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积累练习_第1页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积累练习_第2页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积累练习_第3页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积累练习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古诗阅读专项积累练习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阅读下面的小诗,完成练习。一封家书妈妈,不知风儿是否将这份情向您传达,妈妈,我想家。不知什么时候,我变得如此脆弱,像个傻瓜。希望您给我个满意的回答,我到底有没有变化。玩弹球,玩泥巴,过家家,打水仗,丢石头和捉青蛙,这一切都已经放下,唯一放不下的是您和我爸。妈,以后天气热了,您要注意身体;爸在外开车,很辛苦,您一定要好好照顾他。还有,您别担心我,因为我已长大,从前那个不听话、爱打架的娃,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妈,我真的已经长大,您不要担心,不要牵挂。好了,写到这里吧,今年暑假我一定回家,希望看到一个甜甜蜜蜜、和和美美的家。

2、(1)照样子,写词语。甜甜蜜蜜(AABB式)           (2)你喜欢诗中的孩子吗?为什么?2. 课内阅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代作者(  )_,_。_,_。(1)这首诗写了什么时间,谁在哪个地方的什么事?请用一句完整的话来回答。    (2)题目中的“忆”是(   )的意思,你能从诗中找一个词来解释吗?(   )(3)  诗中的“佳节”指的什么节日?为什么这一天诗人“倍思

3、亲”?(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身在他乡,遇到佳节,(   )的思想感情,因此朗读时速度应稍(快慢),声音应稍(低缓高昂)。假如你的亲人在外地工作,春节即将来到,你把自己最想对亲人说的话浓缩为一句诗:  ,   。(5)我们学过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诗还有:(请写出两首诗的题目)3. 课外阅读。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1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像,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_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3对于诗的后两句,有人认为是表达诗人对江南景物的神往,有人认

4、为是借 古 讽今。你赞同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_4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此诗好在“千里”,另一种认为“千里”改作“十里”更切实际。你赞成哪一说?为什么?请结合诗的主旨作简要分析 。_5为了突出江南春色, 诗人选取了哪些具有江南特色的风光景物?_6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_4. 阅读下列古诗,回答问题。(古诗一)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古诗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

5、样红。(古诗三)望  洞  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1在古诗一中,诗人之所以用西子比西湖,主要是因为(   )。A.“西子”与“西湖”都有一个“西”字B.“西子”与“西湖”都在同一个地方C.“西子”与“西湖“都很美,“淡妆浓抹”都合适2古诗二描写的是西湖_季的美丽景色。在这首诗中,我最喜欢的两句诗是:“_,_。”3古诗三的前两句写了_和_互相映衬。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4根据以上三首诗,结合你平时的了解,回答下面的问题。对于西湖和洞庭湖,我更喜欢_,因为_。5. 古诗理解。示儿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

6、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1九州在诗中是指_,乃翁是指_。2这首诗看出作者的_情怀。3作者希望“王师”是_4诗中,临终前,诗人的遗憾是(用原句回答)_,诗人的遗恨是(用原句回答)_,诗人的遗愿是(用原句回答)_6. 把古诗补充完整并写话。游 子 吟(  )_,_。_,_。_,_。请你用一两句话赞美一下自己的妈妈。_ 7. 课内阅读。饮湖上初晴后雨宋  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1“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诗人既写了_,又写了_;既有_之景,又有_之韵。(

7、0;   )A.湖;山;春天;夏天 B.湖光;山色;晴和;雨天 C.湖光;山色;温暖;凉爽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句以绝色美人比喻_,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_,而且_,情味隽永。(    )A.西湖;生命;新奇别致 B.美景;生命;新奇怪异 C.晴天的西湖;活力;别有情趣3“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作者把西湖比作_,两者的相似之处是_。这两句运用了_修辞手法,“淡妆”与前面“_”相照应,”浓抹”与前面“_”相照应,“相宜”与“_”、“_”相照应。( &#

8、160;  )A.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比喻;潋滟;空蒙;好;奇B.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夸张;空蒙;潋滟;好;奇C.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比喻;空蒙;潋滟;好;奇8. 按要求填空。1.山行的作者是 朝的 。2.“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这句诗的意思是:   。3.山行中写行路的人被傍晚枫林吸引而停下车来 ,那经霜打的枫叶在夕阳的晚照下比二月的花朵还要红艳的诗句是 , 。9.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

9、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1)选择下列字词的正确解释。径    A小路 B经过生    A生活 B产生,生出坐    A座位 B因为擎    A举,向上托 B拿取君    A君主 B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2)诗人   在山行中描写了   、   、   、&

10、#160;  、   、   六种景物,其中最让他心醉的景象是   和   。赠刘景文中描写了   、   、   、   四种景物,其中能让人感受到丰收景象的是   和   。(3)两首诗虽然描写的是同一个季节,但在写法上略有不同。两首古诗前两句都是写景,但到了后两句时,第一首

11、古诗是   ,第二首古诗是   。(4)你最喜欢以下描写秋天的诗句中的哪一句?为什么?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秋天的诗句,写一写。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B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C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10.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注释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来的。老大:年纪大了。乡音:家乡的口音。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1)结合注释,给诗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少 

12、60; (sho shào) 相   (xin xiàn)(2)从诗中找出两对意思相反的词语。            (3)“儿童相见不相识”的原因是什么呢?请用诗中的句子回答。11. 阅读溪边,回答问题。垂柳把溪水当做梳妆的镜子,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忽然扑腾一声人影碎了,人影给溪水染绿了,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1)把文中的比喻句抄下来。(2)溪边这首诗中小朋友在干什么?(3)这

13、首诗中描写的景物有:   、   、   、   、   和   。(4)这首诗有静、有动,如两幅水墨画。请把写“动态美”的语句画上横线。(5)照样子,填一填。例:红彤彤(ABB式)、   、   例:依依不舍(AABC式)   、12. 阅读后回答。送人之松江宋俞桂西风萧瑟入船窗,送客离愁酒满缸。要记此时分袂处,暮烟微雨过松江。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袂:袖子。诗中“分袂”是分别的意思。1送人之松江所写送别的季节是_,别董大所写送别的季节是_。2请赏析这两首送别诗所表达的不同情感。_13. 古诗阅读。所见牧童骑_,歌声振林樾。意欲捕_,忽然_立。1先补全古诗,再完成练习。2给诗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欲:想要。   将要。   欲望。(_)立:立刻。   站。 存在,生存。(_)14. 阅读寓言诗,完成练习。鸡生金蛋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