阳性。拓展活动1:研究植物的向光性1探究活动研究植物的向光性。1)研究植物的向光性实
41、验属对比实验,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提出假设、选择实验材料、决定实验方法。2)学生分组讨论。3)汇报实验步骤。4)实施中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光这一条件变量,其他应该尽量保持一致。2设计实施布置学生回家利用已有的豆苗进行实验,并且记录。新课标第一网 3布置学生搜集其他向性运动的资料。作业:观察3种植物根茎生长方向,并画图。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回忆上节课内容。提问:什么是植物的向光性?请举出一例。2语言过渡引起下文。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植物的向光性,那么,除了向光性以外,植物在适应环境方面还有哪些特性?学生回答。教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植物的定向运动。(二)新课教学活动2:研究植物的“定向运动”
42、1汇报向光性实验结果。教师:相信大家已经有了植物向光性的实验结果,哪位同学来汇报一下?学生回答。教师:我们已经用实验的方法验证了植物的向光性,那植物的其它特性还等待我们去验证。2研究植物其他向性运动。1)谈话:让学生说说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关于植物其它特性的发现。2)根据书上P21图片,提出植物根的向水性。你能证明:植物的根确实有向水性吗?讨论:图中的根延伸方向有什么特点?3)交流:还有哪些植物有类似的现象呢?结论: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植物除了具有向光性以外,还具有向水性。4)植物根的向地性。你能根据你们观察到的3种植物的生物图,说说它们的根茎生长方向有什么规律吗?学生归纳总结。我们的结论是一般情况
43、下,多数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茎向上生长。5)想一想根据我们学到的向地性,你能设想一下,植物在太空中的时候,根会向什么地方生长吗?为什么?拓展活动2:光对动物的影响1)阅读科学在线,以及一些资料,让学生谈谈科技发展给我们生活与生产带来好处。2)根据教材提示,设计捕捉有害害虫的装置。7燕子南飞教学设计思想:本课教材从学生熟知的御寒方式入手,引导学生探究当自然环境(气候、温度)发生变化时,给生物带来哪些影响,生物的生活习性又是怎样及环境相适应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力图把传统的一讲到底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成为学生自主式学习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首创精神,最终达到教学目的。教
44、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头脑风暴说出人们抵抗严寒的各种办法。2能提出及鸟类迁徙相关的问题。3能对鸟类进行迁徙的原因提出自己的假设。4能对搜集到的各种关于动植物迁移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妥善存。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1在多数情况下,能及其他同学进行合作完成探究活动。2能关爱生物,感受到生物生活习性的多样性。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举例说出什么是动物的迁徙、洄游等习性。2能及提出及鸟类迁徙相关的研究小课题。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指导学生对动物各种迁移方式的研究。难点:环境对生物生长及生活习性方面的影响及生物是如何及外境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及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教学媒体:多
45、媒体设备,有关动物迁移、过冬的视频与图片。课时建议: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教师播放有关冬季的视频,感受严寒的冬季。教师:在寒冷的冬季我们是怎样抵御严寒的?学生谈抵御严寒的方法。教师:同学们可知道的真多,那么自然界中的动物们是怎样抵御严寒的冬天?学生回答自己对动物们抵御严寒的冬天已有的了解。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七课燕子南飞。(二)新课教学活动1:鸟类的迁徙1教师讲解迁徙的概念。教师:许多鸟类每年要进行两次“旅行”。春天,它们陆续从温暖的南方飞回此方繁殖后代;秋天,它们又陆续飞到南方度过寒冬。鸟类的这种生活习性叫做什么呀?学生回答。(迁徙)教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生物学家们把动物
46、这种依季节不同而变更栖息地区的习性,称为迁徙(板书)。在迁徙过程中,大多数鸟类会有规律地停下来休息与进食。2探究及交流。教师:关于鸟类的迁徙,你还据了解些什么?学生回答。教师:请大家观看有关动物迁徙的录像片,将自己发现的能够迁徙的鸟记录下来。学生活动。讨论:为什么许多鸟类都具有迁徙的生活习性?(鸟类的迁徙主要是为了躲避寒冬的低温与由此而引起的食物短缺。)3鱼类洄游行为。教师播放有关鱼类洄游的录像。教师:看了录像,大家发现鱼类有什么生活习性呀?学生回答。教师讲解迁移的概念:像鸟类一样,一些鱼类有洄游行为,例如:多种鲑鱼与大马哈鱼。有些鱼平日生活在海里,到了生殖季节,它们会逆着河流返回淡水中去产卵
47、;还有一些鱼类大部分时间栖居淡水,只是在生殖季节入海产卵,如:鳗鲡。像鸟类一样,有些鱼平日生活在海里,到生殖季节,它们会逆着河流返回淡水中去产卵,称为洄游(板书)。像鸟类迁徙、鱼类洄游这样的习性都可以称为动物的迁移。4小组讨论并讨论。小组讨论还有哪些动物通过迁移以适应生存环境?举出实例,并将分析结果填入到P25下表中。(实例:夏候鸟如黄鹂、杜鹃、鸳鸯;冬候鸟如大雁、野鸭等多种雁鸭类。)5阅读科学在线。介绍植物迁移(板书)的现象。例如,蒲公英的种子,像一把降落伞,随风飘扬,把散播远方;郁金香最初产于土耳其,后被人们带到欧洲及其他国家。6提问:你还能举出更多的植物迁移的例子吗? 第二课
48、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回忆上节课内容。提问:迁徙、洄游、迁移的定义,并举例。2语言过渡引起下文。教师:迁徙、洄游、迁移是自然界中动物及环境相适应的生活习性,那么,除了这些动物还有哪些及环境相适应的生活习性呀?学生思考。教师:大家想一想,青蛙是怎样过冬的呀?学生回答。(冬眠)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动物的冬眠。(二)新课教学活动2:动物的冬眠1看图回答问题。教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P26,看着三幅图,思考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三幅图上显示的各是什么动物?第二个问题是这些动物在做什么?学生观察图并回答问题。教师:在冬天,看上去一动不动的蛇、青蛙其实并没有死,而是在冬眠。对于冬眠,大家都知道些什么?谁
49、来举一些有关动物冬眠的例子?学生回答。教师:为什么有些动物在冬天会冬眠?学生回答。教师讲授文本素材中动物的冬眠。教师总结:冬眠是动物适应大自然变化的一种生理现象。冬眠使动物能够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保护自己,生存下来。这也是动物对自然环境变化的一种适应。冬眠时,动物的体温下降,血液循环速度减慢,每分钟的呼吸次数显著降低,营养物质与能量的消耗也大大减少。2动植物的其他过冬方法。教师:大家仔细观察书上P27的图,想一想,除了迁移与冬眠以外,动物与植物还有哪些过冬的办法?学生看图并回答。(学生甲:熊、狮等皮毛增多,脂肪增厚;学生乙:有的动物体表颜色变为灰白色,及雪地颜色接近;学生丙:树叶落地。)3讨论及
50、交流。教师:小组讨论,及夏天相比,一些动植物的外部形态或生活习性在冬天会发生哪些变化?学生小组讨论。教师:请大家将讨论比较的结果记录到P27表上。学生记录。教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比较的结果?学生回答。教师对生物的生活习性与外部形态等方面加以分析、归纳,从而得出生物及环境相适应的结论。交流:动植物的这些变化是怎样及环境相适应的?及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8仙人掌的刺教学设计思想:仙人掌及莲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外在形态与生存环境差异极大的两种植物,通过对这两种植物的形态比较,有助于学生分析植物的形态及环境的关系。本课以此为基础,主要以生物及环境中水的关系为主线,安排了两个活动,其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形式
51、多样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生物的形态结构是及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说明植物某些器官的结构是如何适应其生活环境的。2推测动物某种形态结构及什么样的生活环境或生活方式相适应,并为自己的推测说明理由,能提出有关这方面的问题。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能从其他同学的发言中发现比自己更好的解释。2在交流中发现最合理的推测。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举例说明动植物的形态结构及其生活环境或生活方式是如何相适应的。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生物的形态结构是及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教师讲授及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教学媒
52、体:多媒体设备,仙人掌及莲为代表的旱生植物与水生植物的图片或实物,热带草原(沙漠)、北极、温带草原三种自然环境中常见动物形态的图片或视频。课时建议: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教师:在千差万别的环境中,生存着形形色色的动物与植物。我们观察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它们的外部形态也有不同的特征,比如说仙人掌,大家想一想,它的外部形态有哪些特征?学生回答。教师:你们知道仙人掌为什么长着这么多的刺?学生回答。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八课仙人掌的刺。(二)新课教学活动1:仙人掌的刺1指导学生认识仙人掌及莲的外部形态特征。教师:请同学们翻开书P28,观察这两幅图,然后小组讨论,回答两个问题。问题:仙人掌及
53、莲分别长在什么地方?问题:仔细观察仙人掌及莲,比较这两种植物在形态上的区别。学生观察并相互交流。教师:请同学们把比较的结果记录在课文P28的表格中。学生记录。2汇报交流。教师:哪位同学来汇报一下他的观察结果。学生回答,教师指导。教师:试分析仙人掌与莲的形态是如何适应各自的生存环境的?小组讨论。学生展开讨论。教师出示提前做好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罩着仙人掌的塑料袋内水珠很少,罩着天竺葵的塑料袋内的水珠很多,以此来受启发。教师:哪位同学汇报一下讨论结果。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请同学们选择一种旱生或水生植物,分析它在形态上是如何适应环境的。3讨论:假如将旱生与水生植物的生活环境对调,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54、呢?活动2:身体结构的适应性1指导学生认识身体结构的适应性。让学生把自己的右手大拇指及手掌紧贴在一起,试着做些简单的事。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让学生说说身体的其他结构是怎样适应生活需要的。让学生讨论:鱼、骆驼或其他动物适应生活环境的形态结构有哪些特点?关于动物身体结构的适应性,还想研究哪些问题?2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拓展活动:对狐狸的研究1让学生观看课文的三种狐狸头部特写的插图。2让学生推测它们适合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存,并用连线的方式表示出来。3及同学交流自己的推测。4教师总结全文。9奇妙的护身术教学设计思想: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研究动物是如何运用保护色与拟态等方式来保护自己的,然后利用多媒体、查找、收集资料的方式积累足够多的动物自我保护方面的实例,并按防御敌害的方式进行分类,通过小组合作、展示介绍等方式增强对动物适应环境的理解,最后通过学习进行科学创想。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各种动物是通过什么方式隐藏自己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地产公司土地转让合同范本
- 工抵合同范本
- 2024母子企业资金借用协议样本
- 2024楼宇电梯升级改造施工协议
- 保安员2024年度聘用协议细则
- 按新规制定的2024汽车租赁协议样例
- 农业旅游观光体验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松江园区食堂外包合同范本
- 十年公司成立十周年庆典
- 生意电子合同范本
-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探究的开题报告
- 动静脉内瘘栓塞的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课件
- 换热站的安装调试
- 普通地质学教材
- 我的连衣裙【经典绘本】
- 农村公路畅通工程质量检测方案第三方检测及交工验收
- 急性冠脉综合征特殊人群抗血小板治疗中国专家建议解读
- 1 220kV外护套电缆试验报告
- 机械加工工时定额标准计算手册
- 盾构始发条件验收
- GB/T 4372.1-2014直接法氧化锌化学分析方法第1部分:氧化锌量的测定Na2EDTA滴定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