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闭环不可逆PWM直流调速系统_第1页
双闭环不可逆PWM直流调速系统_第2页
双闭环不可逆PWM直流调速系统_第3页
双闭环不可逆PWM直流调速系统_第4页
双闭环不可逆PWM直流调速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题目:双闭环不可逆PWM直流调速系统 院 系:工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系专 业:自动化 班 级:自动化1202 姓 名:王学松 学 号:201202022007 指导教师:王选诚 二一五年七月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一、基本情况 学时:1周 学分:1学分 适应班级:自动化1201-1202二、进度安排本设计共安排1周,合计30学时,具体分配如下:实习动员及准备工作: 2学时总体方案设计: 4学时硬件设计: 12学时撰写设计报告: 8 学时答辩: 4学时教师辅导: 随时三、基本要求1、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理论设计与撰写设计报告等。其中理论设计又

2、包括总体方案选择,硬件系统设计、硬件设计包括单元电路,选择元器件及计算参数等;课程设计的最后要求是写出设计总结报告,把设计内容进行全面的总结,若有实践条件,把实践内容上升到理论高度。2、课程设计的教学要求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的教学采用相对集中的方式进行,以班为单位全班学生集中到设计室进行。做到实训教学课堂化,严格考勤制度,在实训期间累计旷课达到2节以上,或者迟到、早退累计达到4次以上的学生,该课程考核按不及格处理。在实训期间需要外出查找资料,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内方可外出。 课程设计的任务相对分散,每5-6名学生组成一个小组,完成一个课题的设计。小组成员既有分工、又要协作,同一小组的成员之

3、间可以相互探讨、协商,可以互相借鉴或参考别人的设计方法和经验。但每个学生必须单独完成设计任务,要有完整的设计资料,独立撰写设计报告,设计报告雷同率超过60%的课程设计考核按不及格处理。四、设计题目及控制要求题目:双闭环不可逆PWM直流调速系统要求:1稳态无静差i5%,转速超调量n20%;2完成系统个环节的原理图设计和参数计算;3根据技术要求,对系统进行动态校正,确定ASR调节器与ACR调节器的结构型式及进行参数计算,使调速系统工作稳定,并满足动态性能指标的要求;4调速系统中设置有过电压、过电流等保护,并且有制动措施;设计不可逆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基本技术数据参数如下:直流电动机:Pn

4、=10kw,Un=220V,In=53.5A,nN=1500r/min,=1.5, Ra=0.37,I=2mH,Tm= 0.063s,GD2=125Nm2,电枢回路总电阻R=0.58。五、设计报设计完成后,必须撰写课程设计报告。设计报告必须独立完成,格式符合要求,文字(不含图形、程序)不少于3000字,图形绘制规范。设计报告的格式如下: 1、封面 2、摘要 3、目录4、正文(1) 所作题目的意义、本人所做的工作及系统的主要功能;(2) 方案选择及论证;(3) 硬件电路设计及描述(包括硬件的选型及电路图、输入输出接线图等的设计);5、心得体会 6、参考文献 不少于5篇。六、考核方法运动控制系统课

5、程设计的考核方式为考查,考核结果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等,分数在90-100之间为优秀,80-89分之间为良好,70-79分之间为中等,60-69分之间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考核分三个方面进行:平时表现20%;设计过程25%;设计报告 40%;设计答辩15%。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课程设计考核按不及格处理: 1、设计期间累计迟到、早退达4次;2、设计期间累计旷课达2节; 3、设计报告雷同率超过60%或无设计报告;4、不能完成设计任务,达不到设计要求。摘 要在电气时代的今天,电动机在工农业生产、人们日常生活中起着十分分重要的作用。直流电机是最常见的一种电机,在各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

6、用。研究直流电机的控制和测量方法,对提高控制精度和响应速度、节约能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电机调速问题一直是自动化领域比较重要的问题之一。不同领域对于电机的调速性能有着不同的要求,因此,不同的调速方法有着不同的应用场合。本文基于PWM的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进行了研究,并设计出应用于直流电动机的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首先描述了变频器的发展历程,提出了PWM调速方法的优势,指出了PWM调速方法的发展前景,点出以PWM变频调速方式应用最为广泛,本文将对PWM的理论进行详细论述。在此基础上,做出SG3525单片机控制的PWM变频调速系统的整体设计,然后对各个部分分别进行论证,力图在每个组成单元上都达到最好的系

7、统性能。关键词:直流调速 双闭环 PWM SG3525 直流电机目录第1章 绪论111 直流调速系统的概述112 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113 设计内容和要求21.3.1 设计要求21.3.2 设计内容21.3.3 技术参数3第2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42.1 设计分析42.1.1 双闭环调速系统的结构图42.1.2 直流双闭环系统的原理42.1.3 双闭环调速系统优点52.1.4 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系统72.1.5 PWM变换器介绍9第3章 电路设计143.1 PWM(双极式)主电路设计143.2 双闭环调节器电路设计143.2.1 电流调节器143.2.2 转速调节器153.3 信号产生电路

8、153.4 IGBT基极驱动电路原理173.5 基于EXB841驱动电路设计183.6 锯齿波信号发生电路19第4章 系统参数计算204.1 电流调节器的设计204.2 转速调节器的设计21总结23参考文献24第1章 绪论11 直流调速系统的概述 三十多年来,直流电机调速控制经历了重大的变革。首先实现了整流器的更新换代,以晶闸管整流装置取代了习用已久的直流发电机电动机组及水银整流装置使直流电气传动完成了一次大的跃进。同时,控制电路已经实现高集成化、小型化、高可靠性及低成本。以上技术的应用,使直流调速系统的性能指标大幅提高,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直流调速技术不断发展,走向成熟化、完善化、系列化、标准

9、化,在可逆脉宽调速、高精度的电气传动领域中仍然难以替代。直流调速是指人为地或自动地改变直流电动机的转速,以满足工作机械的要求。从机械特性上看,就是通过改变电动机的参数或外加工电压等方法来改变电动机的机械特性,从而改变电动机机械特性和工作特性机械特性的交点,使电动机的稳定运转速度发生变化。直流电动机具有良好的起、制动性能,宜于在广泛范围内平滑调速,在轧钢机、矿井卷扬机、挖掘机、海洋钻机、金属切削机床、造纸机、高层电梯等需要高性能可控电力拖动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交流调速系统发展很快,然而直流拖动系统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比较成熟,并且从反馈闭环控制的角度来看,它又是交流拖动控制系统的

10、基础,所以直流调速系统在生产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2 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在单闭环调速系统中,电网电压扰动的作用点离被调量较远,调节作用受到多个环节的延滞,因此单闭环调速系统抵抗电压扰动的性能要差一些。双闭环系统中,由于增设了电流内环,电压波动可以通过电流反馈得到比较及时的调节,不必等它影响到转速以后才能反馈回来,抗扰性能大有改善因此,在双闭环系统中,由电网电压波动引起的转速动态变化会比单闭环系统小得多。用经典的动态校正方法设计调节器须同时解决稳、准、快、抗干扰等各方面相互有矛盾的静、动态性能要求,需要设计者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初学者则不易掌握,于是有必要建立实用的设计

11、方法。大多数现代的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均可由低阶系统近似。若事先深入研究低阶典型系统的特性并制成图表,那么将实际系统校正或简化成典型系统的形式再与图表对照,设计过程就简便多了。这样,就有了建立工程设计方法的可能性。13 设计内容和要求1.3.1 设计要求(1)该调速系统能进行平滑地速度调节,负载电机不可逆运行,具有较宽地转速调速范围(D10),系统在工作范围内能稳定工作;(2)系统静特性良好,无静差(静差率S2);(3)动态性能指标:转速超调量n8%,电流超调量i5%,动态最大转速降n810%;调速系统的过渡过程时间(调节时间)ts1s;(4)系统在5%负载以上变化的运行范围内电流连续;(5)

12、调速系统中设置有过电压、过电流保护,并且有制动措施;(6)主电路采用三项全控桥;1.3.2 设计内容(1)根据题目的技术要求,分析论证并确定主电路的结构形式和闭环调速系统的组成,画出系统组成的原理框图。(2)调速系统主电路元部件的确定及其参数计算(包括有变压器、电力电子器件、平波电抗器与保护电路等)。(3)驱动控制电路的选型设计(模拟触发电路、集成触发电路、数字触发电路均可)。(4)动态设计计算:根据技术要求,对系统进行动态校正,确定ASR调节器与ACR调节器的结构形式及进行参数计算,使调速系统工作稳定,并满足动态性能指标的要求。(5)绘制双闭环直流不可逆调速系统电器原理图(要求用计算机绘图)

13、,并用Orcad或Matlab软件进行拖动控制系统仿真以及硬件仿真。(建立传递函数方框图),并研究参数变化时对直流电动机动态性能的影响。1.3.3 技术参数(1)晶闸管整流装置:Rrec=0.15,Ks=36;(2)负载电机额定数据:Pn=10kW,UN=220V,IN=53.5A,nN=1500r/min,Ra=0.37,=1.5;(3)系统主电路R=0.58,Tm=0.063s;第2章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2.1 设计分析2.1.1 双闭环调速系统的结构图直流双闭环调速系统的结构图如图2.1所示,转速调节器与电流调节器串极联结,转速调节器的输出作为电流调节器的输入,再用电流调节器的输出去控制P

14、WM装置。其中脉宽调制变换器的作用是:用脉冲宽度调制的方法,把恒定的直流电源电压调制成频率一定、宽度可变的脉冲电压序列,从而可以改变平均输出电压的大小,以调节电机转速,达到设计要求。图2.1 双闭环调速系统的结构图2.1.2 直流双闭环系统的原理ASR(速度调节器)根据速度指令Un*和速度反馈Un的偏差进行调节,其输出是电流指令的给定信号Ui*(对于直流电动机来说,控制电枢电流就是控制电磁转矩,相应的可以调速)。ACR(电流调节器)根据Ui*和电流反馈Ui的偏差进行调节,其输出是UPE(功率变换器件的)的控制信号Uc。进而调节UPE的输出,即电机的电枢电压,由于转速不能突变,电枢电压改变后,电

15、枢电流跟着发生变化,相应的电磁转矩也跟着变化,由Te-TL=Jdn/dt,只要Te与TL不相等转速会相应的变化。整个过程到电枢电流产生的转矩与负载转矩达到平衡,转速不变后,达到稳定。2.1.3 双闭环调速系统优点一般来说,我们总希望在最大电流受限制的情况下,尽量发挥直流电动机的过载能力,使电力拖动控制系统以尽可能大的加速度起动,达到稳态转速后,电流应快速下降,保证输出转矩与负载转矩平衡,进入稳定运行状态1。这种理想的起动过程如图2.2所示。为实现在约束条件快速起动,关键是要有一个使电流保持在最大值的恒流过程。根据反馈控制规律,要控制某个量,只要引入这个量的负反馈。因此采用电流负反馈控制过程,起

16、动过程中,电动机转速快速上升,而要保持电流恒定,只需电流负反馈;稳定运行过程中,要求转矩保持平衡,需使转速保持恒定,应以转速负反馈为主。采用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系统。如图2.3所示。0nnt图2.2理想启动过程图2.3 双闭环直流调速控制系统原理图图2.4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动态结构图参考双闭环的结构图和一些电力电子的知识,采用机理分析法可以得到双闭环系统的动态结构图如图2.4所示。2.1.4 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系统tn0(a) IdLnIdmtId0 IdLnIdm(b) (a)带电流截止负反馈的单闭环调速系统 (b)理想的快速起动过程图2.5直流调速系统的电流、转速启动特性曲线双闭环控制

17、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获得接近于理想的起动过程,因此在分析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动态性能时,有必要先探讨它的起动过程。双闭环调速系统在突加给定电压Un*由静止状态起动时,转速和电流的过渡过程如图2.5所示。由于在起动过程中转速调节器ASR经历了不饱和、饱和、退饱和三个阶段,整个过渡过程也就分为三个阶段,在图中表以、和。第阶段:0t1是电流上升阶段。突加给定电压Un*后,通过两个调节器的控制作用,使Uct、Udo、Id都上升,当IdIdl后,电动机开始转动。由于电机惯性的作用,转速的增长不会太快,因而ASR的输入偏差电压Un=Un*Un数值较大并使其输出达到饱和值U*im,强迫电流Id迅速上升。当Id=

18、Idm时,UiU*im,电流调节器ACR的作用使Id不再迅速增加,标志着这一阶段的结束。在这一阶段中,ASR由不饱和很快达到饱和,而ACR一般应该不饱和,以保证电流环的调节作用。第阶段:t1t2是恒流加速阶段。这一阶段是起动过程的主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ASR一直是饱和的,转速环相当于开环状态,系统表现为在恒流给定U*im作用下的电流调节系统,基本上保持电流Id恒定(电流可能超调,也可能不超调,取决于ACR的参数),因而拖动系统的加速度恒定,转速呈线性增加。又Ud0=RdId+Cn,nUd0Uct,这样才能保持Id=cont。由于ACR是PI调节器,要使它的输出量按线性增长,其输入偏差电压Ui

19、=U*i-Ui必须维持一定的恒值,也就是说,Id应略低于Idm。此外还应指出,为了保证电流环的这种调节作用,在起动过程中电流调节器是不能饱和的,同时整流装置的最大电流Ud0m也须留有余地,即晶闸管装置也不应饱和,这都是设计中必须注意的。第阶段:t2以后是转速调节阶段。此时n=n*,Un=U*n,Un=0,但由于积分作用,U*i=U*im,所以电动机仍在最大电流下加速,必然使转速必超调。当nn*时,UnIdl,在一段时间内,转速仍继续增加。当Id= Idl时,T=TL,n达到最大值(t3时刻)。此后,电动机在负载的阻力下减速,与此相应,电流Id也出现一段小与IdL的过程,直到稳定。在这最后的转速

20、调节阶段内,ASR与ACR都不饱和,同时起调节作用。由于转速调节在外环,ASR处于主导地位,而ACR的作用则是力图使Id尽快地跟随ASR的输出量U*i,或者说,电流内环是一个电流随动子系统。综上所述,双闭环调速系统的起动过程有三个特点:1饱和非线性。在不同情况下表现为不同结构的线性系统。2准时间最优控制。阶段属于电流受限制条件下的最短时间控制。采用饱和非线性控制方法实现准时间最优控制是一种很有使用价值的控制策略,在各种多环系统中普遍地得到应用。3转速必超调。按照PI调节器的特性,只有转速超调,ASR的输入偏差电压Un为负值,才能使ASR退饱和。这就是说,采用PI调节器的双闭环调速系统的转速必超

21、调。2.1.5 PWM变换器介绍脉宽调速系统的主要电路采用脉宽调制式变换器,简称PWM变换器。PWM变换器有不可逆和可逆两类,可逆变换器又有双极式、单极式和受限单极式等多种电路。下面分别对各种形式的PWM变换器做一下简单的介绍和分析。不可逆PWM变换器分为无制动作用和有制动作用两种。图2.6(a)所示为无制动作用的简单不可逆PWM变换器主电路原理图,其开关器件采用全控型的电力电子器件。电源电压Us一般由交流电网经不可控整流电路提供。电容C的作用是滤波,二极管VD在电力晶体管VT关断时为电动机电枢回路提供释放电储能的续流回路。 (a)原理图 (b)电压和电流波型图2.6 简单的不可逆PWM变换器

22、电路电力晶体管VT的基极由频率为f,其脉冲宽度可调的脉冲电压Ub驱动。在一个开关周期T内,当0tton时, Ub为正,VT饱和导通,电源电压通过VT加到电动机电枢两端;当tontT时,Ub为负,VT截止,电枢失去电源,经二极管VD续流。电动机电枢两端的平均电压为Ud= Uston/T=Us式中,=Ud/U5=ton/TPWM电压的占空比,又称负载电压系数。ton的变化范围在01之间,改变,即可以实现对电动机转速的调节。图2.6(b)时电动机电枢的脉冲端电压ud、平均电压ud和电枢电流id的波型。由图可见,电流是id脉动的,其平均值等于负载电流Idl=TL/Cm(TL负载转矩,Cm直流电动机在额

23、定磁通下的转矩电流比)。由于VT在一个周期内具有开关两种状态,电路电压平衡方程式也分为两阶段,即在0tton期间U5=Rid+Ldid/dt+E在tontT期间0=Rid+Ldid/dt+E式中,R,L电动机电枢回路的总电阻和总电感;E电动机的反电动势。PWM调速系统的开关频率都较高,至少是14kHz,因此电流的脉动幅值不会很大,再影响到转速n和反电动势E的波动就更小,在分析时可以忽略不计,视n和E为恒值。这种简单不可逆PWM电路中电动机的电枢电流iD不能反向,因此系统没有制动作用,只能做单向限运行,这种电路又称为“受限式”不可逆PWM电路。这种PWM调速系统,空载或轻载下可能出现电流断续现象

24、,系统的静、动态性能均差。图2.7(a)动作用的不可逆PWM变换电路,该电路设置了两个电力晶体管VT1和VT2,形成两者交替开关的电路,提供了反向电流的-id通路。这种电路组成的PWM调速系统可在第I、II两个象限中运行。VT1和VT2的基极驱动信号电压大小相等,极性相反,即Ub=-Ub2。当电动机工作在电动状态时,在一个周期内平均电流就为正值,电流id分为两段变化。在0tton期间,Ub1为正,VT1饱和导通;Ub2为负,VT2截止。此时,电源电压U5加到电动机电枢两端,电流id沿图中的回路1流通。在tontT期间,Ub1和Ub2改变极性,VT1截止,原方向的电流id沿回路2经二极管VD2续

25、流,在VD2两端产生的压降给VT2施加反压,使VT2不可能导通。因此,电动机工作在电动状态时,一般情况下实际上是电力晶体管VT1和续流二极管VD2交替导通,而VT2则始终不导通,其电压、电流波型如图2.7(b)所示,与图2-1没有VT2的情况完全一样。如果电动机在电动运行中要降低转速,可将控制电压减小,使Ub1的正脉冲变窄,负脉冲变宽,从而使电动机电枢两端的平均电压Ud降低。但是由于惯性,电动机的转速n和反电动势E来不及立刻变化,因而出现Udci满足近似条件;2) 忽略反电动势变化对电流环动态影响的条件:ci31/ TmTl 即31/ TmTl=31/(0.0840.0178=77.58s-1

26、ci满足近似条件。4)计算调节器电阻和电容 调节器输入电阻为R0=40K,各电阻和电容值计算如下 Ri=KiR0=0.7440 K=29.6 K, Ci=ti/Ri=0.0178/(29.6103)106F=0.6, Coi=4Toi/R0=(40.002)/(40103)106F=0.2F。 4.2 转速调节器的设计(1)确定时间常数1)电流环等效时间常数:2Ti=20.0037=0.0074s; 2)转速滤波时间常数:Ton=0.01s;3)转速环小时间常数近似处理:T n=2Ti+Tom=0.0174s 。(2)选择转速调节器结构按跟随和抗扰性能都能较好的原则,在负载扰动点后已经有了一个

27、积分环节,为了实现转速无静差,还必须在扰动作用点以前设置一个积分环节,因此需要由设计要求,转速调节器必须含有积分环节,故按典型型系统选用设计PI调节器,其传递函数为:WASR(s)=Kn(ts+1)/tns(3)选择调节器的参数根据跟随性和抗干扰性能都较好的原则取,则ASR超前时间常数为tn=hTn=50.0174s=0.087s; 转速开环增益:KN=(h+1)/(2h2T2n)=6/(2250.01742)s-2=396.4s-2 ;ASR的比例系数:Kn=(h+1)CeTm/(2hRTN)=(62.30.040.084)/(253.40.0174)=19.6。(4)近似校验转速截止频率为

28、:cn=KN/1=KNtn=396.40.087s-1=34.5s-11)电流环传递函数简化条件:cn3-1(KI/Ti)1/2即3-1(KI/ Ti)1/2=63.7s-1cn满足简化条件。2) 小时间常数近似处理条件:cn3-1(1/2TiTon)1/2 现在,3-1(1/2TiTon)1/2=38.75cn满足近似条件。(5)计算调节器电阻和电容 调节器输入电阻R0=40K,则 Rn=KnR0=19.640 K=784 K; Cn=tn/Rn=0.087/(784103)106F=0.11F,取0.2F; Con=4Ton/Ro=(40.01)/(40103) 106F=1F,取1F。 (6)检验转速超调量当h=5时,查表得,n=37.6%,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实际上,由于这是按线性系统计算的,而突加阶跃给定时,ASR饱和,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