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6课《三峡》磨课点滴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6课《三峡》磨课点滴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6课《三峡》磨课点滴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6课《三峡》磨课点滴 (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26课《三峡》磨课点滴 (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峡磨课点滴接到执教“初中课堂教学研究同课异构展示课”的任务,自是忐忑不安,唯恐三校同课异构因自己的课失了学校的面子,所以立刻准备,积极邀请初二的同事们听课接受指点。三遍磨课,感受颇深。因为是全年级刚刚结束了三峡的授课,所以要用初一的孩子试讲,因此考虑得把难度降低再降低一点,让初一的孩子能够得着,环节进行才流畅。于是初稿设计如下:一稿【导入】从余秋雨向外国友人毫不犹豫地推荐一处景点即三峡导入,激发兴趣和对三峡向往。再让学生自己浏览常识:郦道元与水经注(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范阳涿鹿(今河北涿县)人。少时好学,博览群书,尤喜古代地理书籍,有感于旧传水经(是一部记载全国河流水道的专

2、著)过于简略,缺乏旁通,故为水经作注四十卷,成书水经注。)出示“峡”,体会什么叫峡?学生很容易地说出两山夹水的地方叫“峡”,屏示三峡:瞿塘峡最短,最狭,最险(配图);巫峡:幽深秀丽(配图);西陵峡:滩多水急(配图)(课后反思:此部分设计三处三个不同角度的导入,致使导入环节太长,课堂节奏拖沓。在第二稿中毫不犹豫地删减至只余“峡”这一个环节) 【初识三峡】听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看清字形。屏示以下重点读音:阙 、 叠嶂、  襄陵、 沿溯、 曦          

3、0;  素湍 、绝巘 、 长啸、 属引、 哀转 。听读之后齐读。    【走进三峡】   1. 再读课文,参照课下注释,疏通文章;   2.小组讨论,解决自读中的疑难字词;   3.全班交流:我们想提醒大家注意或:我们还有需要帮助。小组合作疏通文意之后,当堂提问,学生不解之处很多,初一孩子面对三峡和预料中一样,困难较大。其中:课 后评课老师褒贬兼而有之的一个环节:“绝”查古汉语词典。二次试讲时我做了调整,仍

4、然保留这个在文中出现了三次的词语,但教师把字典中的六个意思搬上屏幕,同时出示文中三个含“绝”的句子,再由学生用“然”或“非也”来判断正确与否。(课后反思:此部分设计把朗读文章和疏通文意混在一起,中间缺乏教师对朗读环节的指导,这样的朗读因为激不起兴趣而大打折扣。每次给予任务应当明确,少而精,训练目的明确,才有实效。调整,总能找到不错的方法,教而时改之,不亦乐乎?)【感受美丽】1.郦道元笔下三峡的风光美在何处?交流时同学们可以化身为导游,用解说词来表现三峡之美,或者假设自己就是一名摄影爱好者、一名画家等,说出你心中最美的三峡。2.三峡文章美在何处?提示:可从以下角度考虑 三峡景色的特点、文章的写作

5、顺序、写景角度、写法等角度。(课后反思:两个问题的设计受启发于自己答谢中书书课上我出示的“景美在何处?文美在何处?”满以为这个问题学生也可以展开描绘美景,并从动静结合、俯仰生姿、正侧面结合等角度谈出自己的理解。事实证明,第一环节处理不够,这一部分谈的索然无味。学生虽然站在摄像师、画家的视角,但说出来美感不足。教师预设不足,是此处导致失败的最主要原因。)【美读文章】试试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记诵这篇154字的山水小品文。先设计“我来分享经验”环节,让在背诵方面突出的孩子有个展示和分享的机会,免去教师站出来指导的被动。往往围绕着:先抓重点句,再连句成段。接下来,美读文章,我来推荐(一)文不加读(d&

6、#242;u)法:为了尽快熟读,隐去标点,训练语感。(屏示去标点的三峡,学生齐读)美读文章,我来推荐(二)背诵方法指导:分清层次,化整为零,各个突破。共四层:山势夏水春冬秋景。按层次背诵。最后熟读成诵记三峡时,用减字背诵法。其一: 自       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     。重岩       ,隐      蔽 

7、0;     。自非        ,不见曦月。   至于夏      襄陵,沿     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       ,暮到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   

8、60;,不以疾也。       之时,则素     绿      ,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      ,悬     瀑布,      其间,清    峻茂,良多    &#

9、160;。每至晴初霜旦,林     涧    ,常有高猿长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       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    三声        !”       减字背诵法二

10、:自三峡     中,两岸    ,略无阙处。重  叠  ,隐  蔽  。自非   ,不见   。    至于   襄陵,沿溯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    ,暮    ,其间 

11、   ,虽乘  御  ,不以   也。春冬之时,则   湍   潭,回清   。    多生怪柏,悬   瀑布,飞漱其间,清荣   ,良多趣味。每至晴   霜旦,林   涧   ,常有   

12、长啸,属引   ,空谷传响,哀转   。故渔者歌曰:“    三峡巫峡长,猿鸣    泪沾裳!”       减字背诵法三:自       中,两    连     ,略   阙处。重 &#

13、160;叠  ,隐    蔽  。自非   ,不见   。至于     襄陵,沿溯     。或王命     ,有时朝    ,暮    ,其间    ,虽乘  御

14、60; ,不以   也。春冬之时,则   湍   潭,回清   。   多生   ,悬   瀑布,     其间,清荣   ,良多   。每至晴   霜   ,林   涧 

15、;  ,常有      ,属引   ,空谷    ,哀转   。故     歌曰:“    三峡     ,猿鸣    泪    !”     

16、60; 减字背诵法四:自       ,两         ,         。重       ,        。自非     

17、0;,     。至于     ,      。或       ,有时         ,暮     ,其间     ,虽    ,

18、0;   。春   ,则   ,回      。    多生   ,悬    ,    ,清     ,     。每       

19、;,林      ,常      ,   ,空谷    ,   。故   曰:“         ,        !”【读悟三峡】读   人之一生,

20、读之一生。   读雨,方知万物可以滋润,心灵能够洗涤;   读雪,能够悟到冬的纯洁,感受到冬的春意;   读风,就能触摸地球的脉搏,聆听天地的呼吸;   读霞,才能于苍茫中发现辉煌,展示自己的不屈。   读三峡美景,_读三峡美文,_(课后反思:此环节设计的层进行没有什么问题,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时间紧张是最大问题,评课中同事指出这一点,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词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

21、定数量的名篇,汲取文言文中有生命力的语言材料和表现手法,丰富现代语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丰富文学素养。”于是想若能把背诵放进文章学习中,既能化解时间问题,也能加深印象,真正用45分钟解决问题、落实并强化背诵能力。此外整体感觉自己上的这第一节试讲课,作为文言阅读,朗读不够。)于是稍作调整之后,进行了二稿试讲二稿【导入】两山夹水的地方叫“峡”【初闻三峡】   听读要求:   1.听准字音,听清节奏:我想提醒大家注意的读音或节奏。   2.说说文章写了什么样的山和水。   减字背诵自

22、   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    。重岩    ,隐  蔽  。自非        ,不见曦月。为帮助学生理解“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出示图片,并引入名家写三峡山的句段:如:刘白羽长江三峡中的“突然是深灰色石岩从高空直垂而下浸入江心,令人想到一个巨大的惊叹号。”白居易出入峡有感中的“苍苍两崖间,阔峡容一苇。”【走进三峡】小组合作参照课下注释,探讨郦道元笔下三峡的

23、风光美在何处?句式说话:三峡美,美在_。亦可化身为导游、摄影爱好者、画家等,说出你眼中的三峡之美。可选择山或水的一个季节:夏季、春冬、秋季。其中穿插几屏内容1.与夏水练习:古汉语词典:“绝”Ø     断;隔断。隔绝的。 绝交;断绝往来。停止;消失。Ø     横渡。极,到极点。句子:绝巘多生怪柏、沿溯阻绝、哀转久绝。2.与春冬之时联系: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图片。并拓展:       我

24、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                            

25、;               朱自清梅雨潭的绿       减字背诵       之时,则素_     绿      ,回清倒影。绝巘多生     

26、 ,悬     瀑布,      其间,清_峻茂,良多 _ _ 。【读悟三峡】读   人之一生,读之一生。   读雨,方知万物可以滋润,心灵能够洗涤;   读雪,能够悟到冬的纯洁,感受到冬的春意;   读风,就能触摸地球的脉搏,聆听天地的呼吸;   读霞,才能于苍茫中发现辉煌,展示自己的不屈。 &#

27、160; 读三峡,_【美读文章】我来推荐(一)减字背诵法:分清层次,化整为零,各个突破。 四段:山势夏水春冬秋季美读文章我来推荐(二)文不加读(dòu)法:为了尽快熟读,隐去标点,训练语感。减字背诵男生版自       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     。重岩       ,隐      蔽  &#

28、160;    。自非        ,不见曦月。   至于夏      襄陵,沿     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       ,暮到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    ,

29、不以疾也。减字背诵女生版春冬之时,则   湍   潭,回清   。     多生怪柏,悬   瀑布,飞漱其间,清荣   ,良多趣味。每至晴   霜旦,林   涧   ,常有   长啸,属引   ,空谷传响,哀转   。故

30、渔者歌曰:“    三峡巫峡长,猿鸣    泪沾裳!”减字背诵合奏版自       中,两    连     ,略   阙处。重  叠  ,隐    蔽  。自非   ,不见  &

31、#160;。至于     襄陵,沿溯     。或王命     ,有时朝    ,暮    ,其间    ,虽乘  御  ,不以   也。春冬之时,则   湍   潭,回清  &#

32、160;。   多生   ,悬   瀑布,     其间,清荣   ,良多   。每至晴   霜   ,林   涧   ,常有      ,属引   ,空谷   

33、; ,哀转   。故     歌曰:“    三峡     ,猿鸣    泪    !”减字背诵挑战版自       ,两         ,   &

34、#160;     。重       ,        。自非      ,     。至于     ,      。或     

35、  ,有时         ,暮     ,其间     ,虽    ,    。春   ,则   ,回      。    多生 

36、0; ,悬    ,    ,清     ,     。每       ,林      ,常      ,   ,空谷    ,  

37、; 。故   曰:“         ,        !”【推荐阅读】刘白羽长江三日:文章虽然落墨于山河画卷,却处处着眼于哲理的诠释。余秋雨 三峡:三峡,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山水风景,几乎是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见证者。 (二稿课后反思:削减了冗长的导入,删繁就简;把背诵融进读析中。但实际授课中依然感觉没有什么特色,学生虽然说得热闹,但总感觉和文章的没总隔着一层纱,不痛不痒的感觉特

38、别让人有沮丧感。痛定思痛,在同事的帮助下,再调整,怎样更简洁地掌控调度,让学生饱有热情,教师有不受制于课件,可以灵活处理?郦道元写就水经注,该怀着一份怎样的情怀?这都成为我真切思考的问题。要解决这些,唯有再输入,读书!)再过一天,12月27日正式去外国语初二部讲课,我晚上猛读书:舒国治理想的下午(号称台湾青年人手一册的接头暗号、旅行散文的登峰造极之作)、德国哈沛科克林给心灵一次放松的机会我的圣雅各布之旅、王伟兄给了我名师讲堂之有关三峡的所有稿件果然很有启发,名师讲堂中的巧理思路析“匠心”三峡思路质疑式阅读示例很好,引导读写栏目中抓住特点,妙写景物三峡引读导写很好!探究性阅读栏目稿件的一山一水总

39、关情三峡的主题情感探究也很好!(三稿课前预设:既然郦道元是探访三峡游览所得,我们每个人也都对旅游颇有兴趣,何不干脆以旅游形式设计本节课?所以导入、收束语、文本探究定位、学生活动环节设计,一切都围绕这一点来进行。并在原来基础上,对朗读作新的层次和理论调整。)于是三稿三稿(课堂实录)【导入】师:世界是一本书,                        

40、60; 不旅行的人只看到其中的一页。                                       哲学家   圣奥古斯丁【初闻三峡】(播放践离的配乐朗读2

41、分钟零5秒)   听读要求:         标注字音                听清节奏师:还有什么字音拿不准吗?生:“哀转久绝”中的“转”不知道究竟该读zhun还是zhuàn?师:那你用两个字音分别组个词吧。生:zhuàn转动、婉转zhun。师:很好!那你觉得此处是哪种更恰当?我们一起帮她做

42、决定,应该是生(异口同声):婉转zhun。师:我发现其实好的方法总是相同的。刚才课前交流时我跟另外一位女同学也用这个办法解决了一个“属”的读音。屏示根据意义区分:   属zh引凄异   神情与苏黄不属sh 【我读三峡疾读、缓读】(设计依据: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而且语文新课程标准规定:“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诵读古代诗词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理解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汲取文言文中有生命力的语言材料和表现手法,丰富现代语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丰富文学素养。”只要文言文为学生搭建诵读、积累的平台,一定没错!)

43、师:(清代)姚鼐说:“大抵学古文者,必须放声疾读,又缓读。疾读以求其体式,缓读以求其神味。”【1.疾读三峡】那么首先老师就送给大家一次挑战,给你一点准备时间,我们先集体疾读三峡,到时我会拿掉所有标点,我们文不加读,读文章。开始准备!(学生自己读文章,默读、朗读者兼而有之。)师:声音渐小了,我们来试试疾读三峡口咏其言,老师不提朗读要求了,你们自己有朗读要求吗?(生笑)生1小声嘀咕:疾读没标点就是不要节奏了。生2立刻反驳:(教师递话筒)疾读也要节奏,字音清楚节奏分明才能读好。(学生纷纷附和)师:说得好!那我们就同起同落,读清节奏读整齐。三峡郦道元,读三峡   

44、0;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师:(话筒放一男生面前)孩子你骄傲吗?如此短暂的准备之后,我们读得这么响亮整齐?(学生掌声响起)让骄傲的掌声为自己响亮地响起!【2.缓读三峡】心惟其意   缓读要求:       

45、  读准字音                读好节奏                       感受山水特点   请用自己最喜欢的形式,读出你最喜欢、最感兴趣

46、的词语或句子!交流:师:刚才同学们读得都很投入,因为老师看到了大家朗读时丰富的表情读到春冬景色的语句时,有的同学微笑着;读到秋季凄凉景物的时候,同学们表情变得很凝重,特别伤感这就读出了文章所描写的不同美感。师:你们最想听谁读?(学生推荐了三个女生,她们分别读一段自己最喜欢的。三人互评,找出其他同学可以学习的地方)生4:我喜欢三峡的山,因为这里的山“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非常高大雄伟。师:读出这种高大雄伟!生4:读“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但读得平淡,立刻有学生举手要点评更正。)生5:我也喜欢三峡的山,我把第一段读给大家听听。(声情并茂,掌声起)师:掌声代表了我们的评价。真好!你来分享一下成功的

47、经验。生5:我注意把字音都读准,节奏停顿处理好,比如“自非亭午夜分”,我把意义联系紧密的四个字“亭午夜分”放在一起,把这样的四个字与其他部分分开;四个字的我就在中间停顿一下;而且还要融入情感。师:你离这位同学最近,你从他的分享中学到了什么?生6:除了注意节奏,还得把情感融入朗读。师:你来用这方法读读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试试看。生6、7分别同方法,各自读了一二段,尝试读出山之连绵不断(拖长声音放慢速度把“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读得绵长)、遮天蔽日(慷慨激昂读出三峡山的气势,并联系杜甫诗中“阴阳割昏晓”)。涉及: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图片、教师板书这两个词语。减字背诵自 

48、  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    。重岩    ,隐  蔽  。自非        ,不见曦月。师过渡:三峡的山屹立千年,三峡的水从古流到今。能读读吗?生8、9谈到分季节的三峡水,涉及: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图片。师:不同的内容,它流露的感情是不一样的我们把“夏水”读得汹涌湍急,那么该怎样读春冬之景呢?生:春冬景色很美,适合读得宁静、轻松、优美我还想,如果带着微笑陶醉的表情去读

49、会更好。相信下一个环节里,你们的赏析也会更加精彩!减字背诵:三峡的夏水。教师:不论哪个季节,三峡的水总呈现给我们美的一面。板书:美。教师收束:听大家赏读,我更佩服郦道元了!原本备课中读到郦道元为只记录了137条主要河流、仅1.5万字的水经作注,能再创作为记录1252条河流、30多万字的水经注,我就对他赞叹不已!今天听大家的赏读,我在想,也许夏季他乘坐的小船曾被三峡湍急的水流阻断,也许春冬时节他曾在美丽的水面上流连忘返,也许秋天听着凄清的猿鸣他离家的愁绪也开始发酵!一年四季,他的足迹遍布三峡的每个角落,他用热情丈量三峡的山水,用激情赞美三峡!一言以蔽之,他爱这里的寸山寸水,所以才写就这样美丽的文

50、字!他开了山水游记的先河,作品曾影响了李白杜甫苏轼柳宗元。(先读了清字音和停顿,再读准了节奏,最后读出了情感!这样,学生在轻松愉悦中,不仅弄清了句读, 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和情感,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自主的创造性的阅读能力和边读边想的读书习惯,真正地让学生在读中积累了语言,积累了情感!同时希望变枯燥的文言字词句的翻译理解为能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擂台赛,学生兴趣盎然。) 【景点设计】师:知道什么是“峡”了吗?生:思考。师:甲骨文的“山”这样写(教师把山的两个特点用甲骨文的山框起来),小篆的“水”这样写(教师板书小篆的水)。生:(若有所思)两山夹水的地方叫峡。师:说得好。三峡将三峡美景浓妆淡抹地尽收眼底,邀你做策划大师!请结合文章内容,为三峡设计一处景点:如景点名称、看点、游览建议等。推荐你们设计的景点时,请注意提示我们适合旅游的季节。(学生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