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市开展“清洁家园”专项活动实施方案_第1页
崇左市开展“清洁家园”专项活动实施方案_第2页
崇左市开展“清洁家园”专项活动实施方案_第3页
崇左市开展“清洁家园”专项活动实施方案_第4页
崇左市开展“清洁家园”专项活动实施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崇左市开展“清洁家园”专项活动实施方案(讨论稿) 根据自治区党委办公厅 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方案>的通知(桂办发20136号)精神,为推进我市“清洁家园”活动有效开展,增强“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效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工作目标全面整治城乡环境卫生存在的积难顽症,整体提高中心城区、县城、乡镇、村屯的绿化、净化、亮化、美化水平,彻底解决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的城乡环境卫生质量问题。重点整治农村综合环境,推进农村垃圾收运处理,改善村容村貌,力争到2013年底,全市各建制村和其他具备条件的自然村屯“三清两建”(清扫垃圾、清除杂物、

2、清洁房屋,建立农村垃圾集运处理体系和农村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工作目标基本完成,全市城乡环境卫生有大改善。力争到2014年末,全市城乡结合部的村屯、沿江沿河沿路和景区周边乡镇和村屯,以及建制村和50户以上的中心村,“三清两建三提升”(提升乡村规划建设水平、乡村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乡村生态宜居水平)的工作目标基本完成,实现农村垃圾“村收镇运县处理”集运处理20公里范围内的全覆盖,其他地域垃圾清运处理的基本覆盖,农村环境卫生和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改善,农民群众长期受益。二、主要任务(一)创建美丽宜居村庄1“三清”,即清扫垃圾、清除杂物、清洁房屋。清扫、收集、转运和处理村屯及周边垃圾。清扫村庄内部及周边垃圾

3、,清扫房前屋后垃圾,尤其是积存垃圾、死角垃圾。引导农民倾倒垃圾入桶进箱(池)、不随意乱倒,有效遏制农村垃圾围村堵河现象。清除和整理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的杂物,对农村柴草乱堆乱放、禽畜放养乱跑、棚舍乱搭乱建的现象进行整理。依据村屯规划,安排好柴草堆放、牲畜养殖场所,清理乱搭乱建的棚舍,使农户院内柴草码放整齐,农具、物料堆放有序,房屋整洁卫生无异味。清洁房屋卫生,发展前养后种为主要形式的庭院经济,清扫庭院卫生,动员群众自行拆除废弃不用且频临坍塌的杂物房、牛栏猪圈及残墙断壁等,清理房屋外墙乱涂乱画,有条件的可以开展房屋外立面改造。2“两建”,即建立农村垃圾集运处理体系和农村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开展农村垃圾

4、“村收镇运县处理”集运处理设施建设,有条件的乡镇建设垃圾中转站,建制村和自然村屯按人口规模(约300人规模配备1个垃圾箱)配备垃圾收集箱或建设垃圾池;引导农民制定村规民约,建立“户前三包”(包房前、屋后垃圾清扫保洁、包送垃圾到集中点)责任制,建立村屯保洁员队伍,健全农村环境卫生保洁的长效机制,倡导文明生活和良好生活习惯。建立分级负担、各尽其责的农村垃圾收集处理长效机制,明确县(市、区)、乡镇和村屯的责权,落实相关工作经费。在全面开展农村环卫设施建设的基础上,选择部分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屯开展垃圾综合处理示范村建设,对村屯环境进行综合整治。3“三提升”,即提升乡村规划建设水平,提升乡村垃圾处理无害化

5、水平,提升乡村生态宜居水平。各地要结合实际、科学合理的制定至2020年的清洁家园建设规划,结合实施村镇规划集中行动、村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集中行动、城乡风貌改造工程、特色名镇名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等,力争到2020年基本完成全市乡镇总体规划、村委所在地村屯、中心村和交通干线沿线50户以上自然村等村庄规划的编制和审批,乡村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70%左右,建成一批垃圾综合处理示范村及宜居村庄,逐步实现乡村规划科学、管理机制健全、环卫设施完善、综合环境优美的目标。(二)创建美丽宜居小镇乡(镇)整治的重点是对主要街道实施“穿衣戴帽”、绿化、净化、亮化、美化及市政设施等工程。1实施“穿衣戴帽”工程。每个

6、乡镇完成一条以上主要街道的“穿衣戴帽”工程。沿街建筑物立面要明确城镇主体色调;实行建筑方案规划审查制度;主体确定街道的主色调和两种左右的副色调。完成两处以上建筑体量较大的亮化工程;亮化设计比较有特色,并能与建筑周边环境相协调。2完善市政设施。乡镇主要干道实施硬化工程,路面平整,排水畅通。3实施净化、绿化工程。主干道种植行道树和绿化带,街道绿化率达标。4规范垃圾收集、堆放和填埋行为,制定环卫管理办法,保持环境清洁。5按规定设立乡镇级公厕,实行专人管理。6整治街道卫生。主要街道要有保洁人员,路面整治卫生,车辆停放整齐。7整顿集贸市场秩序。有专或兼职保洁人员,设有果皮箱、垃圾箱,设施完善,周围环境卫

7、生良好。8整治城乡结合部卫生。道路红线范围内无杂草丛生、无乱堆乱放物品、无乱倒乱堆垃圾,道路两侧无乱搭乱盖建(构)筑物。三、工作要求(一)加大市容村貌整治力度,营造干净整洁秩序各市、县(市、区)、乡(镇)要结合创建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园林城市创建活动以及国庆、元旦、春节等重大节庆活动,深入开展群众性的爱国卫生运动,全面彻底清除各种垃圾卫生死角,遏制“五乱”现象反弹。要进一步加大对乱设摊点、跨门槛经营、占道加工等行为的执法力度,加强对户外广告、招牌的清理整治。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城乡风貌改造工程、村寨防火改造、农村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试点、乡镇人畜饮水工程、农村改厕等工作,继续抓好城乡结合部、城中

8、村、乡镇、村屯垃圾“围村堵河”治理,努力实现村庄绿化、道路硬化、环境洁化、沟渠净化的目标。要加强工地“乱象”管理,督促各施工单位硬化建筑工地出入路口,设置洗车池、配置洗车工具和专人负责对出入工地所有运泥车辆的清洗,从源头上控制运泥车辆撒漏、轮胎带泥污染道路。要加大对车辆乱停乱放的执法力度,维持良好的交通秩序。要加强城乡内河河道及两岸护坡乱倒垃圾、乱搭乱盖、污水排放的综合整治。要加强城乡主要公路沿线两边垃圾乱堆乱倒的综合整治。(二)加大城乡道路日常保洁工作市、县(市、区)主要城市道路要落实全天候保洁制度,实现道路保洁管理全面覆盖;各乡(镇)政府所在地建成区道路、江河流、圩场和具备条件的村屯道路、

9、池塘要落实有专门的定期清扫保洁队伍。(三)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污水管网建设,提高城镇污水收集率,提高污水处理设施的污染物削减率,提高污水处理效能,加强垃圾填埋场渗滤液调节池、处理站的建设,统筹布局和建设污泥处理设施,确保尾水达标排放和污泥的处置,防止垃圾二次污染。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逐步实现垃圾、污水处理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加大乡(镇)垃圾清运设备和中转设施建设,积极推行农村生活垃圾“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的无害化处理模式,选择低投入、适合农村污水处理的工艺对生活污水实行小型分散式处理试点。有计划开展新建、改造农贸市场工作,并向城乡结合部、城乡延伸。完善市区停车场规划

10、、建设和管理。(四)建立乡镇长效保洁机制各乡(镇、街道)是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实施主体。要加强村庄保洁制度建设,把专业保洁和“户前三包”相结合,把突出整治和日常保洁相结合,通过宣传引导、建立文明村规民约、检查督导等方式,形成农村环境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建立农村环卫保洁队伍,对50户以上居住较集中的村屯应配备足够的保洁人员(按每300人配备1名保洁员标准),负责本村屯公共场所清扫保洁和垃圾收集清运,保障垃圾收集工作无死角、无遗漏。农户负责自家庭院及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保洁,并将垃圾收集后送到村垃圾收集点或投放到指定垃圾容器内。(五)因地制宜选择垃圾处理模式各县(市、区)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垃圾处

11、置方式。1.村收乡(镇)转运县(市、区)处理方式。对距离现有市区、县城垃圾填埋场或垃圾焚烧厂20公里内的乡(镇)、村庄,其生活垃圾宜采取“户集中、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方式。在运输能力许可条件下,应适当延伸市区、县城垃圾处理覆盖范围,提高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2.村收乡(镇)转运片区处理方式。对距离市区、县城垃圾填埋场或垃圾焚烧厂较远的村庄垃圾,按照“适当集中,连片治理,区域共享”要求,分片区在区域的中心乡镇建设垃圾处理场(厂)。片区内乡镇及农村的垃圾,按村收镇运方式,统一收集转运至中心镇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理。县分片区的垃圾处理处理设施布点由县统一规划、统一建设。3.积极探索符合农村实

12、际的垃圾处理方式。按照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要求,各地可探索采用有机物堆肥处理、沼气处理、无机物填埋等垃圾处理生态方式,逐步实现垃圾处理设施从无到有的过渡。(六)积极引导乡村实施垃圾分类,完善村屯收集设施村庄垃圾应及时收集、清运,保持村庄整洁。积极引导、鼓励村庄生活垃圾就地分类回收利用,尽量在源头上对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减少集中处理垃圾量。1.塑料、玻璃、废纸、废金属等可以资源化的废物进行回收利用,砖、瓦、石块、渣土等无污染的无机垃圾可就地进行填埋,尽量减少集中处理垃圾量。2.可生物降解的有机垃圾单独收集筛选后宜就地处理,结合家庭堆肥处理、村庄堆肥处理和利用农村沼气工程厌

13、氧消化处理等进行资源化处理。3.对有毒有害垃圾,如电池、农药瓶等固体废物等,应集中收集,统一拉到各地的固体废物处理中心进行处理。4.建设村庄垃圾收集点。村庄的垃圾收集点应根据实际需要按村庄规划进行设置,收集点应配备垃圾箱或修建垃圾池(屋)。“村收镇运县处理”范围内的村庄应配设垃圾箱,不宜建设垃圾池;其他暂时无法纳入“村收镇运县处理”范围集中处理的村庄,可以建设垃圾收集池。垃圾收集池原则上每个自然村建一个,集中连片村庄可按每池服务半径200米左右进行设置。(七)突出重点,分类指导1.实施村屯垃圾综合处理示范建设。崇左市每年选择30个左右村屯作为综合示范村屯,其他村屯作为重点整治村屯。在村屯开展垃

14、圾综合处理示范村建设。(1)综合示范村屯。采取综合整治的方式,根据村屯实际,配套建设村屯道路、排水沟、垃圾池、农村小型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开展绿化美化、清扫清运垃圾以及房屋外立面改造等工作。(2)重点整治村屯。重点开展垃圾清扫清运、建设垃圾池等项目,落实保洁员,有条件的村屯开展道路、排水沟、村屯绿化等工作。2.加强乡镇垃圾中转设施建设。拓展延伸农村垃圾“村收镇运县处理”集运处理设施建设。在2014年基本完成7个县(市、区)“村收镇运县处理” 集运处理设施建设基础上,重点在主要江河沿线、主要交通干道沿线和景区景点周边的乡镇,建设农村垃圾中转设施,配备必要的转运车辆及设备。四、验收标准按照崇左市“

15、清洁家园”验收标准表进行验收。- 12 -崇左市“清洁家园”验收标准表验收内容标 准 要 求备 注 一、垃圾收运设施建设1县域生活垃圾“村收镇运县处理”试点区域的乡镇垃圾中转站全部建成并运行。2每个自然村屯至少设置一个垃圾集中收集点,垃圾集中收集点配备垃圾箱或修建垃圾池(屋),垃圾收集池采用砖砌封闭、半封闭式,有卫生保洁和二次污染防范措施。3每个自然村屯配备人力(或电动)三轮车1辆,负责收集村内垃圾集中到垃圾箱(池);每个建制村配备机动三轮车1辆或者每个乡镇配备垃圾运输车12辆,负责将垃圾清运到垃圾中转站或垃圾处理场。每辆三轮车配备扫帚、铁铲等垃圾清扫工具若干。 二、卫生保洁人员设置4. 50户以下的自然村屯配备1名卫生保洁员,50户以上的自然村屯配备1名以上卫生保洁人员(按每300人设置1个保洁员标准),负责本自然村屯公共场所清扫保洁和垃圾收集清运工作。 三、长效管理制度建设5制订有环境卫生管理村规民约,实行农户“户前三包”(包房前、屋后垃圾清扫保洁、包送垃圾到集中点)和村民自治的卫生保洁监督机制。6明确并落实了实卫生保洁员工作职责和工资,签订有卫生保洁协议。7.建立有村屯垃圾清运工作制度,垃圾清运、设备维护经费落实到位。垃圾集中收集点的垃圾收运或处理每周不少于2次。8开展环境卫生宣传教育活动不少于2次。 四、村容村貌改造9村内垃圾统一集中到垃圾收集点(或垃圾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