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_202X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3课民为贵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1页
202X_202X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3课民为贵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2页
202X_202X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3课民为贵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3页
202X_202X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3课民为贵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4页
202X_202X年高中语文第2单元第3课民为贵课件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单元孟子选读孟子选读第三课第三课 民为贵民为贵1 1学习目标学习目标2 2课前预习课前预习3 3进入课堂进入课堂4 4学业质量标准测评学业质量标准测评学学 习习 目目 标标1诵读文言文,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2重点学习第1、2、3则;借鉴和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说理艺术)。3领会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课课 前前 预预 习习孟子之时代就地域而言,孟子所处之环境,与孔子大致相同。但就时代而言,则自孔子至孟子百余年间,一般时势及人之思想已大有变动。就人之思想方面言之,在孔子时,除孔子及其所遇之三五消极的“隐者”之流外,尚无其他有势力的学派,

2、与孔子对抗。即在墨子时,亦只有儒、墨两派,互相攻击辩论。及至孟子时,则思想派别,已极复杂。庄子天下篇所谓“百家之学”是也。孟子所谓“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即其时代之情形也。(一一)知人论世,开阔视野知人论世,开阔视野孟子谓其时,“天下之言,不归杨,而归墨”(孟子滕文公下),孟子心目之大敌为杨、墨;其所自加之责任之最大者,亦为“距杨、墨”(孟子滕文公下)杨为杨朱,墨为墨翟。(二二)通通读读文本,疏通字词文本,疏通字词进进 入入 课课 堂堂(一一)精精读读文本,质疑析疑文本,质疑析疑1如何理解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答:孟子有一个简单、朴素而又深刻的思想,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

3、下,所以“民为贵”。选文1记载了孟子那段著名的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社稷”是指土神和谷神,由于古代君主都祭祀社、稷二神,后来就成了国家的代称。“丘民”犹言“邑民”“乡民”“国民”,指庶民、众民。 诸侯国的国君是可以重立的,如果他危害土神谷神;土神谷神也是可以重立的,如果它们得到了适当的祭祀,可是国家还是遭受旱灾或者水灾。但是庶民是不可动摇的。在现实社会中,庶民之上有高高在上的大夫和国君,可是他们存在的最终依据则是“得乎丘民”。在我国古代,孟子这种民贵君

4、轻的思想是很有震撼性的。书中类似内容曾经惨遭删削,也可以看出它的独特意义。2如何理解“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答:这一句话运用比喻,形象地说明老百姓对有仁德的国君的渴望和归顺。3如何理解“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答:成语“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的出处。这一句用“为渊驱鱼”“为丛驱爵”作比喻,说明国君如果对自己的百姓不好,老百姓就会离开他,而去归附有仁德的国君。4.孟子是如何阐述舜成为天子是“天与之”而不是“人与之”的?答:孟子首先明确对万章指出:舜有天下是“天与之”,然后说明上天也不是直接把天下交给舜,而是先把舜的行为和事情显示给人们看,如果

5、适合老百姓的心意的话,老百姓就会接受他让他做天子,继而孟子叙述了舜的行为和事情:辅佐尧二十八年,尧死后避于南河之南,朝拜的诸侯纷纷去向他朝拜。这样,做天子也就理所当然了。5你是怎样理解“仁言不如仁声”这一章的?答:“仁言”即宣扬仁的言论,“仁声”却是具备仁德而产生的声望。“仁言”,爱民的语言可以说得天花乱坠;“仁声”却是对爱民者的称颂,是非常实际的。所以,爱民的言论不如爱民的称颂那样深入人心。完善的政治制度是霸者之道,如齐国的管仲所推行的治国方略,确实能强国富民,但是他不得民心,只能得到统治者的欢心,因为他是以牺牲别国人民的利益而富强的。完善的教育制度却能够普遍提高人民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知识。完

6、善的政治措施能够搜刮和聚敛人民的财富,使国家更强大,但它却不如完善的教育制度能获得民心。这是孟子对当时社会状况和人民意愿的分析。所以,分清这两者的不同,我们才能选择到最佳行为方式。(二二)教师点拨,引领思路教师点拨,引领思路1孟子是如何解释“汤放桀,武王伐纣”的?第2则选文是齐宣王和孟子的一番对话。齐宣王问道:“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意思是说,商汤流放夏桀,周武王讨伐殷纣,有这事吗?孟子回答说:“于传有之。”“传”就是传记、书册。孟子毫不回避书册之中记载了商汤流放夏桀、武王讨伐殷纣的事。于是齐宣王又问:“臣弑其君,可乎?”对孟子来说,这个问题真是咄咄逼人。因为在儒家思想中,君臣父子秩序是不

7、可以被侵犯的。孔子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见论语颜渊),意思是君要像君,臣要像臣,父要像父,子要像子。孟子自己也宣扬:“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孟子滕文公上)而另一方面,孟子把商汤看成是“以德服人”的代表,说是:“以力假仁者霸(即凭借实力假借仁义之名的可以称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即凭借德行实行仁义者可以成就王业),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即靠实力使人服从,人家并非心悦诚服,只是实力不够不得不服)。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对于周武王的德行,孟子也是高度肯定的,曾说:“尧舜,

8、性之也;汤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孟子尽心上)意思是,尧和舜实行仁义是根于本性,商汤周武王实行仁义是身体力行,五霸实行仁义只是借来牟利;不过借的长久了,又怎么知道他不最终把仁义变成他自己的呢?一方面强调君臣父子秩序,一方面又肯定流放夏桀的商汤和讨伐殷纣的周武王,这样孟子面对齐宣王,似乎就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看孟子怎么回答:“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他首先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界定:贼害仁的人叫贼,贼害义的人叫残。贼害仁和义的人(也就是贼和残)叫作独夫。由于夏桀、殷纣残害仁义,商汤、周武王诛灭夏桀和殷纣,就只不过是诛

9、灭了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独夫而已,不存在以臣弑君的问题。这一回答,又机智,又锐利,又深刻。2请以“桀、纣之失天下”一章为例,分析比喻在论证中的作用。本章中比喻运用较多,如“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把民心归附的情形巧妙地比做“水之就下”“兽之走圹”,形象贴切,易于明白;用“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来形象地比喻“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把抽象的道理用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比拟,形象生动;而“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则结合现实,说天下诸侯即使有成就王业的愿望,也不过是如同患了痼疾却无良药救治的病人,把大事化小,用日常生活现象比喻治国的大道理,简洁明确,既具有文学性

10、,又具有思辨色彩,让人易于接受。3齐宣王的问话有何特点?孟子是如何回答的?齐宣王所问的两点是非常尖锐的,“汤放桀,武王伐纣”和“臣弑其君”都间接或直接地涉及儒家思想中的君臣关系。孔子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是君要像君,臣要像臣,父要像父,子要像子。孟子自己也宣扬:“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如果孟子肯定商汤流放夏桀和周武王讨伐殷纣,就会与儒家思想强调君臣父子有序自相矛盾,而对“臣弑其君”,又必须作出明确的回答。孟子的回答机智而锐利。对第一个问题,孟子的回答是“于传有之”,显示了孟子的机智。对第二个问题,孟子先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界定:贼害仁的人叫贼,贼害义的人叫残,

11、贼害仁和义的人叫独夫。于是“汤放桀,武王伐纣”“诛无道,弑独夫”的正义主张不言自明。4本文中,孟子是如何处处体现他的民本思想的?孟子在“民为贵”一章中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如果国君危害国家,人民就可以推翻他。“齐宣王问曰”中孟子认为:天子贼害仁义,不过是独夫民贼而已,理应被诛灭。“桀、纣之失天下”一章则更明确地评论夏桀、商纣失去天下是因为失去了民心。在孟子看来,得天下与否取决于民心的向背,要想赢得民心,就要“民之所欲与之聚之,民之所恶勿施”。这样,百姓归附有仁德的国君,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不可阻挡。“万章曰”一章,孟子归结了舜得天下的两个条件,最终仍然认为“民之所欲,

12、天必从之”,仍然体现他的民本思想。“仁言不如仁声”一章则直接点明了对百姓实施教化的重要性得民心。所选几段文字紧紧围绕民本思想阐述,值得细细体味。本课所录5则选文均是围绕“民为贵”的思想来展开论述的。在这5则选文中,孟子不仅极力宣传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民本思想,而且还指明了得民心的根本途径,就是施行仁政,用“仁”“义”治天下,用仁义道德教化百姓。B 【解析】A桀:ji,粢:z;C恶:w;D篡:cun,朝:cho。C D D 5中国古代饮食文化深厚广博,源远流长。下列关于古代饮食文化发展历史概括正确的是()A神农氏,“耕而陶”,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尝百草,开创古医药学,发明耒耜,教民稼

13、穑,使用陶具作为炊具和容器,为制作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B伏羲氏,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饮食状况还是茹毛饮血阶段,教会了人民筑巢而居。C有巢氏,钻木取火,从此进入石烹熟食时代,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主要烹调方法:炮;煲;烫;焙炒。D燧人氏,在饮食上,教民结网,捕鱼打猎和畜牧,养牺牲(牲口)以充庖厨。还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八卦。A神农氏,“耕而陶”,是中国农业的开创者,尝百草,开创古医药学,发明耒耜(li s 古代的一种翻土农具),教民稼穑(ji s农作劳动)。陶具使人们第一次拥有了炊具和容器,为制作发酵性食品提供了可能,如酒、醢(hi用肉、鱼等制成的酱)、醯(x醋)、酪(lo用

14、动物的乳汁做成的半凝固食品)、酢(zu调味用的酸味液体)、醴(l甜酒)等。鼎是最早的炊具之一,有爪儿因为当时没灶,还有鬲,其爪是空心的,鬶用来煮酒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孟子离娄上)D C 8本段采用_、_的论证方法,论证了_的观 点 。 在 句 式 上 采 用 了 _ _ _ _ _ _ _ _ 句 式 , 用 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