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教案(2课时)_第1页
《沁园春长沙》教案(2课时)_第2页
《沁园春长沙》教案(2课时)_第3页
《沁园春长沙》教案(2课时)_第4页
《沁园春长沙》教案(2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目标 1、 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 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 通过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 2、 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革命气概。 教学难点 1、 从意象的角度了解关于湘江秋景和少年同学的描写。 2、 领会浪遏飞舟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 1、 语言品读法。通过朗读、品读、诵读,体会词中意象,把握词作情感。 2、 比拟法。如对?沁园春 雪?沁园春 长沙?的比拟。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题解与背景: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谈起中国诗歌传统,人们总是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江山代有

2、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0世纪的中国又造就了一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独领一代风骚的大诗人毛泽东。毛泽东同志的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指挥才能被世人所公认,他的文学才华也同样被世人所称道,尤其是他的诗词更是表现出了很高的文学修养。我们从初中学过的?沁园春雪?长征中已经感受到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和磅礴气势。这堂课我们学习他用“沁园春作词牌的另一首词“长沙。 创作于1925年秋,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赴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并单独去了橘子洲头,游橘子洲、岳麓山,追怀1911至1923年间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因有此作。长沙是毛泽

3、东革命人生的起点,让我们一起来领会诗歌的意境,同时感受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和革命情怀。二、朗读,了解大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一思路理清1、 听录音,注意字音、节奏、感情基调。 2、 齐读模仿、评价 3、 说出大意。指名通过读,你能说出这首词的大意来吗?你认为自己读懂了哪几句?词作一般分为上、下阙,上阙写景,下阙抒情。这首词分上下两阙,各写什么?找出思路关键词。明确:上阙:写景,橘子洲头的秋景下阙:抒情,回忆了早年的革命斗争生活二品析上阙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上阙所绘之景。作者是怎么来构画这幅秋景图的?学生讨论这里抓住了哪些景物,用了哪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为什么说这些词语富有表现力?这里

4、不拟定标准答案,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前三句交代了什么?“独字写出了怎样的情境,是否表示这里清静人少?投影原文 明确:时间、地点、除此,你还能读出什么来?诗的语言跳跃性比拟大,语序也经常会有调动,读诗时要发挥想象,进行合理的调整和补充。这三句连起来怎么说?在深秋时节,毛泽东独立于橘子洲头,看着湘江水滚滚北去。“独字写出了诗人虽然遭通辑,处境危险,却仍然坦荡沉着。联系背景2请用两个以上的形容词准确概括这幅秋景图的特点。如果要在原文里找出一句话来表达画面特点,是哪一句话?色彩绚烂、生机勃勃;“万类霜天竞自由3赏景:作者独立橘子洲,看到了哪些景?词人是从哪些方面、什么角度来描绘湘江生机勃勃、绚丽多彩的秋

5、景的?A、齐读七句; B、找出领字:这几句由哪个字领起呀?“看就是词中特有的领字了,一般上下阙都有一个,读诗就要注意找出这种领字,比方:我们在雪的上阙中就能找到“望这个领字。 C、讨论:投影这几句描写了哪几种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观察角度相应的有什么变化?用哪句诗来概述了眼前的秋景?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作者为什么不写“落叶、枯草之类呢? D、指名明确:投影上阙写景:描绘湘江生机勃勃、绚烂多彩的秋色图 四个方面 角度山上: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远眺 江中: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近观 天空:鹰击长空仰视 水底:鱼翔浅底俯察 “自古言秋多寂寥在毛泽东的笔下是不是也悲凉、凄清、死气沉沉呢?

6、用什么词来概括一下?古人笔下秋景多萧杀悲凉、清冷惨淡,而毛泽东笔下的秋景为何如此绚烂多彩,充满生机? 毛泽东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大志的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发奋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的文人,所以他的诗词充满豪情壮志,笔下的秋景也绚烂多彩,充满生机。“一切景语皆情语呀!E、表情朗读:下面找个表演能力强的同学来模仿一下诗人当时“独立饱览秋景时的神情、动作,特别是他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的胸襟与乐观态度。神态沉着、显出伟人的气度 4大家都想象一下,如果你就是这幅画中实境的游客,你会有什么感觉?进行想像力的训练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美丽的花朵。让学生展开

7、想象的翅膀将诗人所描绘的绚丽多彩的秋色图由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在“大脑荧屏上放映出来。分为四步:1勾勒形态:将群山、层林、江水、船只、雄鹰、游鱼的轮廓勾勒出来。2染上颜色:把黑白屏变成彩色荧屏,火红的枫林、蓝天碧水3使画面动起来:秋风送爽,吹动满山的枫叶,像熊熊燃烧的烈火;江水流淌,大小各式船只争发;雄鹰在翱翔,游鱼在清澈的水底自由轻快地嬉戏4让画面更细致、逼真,在脑海中来几个特写镜头:船上耀眼的白帆,游鱼的细鳞,水底的沙石5面对眼前如此富有激情活力的秋景,作者是什么感觉?想到了什么?置身于这样一种万类多姿竞自由的蓬勃画境里,作者何来“怅慨?此间相机落实一些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的理解让学生讨论,

8、通过想象,体会到了什么样的意境,感受到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齐读明确:在这里诗人“独立寒秋,不是想着自己被军阀追捕的处境,而是放眼宇宙,胸怀祖国,关注着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沉浮,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足见青年的毛泽东就有胸怀天下的豪情,有伟大的抱负。这是一种什么心境?生:这是忧国忧民的心境,是以天下为已任的心境,是一个革命伟人广阔崇高的心境。诗人立而观景,借景抒情。在对大自然万物的激情关注中融入了自己对人生的积极追求,对国家命运的由衷关心。学生的表达要求根本准确4、师小结:上阙就是这样通过写景,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表达了毛泽东青年时代的伟大抱负。文字投影:伟大抱负 三品析下阕1下阕所抒何情?用什么

9、方法抒情?2与意趣相投之人结伴同游是一件很快意的事情。当年与作者同游的是怎样的一群青年?他们是不是跟我们平常旅游一样是游山戏水去了?交待诗词背景:1925年2月,毛泽东从上海回到韶山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他,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秘密从韶山来到长沙,并单独去了橘子洲。长沙是毛泽东早年生活学习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沁园春长沙?。(1)讨论几个重点词的用法:“携、“侣、“同学说明人物关系亲密团结。 “峥嵘、“稠说明时代特点,艰难时世反衬人物的发奋有为。 “恰引起的铺叙说明人物的气质禀赋、精神状态和战斗行动。 “粪土形象

10、不美,表现对军阀官僚的蔑视恰到好处。 “中流击水写尽豪情壮志,意味深长,令人联想到“中流砥柱。(2)从诗人对往事的追忆中,我们联想到怎样的形象呢? 提示:想其人忆其事,我们看到的既非古代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也非当代某些青年“我拿青春赌明天。倒令我们想起顾宪成“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情怀,更令我们想到鲁迅先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 明确:忆的是“同学、“书生,站在我们面前的清楚是一群敢于向旧世界宣战的斗士。三内容小结1上下两阕的写景抒情是怎么联系起来的?2请从课文中找出几个词来概括全词的行文思路。四、深读解味1我们都

11、是有自然生活常识的,当时的橘子洲头有红叶、有苍鹰可能不假,但肯定还会有枯草落木一类秋天特有的景象的,作者为什么不写这些?2形容词、动词是描形绘色的必要工具,有人说这首词对这两类词的运用到达了出神入化的地步,请找出你认为用得极妙的形容词或动词来,说说你的理由。3除了形容词和动词,你认为还有哪些词语在这里运用得特别巧妙?说说你的理由。4如果我们来作一个置换:“立改成“站,“击改成“飞,“翔改成“游你觉得好不好?或者干脆把写景局部全部改成“看万山衰遍,枯林尽灰;湘江浊透,朽木横流。鹰哀长空,鱼藏水底,万类霜天尽忧愁,这样改后意象色彩也还是统一的,你认为好不好?5总结本词中心、特点以及鉴赏诗词的方法。

12、鉴赏方法:诵读入境,抓关键词句厘清思路,整体把握形象;了解抒情方式,体会情感特征。 五、总结提升这是一首秋的赞词,自由的赞词,风华少年的赞词!年轻的的毛泽东,泰山一般沉着独立于深秋的辽阔江天,不作感伤文人的悲吟哀鸣,不学孤傲文人的高蹈自适,而是表现出了主宰天地的青春豪情,充满了高度自觉的社会使命感。在当时革命不利的背景下,毛泽东依然积极乐观,逆境中勇拼搏,灰色际遇里寻亮色,只因他胸襟宽阔有天地,性格里烙着绚烂的底色。“英雄自古出少年,伟大领袖毛泽东不是生下来就命比帝王的,历史上的许多伟人,也都是青春年少时就表现出了崇高的壮怀:一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终不还。 埋骨何必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

13、毛泽东?呈父亲?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面壁十年图破壁 周恩来三“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四啊,青春!青春!或许你美妙的全部奥秘不在于能够做出一切,而在于希望做出一切。 屠格涅夫五做一番伟大的事业,总得在青年时代开始。 词德六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雷锋七你们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 鲁迅结语:这就是青春!青春在任何一个时代,在任何一个年轻人身上赋予的意义都是一样的,相同的年龄,必有相同的激情,只是时代不同,任务不同而已。承前启后靠我们,世界的未来和希望,

14、在我们的身上,大家能不能充满自信地来一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综观全词,造像写意,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游人;借景抒情,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诗人;深沉发问,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哲人;怀人忆事,我们看到的是一群斗士。 依据朗读提示,朗读全词,读出感情。1、 作者回忆往昔和同学战友在这里的不平常的战斗生活。这里哪个是领字?带出的内容到哪里? 2、 指一男生朗读提示,这里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不平常的战斗生活,应读得激昂、自信,稍快些 想:这里给我们塑造了一群怎样的革命青年? 明确投影:年青有朝气、有才华、有抱负、有热情、有力量,关心评论国家大事,写激浊扬清的文章,贬斥丑恶,弘扬善良,视军阀如粪士,蔑视反动统治者。

15、 3、 最后三句如何理解?这里写一群青年到水深的地方游泳,激起的浪把疾驶的船都阻住了,多么大的气魄!夸张说明这是一群怎样的青年?激流勇进、发奋向上、敢作敢为 你认为他只是在回忆游泳这件往事吗?为什么?其实他是以抒情的方式答复“谁主沉浮“的问题:正是需要这样胸怀崇高理想、敢于英勇奋斗的热血青年来肩负主宰大地的重任。 上阕提出“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是怎样答复的呢?下阕为什么不能直截了当地答复呢?譬如说:“承当大任舍我其谁,革命前途系于我辈。这样不是更明白易懂吗?诗歌讲究艺术形象,不能像散文那样,太直白了就不像诗。 五、领会作者情怀 1、综上所述,你认为整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讨论明确: 询问大自然的命运表现了诗人胸怀祖国,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 塑造一群革命青年形象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革命精神和伟大抱负。 2、 齐读,体会感情:把作者的伟大抱负和革命精神读出来。 六展开想象、描述意境,入境欣赏、审美创新。 1、从时代背景出发,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以记叙与描写为主,用300字左右写出意境来。 提示:什么时间、地点、作者看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答复了什么问题? 2、准备、指名、投影参考: 词的上阙写景。作者旧地重游,先描绘了一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