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闲暇出智慧编辑日期:2013/11/18 作者:管理员 阅读次数: 463 次 关 闭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在所抽取的创造力最高的五分之一青少年中,他们的智商不是最高的;在抽取的智商最高的五分之一青少年中,他们的创造力不是最高的。 显然,高智商的人并未显示出创造才华。那么,创新教育,该如何做起?日前,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顾问、中国教育学会原常务副会长郭永福做客光明网,就创新人才的培养等问题
2、接受了专访。 标准答案式教育严重束缚青少年的思想 孩子僵化的思维一旦形成,后来再努力开发也只能是事倍功半 记者:一项调查显示,将近95%的受访者觉得当前盛行的“标准答案式教育”带来很多弊端,比如:会使青少年变得机械化;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被压制,失去想象力;影响孩子独立人格的形成等。对此,您怎么看呢? 郭永福:标准答案式教育严重束缚青少年的思想。很多标准答案并不科学,但是为了得高分,都要死记硬背,一字不差按它来回答。结果是,好奇心被扼杀了,观察力、想象力和思考力丢失了,不敢异想
3、天开,不愿寻根问底,久而久之,求知提问的愿望没有了,怪异创新的想法不敢提了,学习的积极性减弱了,个性、闯劲、质疑精神和创新能力被磨灭了,遇到问题就找标准答案,离开书本啥也不会。孩子僵化的思维一旦形成,后来再努力开发也只能是事倍功半。 当下青少年缺乏质疑精神的问题的确存在,造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孩子上幼儿园、小学,父母千叮咛万嘱咐的是一句话:听老师的话;孩子放学回家,父母关心的是考了多少分,而不是在课堂上提了多少问题;老师不喜欢、不鼓励学生提问题,怕影响教学进度,怕回答不了;学校奉行的是“师道尊严”,而不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考试搞标准
4、答案;社会上唯书唯上不唯实,缺乏鼓励质疑的氛围。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怀疑是知识的钥匙。只有敢于怀疑,才能减少盲从。杰出人才都是在不断质疑、不断思考、不断挑战权威过程中成长起来的。 一个孩子缺少质疑,就缺少创新动力,缺少智慧,成不了创新人才,难对社会有大的贡献;一个社会缺乏质疑和探索,就会导致愚昧、盲从和欺诈;一个国家缺乏批判精神和科学思维,就难成创新型国家、人力资源强国。 中小学的创新教育,首先要抓创新人格的培养 对问题的好奇心、对学
5、问探究的兴趣,是老师给予学生最宝贵的财富 记者: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创新教育”都包括哪些内容? 郭永福:林崇德教授指出:创新、创造性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应用一切已知的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意义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乔布斯重新定义了创新:创造性地使用别人的成果也是创新,追寻一种完美的用户体验也是创新。林教授还指出:创新人才是由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所形成。创造性思维也就是创造性的智力因素,创造性人格也就是创造性的非智力因素。
6、0; 中小学的创新教育,首先要抓创新人格的培养。创新人格是创新人才发展的基石,没有良好的人格品质就不可能放射出创造之光。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在所抽取的创造力最高的五分之一青少年中,他们的智商不是最高的;在抽取的智商最高的五分之一青少年中,他们的创造力不是最高的。同时还发现,高创造组的青少年平均智商低于高智商组,甚至低于大学生的平均智商。 高智商的人为什么未显示出创造才华?经研究发现,富有创造力的人身上有一种与众不同的人格力量,这种人格力量是多种人格特征
7、的有机结合。包括:独立型人格、灵活型人格、容纳型人格、主动型人格、痴醉型人格。与之对立的则是从众型、刻板型、偏狭型、被动型、表浅型人格。研究发现,创造型人才的培养不只是智力的训练、思维方法的指导,更重要的是人格的教育。 在创新思维培养方面,要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培养想象力;培养独立思考和质疑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注意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和科学方法的训练。 好奇心是天生的。孩子小小年纪就表现出探索周围环境的天然欲望。他们可以向大人提出很多稀奇古怪的问题,说明他们是有思考潜能的。很多创造发明都是从好
8、奇心开始的。但是好奇心也很容易被扼杀,被磨灭。所以,对孩子的好奇心一定要鼓励和保护,决不能挫伤它。对问题的好奇心、对学问探究的兴趣,是老师给予学生最宝贵的财富。我们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而且要教会学生学习,使他们对学习充满激情,充满兴趣,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人有了优良的学习品质,很强的学习能力,终身受用。 别把孩子的大脑变成储存器 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玩耍和不做任何事情 记者:家长们更喜欢把孩子送进“兴趣班”。日前有报道说,武汉“最着急”家长:花12万为5岁儿子报17个培优班,让孩子学习拼音、声乐、
9、英语、钢琴、识字您认为,当下家长们对孩子的这些培养方式,存在哪些问题? 郭永福:这样做,实际上是用成人的意志去要求孩子,同化孩子,扼杀孩子的天性,扼杀孩子的首创精神,使孩子越学越没有兴趣,越学脑子越木,越没有灵性,从而使知识僵化,思想呆滞,思维僵化。 教育是有规律的,孩子的成长也是有规律的,要遵循孩子成长的规律,从每个孩子的实际出发,提供适合的教育。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要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玩耍和不做任何事情。只有当他们有大量空间、时间什么都不做的时候,才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10、#160; 在德国,孩子在幼儿园期间不允许教授专业知识,社会上也没有什么培训班。他们认为,孩子智力被过度开发并不是一件好事情,因为必须给孩子的大脑留下想象空间。过多的知识会使孩子的大脑变成了计算机的硬盘,长此下去,孩子的大脑就慢慢地变成了储存器,不会主动思考了。不仅德国如此,其他欧洲国家也有类似的规定。 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德国人(含移民美国、加拿大等国的德裔)获得的诺贝尔奖人数将近总数的一半。所以我们要重新审视一下德国乃至许多欧洲国家的教育,看看他们的做法是否值得我们借鉴。 我们的很多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就把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学完了。从表面看,我们的学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