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四年级第六单元_第1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19/7b9c05e5-ce37-4dc6-8992-958f1b2d0e74/7b9c05e5-ce37-4dc6-8992-958f1b2d0e741.gif)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第六单元_第2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19/7b9c05e5-ce37-4dc6-8992-958f1b2d0e74/7b9c05e5-ce37-4dc6-8992-958f1b2d0e742.gif)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第六单元_第3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19/7b9c05e5-ce37-4dc6-8992-958f1b2d0e74/7b9c05e5-ce37-4dc6-8992-958f1b2d0e743.gif)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第六单元_第4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19/7b9c05e5-ce37-4dc6-8992-958f1b2d0e74/7b9c05e5-ce37-4dc6-8992-958f1b2d0e744.gif)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第六单元_第5页](http://file3.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2-2/19/7b9c05e5-ce37-4dc6-8992-958f1b2d0e74/7b9c05e5-ce37-4dc6-8992-958f1b2d0e74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单元叙事明理 有序生动一、单元整体概述本单元围绕“环保”这个主题,共安排了三篇课文沙漠中的绿洲云雀的心愿和古诗两首。这三篇课文形式多样,有叙事明理的参观访问记,有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有读起来琅琅上口的古诗,不同的体裁,不同的内容,旨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与环境有关的场景,激发学生保护环境,亲近自然的情感。本单元文章结构条理清晰,语言生动,在叙事的同时让我们明白环保的重要性。教师可根据文章体裁特点引领学生运用抓住“地点的转换”来理清文章的结构,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继续来感知文章的“有序”表达;抓住重点语段边读边想象,在批注、诵读的过程中学习作者运用生动的语言来叙事明理的写作方法。二、单
2、元教学目标1.学会本单元生字新词,借助字词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小儿垂钓和池上。2.借助文本探究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环保的重要性。3.学习沙漠中的绿洲和云雀的心愿有序生动的表达方式,并在习作中运用。三、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能够依据预习单完成最基本的预习任务,简单地做些标记,具备一定的概括能力,多数学生在写故事时,能够做到有序。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做到有序生动的叙事,并能通过叙事让读者明白其中的道理,这还是个难点。由于本单元的文章通过有序生动的语言叙事明理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寻找重点词句,抓住重点语段,探究学
3、习,边读边想象画面,在批注、诵读的过程中感知作者是如何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采用不同的体裁以生动的语言来叙事明理的,并把学到的写法运用到习作中去,把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落到实处。 四、单元教学整体设计流程表课时教学内容基本课型教学目标教学流程及方法 第一课时 识字学词,初读课文 预习过关课 1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本单元生字,区分多音字“冠”、“横”和“漂”,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新鲜词语。2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1.检查生字新词的正确认读及理解。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3.检查课文正确、流利朗读情况,提炼单元主题。4.交流解决疑惑。 第二课时 学习古诗两首 方法指导+实践运用 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想象诗中画,读懂诗中意,能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3.采用“读古诗、抓诗眼、想画面”的学
5、习方法学习古诗,并运用这个方法体会古诗语言的精炼,丰富自己的积累,受到美的熏陶。1. 初读古诗,感知诗意。2.诵读池上,感受小娃的天真、可爱。3.总结学法。4. 运用“读古诗、抓诗眼、想画面”的方法,合作学习小儿垂钓。5.回归整体,积累背诵。6.总结,引出有关环境的话题。 第三课时 学习沙漠中的绿洲和云雀的心愿 理解探究 1.继续运用学过的方法抓住文中表示地点转换的词语理清课文沙漠中的绿洲和云雀的心愿的表达顺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读懂课文内容,在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中,初步感知文章有序生动的表达方式。1.复习回顾,明确目标
6、。2. 抓重点段落,感知环保的重要性。 3.引导学习,探究方法。4.自主阅读,运用方法。5.品读课文,初步感知语言特色。6.回顾所学,总结方法。 7.布置作业。 第四课时 继续学习沙漠中的绿洲 学习表达(一)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深入了解阿联酋人民那样爱护花草树木的原因,体会阿联酋人民为了美化生活,付出的艰辛劳动和不懈努力。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2 领会作者的独具匠心,学习作者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7、巧妙结合的写作方法。, 3.仔细观察题头的照片,以“迪拜街头风光”为题,展开想象,融入自己对阿联酋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写一段话。课文中的词语可供选用。1.复习回顾,整体把握。2.品词析句,学习方法。3.回顾全文,升华情感。4.读写结合,拓展延伸。5.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五课时 继续学习云雀的心愿 学习表达(二)1.抓住第10、13自然段中的关键词语读懂森林的重要作用,认识森林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境保护的意
8、识。2.学习第10、13自然段围绕一个中心有条理地把故事讲生动的方法。结合课外阅读搜集的有关资料,围绕“森林实在是太重要了”用上“可以也可以”句式有条理地写一段话。1.回顾导入,聚焦中心。2.精读感悟,重点突破。感知森林的重要作用,感悟童话有序生动的表达。3. 迁移学法,自主学习。4.学习写法,迁移练笔。5.展示评价,完善作品。 第六课时以评改促写作迁移运用1.能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巧妙结合写下来。2.能够有序生动的叙事,达成教育人的目的。3.培养修改习作的兴趣,学会欣赏自己的作文,评价别人的习作,养成修改习作的良好习惯。1.导入新课,激发兴趣。2.根据评
9、改标准,合作交流,欣赏评改。3.集体交流,欣赏佳作。4.回顾标准,总结提升。第1课时 预习过关课一、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本单元生字,区分多音字“冠”、“横”和“漂”,能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新鲜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二、教学重点重点:掌握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难点:通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单元教材的主题“环保”。三、前置学习活动学生:1.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够运用识字方法熟练认读本单元的生字新词,并描红练写一类字,做到正确、规范、美观。学习组长检查小组成
10、员的书写情况,及时向老师汇报。老师:调查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准备教学课件。四、教学课时 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明确学习内容。1.同学们,通过上个单元的学习,我们看到了一幅幅“生命的赞歌”,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第六单元。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说出本单元有哪几篇课文?(指名回答)2.板书:沙漠中的绿洲云雀的心愿古诗两首(齐读课题)课前,同学们认真地做了预习。预习得怎么样?这节课我们一起交流一下。(二)检查预习,夯实基础1课前同学们已经做好了预习,下面我们来展示一下生字词的预习成果。2认读生字。(投影出示)价 劣 挖 填 漂 侍 霎厌 滥 贫 垮 冠 刷 壤 擦 邀 缰撑 艇 萍 稚
11、 侧 纶(1)重点指导:“侍、霎、刷、壤、撑、稚”是翘舌音;“擦、侧”是平舌音;(2)认读本单元多音字。本单元课文中有许多比较生疏的多音字容易读错,引导学生借助语境读准字音。预设:“冠、漂、横”课件出示“冠”的读音和意思:gun 冠:帽子 形状象帽子或顶上的东西。guàn 冠:把帽子戴在头上 在前面加上某种名号或文字 居第一位 姓 “树冠”什么意思?这里“冠”应该怎么读?根据“冠”的意思,请分别为下面词语里的“冠”注上音。冠军 怒发冲冠 鸡冠 衣冠整齐 这里的樱桃产量是全国之冠!课件出示“漂”的读音和意思:piào 漂:美、好看 出色pio 漂:浮在液体上面不沉下去pio
12、漂:用水加药品使东西退去颜色或变白 用水淘去杂质 根据“漂”的意思,请分别为下面词语里的“漂”注上音。漂亮 漂泊 漂白 漂流课件出示“横”的读音和意思:héng 横:跟地面平行的,跟“竖”、“直”相对。地理上指东西向的,跟“纵”相对。使物体成横向。汉字平着由左向右写的一种笔形。hèng 横:凶暴,不讲理 意外的 “纵横交错”什么意思?这里“横”应该怎么读?根据“横”的意思,请分别为下面词语里的“横”注上音。横竖 横行霸道 蛮横 横财 横队 人行横道 3.指导重点生字的写法。(1)你想提醒同学们在书写过程中注意些什么?教师随学生的生成指导易错字的书写要领。预设:“壤”的笔画较
13、多,右部分中间是三横,两竖。“滥”的右上部分是竖竖撇横点。 “纶、挖、填、漂、侍、滥、壤、擦、侧、撑”写这几个字时应注意左窄右宽。“冠”、“萍”均是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2) 学生在田字格上书写易写错的字。教师巡视,实物投影学生的书写,师生进行评价。师小结:堂堂正正做人,工工整整写字。想把字写漂亮,也不是一很简单的事情。看来需要我们认真观察,勤加练习。()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范写强调。()学生针对性的再次练写。教师展示评价。过渡:大家在学习生字词语时很用功,如果把生字新词放到课文中,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也能读好!4.课文朗读。 本单元一共有三篇课文,你读得怎么样?能做到正确、流利吗?把
14、自己认为难读的句子再练练。 指读第18课沙漠中的绿洲第3段,及时正音,把难读的句子反复练读,直至读正确、流利。思考:这一段写了什么? 指名分角色朗读第19课云雀的心愿,推进读懂课文内容。这个故事中多次写了小云雀和妈妈的对话。我们来分角色朗读课文。每三位同学为一个小组,分角色练习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不同角色的心情、语气,读出自己的理解。然后选择你们喜欢的一部分课文来合作展示你们的朗读。指读20课古诗两首诗歌往往读起来都是很有节奏感的,大家试试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试着把节奏读出来。池上 【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
15、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做到读正确;检查能否读得正确、流利。(重点指导“撑”、“艇”和“萍” 后鼻音的读音)试着把节奏读出来。5.提炼单元主题(1)自由朗读课文,用一两句话说说这三篇课文分别写了什么?(2)讨论:这几篇课文在内容方面有哪些相同之处?讨论后集体交流:沙漠中的绿洲介绍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云雀的心愿一文向我们提出了要重视环境保护这一紧迫问题;古诗两首则写出了初夏荷池和河边青草繁茂的自然美景,农村孩子的天真调皮可爱跃然纸上。三篇课文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保护环境,亲近自然.6.质疑问难(1)大家还有没有不懂得
16、词语或问题吗?说出来大家一起交流,大胆提出问题,并就别人的问题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2)学生提问题,组内交流。(提出的问题,教师依据学情,梳理问题,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放在后面的课文中解决。)教师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正确认读本单元的生字,并初步感知了本单元的课文内容,期待大家在下一节课有更精彩的表现!(三)布置作业借助工具书,结合插图,联系诗句,展开想象,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说说诗句意思,把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和同学交流。六、板书设计: 第六单元沙漠中的绿洲云雀的心愿 保护环境,亲近自然!古诗两首任泽举 滕州市羊庄镇中心小学第2课时 方法指导 + 实践运用一、教学目标1.能够
1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想象诗中画,读懂诗中意,能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3.采用“读古诗、抓诗眼、想画面”的学习方法学习古诗,并运用这个方法体会古诗语言的精炼,丰富自己的积累,受到美的熏陶。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想象诗中画,读懂诗中意,能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教学难点:学习运用 “读古诗、抓诗眼、想画面”的学习方法学习古诗,并运用这个方法体会古诗语言的精炼,丰富自己的积累。三、前置教学活动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两首古诗。教师:把握学情,制作课件。四、教学课时 1课时五、教学过程环节一、整体感知初步感知,整体把握(一)
18、初读古诗,感知诗意1出示小儿垂钓图,说说置身于大自然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心情如何?(高兴、快乐)他有哪些快乐,谁来说一说?2下面让我们跟着这位小朋友到文中去看一看。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古诗两首,板书:池上小儿垂钓。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看谁能够读出节奏。 3指导朗读。(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试着读出节奏。(2)诗读正确还不算会读,还应该读出诗的节奏来。引导读出诗的节奏。(如下标示)采取指读、教师范读、男女生对读等方式读好两首古诗的节奏。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4小组合作学习,感知诗意。(1)学生自读
19、古诗,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实在解决不了的用“?”标出来,一会儿我们一起解决。(2)学生结合诗句、课本插图、借助工具书等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3)小组交流汇报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预设: 解:知道、懂得。 一道:指浮萍被小船分开后,一时难以合拢而留下的踪迹。垂纶:同垂钓,即钓鱼。草映身:(小孩坐在草丛中)绿草掩映着他的身体。借问:向人打听。(4)说一说池上小儿垂钓这两首诗的意思。(出示:插图、古诗)(每首诗由一位同学说说每句诗的大意,描写了哪些景象,对于疑难的地方全组同学交流,补充。)5.两首诗简单明了,一读就懂,现在你们知道为什么要把这两首诗安排在一起吗? 预设:这两首
20、古诗都是描写的儿童的,景色都很美。 两首古诗都表现了小孩的调皮、天真、可爱。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这两首诗都是描写儿童的,诗人都是通过描写场景,在读者眼前展现一幅画面,这两首诗展现了两幅怎样的画面?下面我们先读池上这首诗,感受小娃的天真、可爱。(二)诵读池上,感受小娃的天真、可爱1读古诗,抓“诗眼”。(1)池上这首诗,作者抓住诗中哪个字写的?默读古诗,想一想。(出示:池上)(2)学生默读古诗,小组交流讨论。(3)汇报收获:池上这首诗,作者抓住诗中“偷”这个字写的。 “偷”是什么意思?结合自己小时候“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偷”:瞒着人、悄悄地)(
21、板书:偷)2读古诗、想画面,感受小娃的天真、可爱。(1)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可是这一幅画是需要我们读一读、想一想才可以看到的,作者围绕“偷”字写了哪些景物和人物呢?下面我们再来诵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小娃 小艇 白莲 浮萍出示:下面请同学们联系课文内容,结合文中插图,边读边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些景物和人物描述得更加生动、细致。(2)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3)学生交流“看”到的画面。预设景物:小艇、白莲、浮萍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景色如何?(引导学生抓住小艇、白莲、浮萍等景物联系古诗内容,结合文中插图充分地展开想象。)学生展开想象练习说话。(体会
22、出荷塘景色之美。)过渡:在美丽的荷塘里,荷叶长得碧绿碧绿的,荷花也开了,此时的莲蓬嫩嫩的,文中的小娃在干什么呢?(小娃撑着小艇偷采白莲回来了。)预设人物:小娃从“偷采白莲”你想到了什么?(生1:因太想吃那嫩嫩的、甜甜的莲蓬,就不经大人同意,偷偷撑着船去采莲蓬。)(生2:碧绿的荷叶,映着粉红的荷花,实在太美啦!小孩忍不住才去偷采白莲。)(生3:看出小孩很顽皮)猜想一下,此时小娃的心情怎样?(怕被别人发现,会很紧张;有莲子吃了,很高兴,很快乐。)想象画面,带着你的体会有感情地诵读前两行诗。(指生读,齐读)过渡:刚才同学们已经从诗中读出了小娃的紧张、高兴、顽皮、可爱,更可爱的还在后头呢,请读读后两行
23、诗句,体会一下。(生自读诗句,体会) 小娃偷采白莲,他想不想被别人知道?(不想)事实上别人有没有发现?怎么发现的?(浮萍一道开,看到浮萍被冲开了。)为什么浮萍会“一道开”? 小娃知道自己被发现了吗?(他怕被人发现,划船的速度非常快。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抓住“不解”、“藏”体会孩子的质朴、纯真。)(板书:藏)猜想一下,此时小娃的心情是怎样的?(他怕别人发现,所以很紧张; 因为采到了很多莲蓬,所以很高兴,很快乐)多有趣、可爱的孩子呀!自己已被发现,还不知道,还在偷着乐。想象画面,带着你的体会有感情地读读这句古诗。(练读、指生读)3.感情诵读,升华情感。(1)古人云:诗中有画。一首诗就是一幅画,
24、接下来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那充满童趣的池上发生的一切,用你的心来听老师朗诵这首诗。(师配乐朗诵,生闭着眼睛,边听边想象。)(2)诗人用传神、凝练的词句,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天真无邪、活泼调皮的小娃形象。你们喜欢这个孩子吗?(喜欢)那就带着你的喜爱之情去读一读。(生自由练读)(3)出示池上插图,配乐诵读。(指名读,齐读)(三)总结学法我们通过“读古诗、抓诗眼、想画面”的方法,抓住了“偷、藏”等词语认识了一位天真、可爱的池上小娃,感受到古诗语言的精炼。下面,我们继续运用这种方法小组之间合作学习小儿垂钓。(出示:读古诗、抓诗眼、想画面)(四) 运用“读古诗、抓诗眼、想画面”的方法,合作学习小儿垂
25、钓1根据提示自学,记下自己不理解的问题。(1)小儿垂钓这首诗,作者抓住诗中哪个字写的?自读古诗,想一想。(2)作者围绕这个字写了哪些景物和人物呢?我们运用“读古诗、抓诗眼、想画面”的方法,再来诵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3)感情诵读,想象画面。出示自学提示:2小组合作学习小儿垂钓,交流不理解的问题。3. 学生汇报交流收获:(1)问题(1)预设:小儿垂钓这首诗,作者抓住诗中哪个字写的?默读古诗,想一想。(出示:小儿垂钓)生汇报收获:小儿垂钓这首诗,作者抓住诗中“学”这个字写的,写了小儿在河边学钓鱼的情景。(板书:学)(2)问题(2)预设:预设景物:莓苔、草等景物那么,这个小儿是在怎样的环
26、境下学钓鱼的呢?自由朗读这首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读了古诗,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景色如何?(引导学生抓住莓苔、草等景物联系古诗内容,结合文中插图充分地展开想象。)预设人物:蓬头稚子、路人在这么美丽的环境中,作者围绕“学”这个字又写了哪些人物呢?(指生看图回答:蓬头稚子、路人。)是什么样的小儿在学钓鱼呢? 小儿学钓鱼是怎么坐的?坐在哪?你从中读出了什么?课件出示插图帮助理解“侧坐”:身体向一边歪斜着坐。(从“侧坐”中,读出了小儿垂钓的悠闲。)小儿年龄这么小,却独自坐在草丛中模仿大人的样子学钓鱼,你觉得小儿怎么样?(生:天真可爱)。这样的小儿你们喜欢吗?(生:喜欢)。带着自己的感受,边读边
27、想象画面,要读出对小儿的喜爱之情,体会小儿垂钓的乐趣。钓鱼的小儿坐在草丛中多可爱呀!此时,来了一个路人,他想向小儿打听一些事,小儿听到后是怎样做的?(遥招手)小儿为什么遥招手,他怕什么呢?(小孩既怕路人脚步声、问话声吓跑鱼,又怕自己回答声吓跑鱼,只是请路人再靠近一点,他会轻声回答。)哪句诗告诉了我们答案?(怕得鱼惊不应人。)(板书:怕)小儿一门心思扑在钓鱼上,你觉得他钓鱼钓得怎么样?(专心)小儿在专心钓鱼的同时,不忘帮助路人,此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指生说)带着自己的感受,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小儿垂钓的天真、专心。(3)问题(3)预设:过渡:这首诗抓住了“学、怕”等词语,把一个天真、可爱学钓
28、鱼的小儿描绘得活灵活现,意境美而不俗,使人读后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观其色。齐读小儿垂钓,边读边想象画面,有感情诵读。(出示:小儿垂钓) 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语言(五)回归整体,积累背诵1比较两首诗的不同之处。(出示:池上、小儿垂钓)(1)让我们把两首诗放在一起读一读,有什么不同?(2)学生交流汇报。(不同点:第一首是描写池塘里小娃偷采白莲的情景,是五言诗;第二首描写的是乡村儿童在河边学钓鱼的情景,是七言诗。)2.练习感情背诵,积累语言。过渡: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喜欢的那个小孩,想把他们留在自己的脑海中吗?那就有感情地背诵下来。(1)借助提示,练习感情背诵。出示课件:1.自己熟读一遍;2.边想象
29、诗中景物、画面,边练习背诵;3.边听音乐边练习背诵;4.再熟读一遍,同位相互检查背诵。(2)配音乐,指名背、齐背。(六)总结,引出有关环境的话题池上描写了池塘里小娃偷采白莲的情景,小儿垂钓描写了乡村儿童在河边学钓鱼的情景,两首古诗的自然景色都很美,情景交融,从而让我们感受到这种优美环境下小孩生活的乐趣。其实,我们也有自己的童年生活,在我们的身边,清澈见底的小河,新鲜的空气,蓝蓝的天空已经是不多见了。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出现了什么状况呢?(引导学生从环境方面说一说。) (七)布置作业1.搜集描写儿童的古诗,用我们今天学古诗的方法去读、去想象。2.读18、19课,记下自己的阅读收获。六、板书设计 2
30、0 古诗两首 池上 小儿垂钓 偷 童 学 藏 趣 怕 天真 可爱 (滕州市木石镇中心小学 雷晶)第3课时 理解探究一、教学目标 1.继续运用学过的方法抓住文中表示地点转换的词语理清课文沙漠中的绿洲和云雀的心愿的表达顺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2.读懂课文内容,在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中,初步感知文章有序生动的表达方式。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继续运用学过的方法抓住文中表示地点转换的词语理清课文,掌握读懂课文的主要内容。难点:在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中,初步感知文章有序生动的表达方式。三、前置学习活动学生:自主阅读18沙漠中的绿洲19云雀的心愿,想一想这两篇课文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积累。记下自己的阅读收
31、获,完成前置学习单。教师: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课时 1课时五、教学过程环节一、认识-抓重点段,体会环保的重要性(一)复习回顾,明确目标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池上和小儿垂钓两首古诗,诗中的儿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生交流:天真、可爱、调皮、淘气)教师小结:正如你们所说,诗中的孩子就是这么天真、可爱,他们的童年生活是多么快乐、无忧,生活环境是多么的让人向往。想一想我们现在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 对于环保你有什么认识和思考?简单交流。2.设疑过渡:对于环保同学们都有自己的认识和思考,绿化环境、植树造林是大家的共识,他们的作用究竟有多大?让我们一起走进沙漠中的绿洲和云雀的心愿,看看课文中是怎样介绍的。
32、(二)抓重点段落,感知环保的重要性 1.浏览云雀的心愿,找出介绍森林的重要性的段落。2.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10、13自然段。“孩子,森林也是可以蓄水的呀。森林的树冠就像一把把大伞,可以挡住一部分雨水,不让它们直接冲刷地面。树干上的苔藓和树下的枯枝败叶也可以吸收一部分雨水。森林里土壤的蓄水能力就更大了,剩下来的雨水渗进土壤,大都能够被储存起来。你看,森林不就是一座大水库吗?”读读这段话,想一想这段话主要讲述森林的什么作用?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吗?(蓄水)能抓住重点词来说说森林是怎样蓄水的吗?(树冠挡住雨水;苔藓、落叶吸收水分;土壤储存水)森林还有什么作用?(出示)“那是因为森林也是一个巨大的
33、空调器。夏天,林子里枝叶茂密,挡住了强烈的太阳光,自然就凉快些;冬天,由于树木的遮挡,林子里的热量不容易散失,所以就暖和些。你看,森林像不像空调器?”读读这段话,想一想森林夏天能冬天能,能用四个字概括一下吗?(调节温度)3.小结过渡:看来,森林的作用还真不小。读一读沙漠中绿洲,看看绿化环境前后,阿联酋有什么变化?找出相关的语句。引导交流:(出示相关语句)原先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像罩着一层硬硬的壳。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块不毛之地!这里绿树成阴,鲜花盛开。大家再来读一读,有什么感受?交流感受。(不毛之地绿树成阴,鲜花盛开)知道发生这样变化的原因吗?(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
34、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2)小结过渡:是啊,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花草树木,使沙漠变成了绿洲。云雀妈妈告诉了我们森林能够蓄水、调节气温,作用很大。我们怎么做,才能使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越来越美好?(生交流关于环保的想法。)大家的想法很好,老师想让你们把刚才的想法写成一篇关于环保的文章,以便唤起更多人的环保意识、环保行为,你们愿不愿意?那怎样才能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让人一看就明白?引导交流(必要时链接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有序表达、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有序表达)其实沙漠中的绿洲云雀的心愿的就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方法。环节二、认识- 抓关键词语,理清表达顺序,把握主要内容(三
35、)引导学习,探究方法1那沙漠中的绿洲是抓住什么关键词语,实现有序表达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探究。2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组内交流探究(抓住表示地点转换的词语)3. 展示交流,合作探究。(1)引导交流表示地点转换的词语,并按这种转换划分意义段。“从飞机上往下看”(1自然段)“我们来到迪拜访问”(24自然段)“中心花园”(57自然段)(2)在这些不同的地点,“我们”分别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概括段意)从飞机上往下看,阿联酋是怎样的景象呢?(接读第一节:概括:沙漠中有星罗棋布的绿洲)我们来到迪拜访问,呈现眼帘的是(接读第二节;原来什么样的?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概括:阿联酋人民克服困难种植花草、树
36、木。)“在最大的中心花园漫步,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抓住地点转换和所见所闻说一说文章的主要内容。从飞机上往下看 来到迪拜 最大的中心花园 学生练说指名交流教师指导说得更简练。6.小结:看来地点转换的词语既能帮助我们理清文章的脉络,又能引导我们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既准确,又简洁。下面,我们就运用这种方法自学云雀的心愿。 (四)自主阅读,运用方法1.自主学习:抓地点转换词,理清文章脉络。(出示自学提示)1.找一找小云雀都飞到了哪些地方?用笔画出来。2.哪几段是写小云雀飞到沙漠上空看到的情景?(24)3.哪几段是写小云雀飞到
37、大河上空看到的情景?(510)4.哪几段是写小云雀飞到森林里看到的情景? (1113)2.根据地点的变化,想一想小云雀在不同的地方分别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感知主要内容。自主默读课文,抓住文中的关键词总结段意。集体交流。沙漠上空漫天飞舞 大河上空泛滥成灾 森林里冬暖夏凉3.概括主要内容这篇童话故事讲了小云雀跟着妈妈分别来到_、_和_。他们看到沙漠_、大河_,又感到森林里_。小云雀产生了一个心愿:_。4.小结过渡: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从沙漠中的绿洲云雀的心愿这两篇课文中学到了有序表达的方法,其实这两篇文章在语言表达上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你积累了哪些?读一读,让我们一块交流交流。环节
38、三、实践-拓展延伸,初步感知文章生动的表达方式。 (五)品读课文,初步感知语言特色。1.再次自主阅读,圈画文章语言表达有特色的语句。2.集体交流。预设一:反问句“你看,森林不就是一座大水库吗?”“你看,森林像不像空调器?” 这两句话什么意思?还可以怎么说?换一种表达?出示两种不同的表达句式: “你看,森林不就是一座大水库吗?”“你看,森林就是一座大水库。”“你看,森林像不像空调器?” “你看,森林就像空调器。”读一读,交流感受。(体会反问句表达的意思更肯定、语气更强烈。)预设二:比喻句森林的树冠就像一把把大伞,可以挡住一部分雨水,不让它们直接冲刷地面。那是因为森林也是一个巨大的空调器。读一读,
39、从这些比喻句中读懂了什么?不用这样的句式能不能表达清楚这种意思?(能)那作者为什么选用这种表达方式?交流、初步感知比喻句的生动:“树冠像一把把大伞”写出了树冠的形状,形象、生动。“巨大的空调器”形象写出了森林的作用。3.沙漠中的绿洲中也有这样的句式。你找到了吗?如:比喻句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原先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像罩着一层硬硬的壳。从中你又读懂了什么?有什么感受?交流小结:阿联酋人民把花草树木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倾注了情感。“一层硬硬的壳”形象写出了盐碱的特征。预设三:排比句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
40、 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淡水、树苗和花草。老师换一种表达方式,对比着读一读,感受还一样吗?(三个“买来”层层递进,增强语言的气势、表达效果更强烈。)4.小结:通过对比朗读、交流感受,我们知道了表达同样的意思,由于选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的效果也就有了很大的差异。今后在习作中我们要根据表达的需要,选取最优的表达方式,合理运用,也能使文章生动起来。(六)回顾所学,总结方法。 1.沙漠中的绿洲和云雀的心愿这两篇文章同是写“保护环境”,但在写法上却各有特色?谁能说一说? 友情提示:云雀的心愿是什么题材的文章?童话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沙漠中的绿洲是什么题材?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2.集体交流,教
41、师小结。云雀的心愿是童话故事,形象生动,富有想象力。沙漠中的绿洲是参观访问记,写出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七)布置作业那作者是如何独具匠心,生动有序的叙事明理的,继续品读课文,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六、板书设计沙漠中的绿洲 从飞机上看 来到迪拜 排比 最大的中心花园 (地点转换) 比喻 有 序 生 动 沙漠上空 反问 云雀的心愿 大河上空 童话 森林里王继敏 滕州市东沙河镇中心小学附:前置学习单 自主阅读沙漠中的绿洲和云雀的心愿试着填一填下面的表格,记下自己的阅读收获。 内容阅读收获18 沙漠中的绿洲19 云雀的心愿我积累的好词我积累的好句写作方法其他第4课时 学习表达(一)一、教学目标
42、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深入了解阿联酋人民那样爱护花草树木的原因,体会阿联酋人民为了美化生活,付出的艰辛劳动和不懈努力。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2领会作者的独具匠心,学习作者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巧妙结合的写作方法。3仔细观察题头的照片,以“迪拜街头风光”为题,展开想象,融入自己对阿联酋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写一段话。课文中的词语可供选用。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 体会作者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巧妙结合的妙处。难点:仔细观察题头的照片,以“迪拜街头风光”为题,尝试运用所见、所闻、所感相结合的写法,展开想象,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阿联酋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
43、。三、前置学习活动学生:上网或查资料了解阿联酋和迪拜人们的生活环境。(可以找图片,制作卡片等)教师:教学课件。四、教学课时 1课时五、教学过程环节一、认知-自主阅读,整体把握(一)复习回顾,整体把握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抓住文中表示地点转换的词语理清了课文沙漠中的绿洲和云雀的心愿的表达顺序,读懂了课文,初步感知了文章有序生动的表达方式,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沙漠中的绿洲,来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这种生动有序的表达方式让我们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的。(板书:18 沙漠中的绿洲)2原来的阿联酋是什么样子的?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谈谈你的感受。原先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像罩着
44、一层硬硬的壳。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块不毛之地!(1)预设:从 “白花花”“不毛之地”体会出沙漠的荒凉,没有生机;从“盐碱、咸、硬硬的壳”这些词可以体会那里的土地不适合植物的生长,根本种不出东西。(2)带着感受读读这句话,体会阿联酋人民面临的环境多么恶劣。我们来到迪拜访问。这里绿树成阴,鲜花遍地。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3现在的阿联酋呢?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1)学生画出相关词句,抓住“绿树成阴”、“鲜花遍地”与“不毛之地”等词语进行对比朗读。(2)师引:通过对比,你有怎样的感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师生交流。)出示齐读:阿联酋人民像爱
45、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花草树木。环节二、实践-重点突破,语意兼得(二)品词析句,学习方法1正如文中所说: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花草树木。他们让“白花花”的不毛之地变成了“星罗棋布”的绿洲。他们是怎样做到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从哪里可以看出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花草树木?圈画出引起你关注的词句,并简要写出自己的感受。2组内交流自学结果。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对学习有见解的小组予以肯定并准备全班交流。3重点交流,指导读书。预设一: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由总水塔输出的淡水
46、,通过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源源不断地送到花草树木的根部。(1) 指名读这一段,你有什么感受?出示齐读: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2从哪些词语感受到的?重点引导从三个买来、挖去、填上、埋下说说自己的感受。(泥土、水这些在我们这里随处可见的东西他们却都要一点一点地买来,可见阿联酋人民建造绿洲的艰巨复杂,代价昂贵,阿联酋人民战胜困难决心之大,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之坚定。)理解“纵横交错”的意思,感受在阿联酋培育花草树木是一项多么大的工程。小结:据说在阿联酋每培育一棵树都要花两万多元,而据统计在我们这里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成年的培养费用也差不多是这个数目。难怪阿联酋的朋友说:“可以毫不夸张
47、地说,(齐读)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再来读一读,再一次感受这绿树成阴,鲜花遍地的来之不易。预设二:对于这来之不易的花草树木,阿联酋人民都把花草树木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来爱护。看看一位普通的园林工人是怎样呵护这些花草树木的呢?(1)出示霎时,一阵雨雾从空中洒下来,把树叶、草和花上的尘土淋得干干净净。眨眼功夫树叶更绿,小草更翠,鲜花更艳。园林工人高兴地笑了,做了个洗脸的动作,说:“你看,它们更漂亮了。” 指名读,你有什么感受?(交流)多伟大的阿联酋人民!他们用勤劳的双手、辛勤的汗水、聪明的才智创造了美、创造了生活。阿联酋人民对待这些花草树木就像(出示齐读: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
48、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2)什么是精心侍弄?想一想,在家中,父母亲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呢?生结合自己的情况以及自己所理解体会到的父母的关爱之情来畅所欲言。反复朗读并联系课文内容来体会阿联酋人民对这些花草树木的精心呵护。指生朗读作者和园林工人的对话,指生回答为什么地下有自来水管,还要给花草树木浇水?(淋去它们身上的尘土。)原来浇水的目的还在于淋去花草树木身上的尘土,用课本中的话来说这是在给它们“洗脸”呢,从这里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呢?(在阿联酋人民的心中花草树木就是他们的孩子。阿联酋人民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哪一位父母亲不善待自己的孩子呢?想一想,作为这些“孩子”的父
49、母,阿联酋人民还会为这些孩子做些什么?(引导学生用拟人化的手法说出:人们还会给花草树木剪枝理发,施肥喂饭,除虫治病,除草打扫房间等等。)除了园林工人的精心呵护,阿联酋的每一个公民又是怎样爱护花草树木的呢?回顾上文出示: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小结:正是所有的阿联酋人民都像园林工人一样,像呵护着自己的孩子一样,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这就是精心侍弄。他们付出了金钱,流下了汗水,倾注了真情,正是有了这些绿树和鲜花,沙漠中的人们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让我们带着深深的钦佩之情齐读最后一段。环节三、总结积累拓展,说写训练(三)回顾全文,升华情感1.阿联酋人民付出了辛勤的
50、汗水和超乎常人的努力,终于创造了世界奇迹在不毛之地的沙漠中建造了星罗棋布的绿洲,成功地改造了自己的家园。对于阿联酋你了解多少?2.学生结合收集资料谈一谈。3教师补充资料:后来,从2002年开始,联合国人居中心在全球组织评比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这个奖项就叫“迪拜”奖,用来奖励在改善人居环境中做出杰出贡献的范例。让我们永远记住伟大的阿联酋人民。(四)读写结合,拓展延伸1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花草树木。他们让“白花花”的不毛之地变成了“星罗棋布”的绿洲,我们从心底钦佩阿联酋人们。作者是通过什么表达方法让我们感受到的?(1)小组内交流。(2)集体交流。教师依据学生回答相机梳理出作者的
51、所见、所闻、所感读一读,感受作者把他们巧妙结合后,文章所富有的真情实感,更有说服力,更好地表达作者对阿联酋人们的赞美之情。运用了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让文章更加生动。2读写结合,拓展延伸。让我们再一次漫步在迪拜街头,欣赏一下迪拜美丽的风光!(多媒体展示迪拜街头风光的图片。)如今阿联酋可是出了名了,世界各地的游客都想一睹沙漠中的绿洲的独特风采,请你以“迪拜的街头风光”为题写一段话,与各地的游客分享你眼里的“迪拜”。(引导学生进行有序观察,选择一两处景点重点去写,提醒同学选择性地运用课文中的“绿树成阴、鲜花遍地、源源不断、干干净净、生存环境”以及“恶劣、不毛之地、毫不夸张”等词语,并尝试运用将所见、所闻、所感相结合的方法,表达出自己对阿联酋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3学生写作。(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4写作后自己读一读,对照写作要求精心修改。能够选用文中的“绿树成阴、鲜花遍地、源源不断、干干净净、生存环境”以及“恶劣、不毛之地、毫不夸张”等词语。 能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巧妙结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4808.2-2024人类工效学无障碍设计第2部分:考虑颜色视觉随年龄变化的颜色组合方法
- Ginisortamab-Mouse-IgG1-生命科学试剂-MCE-5731
- CDDP-PEG-Cy3-生命科学试剂-MCE-6481
- 20-Hydroxylucidenic-acid-E2-生命科学试剂-MCE-8519
- 2-Dodecylfuran-生命科学试剂-MCE-5142
- 二零二五年度绿色建筑物业费减免执行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校园教师聘用与管理合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股权赠与合同:公司股东权益转移与公司股权结构调整
- 2025年度篮球运动员与俱乐部伤病赔偿合同
- 2025年度影视基地装修半包工程合同
- 2025年生物安全年度工作计划
- 通用电子嘉宾礼薄
- 武装押运操作规程完整
- 混合动力汽车构造与检修(高职新能源汽车专业)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薪酬专员岗位月度KPI绩效考核表
- 技能大赛题库(空分)
- 污水处理厂设备的操作规程(完整版)
- GB/T 28419-2012风沙源区草原沙化遥感监测技术导则
- GB/T 22077-2008架空导线蠕变试验方法
- DDI领导力-高绩效辅导课件
- 水泥罐安装与拆除专项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