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综述》word版_第1页
《表面活性剂综述》word版_第2页
《表面活性剂综述》word版_第3页
《表面活性剂综述》word版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献综述:表面活性剂实验1201 Schen前言简介:表面活性剂(surfactant): 是指加入少量能使其溶液体系的界面状态发生明显变化的物质。具有固定的亲水亲油基团,在溶液的表面能定向排列。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具有两亲性:一端为亲水基团,另一端为憎水基团;亲水基团常为极性基团,如羧酸、磺酸、硫酸、氨基或胺基及其盐,羟基、酰胺基、醚键等也可作为极性亲水基团;而憎水基团常为非极性烃链,如8个碳原子以上烃链。表面活性剂分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包括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复配表面活性剂、其他表面活性剂等。 原理:通过分子中不同部分分别对于两相的亲和

2、,使两相均将其看作本相的成分,分子排列在两相之间,使两相的表面相当于转入分子内部。从而降低表面张力。由于两相都将其看作本相的一个组分,就相当于两个相与表面活性剂分子都没有形成界面,就相当于通过这种方式部分的消灭了两个相的界面,就降低了表面张力和表面自由能。 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当其浓度高于CMC值时,表面活性剂的排列成球状、棒状、束状、层状/板状等结构。 【注】:通过对表面活性剂学习和了解,本文就其部分性能和应用进行了如下简单综述。一:表面活性剂的胶束及其应用:1.1 胶束:是指在水溶液中表面活性剂的分子或离子的浓度超过cmc时缔合形成的亲水基向外、疏

3、水基向内的聚集体!表面活性剂随其水溶液的浓度变化形成胶束的过程如图-1所示.1.2 胶束的基本结构:包括内核和外层 2 部分。对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胶束,内核由彼此靠近的疏水基构成,外层包括由表面活性剂离子#反离子及水化水组成的固定层以及由反离子在溶剂中扩散分布形成的扩散层,如图2a所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胶束无电荷,水化层较厚,如图2b所示。内核是表面活性剂胶束溶液的非极性区域。通常,表面活性剂在cmc附近形成的胶束多为球形。溶液浓度达到cmc的10倍附近或更高时,胶束可变为椭球、扁球形或棒状,甚至形成层状胶束!胶束的形状取决于表面活性剂分子的几何形状,特别是亲水基和疏水基横截面积的相对大

4、小。为表征表面活性剂分子的几何特性,Israelachvili等在1976年定义了临界排列参数P:式中v是表面活性剂分子疏水基体积;l是疏水链长度;a是亲水基紧密排列的单层中的平均占有面积。根据P的大小,可以大致判断胶束的形状。当P0.33时,易于形成球形或椭球形胶束;0.33<P0.5时,易于形成较大的柱状或棒状胶束; 当P=0.51.0时则易形成层状胶束;P>1.0的表面活性剂分子易形成反胶束。1.3 胶束的增溶作用 表面活性剂在水中形成胶束后,胶束内部为非极性或极性较小的区域,这使得原本不溶或微溶于水的有机化合物的溶解度显著增大,这种作用称为增溶作用或加溶作用。 表面活性剂由

5、于其双亲结构,在水中自发形成亲水基向外、疏水基向内的胶束结构!胶束提供了从非极性到极性全过渡的微环境,对各类物质均有不同程度的增溶作用,为其应用打下了基础。二:表面活性剂的反胶束及其应用:2.1 反胶束:表面活性剂是既含有亲水基又含有亲油基( 或疏水基) 的两亲分子。在水中,当表面活性剂的浓度超过临界胶束浓度cmc时,亲水基朝外疏水基向内靠近形成胶束。 类似地,在极性较小的非水溶剂中,表面活性剂分子随着浓度增加会自发形成亲水基向里"疏水基朝向溶剂的聚集体,这种聚集体的构型与水中的胶束刚好相反,因此被称为反胶束。非水溶剂中,表面活性剂反胶束的内核溶入水后形成“水池”,其形成的动力不是熵

6、效应,而是水和亲水基彼此结合或者形成氢键的结合能。在水中形成的非极性内核可以溶解各种油污,达到去污的效果。与水中形成的胶束相反,反胶束的极性内核可以溶解某些极性小分子,而且还可以溶解一些原来不能溶解的大分子物质。2.2 结构:反胶束的独特结构提供了非极性溶剂中的极性微水环境,反胶束内“水池”的存在使得反胶束具有溶解亲水性极性物质的能力,如蛋白质"核酸"氨基酸"无机金属盐等。基于此,反胶束可以用于萃取极性物质,也可以为酶促反应提供场所,为纳米材料提供制备环境。在极性较小的有机溶剂中,表面活性剂自发形成与水溶液中相反构型的聚集体反胶束,其亲水基朝内"疏水基朝

7、向非极性溶剂,内核可以溶解水形成“水池”。表面活性剂对“水池”有一定的屏蔽作用。这种独特的结构为反胶束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三:表面活性剂的囊泡及其应用3.1 囊泡:表面活性剂分子具有结构上的不对称性,同时具有亲水基和疏水基,即具有两亲性,在水和非极性溶剂中均有一定的溶解度。在水中,表面活性剂分子在疏水作用的驱动下自发形成疏水基朝内、亲水基朝外的有序结构,其中一种是双分子层结构,双层结构封闭起来即形成囊泡( vesicle) 。 囊泡是由封闭双分子层形成的球形或近球形结构,内部含有一个或多个水室如图-3所示,只含有一个水室的囊泡是单室囊泡; 多室囊泡则是封闭双分子层形成同心球式的排列,中心及各

8、个双层中间均为水室。图-3 囊泡的结构示意图3.2 形成条件:不是所有的表面活性剂都可以形成囊泡,能否形成囊泡取决于其分子结构。囊泡是由曲率较小的双层结构形成,曲率则由分子结构来决定。根据表面活性剂分子的几何排列参数P(P=V/al),可以估计是否容易形成囊泡。一般认为,P=1/21内、接近 1 时容易形成囊泡。一些单头双尾的表面活性剂在水中可以自发形成囊泡,这类分子的疏水基体积相对较大;一些天然的磷脂分子也可以自发形成囊泡,如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 DPPC) ,其分子含有2条疏水链和较大的亲水基。3.3 结构与性质:鉴于囊泡的特殊结构,极性的物质都可以在囊泡体系中找到合适的“存身之所”,因此

9、囊泡是一个非常好的反应介质,可以作为微反应器用于化学反应的研究。比如,可以通过加溶一种反应物,达到抑制体相中化学反应的目的; 另外,也可以把反应物浓缩起来在囊泡内或表面加快反应进程。在水中,某些表面活性剂分子可以形成亲水基朝外、疏水基朝内的双分子层结构,弯曲后形成封闭的囊泡结构#囊泡内含有“水室”,拥有多种极性的微环境,几乎可以包容任何极性的小分子。囊泡的结构与性质决定了囊泡是模拟生物膜最理想的选择,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囊泡可以为化学反应提供合适的场所,影响反应的进行,如提高主反应的速度、抑制副反应等; 囊泡的特殊结构使其在纳米材料制备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可以利用其结构的局域性控制材料的尺寸,也可以作为“模板"制备核-壳材料; 脂质体作为一类特殊的囊泡,在药物运输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