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前三章_第1页
宏观经济学前三章_第2页
宏观经济学前三章_第3页
宏观经济学前三章_第4页
宏观经济学前三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一、研究对象和方法1 .宏观经济学的含义以一国总体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活动中各相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得到充分利用。2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研究对象:总体经济问题。通常指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经济行为。涉及整个社会的总产出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以及国际收支等指标研究方法:采用总量分析方法总量包括:( 1) 个量之和:各个单位之和。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进出口总额等、(2)平均量:各个单位的平均水平。价格水平、利率、汇率等。分析这些总量的决定、变化及其相互关系,并通过分析说明经济的运行状况,决定经济政策,又称总量经济

2、学。中心理论: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整个经济活动表现在国民收入和就业水平上,故宏观经济学又称收入理论。以国民收入的决定为中心来分析整个经济的运行。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被称为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解决的问题:整个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宏观经济学假设资源配置为既定,研究现有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的原因,以及达到充分利用的途径。微观经济学把资源的充分利用作为既定前提。但30年代的大危机打破了这一假设,因此资源利用就作为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内容。基本假设: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比较1 .研究对象2 .解决问题3 .中心理论4 .分析方法5 .基本假设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个体整体价格理论

3、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个量分析总量分析理性人假设市场出清假设市场机制不完善 政府有能力纠正市场缺陷资源配置资源利用第二节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对宏观经济现象的研究与考察,可以上溯到古典学派。法国重农学派创始人魁奈的经济表就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的初次分析。然而,在古典经济学家对宏观经济现象和微观经济现象的分析都并存在一起,以致宏观经济问题的分析在一般经济学著作中几乎被淹没了。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出版,宏观经济分析才在凯恩斯的收入和就业理论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当代经济学中的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宏观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一、古典宏观经济学(17世纪中叶20世纪30年代)二、以凯恩斯主义

4、为中心的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和形成时期(20世纪30年代70年代)三、凯恩斯主义与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分庭抗礼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back附:经典的经济学教材1 .保罗A萨缪尔森的经济学2 .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3 .N.GregoryMankiw的经济学曼昆:宏观经济学,人大出版社2000年版。萨缪尔森简介保罗A萨缪尔森毕业于芝加哥大学和哈佛大学。他是美国第一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1970年)。曾担任美国总统约翰F肯尼迪的经济顾问,属于那种能够同普通民众进行交流和沟通的为数极少的科学家之一。让中国人认识萨缪尔森的,是他的教科书著作经济学。1948年初版时,有人曾断言:下一代

5、人将跟随萨缪尔森学习经济学。”萨缪尔森在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以及资本理论等几乎经济学的所有领域都有重要建树关于萨缪尔森的经济学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是经济学界的一棵常青树,自1948年问世以来,销售保持了50多年长盛不衰的记录。这部世界上最为实用和畅销的经济学教科书已再版17次,销售量超过100万册,。作为一本教材,它创立并完善了西方经济学的微、宏观体系。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高鸿业指出:目前存在于西方的经济学的入门教科书虽然为数众多,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是本书的仿效品。”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简介斯蒂格利茨出生于1942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此后在剑桥大学从事研究工作。1969年,年仅2

6、6岁的斯蒂格利茨被耶鲁大学聘为经济学教授。斯蒂格利茨是美国最著名的经济学教育者之一。他先后执教于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牛津大学,并从1988年开始在斯坦福大学任教。他主讲该校最受欢迎的经济学。他的数十名博士在世界各地任要职。曼昆简介29岁成为哈佛历史上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就读于麻省理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现任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同时还是设在麻省坎布里奇的非盈利性思想库国民经济研究局货币经济学部主任,以及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和国会预算办公室的主任。第二章国民收入的核算教学重点:GDP的概念、用支出法和收入法核算GDP,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第一节经济总流程一、两部门经济流程(一)基本假设1

7、、社会经济只存在家庭和厂商2、整个经济是顺畅的。(想买的买得到,要卖的卖得出)1.简单的两部门流程假设:居民无储蓄,厂商无剩余家庭总收入100(工资、地租、利息、正常利润)家庭总收入100(工资、地租、利息、正常利润)家庭向厂商提供生产要素投入市场家庭在商4产出市场厂商向家庭提供商品和劳务家庭消费总支出100(购买商品和劳务)货币流程实物流程三个等式:货币流程=实物流程投入市场=产出市场收入二支出2.存在漏出和注入的两部门流程私人储蓄直接投资(购买股票、有价证券)间接投资(存入银行等金融机构)私人投资提问问:如果厂商生产的100产品只卖出去80,经济流程是否平衡。提示:储蓄转化成意愿性投资支出

8、,存货可视为非意愿性投资支出,也是私人投资,称为存货投资二、三部门经济流程(一)基本假设:1 .经济中存在家庭、厂商和政府部门。2 .无折旧、无公司未分配利润和间接税。(二)模型家庭总收入110转移支付10政府购买10家庭政府*税收10私人储蓄30资本市场家庭消费总支出80问:家庭收入为何增加?增量受什么的影响?国债10私人投资20三、四部门经济流程(一)基本假设1 .经济中存在四个部门。2 .出口=进口。3 .无折旧、无公司未分配利润、无间接税。设想:增加了进出口部门后,在消费、投资、政府购买不变的情况下,经济总量将发生什么变化?(二)模型家庭总收入115第二节GDP的核算一、GDP的定义二

9、、GDP的核算方法一、GDP的定义1 .国内生产总值GDP(GrossDomesticproduct)在一定时期内一国生产要素生产出的最终商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理解:1)当年生产的:属本期产出,是个流量。2)国内生产:属地域范畴。区别GDP与GNP。3)最终商品:区别于中间品。4)劳务:包括无形的服务。5)市场价值:市场交易活动。不含非生产性交易。2 .GDP指标的局限性1)不能衡量闲暇(一国劳动者工作紧张,一国反之)2)不能反映分配状况。(一国公平,一国差距大)3)无法反映污染情况。4)无法反映GDP带来的福利(车祸、生病使GDP增加)。4)无法反映实际生产的数量和质量(受价格影响)。结

10、论:GDP很难测算幸福程度流量与存量流量: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能加总;存量: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不能加总。GDP与GNP的区别GDP:是按地域范围计算GNP:是按要素的国籍来计算在一个封闭白经济中:GDP=GNP在一个开放的经济中:GDP=本国要素收入+外国要素在本国收入GNP=本国要素收入+本国要素在国外的收入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最终产品: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再作为下一级生产的投入品。中间产品:生产出来的产品作为下一级生产的投入品。例:小麦面粉面包0.5元0.9元1.5元小麦和面粉是中间产品,面包是最终产品。名义GDP与实际GDP名义GDP即以现行价格计算的GDP,它是各种物品与劳务的数量与其

11、现行价格乘积的总和(PQ);实际GDP是以不变价格计算的GDP,它只反映实物的变化;名义实际GDPx100价格指数两者关系:二、GDP的核算方法(一)支出法:又称总需求法。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支出来计量GDP。(二)收入法:又称要素收入法。按生产要素的报酬计算GDP的方法。(三)增值法:从生产的角度,按市场价格计算各部门商品和劳务的增加总值,各部门的增加值之和即为GDP。(一)、支出法1 .消费支出C(Consumption):家庭用于物品和劳务的支出。消费品(耐用、非耐用)U务2 .投资支出I(Investment):厂商用于未来生产更多物品和劳务的商品购买。(总投

12、资)固定资产投资存货投资:年末存货(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减去年初存货。建筑物投资:包括新住房支出3 .政府购买支出G(GovernmentPurchase):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包括公务员的薪水和用于公务的支出。4 .净出口NX(NetExport):出口减去进口。X-M得:GDP=C+I+G+(X-M)政府购买”的含义政府购买必须是实际发生的商品和劳务购买。政府向老人支付的社会保障津贴等属于转移支付,它改变了家庭的收入,但没有发生实际购买,不反映经济的产出,公务员的劳务很难进行市场估价,一般以政府支付的工资来衡量。支出法(举例)1997年我国GDP的构成构成价值(亿元)比例()

13、居民消费36117.847.48投资27867.336.63政府采购9347.112.28净出口2745.03.61国内生产总值76077.2100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98(二)收入法1 .工资:含酬金、补助、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税。2 .净利息:个人从企业的因资金信贷所产生的净利息、利息税。3 .租金:土地、房屋等的租金、自住租金、应税款。4 .公司利润:含股息、公司所得税、未分配利润。5 .非公司企业收入:单人业主制、合伙制、医生、农民等。6 .企业间接税:企业营业税、货物税。7 .折旧:资本消耗,也称重置资本。得:GDP=居民收入+企业收入+政府净税收收入=C+S+T(T已扣除转移支

14、付)收入法(举例)项目美元1 .工资和其它补助(工资、薪金、补助)2 .租金收入3 .净利息4 .公司利润(股息、禾IJ润税、未分配利润、存货与折旧调整)5 .独立业主收入=国民收入6+间接税及零星项目-统计误差=国内净产值7.+折旧=国内生产总值故不计入GDP。金额单位:10亿2172.762.5285.0284.5154.72959.4307.28.23258.4402.93661.3以收入法计算的1984年美国的GDP.资料来源:美国总统经济报告1985年(三)增值法第一、第二产业的各部门:增加总值=总产出一中间产品;第二广业中:1)商业、运输业、金融业、服务业等营利性部门,按纯收入计算

15、增加值。2)政府、教育、卫生等非营利性部门,按工人的工资、职员的薪金收入计算增加值;有些不成其为部门的经济活动,如自产自用的食物、自有自用的住房等,也采用各种方法估算其增加值。计算增加值举例生产阶段产品价值中间产品成本增加值棉花88面纱1183棉布20119服装302010合计693930第三节国民收入中的五个总量的相互关系一、国内生产总值GDP二、国内生产净值NDP三、国民收入NI四、个人收入PI五、个人可支配收入DPINDP国内生产净值(NetDomesticproduct)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国内新增的产值。NDP=GDP-折旧NI国民收入广义:即指GDP(或GNP)狭义:(National

16、Income)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和劳务的各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全部收入,即NI。NI=NDP-间接税+政府补贴二工资+利息+地租+禾I润+政府补贴PI个人收入(PersonalIncome)个人从各种途径所得到的收入。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社会保障税公司所得税+政府和企业的转移支付+公债利息DPI个人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PersonalIncome)缴纳了个人税和非税支付后的收入。是指可以用来消费和储蓄的收入。DPI=PI-个人所得税-非税支付第四节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一、两部门经济的恒等关系二、三部门经济的恒等关系三、四部门经济的恒等关系一、两部门经济的恒等关系两部

17、门经济中:假设只有家庭和厂商,无企业折旧和间接税。从支出角度看:Y=C+I从收入角度看:Y=C+S得:I=S注:就整个经济而言,等式恒等。二、三部门经济的恒等关系三部门经济中:无进出口部门从支出角度看:Y=C+I+G从收入角度看:Y=C+S+T得:I=S+(T-G)T-G:政府储蓄即:投资包等于储蓄三、四部门经济的恒等关系四部门经济中:从支出看:Y=C+I+G+(X-M)从收入角度看:Y=C+S+T得:I=S+(T-G)+(M-X)T-G:政府储蓄M-X:外国对本国的储蓄即:投资包等于储蓄第五节国内生产总值折算系数一、名义GDP和实际GDP二、价格指数一、名义GDP和实际GDP名义GDP:用报

18、告期价格计算的GDP。实际GDP:用基期价格计算的GDP。对于名义GDP存在的问题,最常用的方法是用不变价格,即用过去某一年(基年)的价格为标准,测算GDP数值。这一用不变价格测算的GDP就称为实际GDP二、价格指数价格指数(priceindex)是反映物价水平变化情况的指标,是同一组商品和服务在各年的价格同他在某一基年价格的比率。1 .GDP折算系数又称GDP消胀指数(PriceDeflatorIndex)GDP消胀指数名义GDP实际GDP实际GDP名义GDPGDP消胀指数2 .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PriceIndex)衡量消费品的平均物价水平的物价指数也称为生活物价指数,是与普

19、通居民生活关系密切的物价指数。3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又称批发物价指数,衡量批发或生产阶段时的价格水平变动。注:CPI和PPI只是统计的范围不同,计算方法是一样的。思考题1、一个国家的GDP水平与该国的国民福利水平能够划等号吗?为什么?2、一国经济中,净投资为130,净出口为20,折旧为60,企业间接税80,政府转移支付100,政府购买220,社会保险120,消费700,公司未分配利润90,公司所得税65,个人所得税85。计算:GNP,NNP,NI,PI,DPI。3、为什么近年来我国消费品价格指数上涨加速?第三章古典宏观经济模型教学重点:1、古典经济学的基本理论;2、说明凯恩斯革命及其对

20、现代宏观经济学形成的意义。一、古典宏观经济理论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可以自动对经济进行调整,使经济总是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这一结论主要基于以下三点:1、萨伊定律2、利率灵活变动性3、工资一价格灵活变动性1、萨伊定律(产品市场)萨伊(法国经济学家,1767-1832)供给能创造它自身的需求,货币只是交换媒介,产品实际上是用产品进行购买的,一种产品生产出来就为其它产品创造了需求。因而不会出现普遍过剩的经济危机。2、利率灵活变动性(货币市场)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储蓄是利率的增函数:S=s(R);而投资则是利率的减函数,即I=i(R)。利率的灵活变动性可以确保储蓄正好等于投资,使资本市场达到均衡。货币数量论:货币数量论的基本观点是:货币数量的变化只影响总价格水平,不会影响总产出水平。费雪方程式:1911年美国经济学家费雪提出。MV=PYM:货币供应量;V:货币流通速度(短期中为常量);P:价格总水平;Y:国民收入(短期中为常量)。结论:价格总水平随货币流通量变化而呈正向变化。剑桥方程式:剑桥学派代表人物马歇尔(18421924)M=KPYK:货币流通速度的倒数。结论:总物价水平与货币存量的变化成正比。与费雪方程式是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