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_第1页
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_第2页
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_第3页
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复 习一,基本概念 ,名词解释 ,简答等1,教学设计 (P3)答 :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 ,根据教学目的要求 ,运用相关理论和系统方法 ,对参与教学活动的诸多要素进行分析和策划的过程 .简言之 ,是对 "教什么 " 和 "如何教 "的一种操作方案 .2,教学设计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P1)答 :一句话 ,它就是要解决 " 教什么 ,怎么教 " 和 "学什么 ,怎么学 "的问题 .由此而言 ,教学设计既是为教师服务 ,更是为学生服务的 .3,教学设计应当树立哪些基本理念(P1-3)答 :一 ,为学生的主

2、动发展而设计; 二 ,使学习者的主体地位真正得以彰显;三 ,努力增强学习者的历史与社会的学习兴趣 ;四 ,有效地提高历史与社会学习的效率.4,如何理解 "教学设计要以学习者为出发点 " (P3)答 :教学设计非常重视对学习者不同特征的分析,并以此作为教学设计的依据.它强调充分挖掘学习者的内部潜能 ,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突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促使学习者内部学习过程的发生和有效进行.它注重学习个别差异 ,着重考虑的是对个体学习者的指导作用 .5,如何理解 "教学设计强调关注对学习问题的有效解决" (P3)答 :教学设计是以促进学习者学习

3、为目的的,所以 ,它是以学习者所面临的学习问题为出发点,进而捕捉问题 , 确定问题的性质 ,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达到解决教学问题的目的.换言之 ,教学设计不是以方法设问题,而应当是以问题设方法 .6,教学设计应具备哪些基本前提(P4)答: 一 ,对学习需要的分析;二 ,对学习内容的分析;三 ,对学生的分析7,学习需要 (P4)答: 所谓 " 学习需要 " 是指学生学业成就的现状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也可以把它看做学生目前水平与期望学生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8,对学习内容的分析(P4)答 :所谓 " 学习内容 " 的分析 ,主要分析学生达到的学习目

4、标,并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确定应当"教什么 "和 " 学什么 "同时 ,要分析和揭示出学习内容中各项知识与技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据此确定 "如何教 "和 " 如何学 ".概言之 ,也就是为科学准确地确定教学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9,以发现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P5-6)答 :以发现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在这种情境支持下,师生从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交流成果等几个方面来组织和实施教学的模式.10,以发现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的结构要素(P5)答: 以发现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的结构要素一般包括成果交流00

5、 反馈延伸 .:创设情境00 问题生成00 主动探究0011,以发现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的具体形式和适用(P5)答 :教师可以设计阶梯型 ,发散型问题情境 ,让学生自行发现并生成问题 ,师生通过讨论的形式共同围绕有关问题进行辨析 ,交流 ,行动整合 ,探究反思 .这种教学模式比较适用于有一定争议的,重大的历史事件 ,历史人物或历史现象的教学内容 .12,以情境体验为主的教学模式(P6)答: 以情境体验为主的教学模式是将情境和体验两个注重情感的概念结合在一起,注重学生的入情入境 ,亲历体验 ,特别强调学生在情境体验的基础上,感悟 ,内化 ,交流 ,研讨学习成果.13,以情境体验为主的教学模式的结构

6、要素(P6)答: 以情境体验为主的教学模式的结构要素一般是:情境创设 00 亲历体验 00 感悟内化 (精神提升)00 激励践行 .14,以情境体验为主的教学模式的具体形式和适用(P6)答: 形式多样 ,有角色扮演 ,历史短剧表演 ,历史想象作文等 ,该模式比较适用于有一定过程 ,历史材料比较丰富的历史事件 ,历史人物或历史现象的教学内容 .15,以合作交流为主的教学模式的结构要素(P6)答: 以合作交流为主的教学模式的结构要素一般是:小组合作,互帮互助00 竞赛交流,展示成果00 综合评价 ,反思延伸 .16,以合作交流为主的教学模式的具体形式和适用(P6)答: 具体形式多样 ,有历史聊天室

7、 ,历史座谈会 ,全办历史小报 ,知识竞赛演讲辩论会 ,编辑壁报小报 ,历史游戏表演等 .此模式适用于可有多人参与活动的历史事件 ,历史人物或历史现象的教学内容 .17,活动课 (P6)答 :活动课是相对于系统的学科知识的" 学科课 " 而言的 ,是侧重学生直接经验的课程.这种课程的主要特点在于 "做 ",在于手脑并用 , 在于脱离开书本而亲身体验生活的现实,以获得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 .18,历史与社会活动课的结构(P6)答: 历史与社会活动课的结构一般包括:活动主题 ,活动目标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等 .19,如何确立历史与社会活动课的主题(P6)答

8、 :历史与社会活动课主题的选择与确定,要反映学生的兴趣和时代特征.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 ,与社会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都可以作为活动课的课题,活动课主题可以是教材中规定的,也可以根据需要和兴趣另行设计.确定主题时 ,课题的选择不宜过大 ,要与学生的思维水平与认知水平相适应 .20,如何设计历史与社会活动课的目标(P6)答 :活动课的教学目标与学科课的教学目标的表达形式基本一致,但表述着眼于 "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两个方面 .因为它们最能够体现设立活动课的宗旨.通过活动课 ,学生可以获得亲自参与历史社会探究的体验,激发探究历史的兴趣与欲望,

9、产生对历史社会的认同感 ,学会合作与分享 ,发展与伙伴合作的团队精神,懂得尊重和欣赏他人的思想和成果等.21,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教学设计的一般要求是什么(P8-11)答 :一 ,教学设计要体现课堂教学的本质;二 , 教学设计要强化目标意识; 三 ,设计教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 .22,制定教学目标时应注意的问题答 :首先 ,目标的确定必须以科学文化为前提 ,要以课程标准和教学总目标为依据 .其次 ,要符合学生心理特征与心理发展规律 ,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段 ,不同的学龄段 ,制定相对应的目标 .再次,要体现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和实现教学要求的规范.23,历史与社会新课程目标在能力目标要求方面有什么基本特

10、点答 :新的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改变了过去教学大纲对能力的要求过于笼统 ,空泛的状况 ,既更具有具体的可操作性 ,同时也体现出更为鲜明的时代与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对人的能力素质的新要求 .如 ,其中确立的 " 通过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保存 ,处理和评价社会信息的能力"," 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以及 " 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等等 .24,情感 (P10)答 :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 ,它包括兴趣 ,爱好 ,动机 ,情绪 ,自信心 , 自尊心等 .25,情感 ,态度 ,价值观三者之间

11、的关系如何把握(P10)答 :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它包括兴趣 ,爱好 ,动机 ,情绪 ,自信心 ,自尊心等 ;态度是个体对任何人(包括自身 )观念或事物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由认知 ,情感 ,意向组成 ;价值观是一种涉及行为方式和目标的持久信念,影响人对事物的价值判断,从而影响人的态度和行为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 三维目标 " 不是并列的关系 ,而是融为一体的整体.三者是在同一过程中同时实现的 ,正所谓认知和情感相伴相生,相辅相成 ,认知过程同时必有情感参与,情感过程必有认知作为基础 , 而认知与情感都是在同一个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情感 ,

12、态度 ,价值观的形成是内省 ,内化的过程 ,强调亲自经历和感受, 只有在过程中反复经历和体验感悟,才能形成稳定的态度和个体化的价值观念 .26,科学地选择教学方法答 :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为完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中 ,选择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往往是决定一堂课教学质量好坏的关键因素之一.选择教学方法 ,要坚持启发式教学,要有利于全面完成目标任务,要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自觉性 .实践证明 ,我们只要按照一定的科学规律,综合考虑教学的各有关因素,选取恰当的教学方法 ,并能合理地加以组合,就有可能使我们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的境地.二,辨析题27

13、,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教学前的备课时,凭自己的想象 ,创设的教学过程,因此带有很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实际没多大的作用( 建议参考 P10)答 :这是错误的观念.虽然教学设计的目标是预设目标,预设目标与课堂的实际进程很可能不相符 ,但预设目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主导调控作用的目标是不允忽视的.因为教学的设计特别是情境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预设,而不是随机创设 .实践证明 ,没有情境的预设仅靠随机生成往往是靠不住的 .只要在教学进程中及时调整修定,与生成目标 (即随着教学过程的变化会产生新的目标)不断结合 ,就能顺利地实现教学的目标 .28,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 ,所以教师应该不管学生怎样

14、表达,表现 ,一味给予表扬 .( 建议参考 P10)答 :这是错误的观念 .正如一味惩罚并不可取 ,一味地夸奖学生同样弊大于利.对学生而言 ,过多夸奖会导致学生迷恋夸奖,对学生发展绝对无益;同样过多的夸奖也会让学生习以为常,无动于衷 ,也起不到鼓励的作用; 对教师而言 ,教学固然要讲求艺术,但最根本的应关注是否有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 . 素质是 " 教育 " 出来的 ,而不是 " 鼓励 " 出来的 .尤其是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夸奖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价值导向,反而可能导致学生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29,自主学习 ,自主发现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唯

15、一有效的方法.答 :这是错误的观念 .自主学习 ,自主发现并不是惟一有效的方法,特别是对于中小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知识 ,能力的准备不足 ,特别是反思能力与发现矛盾的能力尚处在发展初期,他们不太能够发现自己固有认识 ,固有态度与新现象的矛盾,即使问个 "为什么 "或 " 怎么样 ", 也许都不能问到关键处 , 也说不明白 " 为什么 " 的来历 .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应该学会从学生的直接表述中发现问题 ,应该学会从了解到的学生的认识基础与新现象的矛盾中发现问题,通过精心设计的追问 ,让学习者逐渐发现自己认识中的内在矛盾,发现固有认识 ,

16、固有态度与新任务,新现象的不和谐之处 ,采用启发式等方式去帮助学习者实现认识与态度上的跨越.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也好 ,教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也好,其前提都是要使教学任务切合学生的实际, 特别是切合同一班级不同学生的实际 .30,自主就是自流 .(建议参考 P13)答 :这是错误的观念 .强调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有的教师上课便让学生自己看书,没有指导 ,没有提示 ,没有具体要求,看得如何没有检查,没有反馈 ,由学生一看到底,满堂看 ,典型的 " 放羊式 ", 有人称之为傻读;有的教师甚至一味强调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提(喜欢哪一段就读哪一段), 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 (喜欢怎么读就

17、怎么读), 学习伙伴自己挑 ( 想和谁交流就和谁交流 ),典型的 "自流式 ".这样做 ,学生表面上获得了自主的权利,可实际上并没有实现真正的自主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1)没有真正把握住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要领和实质.学生站起来发言是一种行为的参与,关键要看所有学生的思维是否参与,其发言是否会引起其他学生的思考,是否主动 ,积极 ,有无独立的思考 .(2)自主学习和主动参与学习的评价标准不明确,缺乏操作性 .关系到教师如何去评价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学生 .31,课堂的教学本质是 " 传道 ,授业 ,解惑 ".答 :这一观点有一定的道理 ,但不十分

18、科学 ,"传道 ,授业 ,解惑 " 是说明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组织学生学习 ,从一定角度来说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但组织学生学习 ,就要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学习的特点 ,原有的基础 ,学生的学习基础 ,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 ,是教师设计教学的出发点 ,要树立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思想 .就要把教师从 "权威 "的位置 ,"知识代表 " 的位置拉到学生中来 ,拉到学生身边来 .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教师应该把关注焦点放在每位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体验上面 ,要把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动,而不是把正确传递或展示知识作为自己的首要职责.课堂教学必须以学生

19、的发展为中心.提升学生生命的价值.课堂教学是发生在学生自身和师生生生之间的活动过程,互动交往的过程,沟通合作的过程,创设民主 ,宽松 ,和谐 ,愉快 ,生机勃勃的学习氛围 ,因此教学的本质是教学的民主.32,只要有活动 ,没有体验也没有关系.(建议参考P13),答 :这是错误的观念 .课堂上 ,学生一会儿忙活这 , 一会儿忙活那 ,教室里乱糟糟 ,闹哄哄 ,却称之为 " 动中学 ", 这种 "活动 " 是外在多于内在 ,动手与动脑相脱节 ,目的性差 ,为活动而活动 ,有活动却没有体验 ,没有反思 .活动性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 ,正如马克思所说 :"

20、; 人类的特性恰恰就是自动自觉的活动 ."但新课程所提倡的活动是外显活动与内隐活动的统一,是操作活动与思维活动的统一 ,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动口,动手 ,动脑 ,亲自体验过程 .有活动没体验 ,活动的价值也就丧失殆尽 .三,观点论述题33,历史与社会新课程目标有哪些值得我们重视的基本特点(建议参考 P1-2)答: 一是在知识目标要求方面,新的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更加符合义务教育年龄段的青少年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和规律,与原教学大纲相比 ,显然是适当降低了课程目标要求的难度,只是要求 "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明显缩减了过去那些对于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历史知识和理论等内容的要求

21、 ,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基础性与普及性的基本特征.二是在能力目标要求方面,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改变了过去教学大纲对能力的要求过于笼统,空泛的状况 ,既具有更为具体的可操作性,同时也体现出更为鲜明的时代与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对人的能力素质的新要求三是在方法目标要求方面,新的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首次把学习的" 过程与方法 " 作为课程目标提出来 ,强调学生通过对历史与社会的感知和积累客观真实的历史知识,以达到真正理解历史的目的 .强调 " 注重探究式学习 ", 以及养成 " 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和合作式学习的行为习惯 ,即注重学生学习历史方式的突破

22、,自主学习 ,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在学习过程中 "学会学习 ".四是在情感目标要求方面,过去由于出于一种应试的功利性目的,在我们的历史课堂里,充斥的只是对课本知识的枯燥灌输,而根本谈不上对蕴含于历史知识之中的丰富的历史情感的挖掘和提炼 ,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陶冶与培育.新的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在这方面的目标规定上与以往的历史教学大纲相比,所呈现出的一个突出变化就是,它大大突破了以往教学大纲单纯的政治教育的层面,注重了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把历史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功能结合起来,从而使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成为历史课程教学的血肉和历史教学过程的灵魂 .34,

23、教材只是教学的一种载体,媒介和窗口 ,它虽然规定了教什么 ,怎样教 ,如何教 ,老师却可以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你如何认识此观点答: 教师对教材进行调整的关键是能否调整得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否调整得更加有利于我们的教学 .因此要解决好以下问题:第一 ,还原教材的生活本色.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点, 善于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知识的原型,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中,乐于解决实际问题 .第二 ,拓宽教材的探索空间.教材中解题方法和问题结论的呈现往往会压缩学生的思维过程,使本该富有挑战性的探究过程简化成通向问题现成答案的" 捷径 ", 教师要在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

24、上使这条 " 捷径 " 变长变宽 .第三 ,改变教材的表现形式.有时 ,教材因为编写媒体的限制,它不能把一些动态的情景表现出来 ;有时 ,因为地区和学生的差异, 教材在本地区的适用性较差;有时 ,教材一些新的内容 ,还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 ,教学时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等,此时 ,教师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重组教材,改变教材 ,使之更适合于学生 .第四 ,允许教材的个体解读.教材是教师教学的参考, 是学生学习的例子 .新一轮课程改革确立了让课程适应学生 ,而不是让学生适应课程的观念, 因此在教学中 ,学生个性化地理解和表达教学内容 ,只要合情合理 ,我们就不要贸然否定 .第五 ,挖掘

25、教材的人文因素.在实际操作时 ,教师要把教材置于人与人交流的情境中去看待,去教学 .这时的教材中的人文性就会显现出来.在教学中离不开教师的有效组织和引导,离不开教师自身的人文思想 .35,如何真正彰显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建议参考 P2)答 :在历史与社会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应当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因此 ,我们的教学设计也应当是在把握学生的基础状态与学习需要的基础上进行的.我们应当强调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 ,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他们内部学习过程的发生的有效进行.换言之 ,这也意味着我们必须要站在学生学习的立场上,来确定教学目的,选择教学策略 , 应用教学媒体和描绘教学过程 .美国心理

26、学家加涅曾指出:" 教学设计必须基于人们如何学习的知识,仔细设计的教学旨在激励或支持个别学生的学习,无论是在师生一对一的情况下或在课堂上,在成人的兴趣小组内或者在工作情景中,只要教学发生 ,这一目的就决定了它的特征. 帮助学生学习必须是有计划的而不是随心所欲的,它所帮助的学习应使每一个学生更接近于最适当运用自己的才能 ,享受生活和适应物质社会环境的目标.当然 ,这并不意味着教学设计将具有缩小学生的个别差异的影响 ,相反 ,学生之间的差异将会增大, 有计划的教学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人,使之按自己的方向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据此 ,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必须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

27、在设计中要力求实现对个体学习者的指导作用.这实际上也就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和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具体体现.36,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实现师生的互动答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在情感上互补 ,教学上相长的学习过程 .师生可以在互动式教学活动中 ,通过思维碰撞去交流情感 ,获取知识 ,增长才干 .教师在课堂传授知识 ,培养学生能力的同时 ,可以与学生进行思维碰撞 ,情感交流 , 其时教师的激情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教师的有效设问能激起学生的思维探究,教师的科学严谨态度能规范学生认真踏实的学习行为,教师的健康人格能促进学生的人格发展.在互动的教学活动中师生通过语言交流,情感表达 ,相互认同 ,达到

28、情感共鸣 ,共同建构 .所以说 ,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教学活动,是一种情感交流,思维启发 ,精神互补 ,人际交流的特殊活动,这种特殊的活动是无法用任何媒体所替代的.教学改革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不断改变教学关系,在特殊的人际交往活动中去实现学生的最大发展,从优化教学方法中来保证学生最大的发展.37,如何使教学设计增强学习者对历史与社会的学习兴趣(P2)答 :正如孔子所指出的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作为以过去性 ,间接性等为学科特征的历史教学 ,尤其需要借助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诱发其内在的情感,进而才能实现与历史的对话 .所以 ,我们在进行历史与

29、社会的教学设计时, 就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不同的需要层次,特点和学习风格等,根据教学经验和教学理念选择运用多种相应的教学策略,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从而使学生能够乐学,会学 ,主动学 ,最终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学习方法,行为习惯和学习的认识等问题.国外学者梅里尔曾经指出:" 教学设计是一种将不同学习策略融合进教学经验的一门技术,利用这些教学经验可以使得知识技能的获得更有效率,更有效果和更吸引人 ." 在教师们巧妙安排,精心策划的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并逐步培养起来 .这样 ,历史与社会教学的任务与学习者的责任(开发学生智力 ,挖掘学生潜能 ,培养学生

30、的创造意识和创造精神并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个性品质),才能得到更好的落实 .38,新课程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答 :新课程给予教师更多的"不确定性 ", 这为教师的自主发展,专业成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也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教师要主动适应变化,不能等待变化来适应自己 .因此教师需要及时转变角色,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而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教师更要不断更新, 完善自己的知识和素质结构 ,既要学有所长 ,又要广泛涉猎 ; 既要精通一门学科,又要研究相邻学科等,将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技术相结合,

31、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教育智慧,不断探索 ,勇于创新 ,追求更高的人生理想和学术境界,这些都需要通过终身学习和不懈奋斗来完善和现实.三,教学案例分析题:39,阅读相关教学案例后回答下列问题:(答案略 )(1),分析某一教学案例的导入方法及优点.(历史与社会教学设计P42)资料参考 :见培训 PPT 演示文稿及后面参考资料(2),导入方式如何体现现代教学理念建议 :突出现代教学理念 :为学生的主动发展 ;使学习者的主体地位真正得以彰显 ;努力增强学习者的历史与社会的学习兴趣 ;有效地提高历史与社会学习的效率 .资料参考 :设计巧妙的导入方式,运用独特的语言魅力,唤起学生的认知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2、 ,牢牢扣住学生心弦 ,并通过有效的情感沟通 ,创设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 ,那就为一堂好课奠定坚实的基调 .一 , 找准入口 ,切题导入 ,解题激趣 .二 ,设置生动情境 ,营造浓厚氛围 ,激活学生创造潜能 .三 ,制造悬念 ,引发学生的揭谜欲望 ,层层解疑 ,步步深入 .四 ,琴棋书画相联 ,拓宽课堂容量 ,提升课堂内涵 .(3),应该如何设计好作业练习有针对性地设计相关作业练习 .资料参考 :作业作为一种梳理,巩固旧知识的手段,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 ,教师掌握着布置作业的权力,作业的模式单一 ,缺乏层次 ,让全班甚至全年级统一步伐齐步走.这样的作业未能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

33、意愿与个体需要,由此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学生是否乐意做这样的作业 ;这样统一性的作业是否适合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个体的发展;这样的作业能否引导学生准确反馈自己的学习信息;长期布置这样的作业是否会产生负面影响,使学生厌学 .随着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入学习和领会,笔者认为 ,作业应体现两个基本原则:因材施教的弹性化作业原则 ;培养兴趣的人文化作业原则.应该让学生有权利自主选择不同数量,不同内容的作业 .这样 ,才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尝试对作业的布置进行改革 .(4),分析某一案例中创设的情景是哪种类型的情景(5),分析教学步骤中哪些属于发现问题的环节或合作探究的环节(6)

34、,教学设计的作用并列举出几种类型.资料参考 :(P1-3)(P4)(1) 为学生的主动发展而设计 (2) 使学习者的主体地位真正得到彰显(3) 努力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 (4) 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7),能分析某一教学设计环节或某一教学案例的优缺点.(8),授课教师该怎样培养学生运用史料说明自己观点和立场,初步掌握收集和整理史料等学习历史的方法(9),分析某一教学案例的教学目标的教学设计的特点.(10), 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资料参考 :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是课堂教学能否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35、提高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具有终生学习的习惯和素质,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要具有四个特性: 一是计划性 .每节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必须严格执行课程标准 .二是先导性 .就教材而言 ,教师比学生先了解一步,是先知者 ,而学生还处于未知者状态 .教师要善于引路 ,正确地指导学生学习与探索,不能越俎代庖 ,包办代替 ,也不能 " 放羊式 "让学生盲目地乱闯.三是启发性 .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启迪他们的创新意识,切忌照本宣科灌输式的教学.四是激励性 .要通过各种形式的点拨 ,指导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 ,要&quo

36、t; 导 " 得合时宜 .当学生噤若寒蝉时导之 ,给他们以自信 ;当学生心存顾虑时导之 ,引他们走出困境; 当学生自暴自弃时导之 ,使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 .题型 :语文 :填空 ,简答 ,辨析 ,观点论述 ,教学设计或案例分析思想品德 :基本概念题 (什么是),简答题 ,辨别题 ,观点论述题 ,教学案例分析题数学 :基本概念题 (选择 ),简答题 ,辨别题 ,观点论述题 ,教学案例分析题英语 :基本概念题 (什么是),简答题 ,辨别题 ,观点论述题 ,教学案例分析题科学 :名词解释或填空,简答题 ,辨别题 ,观点论述题 ,教学案例分析题综合实践 :名词解释 ,填空 ,简答题 ,辨别题

37、 ,观点论述题 ,教学案例分析题小学语文 :填空 ,基本概念 ,简答题 ,观点论述题 ,教学设计 ,案例分析题小学数学 :填空 ,辨别 (对或错 ), 简答题 ,观点论述题 ,教学案例分析题参考资料 :(一 )常用几种课堂教学导入法1.根据教学内容的范围大小,导入可分为 :课程导入 ,单元导入和课时导入.课程导入 :它属于整个课程的导入,亦称导言课 ,绪论课 .导言课要求生动活泼,有图 ,文,表格等 ,语言要亲切而有说服力.在导言课中 ,可采用 " 单刀直入 " 法导入 ,让学生打开教材 ,先欣赏其中几幅带有典型性的图片 , 学生顺着插图的思路 ,进入本年级历史与社会的殿堂

38、 .2.课时导入的类型(1) 不同教学方式的导入 :直接导入 .就是不用借助其他材料,教师只要概述新课的主要内容及教学程序,明确学习目标和要求,引起学生思想重视并准备参与教学活动.直接导入有多种方式:a.解释题目 ,直截了当点明课题基本特征及重要概念 .如 :变革与争霸百家争鸣 都可以先人为主的方法进行导学 ,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b.通过交代学习新课的目的与现实意义导入.直接导入有其局限性,它过于笼统 ,概括 ,也过于刻板 ,枯燥 ,缺乏更强烈的感染力,因而不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导入法对初中学生只要在适当的时候选用.复习导入 .这是一种从已有知识入手,由已知引向未知的导入方法,使新旧

39、知识的衔接十分自然,贴切 ,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旧知识,也为接受新知识作好了铺垫 .悬念导入 .这是一种以认知冲突的方式设疑,使学生思维进入惊奇,矛盾等状态 ,构成悬念的导入方法 .教师若能设置具有启发性,探索性 ,并同时具有趣味性的疑难问题,开讲时就创设了悬念 ,学生就会激起求知欲望直观导入 .这是一种以引导学生观察文物,模型 ,图表 ,图片 (地图 ,插图 ,漫画 )等活动方式 ,引起学生兴趣 ,再从观察中设置问题情境的导入方法.从一幅图或一件文物导入,由点及面 ,由感性到理性 ,符合学生认识的思维路线 ,易激起兴趣和学习动机,效果十分理想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运用教材中的插图创设情景,既可

40、以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又可以启发学生思维 ,在探究 ,分析问题中加深认识 ,从而从总体上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此外 ,还可以运用漫画 .漫画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又具有趣味性和幽默感.运用漫画能够增加趣味性 ,活跃课堂气氛 .除了运用书本上的漫画外,还可以利用外来的漫画.通过漫画设疑 ,调动学生兴趣 ,使他们能主动地去探究问题,分析问题 .(2) 不同教学内容的导入经验导入 (利用身边材料 ,事例导入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身边材料 ,对学生来说既贴近生活 ,又贴近实际 ,与自己紧密联系 ,因而倍感亲切 ,很容易接受 ,也培养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通过提问 ,讲解 ,以期引起学生对已有经验的回忆,并引导学生发现与该经验密切相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