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析苏轼豪放词的特点姓名 孔雪英 班级 12级汉语言文学 学号 12520305017摘要:苏轼是中国文坛上的巨匠,其词风具有多样性,有豪放词、婉约词、农事词等风格。本文对苏轼的豪放词的几个特征作了粗浅的探究辨析,苏轼的豪放词不仅体现了气势雄浑、旷达洒脱的特点,还表现为豪放中隐现怨愤的特征。关键词:苏轼词;风格; 豪放一、引言苏轼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被誉为旷世无双的“百科全书书式”的艺术大师。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多个艺术领域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其诗如天地奇观,内容无所不包,情感充沛流畅;其词如天风海雨逼人,指出向上一路。今人论词,必提苏词,尤推崇其豪放词。陈延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说:“人
2、知东坡古诗古文卓越百代,不知东坡之词尤出诗文之右。盖仿九品论字之例,东坡诗文纵列上品,亦不过为上之中、下;若词则几为上之上矣。”【1】苏轼把诗文革新运动精神延伸到词的领域,取得了出色的成就,开创了豪放词派,公亦因此获得了“豪放词人”的美誉,称誉北宋词坛。二、苏轼的豪放词(一)、“豪放”含义的界定 “豪放”,在词义上一般认为是气魄大而无所拘束的意思(见新辞海)。但“豪放”作为词的一种风格,新辞海似乎没有明确的阐释。苏轼在书吴道子画后中谈到了对“豪放”的看法,他说:“得自然之数,不差毫末。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馀地,运斤成风。”他认为,“豪放”首先是一种创新,并不拘泥古人成法
3、;同时,既极豪放,却又符合规律不违反生活事物的“自然之数”和“妙理”。这样,“豪放”实则包含内容和风格两个方面内容是指艺术的真实性及其雄峻磊落的内在气势;风格是指艺术表现的的形象性、生动性及其雄放不羁,气象恢弘的浪漫主义特色。苏轼还认为“豪放”本是作家的一种内在气质的表现。在观吴道子画壁诗中,苏轼指出“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后,接着又说:“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这就是说,吴道子在尚未落笔作画之前他的艺术见解和气质“豪放”的个性品格,早就酝酿成熟了。可见,“豪放”首先是一种作家的内在气质,一种精神状态的表现;既而溢而成文,则形成风格上的“清雄绝世”和“超妙入神”的艺术特点。江城子&
4、#183;密州出猎突出表现了苏轼豪放词的风格。此作激荡奔放,气势磅礴,格调雄浑。林语堂在苏东坡传序中用“元气淋漓”四字来形容苏轼此作,那是在恰当不过了。从以上对豪放词的种种论说,我粗浅认为苏轼的豪放词具有气势雄浑和旷达洒脱的特点。(二)、苏轼豪放词的特征1、气势雄浑,透露出不羁的英雄气概享有“豪放词人”的苏轼,当然少不了优秀的豪放词作。江城子·密州出猎公认为苏轼的第一首豪放词。江城子·密州出猎抒发了词人希望自由驰骋沙场,报国杀敌的志向,全词气势雄浑,透露出不羁的英雄气概。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5、鬓微霜,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对于苏轼这首江城子,用“气势雄浑”、“格调恢弘”、“撼人心魄”等词语来形容,一点儿不为过。可谓是“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乎尘垢之外。”【2】苏轼本人对著有此词,也是颇为得意。苏轼在此词写就后数日给他的朋友鲜于子骏的信中说:“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竹以为节,颇壮观也。”【3】江城子·密州出猎作于熙宁八年冬,正值苏轼任密州太守时。苏轼年仅四十,胸怀“致君尧舜”【4】的报国之志,但朝廷内
6、部愈演愈烈的明争暗斗,迫使他离京外任,“书剑报国”的壮志难酬,既而投影在此作中,便显示出一种浑厚气韵。词作上阕着力描写出猎的阵势,豪兴勃发,气势恢弘。起三句写自己,“狂”字是核心。苏轼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猎装,何其威风!“千骑卷平岗”则由静转动,一个“卷”字形象而醒目地凸显了骑速的迅猛,刻画出了千骑一掠而过,宛如疾风卷落叶般席卷了山冈的气势,从而使具有了豪迈磅礴的气韵,令人心胸振奋。歇拍三句又折回自身,倾城的民众都为田猎盛况而吸引,他们纷纷随太守涌出城门,太守因此也豪情倍增,气冲斗牛,像当年孙权乘马射虎一样,亲自射杀老虎,以逞自己的豪兴,谢百姓热情。下阕
7、从猎后饮酒高歌写起,抒发了由出猎之豪情转化为为国效力的爱国热枕。“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如霜,又何妨?”畅饮极欢,愈发激励出词人的豪情壮志,虽然两鬓已微见花白,但又有什么大不了呢?只希望自己能像当年固守云中的魏尚一样,在受到打击后能重新被重用。结句揭示了全词的主题。“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词人希望自己是会挽雕弓如满月的壮士一样,将西北边陲的辽和西夏等侵略者赶出国境,进一步抒发了他志在报国的豪迈情怀,让读者感受到一个完整而鲜明的壮士形象,从而增添了词风的粗犷豪壮,突显了不羁的英雄气概。2、旷达洒脱,达观看待人生的得与失上面我们就苏轼豪放词所具有的气势雄浑的特征作了粗浅的论析。然而这类风格
8、的词在苏词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大,谈不上是苏轼词的主要风格。最能代表苏轼思想和性格,且能渗透到各类题材的仍是那些表现其超凡脱俗,乐观阔达情怀的矿大超脱风格的词。如刘熙载艺概所说具有“寄劲于婉,寄直于曲”的特点。【5】近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比较苏辛词风之异说:“东坡词旷,稼轩词豪。”【6】苏轼的人生道路坎坷不平,经历了许多的浮尘后,已把自己对社会的独特认识及乐观豁达的个性,飘荡流离的遭遇融入词中,因而在“豪”外,“旷”中寄予了更深沉的感情。苏轼虽然多次受贬谪,但他都能坦然处之,达观看待人生的得与失,即使是有了烦恼,也能很快达观起来,从失意中寻求自我解脱,这种思想在他的豪放词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这些词往
9、往充满道家的超然和老庄的乐观情调。因此,旷达洒脱风格的词是苏轼词的基调它是贯穿在苏词中的一条红线。其中,最能代表苏十年旷达超脱词风的是他的黄冈词。例如,苏轼被贬黄州时所写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头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词中的“风雨”暗喻人生风雨无常,政治风云尤难预料,但词人却豪迈地宣称:“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表现出他坚持操守的倔强品格和泰然自若面对人生风雨的旷达情怀。“山头斜照却相迎”是描写雨过天晴的景象,从中可窥探苏轼乐观的情怀。此句既与上面的“风雨”相照应,又为下文抒发的人生感
10、慨作铺垫。“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苏轼旷达乐观的处世态度:自然的风雨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且一笑风云淡。无独有偶,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睡一阕亦是苏词中“旷达之词”的典范。此词写苏轼谪居黄州时,夜饮东坡,三更归家之事,是词人生活和心境的真实反映。“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词中出现了一位风神潇洒的人物形象,他醉复醒,醒复醉,态度所适。时间对于他来说,三更抑或四更,无所不可。深夜归来,敲门不应,坦然处之。表现出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一种超矿的精神境界。3、豪放中隐现怨愤清代陈延焯在
11、其白雨斋词话倦一中,即曾谓词至东坡“寄慨无端,别有天地。”近人夏敬观则曾云:“东坡词如夏花散空,不着痕迹,使柳枝歌之,正如天风海雨之曲,中多幽咽怨断之声”(见唐宋名家词选引映庵手批东坡词)。盖苏词于豪放之中确有幽咽怨断之音的流露,也就是陈延焯所说的“寄慨无端,别有天地”之处,而苏轼又能将其幽怨的悲慨,写得如“夏花散空,不着痕迹”。苏轼天性中怀有“致君尧舜”的“用世之志意”,也同时具有老庄的乐观情调,所以当他在仕途受到挫折时,“虽也能以超旷之襟怀,作为自我解脱与安慰之方;然而究其本心,则对于用世之志意却也并不曾完全放弃。”【7】所以在苏轼的豪放词中,虽很多词作整体上给人一种豪迈超旷的美感享受,然
12、而其中却时而也隐现一种失意流转之悲。以他最著名的中秋词水调歌头为例,郑文焯曾称此词,谓其“发端从太白仙心脱化,顿成奇逸之笔,其飘逸高旷之致,诚不可及。”然而字里行间确也流露出苏轼内心深处的一种入世与出世之间矛盾的悲慨。再看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首词风格豪壮, 气势雄浑, 集中体现了豪放词派的特点。其豪放情调首先表现为描写壮美之景:“大江东去,
13、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象, 而且将自古以来这里出现过的许多威武雄壮的战斗故事都概括进去了;“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勾画古战场的险要形势, 能引起人们对当时赤壁鏖战壮阔场面的联想。江山之胜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 读完使人内心充满激荡, 颇有“天风海雨之感”。词中的豪壮情调还表现在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 一句“小乔初嫁了”, 把相隔十年的事情拉在一起, 不仅没有突兀之感, 反而衬托了周瑜的“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了一个英气勃发的人物形象, 透露了作者有志报国、壮怀难酬的悲凉感慨。苏轼也是血肉之躯,
14、也有七情六欲,因此,我们说他的豪放词中隐现怨愤,恰是他至情至性的真实反映。三、结束语苏轼是词史上一个豪放词派的开创者,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揭幕人。苏词豪放的风格产生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首先,苏轼的词意境开阔,风格多样,他主张“以诗为词”,解放了词体,“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熙载艺概·词曲论);他创制的“新天下耳目”的豪放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胡演向子湮酒边词序),从而打破艳文人词一统天下的局面,适应了时代革新的要求。其次,苏轼词风格豪放性的形成是有其深刻根源的。纵观苏轼的词作,无一不闪烁着令人为之感动的人文色彩和思想智慧。苏轼胸纳儒、释、道三家思想精华,并
15、形成了他融汇众长的独特思想体系。苏轼一生命途多舛,虽然对现实政治未能忘情,但在政治逆境中又常以老庄的处世哲学来自我排遣,而在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背后,却又有着他对人生的执着追求,始终保持着自己的节操。可见,达观的处世态度与儒释道三家思想是苏轼词豪放的艺术风格形成的根源。最后,苏轼词豪放与婉约并举,多种风格并存,引起了词的刚柔迁变得一场革命。苏轼豪放的词风更是直接开启了南宋词坛豪放词的“黄金时代”,出现了叶梦得、张孝祥、张元干、辛弃疾等一批成就相当斐然的南宋词作家,在南渡后的词坛一时成为主流,直至金元和南宋灭亡,苏轼词的影响不曾衰减。综上所述,苏轼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多才多艺,旷世无双的全能文士;其词
16、,是北宋时期一个包罗万象,内涵丰富的文化现象,堪称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座丰碑。注释:【1】 陈延焯:白雨斋词话,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2】 宋胡演:题酒边词转到明毛晋宋六十家词·酒边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12月第一版,第220版。【3】 彭玉平:唐宋名家词导读新编,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06页。【4】 杨海明:唐宋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291页。【5】 中山大学中文系主编苏辛词精萃,花城出版社,2008年,第7页。【6】 王国维:人间词话,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1页。【7】 叶嘉莹:唐宋词名家论稿,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134页。参考文献:1 陈延焯:白雨斋词话,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金融纠纷诉讼保全担保合同大全3篇
- 2025版选矿厂承包合同及矿山安全生产技术服务协议3篇
- 预制塑料梯形槽施工方案
- 通风窗更换施工方案
- 镇江交通标志施工方案
- 购销合同合同
- 全新融资合作协议合同下载
- 二零二五版水坝应急抢修与维修服务承包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5G通信技术个人技术入股合同3篇
- 有关拍摄场地租赁合同范文
- 中医门诊病历
- 广西华银铝业财务分析报告
- 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申请表(个人)
- 电捕焦油器火灾爆炸事故分析
- 大学生劳动教育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继电保护原理应用及配置课件
- 《杀死一只知更鸟》读书分享PPT
- 盖洛普Q12解读和实施完整版
- 2023年Web前端技术试题
- 品牌策划与推广-项目5-品牌推广课件
- DB31T 685-2019 养老机构设施与服务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