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_第1页
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_第2页
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_第3页
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_第4页
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谈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使学生在 中学学习阶段就能很好地掌握一些传统文化知识,接受爱国主义教 育,陶冶情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这是一个值得关注 的课题。语文,对传承优秀文化,构筑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非凡的意义。新课标也强调在语文学习中要培养学生能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 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然而,在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中,还存 在着重记忆而轻感悟;重德育而轻美育;重内容而轻形式等一些问题。 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究其原因,是在浮躁的社会环境和应试教育 的制约下,教育变得急功近利。不仅学生常常抱怨 :为什么现代人还 要学习古

2、人的文章?教师的教学也往往只停留在工具性的教学上。满足于字词的疏通和掌握以及语法现象、句式特点的辨析等等而并非是 一种文化的传递和弘扬。要改变这种现状,我认为语文教师应具有“忘怀以造事,无心而为功”的思想,所谓“忘怀以造事,无心而为 功”不是说什么也不做,什么都不去追求;而是指教师要放眼长远, 不为社会压力和个人欲望所累,准确把握教育的本质规律和学生身心 发展的需要,发挥语文学科“人文化成”的教育功能,贴近学生的心 灵世界与情感世界,自觉地,有机地进行文化熏陶,用传统的文化精 神为他们打造一点“精神的底子”,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高尚情 操,提高文化素养,以致终身受益。具体而言就是要在传统文化

3、教育 中做到:一、注重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目前,传统文化教育的效率之所以不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 于教师在考试的制约下,只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把文质兼美的文化 精品,寻词摘段,用解剖刀肢解,将文化传承降格为语文训练。这样 就难以实现素质教育所要求的真正的现代语文素养教育。例如,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古代经典的诗句,它们都是一些极简单的平常词语构 成,如果只分解其词性,把本身的词义解释相加,是无法欣赏其深厚 的文化意蕴,感受其动人的美学韵味的。因此,学生的传统文化积累 不能仅仅注重记忆和背诵,更重要的是理解和感悟。而要有效地让学 生产生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就要以现代视角,借助现代技术,对

4、传统文化予以现代表述。1、对传统文化的当代理解。文化传承的目的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超越。任何一种文化都具 有时代性。对于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例如,在我们的教学 中经常讲到的气节,不论是无衣、国殇,还是正气歌都 体现出一种古人对浩然正气的坚持和追求。但这种气节又与封建社会 的忠义观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与我们今天所提倡的讲正气、树新 风是有明显不同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站在现代人的角度, 以现 代眼光阐释传统文化。2、借助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代中学生往往难以进入古人的精神世界, 难以领会古人那种思 虑深沉、感时伤

5、叹之处。而多媒体技术的介入不仅可以极大地消除课 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拉近学生与传统文化的距离;还能够通 过创设具体情境,诱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对教材的理解经由文字 形象文字的感知转换过程变得更加直观、生动,贴近生活。 例如明湖居听书中描绘白妞精湛的说书技艺,那“花坞春晓,百 鸟乱鸣”的境界,如果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参与,无论教师怎样对字 词展开分析,可能学生都难以完全领会。而借助多媒体技术,能够让 学生较直观地感受到优美的画面意境,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的体会文 本高超的表述技巧。二、教师应注重充分发掘传统文化中的美。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教学生学会做人, 因而,我们的传统文化 教育往往被简化

6、为传统美德教育。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学作品对于帮 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确实具有重大意义。然而正如蔡元 培先生所说,要开发人本身所具有的美好的东西, 这不是要外加一个 什么东西,而是要把一个人内在美好的本质激发出来使它升华、丰富,跟这个世界建立一种更加广泛的联系。 语文教育要实现学生的自我成 长,激发学生的生命力,让学生获得向善的情感力量,就要使学生体 悟到至真的美感,达到一种超功利的人格审美境界。语文大纲也指 出:“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 力;发展健全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因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即进行审美教育,也应是语

7、文学 科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之一。1、发掘传统文化中的音韵美。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这是语文的基本功。然而,在教学实践中, 却常常被人忽视。接受美学认为,作品能否实现其价值,一定要靠读 者的阅读才能衡量,白纸黑字只能在读者的接受中才能转化为形象的 画面和勃勃的生命。这个过程中,读者实质上直接参加了作品文学价 值的创造。当然,这种阅读决不是表面上的浮光掠影、一目十行,读 者应积极地表现出主观能动性一一如运用知识、调动经验,发挥想象 感情投人,深沉体验等。因此,在传统文化教育中教师应从美学欣赏 的角度加强对学生的朗读训练。如在阿房宫赋的教学过程中,教 师一方面结合语言教学,让学生领会汉语语音音

8、节清晰,音调变化丰 富,富于音乐感的特点,让学生体会汉语语音本身的美;另一方面提 供现代著名朗诵大家的朗诵光盘, 使学生在跟读、朗读之中体会语言 美,感受到学习传统文学作品是一种美的享受,从而大大激发他们学 习传统文学作品的兴趣。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大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 的语言艺术美的感受能力提高了,阅读的兴趣也浓了。2、发掘传统文化中的情感美。“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通过感性的 交流,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和推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深刻的教育。 传统文化教育切忌进行空洞的说教, 牵强的联系实际。教师在教学中 要“披文以入情”,精心创设审美意境,对学生进行审美意识的培养, 审美

9、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在这个过程中,审美情境不是强加给学生的, 而是从学生审美心理自由出发而设定的, 因而,较之单纯的说教更易 于被学生理解并引起审美情感的共鸣。如在讲读赤壁赋时,着重 让学生体会 “清风徐来??水光接天” 一段,描写的一幅月夜江色图。“清风徐来”,见出秋气之爽;“白露横江”,写出秋意之浓;“水光 接天”,状摹秋水之汪。秋江浩阔,自然激发了作者浩阔的胸襟。作 者对秋江秋夜的欣赏,举酒咏诗的举止,都分明传达了欢愉的畅游之 情。通过对全文优美意境的感受,在学生的眼中,这篇文章呈现在自 己眼前时不再是单纯的语言现象, 而是一种活生生的绚丽图画,从而 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认识和感悟。3、发掘

10、传统文化中的形式美。目前语文教学的弊病之一就是漠视言语的形式, 而过分关注言语 的内容。以对语言文字所附的思想、内容的理解代替学生对语言的领 悟。实际上语文学科一方面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 要教给学生语言规 则,使其能够熟练地使用语言这种工具,并能借助这种工具欣赏、理 解别人的作品;另一方面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又要排除万难促使学 生跨越语言规则的障碍作尽情尽意的表达, 并超越作品的语言去挖掘 作者语言变形之后所表达的情和意。这正是解决我们在传统文化教育 中面临“只能意会,无法言传”的窘境的金钥匙。如读曹操的观沧海:前六句写实景,后四句写虚景。如果把每句 分解开,只能表现大海的一些很平常的景色特点

11、。 但如果跨越语言的 表面意义,通过对四言诗较五言诗语言更为醇厚简质的特点把握,结 合作者的创作背景,诗中建功立业的抱负、昂扬奋发的精神就很容易 为学生所体会。这种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领悟词语本身符号概念以 外的语境意义、文化意义,正是学生面对文化精品,能够进行鉴赏和 评价的关键所在。4、加强应用,启迪学生创造美的智慧。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审美教育,既应注重引导学生欣赏美、认识美, 又应注重启迪学生创造美的智慧,训练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在 审美实践中有美的创造、美的发现,从而实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 对接。如在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就应注重启发学生的想象。诗歌是 想象的果实,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同样,诗歌欣赏也离不开想象, 诗人以简约的语言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 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巧妙 地启发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完成对文学作品的转换、补充、再创造 的过程,从而领会其中蕴含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