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金名都蓝筹地块1518栋建筑结构工程超限设计可行性论证报告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洲村村,分为东西两个地块,中间由城市规划路隔开。1518栋位于西边的“蓝筹”地块北面,为4栋45层带商铺的高层(如下图点画线框内)。地块北面、西、南面均为自然山地,东面为30米宽的城市主干道里横路。各栋首层除部分住宅大堂外,其余均为架空层,二层以上为住宅,最高建筑总高度139米。本次范围包括1518#楼为45层(139m),地下设有一层地下室。有关建筑设计方面的详细情况见建筑专业初步设计文件。 1518栋立面效果图二、结构布置和选型本工程根据标准层为高档住宅的特点,考虑采
2、用部分转换的框支剪力墙结构体系。剪力墙作双向布置,单体中部设置核心筒。为了不影响住宅下首层大堂通畅及商铺的使用效果,把部分的剪力墙在地面以上第1结构层进行转换,核心筒及其余剪力墙直接落地。各栋塔楼详细结构布置详初步设计文本。专心-专注-专业三、超限的类型和程度根据2010年的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对本工程各栋塔楼的超限情况判断见表1。超限类别1518#楼判断超限情况判断一高度判断广东省7度设防全部落地剪力墙结构B级高度限制:120米有139.0m超限判断判断一超限判断二体型判断1a 扭转不规则考虑偶然偏心的扭转位移比大于1.2有最大位移比1.391b偏心布置偏心率大于0.1
3、5或相邻层质心相差大于相应边长15%无2a 凹凸不规则平面凹凸尺寸大于相应边长30%等有2b组合平面细腰形或角部重叠形无3楼板不连续有效宽度小于50%,开洞面积大于30%,错层大于梁高有4a 刚度突变相邻层刚度变化大于70%或连续三层变化大于80%有首层刚度突变4b尺寸突变竖向构件位置缩进大于25%,或外挑大于10%和4m,多塔无5构件间断上下墙、柱、支撑不连续,含加强层、连体类有6承载力突变相邻层受剪承载力变化大于80%无7其它不规则如局部的穿层柱、斜柱、夹层、个别构件错层或转换无超限判断判断二超限判断三(具有下列任何一项即属超限)1扭转偏大裙房以上的较多楼层,考虑偶然偏心的扭转位移比大于1
4、.4无2抗扭刚度弱扭转周期比大于0.9, 混合结构扭转周期比大于0.85无3层刚度偏小本层侧向刚度小于相邻上层的50%无4高位转换框支墙体的转换构件位置:7度超过5层,8度超过3层无5厚板转换79度设防的厚板转换结构无6塔楼偏置单塔或多塔与大底盘的质心偏心距大于底盘相应边长20%无7复杂连接各部分层数、刚度、布置不同的错层无连体两端塔楼高度、体型或者沿大底盘某个主轴方向的振动周期显著不同的结构无8多重复杂结构同时具有转换层、加强层、错层、连体和多塔等复杂类型的3种无超限判断判断三不超限结论属超B级高度,体型特别不规则表1 各栋超限情况判断表四、针对超限情况进行的分析验算和采取的加强措施1、分别
5、采用SATWE和 ETABS 2个不同力学模型的空间结构分析程序计算,同时采用ETABS的弹性楼板模型分析楼板应力,对2种程序计算的结果加以判断后用于构件设计。2、选取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所提供的1组场地人工地震波和2组实际地震记录波对结构作小震和中震作用下的弹性时程分析,取其包络值与CQC法两者间的大值用于设计。3、采用PKPM软件按安评报告输入的地震反应谱曲线计算所得的地震作用基底剪力与按规范的地震反应谱曲线计算所得的数值比较结果表明:在小震作用下, 规范值均大于安评报告,因此在进行小震弹性计算时按规范参数计算。4、适量加强落地剪力墙和框支框架的配筋,落地剪力墙(核心筒)和其余剪力墙的底部加
6、强区抗震等级比规范要求的B级高度建筑提高一级设计。底部加强部位剪力墙分布筋的最小配筋率为0.5,控制落地剪力墙的轴压比小于0.45,框支柱轴压比控制在0.5,适当提高落地剪力墙配筋,落地剪力墙在转换层以下的端柱纵筋配筋率取1.6%。保证剪力墙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有良好的延性,避免剪力墙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出现剪切特征的破坏。5、采用抗震性能化设计,根据实际需要,针对整个结构、结构的局部部位或关键部位、结构的关键部件、重要构件、次要构件采取不同的性能目标。6、验算罕遇地震作用下楼板薄弱位置的极限抗剪强度并保证其满足要求(验算时荷载分项系数取1.0,材料强度取标准值),以确保在罕遇地震作用下楼板仍能作为刚
7、性隔板可靠传递水平剪力。五、设计依据及参数5.1设计规范及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2009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2006年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2008版)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8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2009年版)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94-2008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DBJ15
8、-31-2003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02广东省实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补充规定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50038-2005钢筋混凝土承台设计规程 CECS88:97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02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8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2005年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管理规定 (111号部令)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建质【2010】109号)5.2相关报告恒大御景江山小高层及公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河
9、源市工程勘察院)2008年1月恒大名都2226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河源市工程勘察院)2008年1月佛山金名都蓝筹地块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广东省地震工程勘测中心)2010年10月5.3超限分析主要的荷载作用5.3.1地震作用5.3.1.1 本工程考虑地震作用的相关参数及各部位构件的抗震等级根据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以及佛山金名都蓝筹地块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广东省地震工程勘测中心)2011年07月,本工程结构进行地震作用分析时,采用的相关参数及各部位构件
10、的抗震等级详见表2。5.3.1.2 安评报告的地震反应谱曲线与抗震规范的相应比较佛山金名都蓝筹地块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提供的场地地面设计地震动参数与抗震规范的相应参数比较详见表3;从附图1中可直观地判断出小震下规范的反应谱曲线能与安评报告的曲线在2秒后非常接近。为进一步的分析比较小震下的地震反应,按PKPM软件,可以由用户直接输入地震反应谱,将按安评报告输入的地震反应谱曲线计算所得的地震作用基底剪力与按规范的地震反应谱曲线计算所得的数值列表比较见表2,结果表明,小震作用下,按规范反应谱计算的基底剪力均大于按安评报告的结果,因此小震作用下按照规范提供的地震反应谱曲线进行计算。表2 结构的相
11、关参数栋号1518栋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结构重要性系数1.0建筑结构抗震设防类别丙类设计使用年限50年建筑高度超B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甲级抗震设防烈度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g场地类别II类小震阻尼比0.05剪力墙抗震等级特一级(底部加强区)一级框架抗震等级特一级(底部加强区)一级(一般框架)周期折减系数0.9注:负一层地下室与塔楼相连相关范围抗震等级为一级地震作用烈度小震对应项抗震规范安评报告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max0.080.083特征周期Tg0.350.30衰减指数0.90.9表3 安评报告与抗震规范地震动参数比较附图1建筑栋号1518栋规范X向基底总剪力5124.49Y向基底总剪
12、力5141.16安评X向基底总剪力5026.90Y向基底总剪力5052.33表3a 安评报告与抗震规范小震的地震作用基底剪力比较5.3.2 风荷载在计算风荷作用下结构水平位移时,基本风压值Wo=0.50kN/m2(n=50年),在计算风荷作用下结构构件强度时,基本风压值Wo=0.60kN/m2(n=100年),地面粗糙度B类,建筑体形系数s=1.40。六、抗震性能化设计针对本工程的结构特点,设定本结构的抗震性能目标详表4。对超限结构而言,利用这些指标能更合理地判断整体结构在中震、大震作用下的性能表现,给超限设计提供可靠的判断依据。在考虑竖向荷载、风和小震的作用时,采用SATWE程序按规范方法进
13、行计算和设计,则可保证结构构件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性能目标。对中震作用,采用SATWE程序进行中震计算,选用中震的地震反应谱曲线,计算中荷载的分项系数取1.0,不考虑地震作用的内力放大系数,材料的强度按构件不同的性能目标(如关键构件和一般构件)分别取为设计值或标准值,当这时构件的地震作用组合效应不大于计算的抗震承载力时,则可判断构件能满足设防地震作用下的性能目标。对大震作用,则采用PKPM对结构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按弹塑性程序计算所反映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以及塑性发展程度对构件以至整体结构进行相应的性能评价。表4 结构抗震性能目标地震水准多遇地震设防地震罕遇地震结构性能水准(性能
14、4)完好、变形小于弹性位移限值轻中等破坏,变形小于3倍弹性位移限值不严重破坏,变形不大于0.9倍塑性变形限值层间位移角限值(性能4)1/800(考虑整体弯曲变形的放松)1/3351/135构件性能设计指标转换梁及转换层以下的转换竖向构件(性能2与性能3之间)完好轻微损坏,接近弹性,承载力比按标准值复核提高11%12%不屈服,承载力按标准值复核剪力墙加强部位(略高于性能3)完好轻微损坏,接近弹性,承载力比按标准值复核提高11%12%中等破坏标准层竖向构件及主要框架梁(性能3)完好轻微损坏,承载力按标准值复核中等破坏耗能连梁(性能4)完好轻中等破坏允许破坏一般楼板完好抗剪不屈服抗剪轻中等破坏,抗剪
15、承载力按极限值复核u 本工程采用SATWE和ETABS 共2个程序进行整体弹性计算分析。u 其中用SATWE进行了常规的小震参与组合的计算、中震验算及弹性时程补充分析;u 用ETABS进行了小震参与组合的整体指标对比计算u 用ETABS进行弹性楼板的应力分析计算;u 用PKPM进行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u 现对各项分析的具体情况分别说明如下:6.1小震及风作用下的弹性分析6.1.1 计算软件 本工程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编制的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SATWE对主体结构进行小震及风作用下的弹性整体计算分析,并用ETABS软件进行校核对比分析。6.1.2 基本假定
16、及主要参数取值(1)考虑了平扭耦联计算结构的扭转效应。控制振型数使振型参与质量不小于总质量的95。共采用15个振型组合。(2)计算层间位移、层侧向刚度比和位移比时,采用刚性楼板的假定;在进行楼板应力计算时对相应的楼层采用弹性膜模型。(3)主要参数取值如下:考虑偶然偏心;周期折减系数取0.90;中梁刚度增大系数取2.0,连梁刚度折减系数0.7。(4)地下室的约束考虑:本工程共有1层地下室,深约5.27.1米,整体计算时输入地下室以考虑其对上部塔楼的影响。同时考虑局部地下室外露的影响,负一层计算时不考虑土的约束。6.1.3 静力计算主要结果汇总(1)自振周期及第一扭转平动周期比结构的自振周期及周期
17、比详表5,可见以扭转为主的第一周期与以平动为主的第一周期的比值0.85,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技术规程第4.3.5条的要求。表5 模型自振周期及周期比(0度方向地震作用)软件振型周期振型方向因子(%)/振型参与质量(%)Tt/T1X平动Y平动扭转特性1518#楼SATWE13.95760.350.650Y平动0.76923.28120.580.330.09X平动33.04500.070.020.91扭转41.12400.440.550.01Y平动50.97490.550.380.07X平动60.92160.020.070.91扭转ETABS13.99389Y平动0.69623.12143X
18、平动32.77976扭转41.05920Y平动50.88937X平动60.83645扭转塔楼前三周期振型如下图所示:单体号振型一振型二振型三1518#楼(2)重力、风及地震总作用力(表6)表6 模型重力、风及地震总作用力1518#楼项目SATWEETABS结构总恒载(kN).52结构总活载(kN)33460.34总荷载 恒+活(kN).87方向XYXY水平震作用基底总剪力(kN)5124.495141.1651075058基底剪重比1.12%1.12%1.11%1.11%规范限值1.60%1.48%1.60%1.50%基底总倾覆弯矩.22.44风荷载基底总剪力(kN)8226.38197.47
19、8588057基底总倾覆弯矩(kN).6.1 表6a 模型地震最不利作用方向(52.6度)总作用力1518#楼项目(角度)SATWE(52.6度)方向XY水平震作用基底总剪力(kN)5981.766332.42基底剪重比1.31%1.38%规范限值1.47%1.60%基底总倾覆弯矩.09.56水平地震作用下结构基底的剪重比,已经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技术规程第3.3.13条的要求相应调整。由上表可知,地震最不利作用方向(即大致为基本阵型方向)方能正确反映结构的剪重比水平,其余方向的结果均有所偏小了。(3)弹性层间位移角弹性层间位移角即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的比值详表7,结果表明层间位移角均满足高
20、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技术规程及广东省高规补充规定的要求。 表7 模型风荷载(按规范)及地震作用下的最大位移角表1518#楼分析程序SATWEETABS受力方向X向Y向X向Y向50年一遇风荷载首层层间位移角1/33791/29221/38581/3562最大层间位移角1/9501/10641/9601/954所在层23242426规范限值1/8001/8001/8001/800常遇地震作用首层层间位移角1/55831/44321/46821/4151最大层间位移角1/16391/16221/13521/1219所在层27292427规范限值1/8001/8001/8001/800模型地震作用下的
21、最大位移角表(作用最大方向角-45度)1518#楼分析程序SATWE受力方向X向Y向常遇地震作用首层层间位移角1/3372/5234最大层间位移角1/11761/1600所在层3025规范限值1/8001/800(4)扭转位移比用于判断结构扭转不规则性的楼层最大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平均值的比值详表8,可见最大的扭转位移比不大于1.40,属于广东省实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技术规程>(JGJ3-2002)补充规定附件表4-2.2中的II类不规则。表8 上部结构扭转位移比最大值(考虑偶然偏心结果)单体软件位移方向最大值所在楼层水平位移层间位
22、移max(mm)平均(mm)max/平均max(mm)平均(mm)max/平均1518#楼0度SATWEX2132.9426.431.252.021.591.27Y12.782.201.391.941.411.38ETABSX2137.129.41.261Y12.72.11.2601518#楼45度SATWEX13.802.751.382.601.881.38Y12.371.901.251.661.311.26(5)刚重比刚重比 EJd /(H2G)详表9,刚重比大于1.4且大于2.7,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技术规程第5.4.4条对结构稳定性的要求,不需考虑重力二阶效应作用。表9 刚重比单
23、体方向SAWTE1518#楼X3.98Y3.38(6)层侧向刚度比楼层侧向刚度与相邻上层侧向刚度的70或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80的比值之较小值详表10,除首层外,其余各层的比值均1,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技术规程第4.4.2条的要求。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技术规程第5.1.14条的要求,该层为薄弱层,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地震剪力应乘以1.15的增大系数,并对薄弱部位采取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表10 层侧向刚度比单体软件方向各层比值的最小值所在结构层比值1518#楼SAWTEX10.7658Y10.7709 层间位移角比值算法按照广东省实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技术规程&g
24、t;(JGJ3-2002)补充规定表3.3.1-1第4条,通过上下层间位移角的比值来判断侧向刚度的规则性。各层的层间位移角及其比值最大值如表11。由表可见,转角均小于上层转角值的1.3倍,也小于以上三层转角平均值的1.2倍,满足广东省实施<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技术规程>(JGJ3-2002)补充规定表3.3.1-1第4条关于侧向刚度规则性的要求。表11 层间位移角比值软件方向各层比值的最大值所在层次与相邻上层1.3倍或与其上相邻三层平均值1.2倍比值的最大值1518#楼SATWEX370.86Y390.86(7)楼层抗剪承载力比值各楼层层间抗侧力结构的受剪承载力与其上一层受剪承载
25、力比值最小值详表12,比值均0.75,满足高规第4.4.3条的要求。表12 楼层抗剪承载力比值单体方向SATWE所在层比值之较小值1518#楼X31.00Y31.00(8)墙柱轴压比 柱轴压比均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要求,且能满足落地剪力墙的轴压比小于0.45的目标,首层框支柱、剪力墙的最大轴压比详表13 表13 首层框支柱、剪力墙的最大轴压比单体构件楼层位置规范限值首层最大轴压比标准层最大轴压比1518#楼柱0.32无0.5墙0.390.500.5(9)转换层上下结构等效剪切刚度比转换层设置在第1结构层,其上、下层结构等效剪切刚度比详表14,比值均<2,满足
26、高规附录E.0.1的要求。表14 转换层上、下层结构等效剪切刚度比方向SATWE所在结构层比值1518#楼X11.8317Y11.41346.1.4 小震弹性动力时程分析的结果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的要求,采用时程分析方法进行多遇地震补充验算,按建筑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选用不少于二组实际地震记录和一组人工模拟的加速度时程曲线。6.1.4.1 1518#楼弹性动力时程分析时分别采用地震安评报告中所提供的一条多遇地震人工波以及两条类场地的实际记录地震波,并对分析结果进行放大调整,以确保平均底部剪力不小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结果的80%,每条地震波底部剪力不小于反应谱法结果的
27、65%。各条地震波动力时程分析所得的最大楼层弯矩、最大楼层剪力、最大层间位移角及最大楼层位移等指标与CQC法的曲线比较详见附图,结果表明,在多遇地震作用下,除个别波在中部局部楼层指标大于CQC法外,其余波的各项指标基本小于或接近CQC法。在进行施工图设计时,取时程法的包络值结果(即对CQC法结果局部楼层作放大处理)进行配筋设计。时程作用下的结构底部剪力与规范反应谱作用下的底部剪力对比见下表:表15 时程作用下的结构底部剪力与规范反应谱作用下的底部剪力对比项目反应谱(kN)平均基底剪力及与反应谱的比值人工波天然波一TH2TG035天然波二TH3TG035(kN)对比(kN)对比(kN)对比(kN
28、)对比基底剪力及与反应谱的比值X向5124451288%5124100%451388%358470%Y向5141422482%462090%475292%343267%详细图表详计算附图6.1.5 小震及风作用下的弹性分析结果小结以上考虑小震组合的弹性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本工程各项整体指标均能满足相关规范的有关要求或未超出规范规定的最大限值;墙柱的轴压比和各构件的强度及变形也均能满足规范的要求,完全能达到小震作用下“结构处于弹性状态,各构件完好、无损伤”的第一阶段的抗震性能目标。6.2中震分析考虑到转换层竖向构件及转换梁是整个结构抗震中十分重要的构件,对其进行了中震作用下的验算,要求承载力比按标
29、准值提高11%12%,以判断其是否达到中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目标。验算结果表明,转换层竖向构件及转换梁的地震作用组合效应均小于按强度设计值计算的抗震承载力,施工图设计时按该结果进行配筋则可满足其性能目标,只会出现轻微破坏。中震作用下的最大层间位移角限值详表16,结果表明各塔楼变形小于3倍弹性位移限值,整体结构变形满足抗震性能目标要求。表16 模型中震作用下的最大位移角表单体1518#楼方向XY最大层间位移角1/ 5681/ 569所在层2725规范限值1/3351/335 详细图表详计算附图另中震验算结果表明,标准层除部分连梁出现屈服,其它竖向构件及主要框架梁承载力按标准值复核均满足要求。故本工
30、程能达到中震重要构件承载力比不屈服限值提高12%以上,除部分较短连梁外,大部分抗震构件能达到不屈服的抗震性能目标。6.3 罕遇地震作用下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及结构抗震性能评价对结构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是在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中,以量化的计算结果来评价结构在大震作用下是否满足 “不严重破坏,变形不大于0.9倍塑性变形限值”的抗震性能目标的具体实现手段之一。6.3.1 Pushover分析方法及结构抗震性能评估Pushover方法是对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进行弹塑性变形分析的一种简化方法与反应谱法类似,本质上是一种用静力来模拟地震力的分析方法。具体
31、地说,就是在结构计算模型上施加按某种规则分布的水平侧向力(例如按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得出的水平地震力),单调加载并逐级加大;一旦有构件开裂(或屈服)则修改其刚度(或使其退出工作),进而修改结构总刚度矩阵,进行下一步计算,依次循环直到结构达到预定的状态(成为机构、位移超限或达到目标位移),从而判断是否满足相应的抗震能力要求。Pushover方法分为两个部分,首先建立结构荷载位移曲线,然后评估结构的抗震能力。该方法能够很好的估计结构的整体和局部弹塑性变形,同时也能揭示弹性设计中存在的隐患(包括层屈服机制、过大变形以及强度、刚度突变等)。研究成果和工程应用表明,在一定适用范围内Pushover方法能
32、够较为准确地反映结构的非线性地震反应特征,对高层建筑结构不失为一种可行的简化分析方法。抗震性能设计的能力谱法步骤如下:用Pushover法求出结构的能力曲线。 将能力曲线变换为用谱加速度与谱位移关系表示的能力谱曲线。由规范的反应谱变换为用谱加速度与谱位移关系表示的需求谱曲线。(1)计算结构阻尼比结构在侧推(Pushover)过程中构件进入弹塑性状态,阻尼随着增加,沿着能力谱曲线上每一点,都可计算该时刻下的结构阻尼比。(2)结构性能点确定将结构的能力谱与规范在罕遇地震下的需求谱叠加,可计算结构的性能点。计算出能力谱曲线上每一点的阻尼比,阻尼比沿曲线由小到大变化,而需求谱则随阻尼比增加,由外到内收
33、缩。因此能力谱曲线上必有一点的谱值与该点同阻尼比的需求谱重合,这一点就是结构的性能点。(3)罕遇地震下的结构位移由结构的性能点,可得相应结构的顶点位移,相应的结构各层变形即反映结构在罕遇地震下各层的位移。计算结构层间位移角,与规范要求对比,判断结构是否满足大震变形要求。由结构塑性铰的分布,判断结构薄弱层所在。6.3.2 使用的程序和计算模型本工程采用PKPM的Pushover进行推覆分析。6.3.3 PKPM的Pushover分析(1)计算假定本工程为简化模型,节省计算时间,模型中采用了刚性楼板假定,这一模型已能满足计算精度要求。(2)加载顺序竖向与水平荷载分三步施加于结构上,如下所述:第一步
34、:施加重力荷载,荷载取值为重力荷载代表值;第二步:维护第一步所施加的重力荷载不变。水平作用力值从零开始逐步增加,每次增加一个小的增量。随着非线性静力分析的进行,监视屋顶在水平作用力方向的水平位移。当屋顶水平位移超过预见的水平水移值时(本工程取值1.2m),非线性静力分析在人工干预下结束。(3)Pushover分析所得各种性能曲线Pushover分析所得的双向顶点位移基底剪力曲线、需求能力谱曲线、性能控制点处(对应于结构遭受罕遇地震状态)弹塑性层位移及层间位移角曲线、楼层剪力和弯距及相应柱和剪力墙的分配分别详见各栋计算附图。1518#楼PKPM PUSHOVER分析X向分析结果第20步 第40步
35、 第60步 第75步Y向分析结果第25步 第50步第75步 第94步(4) Pushover分析结果结构的安全评估将从结构整体性能和构件塑性变形程度两个方面来考察。整体性能的情况通过弹塑性层间位移角、剪重比、结构顶部位移、底部剪力、结构塑性发展的过程及塑性发展的区域来评估。构件则通过构件塑性铰的变形发展程度来评估。性能控制点处结构的内力和变形数据见表17。表17 性能控制点处的相关指标1518#楼方向X向Y向顶点位移(m)0.5240.737顶点相对位移角1/3121/243最大层间位移角1/2341/161所在楼层2327基底剪力(kN)2803625068与SATWE小震基底剪力之比5.474.87据上推断,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抗震性能满足“不严重破坏,变形不大于0.9倍塑性变形限值。七、特殊或关键构件的相关验算7.1剪力墙抗剪承载力分析由Pushover分析结果,在性能控制点处,各栋剪力墙均未出现剪切特征的裂缝,即剪力墙抗剪能力足够,不会发生剪切破坏。7.2框支柱承载力分析1518#楼对N-7轴交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园林绿化工程苗木移植及养护服务合同3篇
- 2025合同审批表模板
- 2024年碎石采购与质量控制合同
- 种土豆课程设计大班
- 游戏课程设计
- 水闸专项课程设计完成
- 电力课程设计元器件
- 物流园课程设计
- 特殊儿童小组课课程设计
- 微机接口课程设计门禁
- 隐患排查治理管理规定
- 2025材料供货合同样本
- 豪华酒店翻新工程协议
- 《逆向教学设计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2500字
- 经济学原理模拟题含参考答案
- 科技强国建设视域下拔尖创新人才价值观引导研究
- 马鞍山酒柜定制合同范例
- 2024年保密协议书(信息技术行业)2篇
- 中国轴承制造行业投资前景分析、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智研咨询发布)
- 2025年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拟开展的研究计划
- 2025版国家开放大学法学本科《国际私法》历年期末纸质考试总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