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选修人教课标版新编高中作文写作教程第三十章 “诗情达意”——诗歌创作入门_第1页
语文选修人教课标版新编高中作文写作教程第三十章 “诗情达意”——诗歌创作入门_第2页
语文选修人教课标版新编高中作文写作教程第三十章 “诗情达意”——诗歌创作入门_第3页
语文选修人教课标版新编高中作文写作教程第三十章 “诗情达意”——诗歌创作入门_第4页
语文选修人教课标版新编高中作文写作教程第三十章 “诗情达意”——诗歌创作入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选修人教课标版新编高中作文写作教程第三十章 “诗情达意”诗歌创作入门学习目标1对诗歌这一写作手法有较全面的了解;2能掌握诗歌写作的一般技巧;3能够把这些技巧运用到写作中,学写一些诗歌。写作指津诗歌是文学的重要体裁之一。诗言志,歌咏言(尚书尧典)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谓之歌。(汉书艺文志)诗歌具有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价值。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汉书艺文志)孔子提倡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我国历来强调诗言志。言志的诗必须具有从思想感情上影响人和对人进行道德规范的力量。诗是人类向未来所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艾青:诗论)高中诗

2、歌写作向来不被教师和学生重视,很重要的原因是在于高考不把诗歌写作纳入考试要求,但诗歌作为最古老的文学体裁之一,以其强烈的情感表达方式和富有音乐性的语言深受学生的喜爱,加之新教材中也出现了诗歌写作的训练,所以把诗歌纳入高中写作教程是很有必要的。随着学生基本语文素养的提高,情感的丰富,诗歌作品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学生的写作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诗歌写作,学会运用诗歌这种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由于高中学生能力有限,对诗歌这种体裁不能很好地驾驭,在此就简单谈谈诗歌写作。诗歌构思的过程总括起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寻找诗情。诗歌是抒情性最强的一种文学样式,情感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和原动力,寻找诗情在诗歌创作

3、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可以从生活寻找诗情,含辛茹苦的父母,和蔼可亲的老师,离别的愁思,成功的快乐都可以成为我们诗歌表达的对象。理想、青春、自由、怜悯、友情、亲情这一些人类动人的情感,都是我们诗歌创作的不竭的源泉。我们也可以从大自然这一百科全书中去寻找诗情,大自然丰富多彩,蕴含着无限诗意,“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切壮观的景象哪个不能触动我们的心弦呢?关键是我们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并且把触动我们心灵的情感及时的表达出来,这样写出来的诗歌才是动人的,能与别人产生情感共鸣的。 二、选取角度。抒发诗情应选择合适的角度。一般地讲,有两个大角度,一是直抒胸臆,诗人直

4、接站出来抒情,通常采用呼告、排比、反复、对偶(重语言形式)的修辞手法。用这个角度写诗,应忌空泛,要创造出鲜明的个性化的诗人形象,否则容易直露。另一个角度是象征,寄托,借物寄情,借人表意,借景写感,诗人的感情不是直接传递出来,但由于通过一定的中转媒介,这份感情更加蕴藉,值得回味,通常采用比喻、拟人、暗示、象征、对比、省略、变形、反讽(重语言效果)等修辞手法。我们的同学由于缺乏诗歌创作的功底,认为只要分段分行就是一首诗歌,内容直白,情感直露,不符合诗歌思想内容的集中性、语言形式的音乐性的特点。所以同学们在初学诗歌写作时,要适当地借助些诗歌的表现手法,如选取某些符合情感表达需要的意象或者借助眼前之景

5、眼中之物亦或是虚拟之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例如一位学生写夜思“我必须是自己的主宰,作为树的形象屹立在那里,风口最急的那里。把根,紧握在地下,让叶,飘扬在风里。”这里作者托物言志,借助于树的形象表达自己主宰自己命运的坚强的决心。三、布局谋篇。优秀诗歌十分讲究音乐性,席勒甚至认为“诗里的音乐在我心中鸣响,常常超过其内容的鲜明表象”。诗的开头、结尾怎么写,各部分之间如何组成有机的整体,应该如何分段分行,处理好诗句内部的停顿,把握好诗句的感情节奏都需要认真考虑。如冯至的什么能从我身上脱落,句式整齐匀称,节奏鲜明,读时会感受到适应思想内容的需要而产生的优美韵律。如最后一节:歌声/从音乐的身上/脱落,归终/

6、剩下了/音乐的身躯化作/一脉的青山/默默。像第二句,按词语节奏停顿为“归终/剩下了/音乐的/身躯”,通过比较我们就发现,句内按语义节奏停顿的效果比按词语节奏停顿要好,气韵流转,情感呈自然流动状态。一般而言,一行三停顿比较适宜。此外,同学们还应该注意不同韵脚的对内容的影响,体会不同韵脚的美感效应即注重押韵。如雨巷中押长、巷、娘、芳、惶、怅、光、茫等字的“ang”韵,显得迷惘、悠远、深沉,传达出梦幻般的氛围和青春期无可名状的渴望。这些韵脚都很好地为思想感情服务。有的诗歌是散文化,不押韵,这更需要作者有极其深厚的文化积累和文学创作。四、锤炼语言。语言是诗的表现的最重要因素。诗的语言表现方法主要有:比

7、喻,起兴,借代,反衬,象征,通感,矛盾修饰,虚实组合等。 此外还有其他的一些修饰方法,它们都有助于诗情诗意的表现。习作者唯有通过阅读、研究和多写才能掌握诗的语言修辞技巧。写诗,不仅要重视修辞,还要重视词句锤炼。古今的著名诗人都注意诗句的推敲和锤炼。 诗句的推敲,决不是单纯的形式技巧问题,它与诗意、诗味,和表现诗的主题密切相关。像“黑夜过去了就是光明”这样一个意思,如果平白地直说出来,会令人觉得淡然无味,臧克家反复寻思,最后才把它写成:“黑夜的长翼底下,/伏着一个光亮的晨曦。”诗歌对我们高中学生来说,是最难把握的文体。原因一是读得少,没有文体积累,二是诗歌本身要求有强烈的情感性,学生可能很难在短

8、时间里激发起来。鉴于学生能力有限,这里只是简单地介绍了诗歌的创作过程,旨在激起同学们写作的兴趣,积极尝试创作,我们的同学要想学写诗歌写出好的诗歌还必须依靠大量的积累。范文示例(一)蜜 蜂葛海虹我是一只蜜蜂,在知识的海洋中采蜜色彩斑斓的花朵,金灿灿的花粉吮吸着太阳与宇宙的光辉,我,在寻求!我是一只蜜蜂,在岁月的里程上储蜜忙碌的身影,优美的舞步。感激着春天与大地的恩赐,我,在成长!我是一只蜜蜂,在生活的蜂房里酿蜜甜蜜的液汁,活力的源泉。来自大地的,将回报给大地。我,在欣慰!我是一只蜜蜂,我愿做一只平凡朴实的蜜蜂!【老师点评】这是一首咏物抒情诗,借蜜蜂表达自己对知识的渴求,体现了学生积极向上的求索精

9、神。全诗分四节,注意段落的整齐性,同时以“我是一只蜜蜂”作为段首句,显得旋律轻快,充满活力,语言上有一定的跳跃性,尤其能够注意语言的对称,给读者以一定的联想空间;而且前三节有思路可循,从“寻求”到“成长”到“欣慰”,分别对应段落内容“采蜜”“储蜜”到“酿蜜”“回报大地”的过程,构思十分巧妙。在意象的选取、布局谋篇、主题的升华等方面,这首诗歌都显得非常新颖与自然,不失为一篇佳作。范文示例(二)谁动了我的夜月亮还未拉闸星星便盖上云层争先恐后地睡去我也拉上被子却忘了扣上思绪的门于是心事如脱缰的野马肆无忌惮地狂奔它吵醒了我的初恋还有我的前程它跑过爷爷的高粱地踩坏了年少的童真它诉说着大海,沙滩,渔民又偷

10、走了妈妈留下的吻赶也赶不走的心事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好饿!”它突然说找不到理由拒绝我只得翻身起床为它,煮一锅可口的诗【老师点评】诗歌的创作是作者情感的一种表达,作者在夜深人静之时思考自己的前程,追忆往事 “爷爷的高粱地”“年少的童真”“大海,沙滩,渔民”等而无法入眠,灵感所至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分三节,从思绪开始到所思所感再到创作诗歌,思路清晰,构思比较巧妙。诗歌通篇运用拟人的表现手法,如“拉闸”“盖”“争先恐后”“跑过”“踩坏”等词语的运用,语言活泼轻快,节奏感强,读起来十分明快。作者善于捕捉自己的情感并能运用诗歌的表现手法及时地创作成篇确实是可贵之处。专题训练【作文题目】请以某种物象

11、为题目,调动自身经验,写一首诗歌。【写作指导】1意象是诗歌的生命线。意象,即指集中寄寓作者思想情感的物象,一般分为自然物象和人文物象。自然物象指自然界的事物,如风雨雷电,如山川河岳,如花草树木;人文物象指与人有关或人介入后产生特殊含义的物象,前者如头发,后者大如长江泰山小如越剑手绢。本题就是想让同学们能够把握、选用意象。2题目有些宽泛,首先应该确定物象,应该迅速调动自身经验,把自身经验中的一些事情与之联系起来,确定写作的方向,使这个物象处于“我感知”的境况下。这一点很重要:选用的物象越具体越好。具体化的办法,一是缩小范围,二是抓住细节特征。这样就容易引发联想和展开想象。如选用“树”,不如选用“

12、家乡的银杏树”,因为对我们来说,银杏是故乡的代表,抓住这一点,可以涌现很多关于故乡的事和情,诗歌写作中必须的要素以感情带动思路也水到渠成了。3有了一些与诗歌有关的基本要素后,下一步就是组织语言。诗歌的语言有特殊性,往往是初学者的难关,这与其他文体不同。我们熟悉其他文体,写作不存在文本形式上的阻隔,有了材料,往往就不用涉及形式方面的东西。诗歌在文本形式上就尤其要注意。对高中生而言,要求他们追求诗歌语言的跳跃性和意象的鲜明性,其他要求则是更高层次的。【习作示例】水 花骆卓俊从有到无只是一瞬甚至还来不及看清世界或许没多少人会注意她的存在她不是昙花没有美艳和清香更没有令人期待的绚丽她和沙石一样平凡但她有属于自己的东西:纯洁凉爽透明还有晶亮多棱的光芒人们不会忘记她也是生命的一种形态【老师点评】这是一首咏物诗,既抒发感情,也有一定的哲理。题目就是诗歌的主要意象。这首诗给我们有以下几点启发。首先,确定意象后,要把它具体化,作者采用的是抓住细节特征的办法。水花这个意象有多方面可以展开,如细碎、晶亮等,但作者抓住了水花的“瞬间存在”这个特征,启发人们对微小事物的关注和重视,表现出良好的观察能力和迅速上升到思辩领域的能力。这样的诗歌立意品位自然不俗。其次,在表达上,作者先描写了水花的存在形态:“从有到无只是一瞬”,然后扣住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