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3___41区域农业发展导学案_第1页
地理必修3___41区域农业发展导学案_第2页
地理必修3___41区域农业发展导学案_第3页
地理必修3___41区域农业发展导学案_第4页
地理必修3___41区域农业发展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四章 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导学案考纲1.以某区域为例,利用图表分析该区域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2. 根据该区域的农业生产条件,分析、评价其农业生产结构和农业布局特点;3. 分析该区域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究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课标: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预习案(约 分钟)依据课前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完成预习自测题目,并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填写到后面“我的疑惑”处。预习思考一、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包括哪些?(浏览了解)首先综合考虑 、 条件,确定区域农

2、业发展的 ,然后根据区域内部 特点,合理安排 。具体步骤如下二、地理条件东北地区包括 、 、 三省和 。独特的地理条件使其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1、自然条件:气候条件:_ 气候,特点: 。优:_ _ ,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劣:受 、 气象灾害的影响。地形条件:地形类型齐全,包括:西部 ,宜 业;中部(东北部) ,宜 业;东部 ,宜 业。 评价:(优) 。土壤条件: _、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2、社会经济条件:良好的 基地。为农业生产提供 、 等生产资料。交通 。便于区内外联系,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为本区发展 型农业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开发较晚,人口

3、密度 。一方面 ;另一方面 ,利于 农业和 的发展。探究:请根据资料,判断以下地区应发展什么样的特色农业或地理条件?1、珠江三角洲,邻近港澳台地区,港口铁路和航空等交通发达,自然条件优越,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高(特色农业) 2、南疆光照充足,土地资源广阔,山麓地带有高山积雪融水可供灌溉,当地种植长绒棉历史悠久,市场对长绒棉需求大(特色农业) 三、农业布局特点1、划分依据: 、地貌、 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 的不同。农业生产区域主要分布地区主要产品类型耕作农业区平原地区,包括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林业和特产区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蒙古栎、白桦、人参、鹿茸、柞蚕、苹果畜牧业区马

4、、牛、羊 农业生产地域 主要分布区 自然条件耕作农业区小麦区北部,以_平原、松嫩平原北部最集中湿润、半湿润的东北平原地区,黑土肥沃,水源充足,但热量不足,只能满足对热量要求不高的农作物,且能一年一熟水稻分布区辽河和_流域的大型灌区,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玉米带普遍,向北种植比例减少,主要在_平原大豆产区北部,向北比例增多林业和特产区林业区_和长白山区湿润、半湿润的山地丘陵,温度低,树木成材时间长,病虫害少特产区珍贵药材产区长白山区苹果梨产区延边柞蚕茧产区_丘陵地区苹果产区辽南畜牧业区放牧畜牧业区西部高原(_马、_牛)、松嫩平原西部(东北红牛)、部分林区草地半干旱的高原地区舍饲养畜业区广大农区湿润、

5、半湿润的东北平原地区四、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1地位:全国最大、比较 的商品粮基地, 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突出特点:大规模 化生产,地区 化生产。主要粮食作物品种主要分布区水稻东部的山间河谷盆地和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小麦(以春小麦为主)北部地区,以( )平原和松嫩平原北部最集中玉米( )平原,这里已经形成我国著名的“玉米带”五、农业发展方向1.东北农业开发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是什么?2.不同区域的农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农业区域 农业发展方向 农业发展重点平原区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_、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以

6、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_;加快发展_业,促进_转化,延长_。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_方向发展,建设_基地西部草原区围绕_与 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_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_农业和_畜牧业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_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_工程的顺利实施,发展_化草食性畜牧业山 区以_保育为核心,在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多元开发_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_”,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林木、人参、养鹿、林蛙、食用菌、中草药材、水果及山野菜等_,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_的转变预习自测1、目前,东北地区是全国最大的、

7、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据此回答(1)_(3)题 (1)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基地是( ) A、三江平原 B、松嫩平原 C、辽河平原 D、松辽平原 (2)与其他商品粮基地相比,东北商品粮基地的突出特点是( )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地区专业化生产 大规模商品化生产 大规模国家经营 A、 B、 C、 D、(3)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 B、水稻种植业 C、迁移农业 D、混合农业2、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商品粮基地相比,东北地区的优越条件是( )A、单位面积产量高 B、地广人稀 C、交通发达 D、水热条件好吐鲁番盆地是我国西北地区的商品

8、农业基地,据此回答4-6题。3影响吐鲁番盆地成为我国西北地区商品农业基地的主导因素是( )A自然因素 B劳动力因素 C市场因素 D交通因素4影响吐鲁番生产的葡萄干大规模进入全国市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政策 B.交通 C市场 D.农业技术5进一步提高吐鲁番盆地特色农产品单产的主要途径是( )A . 依靠政策,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B. 改善交通条件,缩短与市场距离C. 加大营销力度,拓展市场 D. 推广先进农业技术,充分利用当地农业资源自主总结 请以图表形式列出本节知识结构请你将预习中未能解决或有疑惑的问题写下来,等待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探究解决。我的疑惑 探究案(约 分钟)学始于疑将预习课中生

9、成的问题,归类整理。1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与气候条件有什么关系?   2与我国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劣势,但是也可以认为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优势。试分别举例说明。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3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农业发展自然条件南北向和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分别是什么?   训练案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成功实施五年以后,国家又制定了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据此回答13题。1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确定

10、的主要依据是()自然条件好生产规模小产业化基础好劳动力数量大A B C D2以下各地区与优势农产品相一致的是()A成都平原苹果、油菜、柑橘B南疆地区棉花、水稻、大豆C渭河平原小麦、玉米、柑橘D海南岛天然橡胶、甘蔗、出口水产品3国家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重大意义包括()是解决我国粮食短缺的惟一选择是保障农产品基本供给的重大举措是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的客观要求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手段A BC D上世纪6070年代,数以万计的转业军人和知识青年奔赴北大荒垦地造田,使这块沉睡的荒芜之地变成世界闻名的“北大仓”,成为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据此回答47题。4.北大荒是指( )A.三江平原、松嫩

11、平原 B辽河平原、河西走廊C.整个东北平原 D.仅指辽河平原5.北大荒发展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A.水源不足B地形崎岖C.热量不足D.土壤贫瘠6.“北大仓”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A.水稻种植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小麦种植业7.“北大荒”变成“北大仓”,而环境问题也凸显出来。下列环境问题与其不相关的是( )A.土地盐碱化 B.物种骤减C酸雨加重 D沙尘暴增加读下图,完成89题。8.甲、乙、丙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是( )A.耕地、林地、草地 B耕地、草地、林地C.草地、林地、耕地 D.草地、耕地、林地9.图示区域中,粮食商品率高于太湖平原,主要原因是( )A.土壤肥沃

12、B.地形平坦C.水热条件好 D.人均耕地多下图为“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内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10.图中反映人类活动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 )A.甲和丙 B乙和丁C.甲和丁 D乙和丙11.下列关于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土壤侵蚀,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大增B环境污染,富营养化速度加剧C.大量引水灌溉及河流的截流改道D开垦湿地,扩大耕地面积1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十一五”规划中指出: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一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二要优化农业产品结构;三要优化农业区域布局。材

13、料二 在农业部制定的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中,确定了11种优势农产品,这些农产品确定的依据是:资源和生产条件较好、商品量大、市场前景广阔,在国内外市场有竞争优势、能够抵御进口冲击的农产品,或在竞争中能够进一步扩大出口的农产品。材料三 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农业生产基地。(1) 为了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中确定的优势产区,主要考虑的条件有哪些? (2)比较甲、乙两区域中的平原地区优势农产品的差异。(3)图中甲区域农业的发展与乙区域相比,有哪些区位优势? (4)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年均递增14%,已成为世界农产品第五大出口国,简述我国扩大农产品出口的有利条件。13.阅读下

14、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玉米也疯狂。以美国为首的可再生能源开发(主要包括以玉米为原料开发生物乙醇)拉动了世界玉米的价格飙升。中美两国是世界玉米最主要的生产大国。2007年度,中国玉米产量为1.47亿吨,美国玉米产量为3.380 4亿吨(占全球玉米产量的43.67%)。美国农业部预测,美国年度玉米剩余量预计将达到1.187 5亿吨。材料二 图甲、乙是中美两国玉米带的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指示玉米带)。材料三 下图是玉米产业发展过程示意图。(1)对比中美两国玉米带的分布,指出影响玉米分布的自然区位因素。 (2)中国玉米种植面积大于美国,但总产量不如美国。造成此生产差异的主要区位因素有( )A.气候

15、条件 B.土壤条件 C.水源条件 D.机械化水平(3)分析近年来美国玉米产业迅速向现代玉米能源加工业发展转变的原因。第四章 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训练案 答案解析:第1题,确定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既要考虑自然条件,又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一般选在自然条件好,生产规模大,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化基础好的地区。第2题,苹果为暖温带水果,在成都平原没有分布;南疆地区水资源短缺,不宜发展水稻种植业;柑橘为亚热带水果,不能生长在渭河平原。第3题,国家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既能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同时又能保障农产品的基本供给,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我国粮食问题,但不是惟一的选择。 答案:1.A 2.

16、D 3.D解析:考查东北地区商品粮基地建设。第4题,北大荒是指东北平原的三江平原、松嫩平原,由于开发历史晚,开发前为荒芜之地,故称“北大荒”。第5题,由于“北大荒”地处纬度较高地区,故热量不足。第6题,“北大仓”地区人少地多,人均粮食产量高,商品率高,成为商品粮基地,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第7题,“北大荒”变为“北大仓”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生态破坏问题。 答案:4.A 5.C 6.C 7.C解析:由图示可知甲、乙、丙分别位于内蒙古高原的东部、松嫩平原地区和大兴安岭北部,其对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别为草地、耕地和林地。答案:8.D解析:东北地区因开发历史晚,地广人稀,粮食商品率高。答案:9.D

17、解析:湿地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的作用。人类对湿地破坏后,气候大陆性会有所增强,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都会增大;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也会增大。三江平原原来是北大荒,后来被开垦成为北大仓,就是建立在湿地被开垦的基础上的。答案:10.B 11.D12.解析:该题考查我国农业生产优势产区的区位因素。笫(1)题,根据材料二中信息即可回答。第(2)题,侧重考查我国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知识。第(3)题,农业区位优势应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来考虑。第(4)题,我国农业资源多样化优势,市场区位优势,加之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提高农业的竞争力,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答案:(1)自然条件好、生产规模大、产业化基础强、区位优势明显。(2)(3) 热量条件优越;劳动力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精耕细作(4)农业资源多样性优势,满足世界市场多样化的产品需求;市场区位优势,亚洲地区是世界农产品贸易最重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