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富源六中高二年级地理导学案第三节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案编号: 备课时间 主备: 审核: 审批: 班级: 姓名: 小组: 卷面评价: 【学习目标】1.分析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2.理解工业化、城市化对其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2.掌握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相应的对策措施【重点难点】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知识链接】珠江三角洲位于广东省的东南部,珠江下游,毗邻港澳,与东南亚地区隔海相望,旧称粤江平原。海陆交通便利,被称为中国的“南大门”。“珠三角”的概念最早起源于九十年代初。九十年代后期,在“(小)珠三角”
2、的基础上出现了“大珠三角”的概念。2003年,又提出来了“泛珠三角”的概念。至此,“珠三角”实际上珠江三角洲涵括了“小珠三角”、“大珠三角”、“泛珠三角”三个不同层面既相互区分又紧密关联的概念。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市和肇庆市,总人口4230万,土地总面积41698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包括城市建设用地、建制镇建设用地和村庄建设用地)面积6640平方公里。 “小珠三洲地区”最初由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江门7个城市组成(不含香港澳门2个特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珠江三角洲。后来,“珠三角”范围调整扩大为由珠江沿岸广州、深圳、佛山、珠海、
3、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组成的区域,这也就是通常所指的“珠三角”或“珠三角经济区”。“小珠三角”面积为24437平方公里,不到广东省国土面积的14%,人口4283万人,占广东省人口的61%。2008年“小珠三角”GDP总值达29745.58亿元(4342.843亿美元),占全国10%。2009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纲要提出,到2012年,由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中山、惠州、江门、肇庆9个城市组成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000元;到2020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
4、35000元。 “大珠三角”有两个不同的区域,一指“小珠三角”和港澳,另一是指粤港澳。目前珠江三角洲通常所说的“大珠三角”就是指广东、香港、澳门三地构成的区域。“大珠三角”面积18.1万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8679万,2003年GDP总值3287亿美元。以经济规模论,“大珠三角”相当于长三角的1.2倍。现在正打造2020年粤港澳世界城市群。 “泛珠三角”包括珠江流域地域相邻、经贸关系密切的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东9省区,以及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2”。“泛珠三角”面积200.6万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45698万,GDP总值52605.7亿元(6356亿
5、美元)。其中,9省区面积占全国的20.9%,人口占全国的34.8%,GDP总值占全国的33.3%。珠江三角洲地面起伏较大,四周是丘陵、山地和岛屿,占面积 30%。中部是平原,分布在广州市以南、中山市以北、江门以东、虎门以西。珠江水系年均输沙量达8000多万吨,河口附近三角洲仍在向南海延伸。在河口区平均每年可伸展 10120 米,成为中国重点围垦区之一。三角洲属于亚热带气候,终年温暖湿润。年均温2123,最冷的1月均温1315,最热的7月均温28以上。610月,常有台风影响,降雨集中 ,天气最热。年均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多雨季节与高温季节同步,土壤肥沃,河道纵横,对农业有利。珠江三角洲位于南
6、亚热带,当地人民创造了“桑基渔塘”、“果基渔塘”、“蔗基渔塘”等经营方式,即利用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又护养了农业生态系统。又由于修筑堤防,建立电力排灌系统,防止了洪涝灾害和海潮侵袭,更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盛产水稻、甘蔗、蚕茧、黄麻以及香蕉、菠萝、木瓜、荔枝、龙眼、橙、柠檬等,淡水渔业亦称发达。有制糖、丝织、食品、造纸、机械、化工、建筑材料、造船等工业,有南海明珠之称。 目前三角洲上较大水道近百条,较小的港汊更多,交织成网。珠江分别由八个口门入海。入海处常有残丘夹峙,形势险要,称为“门”。著名的有虎门、磨刀门、崖门等。各个口门由于分水分沙的条件不同,淤涨速度也不一致。蕉门与洪奇沥间的万顷沙平均每年外
7、涨110公尺,磨刀门的灯笼沙为80100公尺,而虎门、虎跳门一带则不足10公尺。 【学法指导】仔细阅读课本,结合地册相关知识,查阅相关资料,先弄清楚珠江三角洲的地理位置,其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然后再分析本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完成学案的知识梳理,并思考相关的探究问题,完成练习巩固。【学习过程】基础梳理一、经济发展的优势:1自然条件:珠江三角洲是我国南部沿海地区最大的平原。地跨 热 带和 亚热 带地区,热量 ,降水 ,农作物可终年生长。2社会经济条件(1)珠江三角洲地区毗邻 、 ,与东南亚国家相邻,便于引进资金、 技术 ,开拓 国际 市场。(2)地处沿海, 交通
8、 条件便利。(3) 华侨 众多,对外联系广、渠道多、信息灵,人文地理区位优势得天独厚。(4)早在16世纪初,珠江三角洲地区就有了 的萌芽,历史基础好。(5)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的 深圳 、 珠海 设立为经济特区,广州为沿海开放城市,获得国家优惠政策支持。3产业结构:市场指向:以 外向 型经济为特色。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已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 基地、 基地。20世纪80年代开始,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 比重呈下降趋势, 比重明显上升, 而 占据主导地位。二、城市化水平高1改革开放以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水平 ,大、中型城市 ,城市密度 。2改革开放以后,城市化发展具有以下特点:城市化速度 ,
9、水平 ;城镇人口和城镇数量不断 ;城镇规模不断 ;形成了以 为中心,包括 、 、珠海等大、中城市在内的城市群。3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与 密切相关, 是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三、发展中的问题1.生态环境形势严峻:随着 化与城市化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 有加重的趋势,而且环境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滞后。部分城市缺水严重。 2.人地矛盾加剧:主要是 过热、城市建设用地过快、盲目建设“开发区”、“工业城”等,导致人均耕地逐步减少。3. 突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城镇盲目扩大规模,二是产业缺乏合理规划,造成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和投资的巨大浪费。四、解决措施1.治理污染,保护 2.优化产业
10、结构:在加强 基础上,注重调整 ,积极发展 和 高新技术 产业。3.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在城镇规划中,要防止建成区盲目膨胀而导致 下降,确保比较理想的空间发展形态。要根据 和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来规划发展目标。部门结构:建立起以 为主, 较为发达的工业体系。【探究案】探究活动1材料:京津唐地区,包括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和山东,是我国继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之后又一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 如今,京津唐地区已成为全国关注焦点:京津城市总体规划相继获批,天津滨海新区被列入国家“十一 五”发展规划,河北唐山曹妃甸成为国家“十一五”最大的项目集群。以京津唐城市群为代表的京津冀区域协作正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黄金
11、期”。 京津唐地区经济发达,简述其发展的有利条件。(从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究活动2某沿海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过程快速推进,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据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材料反映了该地区发展过程中的哪些问题?除此之外该地区可能还面临哪些问题?2为了实现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该地区可采取哪些措施。 探究活动3产业转移部门: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原因:(1)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2)区域之间总体水平的差异方向:发达地区 不发达地区举例:亚洲:美国 日本 四小龙、东盟 中国、越南 第一次 第二次珠三角:香港 珠三角 欠发达的相邻地区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正反两方面分析产业转移对
12、转出地与转入地的影响?【课堂小结】1、经济发展快的原因:(1)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 优越(2)平原广阔;热量丰富,降水丰沛;河流纵横交错,水资源充足, 优越(3)人口稠密,城市密集, 丰富 (4)具有对外开放的传统,是著名的 ;(5) 政策2、成就:目前,珠三角是我国重要的 、 ,是我国极为重要的经济区。3、产业结构:20世纪80年代以来,第一产业的比重呈 趋势,第三产业的比重明显 ,第二产业占 地位。4、工业体系:珠江三角洲地区已建立起以 为主、 较为发达的工业体系。5、 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动力6、珠三角洲地区城市化水平高达 (广州、深圳、珠海、中山)7、珠三
13、角地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重复建设突出8、珠江三角洲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第一产业;调整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搞好城镇建设和区域规划9、第二产业的调整:改造并淘汰耗能大、成本高、污染大的企业,发展 产业,建设 。 【测评反思】1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珠江三角洲地区为雨热同期的温带季风气候B平原面积广阔,为我国三大平原之一 C热量丰富,降水丰沛,河流纵横交错,自然条件优越 D河流纵横交织,但河流流量较小,不利于发展航运2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快,并不是因为 ( ) A明显的地理区位优势B国家改革开放政策 C优越的
14、自然条件 D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3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商品棉基地 B商品农业基地 C外贸出口基地 D重要的轻工业基地4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是()A第一、第三产业都上升 B第一产业上升,第三产业下降C第一、第二产业都上升 D第三产业上升,第二产业占据主导地位读右图,完成5-6题5对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A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化拉动为主B第一产业产值迅速下降C第二产业产值比例变幅最大D产业结构逐步转型并得到优化6对该地区就业结构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重持续下降 B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上升最快C第三产
15、业就业人数比重最低且增长缓慢 D第二、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收有限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读图回答7-8题。7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中的、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 ) A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B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市场导向型产业C原料导向型产业、动力导向型产业D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8代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模式的是 ( A ) 9.珠江三角洲传统的“桑基鱼塘”转向“杂基鱼塘”,这种变化主要是 ( )A农业技术改进 B劳动力的转移 C市场需求的变化 D国家政策的改变下图四条曲线分别代表珠江
16、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和辽中南四地区的城市数量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78题。10珠江三角洲地区许多沿海城镇大搞基础设施建设,这样做可能导致的现象是 ( )重复建设造成资金、财力、人力的巨大浪费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有利于发展地区优势可能造成沿海生态的破坏A. B C D11有利于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A.青山蓝天碧水工程B城镇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自成体系C城镇建设用地加快扩展,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D环境污染严重,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建设滞后12下面左图是“世界电视机生产分布图”,右图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产品周期模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右图中的甲图表示_国家产品周期模式图;日本松下电器公司将电视机组装厂迁移到了马来西亚,其生产属于产品发展阶段中的_阶段,其区位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_;比较甲、乙两类国家或地区在“成熟产品”阶段时生产与消费、产品进口与出口的关系;分别说明在“新产品”阶段与“标准化产品”阶段,影响工业分布的主导区位因素。13下图分别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读后回答问题。(1)近两年,两区域都出现了所谓的“民工荒",关于其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多项选择)。A.由于计划生育的政策长期实施,我国劳动力市场已经出现供给短缺B.沿海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迁到经济相对落后地区,许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