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提起创新精神 ,我不由想起了这样一那么寓言故事:猴子们一向是爬着走的 ,一天 ,曾有个猴子勇敢地站了起来 ,还试着走了两步 ,不料刚想再走两步试试 ,就有一群猴子批评他:“我们一向是爬着走的 ,你小子居然敢站着走 ,这还了得!说着一齐上前 ,硬是把这个勇敢者活活地撕了 ,大家亲眼看了这一切 ,提心吊胆 ,从此就再也没人敢站起来走了。为什么猴子们至今还在地上爬 ,就因为这个原因! 乍一听很好笑 ,反思一下 ,我们的许多做法是不是也存在着类似的现象呢?答案是肯定的 ,请看两个例子: 某小学考语文 ,试卷上有一题:雪化了变成了什么?有个颇有创意的学生写道:变成了春天。可他偏
2、偏不及格 ,为什么?因为标准答案是:“变成了水。!再一题:“冬天 ,雪在干什么?有个极有想象力的学生答复:在和大地说悄悄话。这个答案多漂亮 ,就像个美丽的童话 ,可他也偏偏不及格 ,为什么?因为标准答案是“静静地飘或“随风乱舞。 很显然 ,是学生没有创造力吗?不是。是我们的封闭保守正在扼杀学生这种创新的欲望!说到底是我们教师观念不更新或更新的不彻底直接影响着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 ,在教学中我们决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 ,而应该让这种能力的培养根植于课堂教学这块沃土上。一以学生为主 ,以开展为本 ,摆正主导与主体的关系 教师应还给学生一个自主开展的空间 ,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 ,在教
3、学中先应以学生为主 ,以学生的开展为本 ,摆正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以学生为主 ,以老师为辅 ,这个道理我们都懂 ,但在实际中有些做法却和这种想法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所以教学中往往存在着这样两种现象:一种现象表达的是虚假的主体性或浅薄的主体性。比方在语文课上 ,老师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带着问题大声读课文 ,实际上学生只是在一遍又一遍地读课文 ,外表上热热闹闹 ,而根本没有思考问题 ,因为只有默读才能真正思考问题 ,这种主体的实质就是假的根本没有思维活动的参与 ,或者由于老师提的问题太浅 ,学生根本无需过多思考 ,只好装模作样地读课文 ,实际上学生只在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外表徘徊 ,根本没
4、有语言水平和思维水平的提高 ,那这种主体就是浅薄的。另一种现象表达的是脆弱的主体性。教师为了营造一种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气氛 ,采用奖罚的方法如小红花、罚站或批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上学生小手如林 ,跃跃欲试 ,想一想 ,学生浓厚的兴趣 ,课堂上的和谐热闹并不是来自于知识本身的兴趣 ,而是在教师奖罚下所获得的一种暂时的满足感和压力感 ,既然是暂时 ,就不具有长期性 ,最终肯定会夭折。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主体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体?我想用八个字来概括:自主、合作、主动、互动。 比方在教学?梯形的认识? ,教师首先从学生出发 ,让学生观察后自己概括梯形的定义 ,学生由于思维不严密 ,这样概括:有一组
5、对边平行的图形叫梯形。显然 ,这个定义不准确 ,教师不急于肯定或否认:“其他同学 ,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经过观察后修改: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这个定义仍然不严密 ,教师这时巧妙引导 ,发挥了主导作用 ,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这个图形是不是梯形 ,为什么?这样学生经过观察比拟发现 ,最终得出: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这样学生经过观察比拟 ,一方面弄清了梯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本质区别 ,同时又明确了梯形定义中的两个重要知识点只有一组对边平行和四边形为判定梯形做好了铺垫。 显然这一环节的设计就表达了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 ,种主体性的发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主体。在这种前提下
6、 ,要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还应该采取一些具体的策略。二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具体策略 1、“创造千千万 ,起点在一问。 可见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 ,而提出问题需要的却是创造的想象力。因此 ,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可以开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首先教师要更新观念 ,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质疑气氛 ,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即使有些问题的提出与教师、教材 ,甚至与常规思维相悖 ,教师也要尊重学生 ,不轻易否认 ,更要包容学生 ,保护他们探究的积极性。 其次 ,要使学生学会提问 ,
7、教师的指导必不可少 ,甚至还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更重要的是在起始阶段教师还要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1引导学生在预习中质疑。课前预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自己遇到的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或记录下来。一开始由于学生水平不高 ,提出的问题可能没有价值 ,甚至与课文内容“风马牛不相及 ,但教师不要急于求成 ,而应该注意引导 ,保护他们质疑的积极性。2针对题目质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引导学生针对题目提几个“是什么、“怎么样和“为什么的问题。如跳水一课学生可能会问:谁跳水?为什么跳水?怎样跳水?结果怎样?然后教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 ,目的性强 ,学生的兴趣会更高。3引导学生课后质疑。学生带着问
8、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 ,这仅仅是浅层次的目标 ,真正的课堂还应该让学生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因此 ,一堂课结束后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总结全课: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4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提高质疑的质量。如“看谁想的和别人不一样?这样日积月累学生由敢提问题 ,渐渐的就会提问题了。2、学会讨论 讨论就是以学生为主体 ,通过积极思考 ,相互交流探讨 ,以求得认识的深化。讨论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智能 ,使思维迅速的发散和集中 ,扩大信息交流和思维容量。目前在讨论中用的最多的是“小组讨论。这与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密切关系 ,虽然在课堂
9、中广泛应用 ,但效果不尽人意。据专家抽样调查 ,透过热闹场面背后 ,发现只有38%的小组讨论有积极作用 ,54%成效甚微 ,8%是浪费时间的无效劳动。 既然“小组讨论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学习方式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使“小组讨论富有实效呢?1小组的安排要合理。 小组成员一般以四人或六人为宜 ,编组时教师要根据多元智能理论 ,把不同类型、具有不同潜能的学生组合在一起 ,以便于他们互相取长补短 ,相互影响。同时分工要明确 ,组长要发挥自身优势和示范作用 ,带动“待努力学生逐步向“优等生靠近 ,同时“组长要实行轮换制 ,让各种类型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小组内的成员都能文明、和谐、平等、自由的得到开
10、展。2讨论的时机要恰当。 讨论缘于教学需要 ,讨论的次数和时机也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节课里 ,可以是一次 ,两次甚至三次 ,但不可以过多 ,如果不需要 ,一次也是多余。讨论的时机可以选择在得出规律性结论之前 ,也可以在理解知识点的关键处 ,还可以在学生思维受阻急需畅通之时 ,更可以在某一问题有多种答案之际。总之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一切讨论时机确实定都应从教学实际出发。3讨论的时间要有保证。 目前课堂上的讨论存在着这样一种遗憾:学生刚刚进入角色 ,思维刚刚展开讨论的问题刚刚有所深入 ,教师就喊停 ,终止了讨论。时间的不充裕直接制约着小组讨论的质量 ,所以即使受40分钟的限制 ,即使是为了完成教
11、学任务 ,既然组织了小组讨论 ,教师就应该保证学生主动参与的时间。否那么 ,小组讨论就只能成为新课程的点缀。4讨论方法的要指导。 在小组讨论中 ,教师还应注意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 ,使学生掌握社会交往能力。如教师应该告诉学生如何在小组中表达自己的观点 ,还应该重视学生人格素养的培养 ,教育学生要虚心倾听别人发言 ,善于吸取他人的正确意见 ,及时补充、修正自己的认识。另外教师还要关注讨论的进程 ,了解各组讨论的情况 ,做到心中有数 ,以便及时点拨调控 ,防止小组讨论走过场。5讨论的结果要反应。为了有效的表达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除了认真组织讨论外 ,还必须做好讨论后的反应工作。通过各组代表发言 ,
12、教师要适当板书 ,在重视采纳不同意见上为学生做典范 ,这是对反应本身的尊重 ,也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由于讨论具有一定开放性和自由度 ,因此讨论的结果应允许多样性 ,必要时还要进行再讨论 ,使其真正成为学生交流信息、互助合作、求真务实的探索渠道。另外教师还要总结小组讨论的参与和实施情况 ,在学生的情感、态度方面都要进行反应 ,为今后他们的可持续性开展创造条件。3、学会创造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行动是老子 ,知识是儿子 ,创造是孙子可见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创造。1求异。即坚持结论的多维性。学科教学中要求标准答案 ,正确结论 ,似乎是一种定势 ,要想让学生打破常规 ,敢于求异 ,就应该少限制 ,
13、少规定 ,让学生“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可经常这样问:“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一般说来 ,“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 ,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 ,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 ,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 ,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 ,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2求变。即讲究方法途径的多样性 ,“条条大路通罗马 ,“殊途同归的都是这个道理。求变的思想在课堂教学上的表达
14、 ,就是鼓励学生另辟蹊径。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 ,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 ,颖悟非凡貌 ,属句有夙性 ,说字惊老师。于是看 ,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 ,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那么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 ,“教师一说是比拟晚的事了。如今体会 ,“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 ,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异。辛亥革命后 ,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 ,故又称“教师为“教员。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 ,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 ,颖悟非凡貌 ,属句有夙性 ,说字惊老师。于是看 ,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
- 个人用按摩器械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提供在线金融投资评估行业营销策略方案
- 化工HSE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传染病护理学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制花边机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光伏发电项目与金融机构合作方案
- 碎石土施工工艺优化方案
- 桥梁工程旁边挡土墙施工方案
- 建筑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方案
- 五四运动 说课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 宠物弃养合同协议书
- 高中英语外研版 单词表 选择性必修4
- 2024年统编版新教材语文小学一年级上册全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共8单元)
-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全册知识点考点+典型考题【每课】
- 2024年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综合检测试卷及答案
- 《第3课 数据的价值》参考课件5
- 科室手卫生分析
- 筹备期间劳动合同的制定与实施
- 智能控制技术专业教学标准调研报告
- 物联网产业贷款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