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牧者抉择读书报告_第1页
游牧者抉择读书报告_第2页
游牧者抉择读书报告_第3页
游牧者抉择读书报告_第4页
游牧者抉择读书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3P3、P7P7、P61P61、P63P63、P97P97、P103P103“游牧游牧”,从最基本的层面来说,是人类利用农业资源匮乏之边缘环境的一种经济生产方,从最基本的层面来说,是人类利用农业资源匮乏之边缘环境的一种经济生产方式。(式。(P3P3)游牧是在特定环境中,人们依赖动物来获得主要生活资源的一种经济手段。(游牧是在特定环境中,人们依赖动物来获得主要生活资源的一种经济手段。(P7P7)经济视角经济视角“我们对北亚游牧人群与汉帝国互动的历史可有一种新理解我们对北亚游牧人群与汉帝国互动的历史可有一种新理解, ,这并非一个孰胜孰负的历史。这并非一个孰胜孰负的历史。也非一个狼与龙争的历史,而

2、是,被隔绝于华夏资源边界外人群集结为种种政治群体,以也非一个狼与龙争的历史,而是,被隔绝于华夏资源边界外人群集结为种种政治群体,以分享、竞争本地资源,或尝试突破华夏资源边界。分享、竞争本地资源,或尝试突破华夏资源边界。”(p250p250) 19521952年出生于台湾年出生于台湾 台湾师范大学毕业,台湾师范大学毕业,19921992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现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现为台湾为台湾“中研院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 1994 1994- -20032003年,在四川西部群山之间从事累计约一年年,在四川西部群山之间从事累计约一年的羌族田野研究;的羌族田野研究;

3、2002 2002- -20072007年多次到内蒙古及四川西北进行蒙古族、年多次到内蒙古及四川西北进行蒙古族、藏族游牧经济考察。藏族游牧经济考察。 “ “叛逆者叛逆者” 著作(前言著作(前言P6P6)第一章:第一章:一、游牧地区的降水和温度一、游牧地区的降水和温度 草食动物、移动。草食动物、移动。二、畜产的动物性、经济性与当地游牧环境、经济的关系。二、畜产的动物性、经济性与当地游牧环境、经济的关系。三、不同地区的不同畜产构成三、不同地区的不同畜产构成 文化价值。文化价值。四、两种基本移牧方式(水平、垂直)和更复杂的移牧方式四、两种基本移牧方式(水平、垂直)和更复杂的移牧方式 移动对游牧社会在

4、经济(财物、移动对游牧社会在经济(财物、土地)、社会结构(聚散)等方面的影响,信息的重要性。土地)、社会结构(聚散)等方面的影响,信息的重要性。五、对游牧社会生产活动的介绍,特点(利息,忙、急、变),从生产、分工、消费的环节进行农五、对游牧社会生产活动的介绍,特点(利息,忙、急、变),从生产、分工、消费的环节进行农牧生产不同的对比(游牧经济更易生存、平等、直接且易变)。牧生产不同的对比(游牧经济更易生存、平等、直接且易变)。六、辅助性生业:狡猾地承认游牧经济不自足六、辅助性生业:狡猾地承认游牧经济不自足 狩猎、采集、农作(粗犷)、贸易掠夺(强化地狩猎、采集、农作(粗犷)、贸易掠夺(强化地位与权

5、力)。位与权力)。七、游牧社会组织的两个基本概念:家庭与牧团;家庭概念的复杂易变,牧团聚散多种(阿乌七、游牧社会组织的两个基本概念:家庭与牧团;家庭概念的复杂易变,牧团聚散多种(阿乌尔),二者多变的原因是尔),二者多变的原因是“现实现实”需要和抉择。需要和抉择。八、游牧社会组织的层级关系:家族、氏族与部落;普遍与特殊八、游牧社会组织的层级关系:家族、氏族与部落;普遍与特殊(P48)(P48),亲属关系、结构性失忆,亲属关系、结构性失忆(P55P55)。)。九、分枝性社会结构,其存在合法性,九、分枝性社会结构,其存在合法性, 领袖权威领袖权威 外界互动的程度外界互动的程度 经济因素(辅助性经济)

6、经济因素(辅助性经济) 第二章:第二章:一、辩驳、破立。一、辩驳、破立。二、概述蒙、陕晋,西辽河、燕山,甘青河湟三块区域中不同的游牧社会形成过程二、概述蒙、陕晋,西辽河、燕山,甘青河湟三块区域中不同的游牧社会形成过程三、三、“专化游牧业专化游牧业”的完整概念,的完整概念,“华夏华夏”与与“游牧游牧”的相辅相成。的相辅相成。P2P2、P63P63、P78P78、P98P98“专化游牧业专化游牧业”是指在特定环境中,人民赖驯养草食动物之食性及移动性来利用水、草资是指在特定环境中,人民赖驯养草食动物之食性及移动性来利用水、草资源,以畜产满足其主要生活所需,以其他生计手段获得补充性生活资源,因此产生的

7、特定源,以畜产满足其主要生活所需,以其他生计手段获得补充性生活资源,因此产生的特定经济生产与社会组织模式。经济生产与社会组织模式。.专化游牧业是人类经济与社会行为上的一种精致选择、安排专化游牧业是人类经济与社会行为上的一种精致选择、安排与创造。(与创造。(P98P98)第三、四、五章:第三、四、五章:自然、自然、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游牧经济游牧经济游牧政体与社会游牧政体与社会草原游牧的匈奴匈奴高山河谷游牧的西羌西羌森林草原游牧的鲜卑与乌桓鲜卑与乌桓游牧游牧“国家国家”部落部落部落联盟部落联盟第六章:第六章:一、中原王朝形成的外在压力和自身对外管治策略的变化,从历史记忆的角度(黄帝一、中原王朝形成的

8、外在压力和自身对外管治策略的变化,从历史记忆的角度(黄帝 炎炎黄)解释黄)解释“华夏华夏”内涵的变化。内涵的变化。二、汉代以后游牧部族与中原王朝的互动二、汉代以后游牧部族与中原王朝的互动 (见下页图表)(见下页图表)第六章:第六章:三、历史循环论三、历史循环论1 1、拉铁摩尔:、拉铁摩尔:“机动力机动力vsvs财富财富”;游牧政权兴衰四阶段论;贮积区。;游牧政权兴衰四阶段论;贮积区。2、巴菲尔德巴菲尔德北方草原社会的凝聚依赖与中原王朝的互动两种得到物资的策略外边疆内边疆兴起模式:三波以以分枝性分枝性结构结构解释解释互动的互动的兴衰兴衰四、四、:1 1、历史本相、表相的关系、历史本相、表相的关系

9、(凹凸镜)(凹凸镜),研究的立足点(,研究的立足点(P253P253););2 2、游牧社会与中原王朝互动的历史事件是应着两个、游牧社会与中原王朝互动的历史事件是应着两个而生的(而生的(和和、“特定资源环境与人群互动下产生的种种华夏边缘特定资源环境与人群互动下产生的种种华夏边缘”、“游牧部族突破华夏帝国的资源边界或是华游牧部族突破华夏帝国的资源边界或是华夏资源边界的扩张夏资源边界的扩张”););3 3、历史本相的变化:、历史本相的变化:本相于汉初形成时,表相强化本相,使以上二本相突显本相于汉初形成时,表相强化本相,使以上二本相突显但表相中的异类也同时渐渐改变本相,使中国渐渐接受近代民族国家的影

10、响而成为中华民但表相中的异类也同时渐渐改变本相,使中国渐渐接受近代民族国家的影响而成为中华民族,形成了新的历史本相。族,形成了新的历史本相。结语:结语:一、边界:资源环境边界;一、边界:资源环境边界;“结群结群”边界;性别与阶级边界;边界;性别与阶级边界;5 5种维持边界的力量。种维持边界的力量。二、移动:匈奴、羌、鲜卑乌桓不同的越界能力和方式(二、移动:匈奴、羌、鲜卑乌桓不同的越界能力和方式(p249p249),(乌桓的部落联盟的),(乌桓的部落联盟的“最佳组织最佳组织奖奖”)三、抉择:抉择是移动的力量;抉择是三、抉择:抉择是移动的力量;抉择是“模式模式”中的细微符号变化(中的细微符号变化(

11、“人人”之情感、意图与行动抉之情感、意图与行动抉择)择)四、认知的边界、移动与抉择四、认知的边界、移动与抉择 本书的意图与书写逻辑本书的意图与书写逻辑表相是认知的边界;表相是认知的边界;突破各个学科边界突破各个学科边界“移动移动”凹凸镜,观察凹凸镜,观察“本相本相”;通过环境、生物(情景)通过环境、生物(情景) 社会(结构)社会(结构) 人文(情感、意图、抉择)人文(情感、意图、抉择) “抉择抉择”(P14)”(P14)。环境、经济、社会结构、族群认同环境、经济、社会结构、族群认同匈奴、羌、鲜卑和乌桓的季节移牧活动匈奴、羌、鲜卑和乌桓的季节移牧活动移动与政治社会结构的相互影响。(匈奴帝国与移动

12、、移动与政治社会结构的相互影响。(匈奴帝国与移动、移动与移动与羌族部落)羌族部落)“为了适应多变的生活情境,他们可能通过改变祖先谱系记忆来接纳新族群成员,或脱离原来的群体。为了适应多变的生活情境,他们可能通过改变祖先谱系记忆来接纳新族群成员,或脱离原来的群体。”(P104P104)历史本相的寻求历史本相的寻求移动凹凸镜,从不同的学科角度观察,寻求历史本相移动凹凸镜,从不同的学科角度观察,寻求历史本相家族家族氏族氏族攀亲、联合对外、短暂、历史记忆攀亲、联合对外、短暂、历史记忆P150 P150 :避灾功能,匈奴:避灾功能,匈奴“帝国帝国”对分支性结构的破坏,从而造成了匈奴内部损耗(人力不足,集中

13、放对分支性结构的破坏,从而造成了匈奴内部损耗(人力不足,集中放牧)牧)P186:P186:内部对抗内部对抗人类生态学是研究人、社会和自然界相互作用的科学,它主要从人类生态学是研究人、社会和自然界相互作用的科学,它主要从“人与自然的统一体人与自然的统一体”出发研究人与其出发研究人与其环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环境、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包括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包括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19151915年,美国社会学家年,美国社会学家(R(RPark)Park)在城市:对于开展城市环境中人类行为研究的几点意见一文在城市:对于开展城市环境中人类行为研究的几点意见一文中,将人类生态学定义为研究人和社

14、会机构的结构秩序及其形成机制的科学。中,将人类生态学定义为研究人和社会机构的结构秩序及其形成机制的科学。19241924年,他把人类生态学年,他把人类生态学定义为定义为“研究人类在其环境的选择力、分配力和调节力的影响下所形成的在空间和时间上联系的科学。研究人类在其环境的选择力、分配力和调节力的影响下所形成的在空间和时间上联系的科学。”19221922年,美国地理学家年,美国地理学家(H(HBorrows)Borrows)在美国地理学会开幕词中提出了在美国地理学会开幕词中提出了“人类生态学人类生态学”的概念。的概念。19861986年,社会学现代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霍利年,社会学现代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15、霍利(A(AHawley)Hawley)在其人类生态学一书中,对人类生态学作了在其人类生态学一书中,对人类生态学作了理论性的总结。理论性的总结。人类生态学表示生态学向哲学领域的扩展,这表明:人类生态学已经不是纯自然科学,而是自然科学、人类生态学表示生态学向哲学领域的扩展,这表明:人类生态学已经不是纯自然科学,而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人类生态学超越人与自然的主技术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人类生态学超越人与自然的主客对立,走向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由客对立,走向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由于人类生态学是在人类生态系统这一统一体中同时研究人及其环境条件,因而能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于人类生态学是

16、在人类生态系统这一统一体中同时研究人及其环境条件,因而能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科学的分析,从而揭示人与自然关系的客观规律。深入的、科学的分析,从而揭示人与自然关系的客观规律。“王明珂的游牧者的抉择与巴费尔德的危险的边疆:游牧诸帝国与中国、王明珂的游牧者的抉择与巴费尔德的危险的边疆:游牧诸帝国与中国、NN迪科迪科斯摩的古代中国及其外敌们斯摩的古代中国及其外敌们: :游牧政权在东亚史上的兴起,一并被视为近游牧政权在东亚史上的兴起,一并被视为近2020年来以新的年来以新的理论视角描述长城内外的重要著作。理论视角描述长城内外的重要著作。”边缘研究:边缘研究:当我们在一张纸上画圆时,事实上是它的当

17、我们在一张纸上画圆时,事实上是它的“边缘边缘”让它看起来更像一个圆。让它看起来更像一个圆。“在族群边缘,在族群边缘,人们强烈地坚持一种认同,强烈地遗忘一种认同,这都是在族群核心所不易见到的。这也人们强烈地坚持一种认同,强烈地遗忘一种认同,这都是在族群核心所不易见到的。这也使得使得边缘边缘成为观察、了解族群现象的最佳位置。成为观察、了解族群现象的最佳位置。”(华夏边缘)(华夏边缘)边缘研究:边缘研究:边缘话语体系。边缘话语体系。边界边界 边缘边缘明线:北方游牧社会的游牧经济和明线:北方游牧社会的游牧经济和 与中原王朝的生存资源争夺与中原王朝的生存资源争夺暗线:族群认同发展暗线:族群认同发展民族历

18、史关系新体认民族历史关系新体认多学科:多学科:“跨学科研究打开了现代学科划分过细的研究壁垒跨学科研究打开了现代学科划分过细的研究壁垒”该书不仅交叉整合了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学等学科领域的学术资源,而且在历史学内部,该书不仅交叉整合了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学等学科领域的学术资源,而且在历史学内部,民族史、古代史、考古学等各个分支也默契联动,资源共享。民族史、古代史、考古学等各个分支也默契联动,资源共享。全书全书的以环境与资源为切入点,从而剖析出的以环境与资源为切入点,从而剖析出人类经济生态和资源边界人类经济生态和资源边界、“游牧部族突破华夏游牧部族突破华夏帝国的资源边界或是华夏资源边界的扩张帝国的资源边界或是华夏资源边界的扩张”是北方游牧社会和中原互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