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能力的研究_第1页
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能力的研究_第2页
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能力的研究_第3页
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能力的研究_第4页
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能力的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能力的研究一、 问题的提出要培养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必须有效地改变以往以知识接受为主的学习方式。因此,应用题的探究性学习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美国心理学家R.J斯滕伯格的关于成功智力的理论,阐述了成功智力是分析性智力、实践性智力和创造性智力三部分组成。其中非常强调了实践性智力和创造性智力的重要性,它们是人才走向成功不可缺少的。而成功智力的形成、提高及其表现只有在学生不断的实践中,在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应用题的探究性学习提供的探究实践活动正符合这一需求。他给学生提供了综合运用这三部分智力的机会。 所谓应用题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包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2、力;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表达交流成果的能力等。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这一单科课程中,通过本学科内系列知识的综合运用,从而达到学生应用题的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呢?我认为,在小学数学这一单科课程中为使学生的应用题的探究性学习能力真正得到培养,一定要注重教师的数学课程教学策略的运用。 其核心可归结为"探究"二字。我们的课题研究对促进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对形成广大教师的教学风格有着积极的意义。二、 研究的过程与方法1、研究目标。本课题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题的探究性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通过对应用题

3、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最终找到解答应用题的方法的特点、程序、实施要点及其作用。 2、 研究的内容(1) 了解小学生应用题的探究性学习能力现状和调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策略。(2) 研究"引探教学策略"的结构特点和操作程序、实施策略的要点等。(3) 研究"引探教学策略"对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作用。3、 研究的方法主要研究方法为:行动研究法。(1) 调查法:调查小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现状及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策略。(2) 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确定"引探教学策略"的结构特点和操作程序、实施要点。(3) 实践反思法、专家咨询

4、法"引探教学策略"在实施过程中的障碍及对策。(4) 分析法分析"引探教学策略"对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有何作用。4、 研究过程:(1)研究的准备阶段:2004、22004、3小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相关理论的学习、资料查询、讨论交流。 小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现状调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所运用的教学策略调查。(2)实施研究阶段:2004、42005、4方案设计阶段:制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引探教学策略"教学目标。研究人员明确"引探教学策略"的结构特点、操作程序、实施要点。方案实施阶段: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为阶段

5、,内容以概念、法则、定律的综合运用和生活的开放题为主,进行课堂教学实践。(3)方案验证阶段:中期总结:第一轮实施后的方案分析、调整。第二轮实施及方案研究。(4)总结成果阶段:2004、52005、6收集、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引探教学策略"对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的作用。 撰写课题报告。三、 基本结论与主要成果(一)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了"引探教学策略"的基本理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我们要极力地锻炼学生,使他们得到观察、知疑、假设、试验、证实、非想、会通、分析种种能力和态度,去探求真理的泉源"。引探教学策略是极力地锻炼学生去探求知识的

6、重要教学策略之一。"引探",顾名思义,"引"者引导,"探"者探索,教师应在应引导上下功夫,学生要在探索上花力气,教师的引导为了学生的探索。这就能较好地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如今,学生的学习不是一个被动吸取知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而是一个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参与,调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尝试、解决问题,同化新知识,并构建新的知识结构的过程。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使其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才可能成为有效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习获取数学

7、知识的方法,探索性地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和创造才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引探"教学策略正是素质教育核心的体现。1、策略的特点"引探教学策略"总的特点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思考题为思维主线,学生先探求,教师后归纳,把教师的"引"与学生的"探"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扎扎实实地学好课本新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引"与"探"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的两个侧面,是"引"中有"探"、"探"中

8、有"引"。"引"是一种手段,是为了培养学生"探"的能力,即学习数学的能力。具体说,这一教学策略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以旧引新,用旧促新通过引导学生回想与新课内容有关的旧知识和讲解准备题(引题),体现了有针对性以旧引新,用旧促新的思想,为学生学好课本新内容铺路架桥。这样做,从旧课引入新课自然,学生从复习旧知识过渡到学习新知识的思维不会断裂。(2)引中有探,探中有引 通过引探的准备、过程、总结和实践四个程序,体现了教师的积极引导与学生的主动探求的有机结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的时候,教师就要积极

9、启发引导,应该让学生"探"的时候,教师就要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探",真正体现出"引"指导"探","探"需要"引"的关系。(3)引而有路,探后得知通过思考题启发学生初学、再学和师生共同解答思考题,体现了重视思维过程和知识发生过程,体现了教师着重引导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在思维过程中不但得出结论,而且获得得出结论的方法。学生带着思考题进行有层次的初学,使新知识在头脑中先出现一次,然后又通过上新课时的再学和先讲,使新知识在头脑中再次重现。在此基础上,教师才后讲后帮,归纳总结。这就延长了第

10、一次认识的时间,增加了学生的思维层次,使学生处于主动学习和动态学习的状态。因而,学生对新知识理解比较深刻,掌握的比较牢固,这是采取使学生的思维"先发散后集中"的方法进行教学的,是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的。(4)和谐教学,思维训练多样通过让学生议论、质疑,提出不同见解和师问生答、生问师答的双边教学活动,允许学生的思维"越轨",体现和谐教学和思维训练的多样性,给学生以思维发散时间,帮助学生解决在思维发散中的疑问,肯定学生创造性思维,不把学生的思维囿于教师课堂教学的思维范围之中。这是"引探教学策略"的突出特点之一,这就打破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

11、教师问,学生答,不许学生思维"越轨"的教学单向性、禁锢性,体现了把知识的传授与智能的培养有机地统一起来。(5)练有层次,各有所需通过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解题实践和进行题组解题练习,体现了使各种程度层次的学生都能"吃得饱"、"消化得好"。这就改变了过去的练习一题,评讲一题,练习密度不大,使优等学生思维停顿的做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给定的时间里,按照自己的能力速度尽快做题,提高自己的解题速度和解题准确性。(6)课前预习,提高能力有计划、有目的地提早布置预习和布置初学思考题,这既能使学生对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到心中有数,又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12、。2、策略的理论依据(1)符合现代先进教学方法的特点现代先进教学方法的特点是:在抓好"三基"的前提下,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出发点,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相结合为基本特征,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重视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着眼于教会学会学习。"引探教学策略"是教师的"引"与学生的"探"有机结合的一种教学策略,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和教师积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自己学习的思想,使学生扎扎实实地学好"三基",提高能力。(2)体现了我国教育学规定的教学原则按照"引探

13、教学策略"的程序授课,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纵观"引探教学策略"的程序和特点可以看出,它能体现我们教育学规定的七个教学原则,即: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巩固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直观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 (3)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的特点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小学生很喜欢问,也很喜欢答,好奇心强。运用了"引探教学策略"的第一步工作是在前一节课下课前后向学生布置下一节课学习时的新内容,从哪几方面去学习理解新内容。到上新课时,教师又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带着初学思考题再学新内容。这

14、时学生出现第二次疑问是:这些思考题我弄懂了没有?如果老师问到我时,我该怎么回答才好?这时学生的心理状况是:我准备老师问我,我能够回答老师的所问。当教学进行到让学生"议论质疑,提出不同见解"时,学生会出现第三次疑问:我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要问老师?我想到哪种不同于例题的解法?这时学生的心理状态是:我有问题要问老师,我有不同于例题的解法要向老师提出。这些问题,在"引探教学策略"的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这样就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解决了学生的疑问,发展了学生的独创思维。3、策略的程序(1)引探的准备 引导学生回想学习新课内容应具备的旧知识,

15、与新课无关的旧知识此时不复习。讲解准备题(引例)。准备题一般在几分钟内启发学生回答解决,师生共同小结解题方法,为学习新内容打好方法基础,使新学的内容化难为易。(2)引探的过程根据新课的主要内容提出问题思考题。这种思考题一般在前一节课布置预习时提出来,要求学生带着思考题预习新内容。思考题的安排顺序应与新内容的教学顺序相一致。教师设计好思考题后,还要考虑要求学生回答的基本内容,看是否适合学生的程度,怎样才算清楚完整。学生带着思考题再学新内容。再学是在引入新课后进行的。预习时的学叫初学,上新课时的学叫再学。学生再学前,教师要检查学生的初学情况,学生再学时,可以边看边想,也可以边看边做边议,做好回答思

16、考题的准备。 回答思考题,进行必要的演算或分析。学生做好答问的准备后,教师就按照思考题的顺序,根据思考题的难易程序和教学所需,提问好、中、差不同程度的学生。学生回答时,师生认真听,教师可根据需要,结合图形或教具作适当的启发,也可代学生板书。要求一个学生答问一个问题,以了解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掌握知识的程度。该生答完后,教师要明确表态,说明他答得好,不完整或有错。对于不完整或有错的,教师要指出怎样答才完整无错,也可请别的学生补答或纠错。如果学生不会回答,教师就作完整的、准确的讲解。学生回答完思考题后,教师再根据新课内容和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必要的补充或分析。 学生议论质疑,提出不同见解。通过师生双边的

17、学,问、答、算与分析后,教师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议论、质疑,或对新学的例题提出不同的解法。这是学生及时消除在学习中尚未解决的疑问,发展独创思维的好机会。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反问教师,提出不同见解;尤其要鼓励中下水平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或不同于例题的解法,教师要明确地给予回答、肯定或说明。对于好的见解,要给予表扬,并从几种不同的解法中总结出最佳解法。 (3)引探的总结教师根据新课内容特点,作出'水到渠成"的归纳总结。指出学了什么内容,例题的特点怎样,得出什么方法、规律。怎样运用,运用时注意什么事项等。(4)引探的实践 课内实践:集中做题。教师设计的

18、练习题,一般要体现"重点练习,前有联系,后有伏线。"应有各种形式、类型的题目。通过集中做题,使学生理解巩固新学知识,复习有关的旧知识,也为下一步要学的新内容做一点知识的孕伏准备。学生独立做题时,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题的情况,但不要随便干扰学生的思维,要重点辅导后进生做题。最后,教师简单小结学生做题的情况。 课外实践:布置课外作业和预习。学生集中做题后,教师可根据需要布置适量的课外作业,并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是否作适当的提示。同时,在下课前布置好预习内容,提出下一节的初学思考题。"引探教学策略"在运用上,是先按上述四个基本程序实施,再在基本实施的基础上灵

19、活运用。 4、实施策略的要点课堂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要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尽管处于主导地位,但教师传授知识过程,不是一个单向传递的过程,它需要有学生积极的参与。教师既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课堂上轻松愉快的师生和谐配合,使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需要教师正确把握好"引探教学策略"中的引与探。(1)引而有度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发挥启发、点拨、指引等作用,从而真正做到: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的讲

20、解为学生的活动服务,教师要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教师的从中引导,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宏观、中观、微观的引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我探究中结合教师的引导,探索新知,掌握新知形成技能。从教育学的观点看,个体发展之间有着差别性。正常儿童的发展顺序经历共同的发展阶段,但发展的程度、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则千差万别。针对这一差异,教师要给予引导,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获得成功。例如:如果发现全班大多数学生存在同一问题,教师就针对全班大多数学生存在的这个难以解决的共性问题,全班性地给予帮助引导,这就是"宏观引导";如果发现部分学生存在某一问题,教师就针对部分学生存在的难以解决共性

21、问题,分小组给予帮助引导,这就是"中观引导";如果发现个别学生存在某一问题,教师就针对不同点,通过边演示边讲解的方法,给予帮助引导,这就是"微观引导"。当然,教师的引导任务只是帮助学生探究,但决不能代替学生的探究。(2)探无止境为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必须为他们创造一个空间,创设一种氛围,使学生感到探无止境。质疑问难"质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在教学中,让学生产生疑问,不是为了难倒学生,而是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与热情,成为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寻找疑点,鼓励学生敢于

22、质疑,创造一个开放性的课堂气氛。教师可以采用设问法、自学法、悬念法、图解法、演示法等引导学生寻找疑点。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胆质疑。例如在学习求"积与商的近似值"时,学生看书自学后大胆质疑,为什么求积的近似值要把题目算完,而求商的近似值时却把题目算到一半?质疑问难问到了关键之处,学生迫切需要释疑解疑,从而就会积极主动投入到下一阶段的探索学习中去。讨论理解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索活动。其实质就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因此,组织学生在讨论中理解,是培养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好形式、好方法。

23、研究表明,讨论最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投入探索,最有利于师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最有利于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学生的思维应该在学生自己头脑里产生,让学生在讨论中发现事物的规律,在情景中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例如:五年级在探究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时,学生碰到的困难是:被除数、除数都有小数点,商的小数点怎么确定?那么这就应组织学生讨论。当学生觉得如果除数变为整数就好计算时,教师就引导探究的方向,怎么变除数为整数,而又使商不变呢?再让学生讨论。在教师的指引下,一步一步地探索,终于探究出计算的方法,并且理解了计算方法的由来。无论在数学的概念教学中,还是计算的推理分析中,以及应用题数量关系的讲解

24、中,都可进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讨论交流。讨论形式有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教师要把握好讨论的时机,可以在学习重点、难点时讨论;在区别概念时讨论;在判断关系时讨论;在提示规律时讨论;在解疑、释疑时讨论等等。在讨论阶段,教师应充分发挥群体探究的作用,让更多的学生有交流的机会,教师也要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要多用鼓励的语言,使学生保持探索的意向,最终把每个人的发现转化为共同的财富。同时,在讨论过程中,团结协作,配合互助,个性展示等人文精神也得到了发扬。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讨论探索,有利于学生主体的能动性和主体意识的增强,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将是终身受益的。 动手操作动手操作是一种发展学生思维的

25、重要教学活动,也是让学生主动地探究,获取知识的良好方法。通过"变静为动",让学生摆弄学具,能使学生思维更加活跃。研究表明,儿童的思维与理解,往往与他们的活动分不开的。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的逐步过渡阶段,动手操作活动,能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建立正确的概念,同时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真正参与了教学过程,才有可能对教材作出有意义的发现,使学生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例如:教学正负数的减法,内容枯燥,又不易理解。教学时辅以动手操作学具,让学生在摆摆、拿拿学具的操作过种中,去思考、理解、探索,从而得出了"减去一个数,等于

26、加上这个数的的相反数"的计算方法。把操作与思维紧密结合起来,不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还促进了学生由动作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而且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帮助学生揭示规律、建立概念,也教给了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学习方法。 5、策略指导运用"引探教学策略"教学,教师的"引"能逐步培养学生敢于回答问题,逐步引导学生从新旧知识的联系上大胆地提出学习疑问,发表不同见解,从中得出正确的结论,逐步培养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通过教师精心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和运用不同要求的训练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课堂上的集中做题,巩固新学知识,加强知识的内在联系,熟练技能技巧,并体现因材施教

27、的原则,使每人都在规定的时间里练得够量,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学生的"探"则使学生根据所提出来的思考问题,回忆预习准备,对照课本内容,主动回答所问,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达到初步理解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逐步提高自己学习数学的多种能力。根据已掌握的知识技能,争取多做题目,做对题目,使自己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使自己在多变多解的题目中发挥智力,提高分析思考能力和综合解题能力。那么如何在各类知识(概念、计算、应用题、几何)的教学中,运用引探教学策略,把握好教师的"引"与学生的"探"呢?(1)重视引探的准备一般来说,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

28、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学生应该在教师的引导下,凭借知识之间的共同因素和内在联系,以已有的旧知识为起点,沿着知识结构的系统及其运动发展的线索,经过思维的联想、追忆,架起学习的桥梁,达到以旧促新,用旧促新的目的。要使学生学好本节课的知识,必须引导学生复习学习新知所具备的主要旧知识。例如:在教学第三册第43页除法的初步认识,引探的准备是这样设计的:(1)动手操作:a、8个小方块,每2个1份,可以分成几份?你是怎么分的?即8里面有几个几?b、8个小方块,每4个1份,可以分成几份?你是怎么分的?即8里面有几个几?又如:在教学第八册第83页角的初步认识,可以让学生例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角,然后教师显示实的

29、角,并逐步抽象出数学的角。这样学生通过旧知识的回忆理解,才能启发学生去探求新知。 (2)强化引探的过程引探的过程,是学生学习新知的必要过程,也是学生掌握新知的关键。教师要引导学生探求新知的形成过程,就要善于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法和归纳等逻辑推理形式,引导和组织学生的思维过程,从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第七册第112页例4三种量的倍数关系应题,通过讲解引导,启发学生回答解决,师生共同小结解题方法后,出示例4:小明有图书12本,小红的图书是小明的3倍,小华的图书比小红的2倍少4本,小华有图书多少本?然后让学生带着思考题再学新内容。思考题是这样的:1、要求小华有图书多少本,必

30、须要知道谁的图书本数,关键句是什么?2、要知道小红的图书有多少本,怎样求?关键句是什么?算式怎样列?学生带着这些思考题,可以边看边做边议,做好回答思考题的准备。教师就按照这些思考题的顺序和难易程度,提问下、中、优不同程度的学生,学生回答完思考题后,教师根据新课内容和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必要的讲评,然后让学生言论和质疑,或对新学的例题提出不同的解法,尤其要鼓励中下水平学生提出自己不董的地方。让每一位学生都明白,要求三个量的倍数应用题,先要根据问题摘录出题意,理清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然后再列式计算。 又如,在教学第十一册圆柱的体积后,可以让学生与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乃至与一些不规则的图形体积公

31、式联系起来比较,使学生探求出要求一个物体的体积一般总是用底面积乘以高,即V=sh,只要看清所求物体的底面- 10 -是一个什么图形,就可以了。这样使学生认识事物间的异同点,懂得既把它们联系起来,又把它们区别开来,加深及便于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记忆和灵活运用。 (3)规范引探的总结引探的总结是教师根据新课内容特点作出的归纳总结。例如:在教学第七册第11页例4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时,学生对于乘数中间有零的乘法,用0乘这一步可以省略,都能很好的掌握。但对于省略后数位如何对齐容易产生混淆,所以教师可把运用时的注意点作为引探的总结。即在省略乘数中间有0这一步的计算时,应注意乘数百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乘得

32、的数的末位要和乘数百位对齐,而不能对在十位上。总而言之,引探的总结可以根据所学内容、例题特点、学习的方法、规律、知识的运用及运用时注意点等各方面都可作为引探的总结,只要做到规范,恰到好处。(4)注重引探的实践在学生习得新知后,就要运用于实际,即引探的实践。通过引探的实践,既可以检验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又可以形成技能、技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第四册数学第1页一步计算应用题,经过引探的准备,引探的过程,引探的总结之后,教师设计了以下引探的课内实践:1、投影出示,先说说怎样想,再列式计算和写答句。(1)、动物园里有24只天鹅和8只仙鹤,天鹅和仙鹤相差多少只?(

33、2)、草地上有白羊38只,黑羊60的只数和白羊同样多,一共有多少只羊?2、课堂作业:(1)小华有38粒糖,给奶奶20粒,还剩多少粒?(2)、新光小学一月份节约电费48元,二月份节约50元,两个月一共节约电费多少元?这一教学片断,通过学生说一说,填一填,练一练,从而巩固加减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训练学生口头表达数量关系的能力。又如,在中、高年级除了课内集中做题后(即课内实践),还可进行引探的课外实践,布置一些课外作业和预习。以上是对运用引探教学策略各实施过程的指导说明。教师可在实际教学中,选择适合的内容,针对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运用,以达到良好的效果。6、实施策略的障碍及对策在"引探教学策

34、略"中,往往要在引探准备阶段对初学思考题的设计尤为关键。设计得好,学生思路顺畅,探究明确;设计得不好,学生思路混乱。那么,对初学思考题的设计要注意什么呢?(1)初学思考题的先后顺序要与教学层次(或教学内容的顺序)相符。上课前,学生能按思考题层层深入地自学;上课时,师生能按思考题层层深入地分析。思考题回答完了,新内容也相应地基本教学完了。例如:六年制新教材第十一册P46例3,计算31,这是带分数的退位减法。教学目的是掌握带分数减法中,被减数的分数部分不够减向整数部分借的方法。教学重点是讲清带分数的退位减法应怎样退,所以,初学思考题可以是: 这道题是属于哪一类的减法?带分数的分数部分不够

35、减,怎么办? 你能从这道计算中,推想出带分数的退位减法的方法吗?(2)数量要适当一堂新课的教学内容,要设计多少道初学思考题为合适?可以根据具体的内容而定。有的可以设计3道,有的可以设计1道就够了。例如:前面提到的带分数退位减法,可以设计3道初学思考题。如果教学像六年级第十一册教材第80页例1计算,负分数的乘除法,(- )×3,(- )÷(- ),则只要设计一道初学思考题就可以了,这道试题积或商的符号是什么?然后怎样计算?(3)给初学思考题的时间要在新课前设计初学思考题的目的是为了方便学生在新课前的初学(预习),在讲新课时的再学和教师的教学,以便逐步提高学生自学数学的能力。所

36、以,设计的初学思考题时应在预习新课之前告知学生,并让每个学生都能根据思考题去预习,这样才会起到指导初学和再学的作用。(4)思考题的设计要体现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例如:六年制教材第十一册P88的例3:一桶汽油的正好是15千克,这桶汽油重多少千克?这是分数应用题中"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类型。教学目标是会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类应用题。重点是在解应用题中,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求一个数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难点是对分解乘除法的应用的理解。所以,初学思考题设计可以是:这道题的列式思路是怎样的?列出的算式(方程)是怎样

37、的?根据什么可以这样列式?学生可根据这些问题,使学生学会运用"分数应用题的两种思路",设直接未知数,从两个角度去理解,列出两种方程去解决。这样的思考题设计,就把这节课的重点、难点、关键突现了出来。(5)思考题所用词句要通俗易懂设计初学思考题的词句,要注意适合各年级学生的程度,尽量做到通俗易懂,便于想,便于答。 例如:教学一道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一般可分为分析思路和列式思路。分析思路是指从所求问题开始想起,一直想到问题能解为止的思路。它的基本思维线索是:题目最后要求什么,就要先求出什么,再求出什么,因为这些数量条件都已知,所以问题能求出解。列式思路是指从已知条件开始想起,一直想

38、到题目的最后所求问题为止的思路。它的基本思维线索是:先用什么运算求得什么,后用什么运算可以求得什么,再用什么运算可以求得什么;最后用什么运算就可以求得什么。当然,用分析的方法,从已知条件一直分析到所求问题的思路也属于分析思路。这里所指的分析思路是指从未知推想到已知的思路。讲述解题思路时,一般是先讲分析思路一次,再讲列式思路一次,最后在理通思路的基础上才讲出所要列的式子。要学生讲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不同年级应作不同的要求。一般来说,低年级学生可只讲列式思路和所列算式,中年级以上才讲解题思路。 又如,教学一道应用题,若要学生讲述列式思路,列出的算式和列出的算理根据,则可以这样问:这道题的列式思路是

39、怎样的?列出的算式是怎样的?根据什么可以这样列式?再如,教学一道简单的应用题,如果是要学生先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则可以这样问: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或更通俗的问:题目已知哪两个数量?要求哪一个数量? 只有把思考题设计得通俗易懂,学生思考的时候才明白,回答时候有针对性,而不致造成学生对老师所提问题不知所措。7、策略的反思"引探教学策略",能注重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教师既要研究教法,又要研究学法,重点研究学生回答问题的思路,研究中下层学生学习心理和学习方法,使教法与学法有机结合,教法为学法服务,使学生学后有法,逐步从不会学数学到学会学数学,再到会学数学

40、。但是,在运用"引探教学策略"中的引探准备阶段,对于学生对初学思考题的预习课本有一个较高的要求,只有当学生在课前作了充分的预习工作,课堂教学才能顺利开展。反之,学生在解学上初学,那么四十分钟的教学时间不允许。 (二)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1、 学生对学习数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探究积极性大大提高。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引探教学策略"教学,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前后大不一样。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对于学习数学有了乐趣,这样学生就会自己去发现并探究有关数学问题。多数学生能留心观察出现的现象,自觉的生疑,并力

41、求通过一定的途径来解疑。学生还由过去的学习单纯的数学知识变化为能自主的学习,提高了探究的能力。特别是那些原先上课不够专心,不善于发问的学生,也能改变学习态度,变得爱发问。的确,探究兴趣的激发,使那些平时胆小的学生能参与小组的探究活动之中。 附表一你对数学的兴趣如何初测(2001、4) 复测(2002、6)较浓 17人 361% 26人 553%一般 26人 553% 21人 446%不感兴趣 2人 42% / /讨厌 2人 42% / /2、"引探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所谓探究性学习能力,包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

42、设想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表达交流成果的能力等。在研究中,不同基础的学生在探究能力方面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基础较好的学生对事物表现出极强的求知欲,有些学生初步学会了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他们寻求问题的解答时思维活跃,组织学习小组,经过整理、分析,将自主探究的结果在课内汇报交流。如陆老师在区研讨课商不变的性质中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断:在老师揭示了课题后,问学生: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这时,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概括出了两个学生渴望知道的问题:(1)在什么情况下,商不变?(2)商不变的性质有什么用途?并把它板书在黑板上。接着问:你猜想是怎样的呢?学生纷纷开始了自己的猜想。老师又说:你能把自己的猜想用以前所学的知识来验证吗?于是,学生们在自己的作业本上不停的写着、划着、演算着;在自己的学习小组里商量着,还不时地争论着。老师则在这些学习小组之间穿梭着,与个别学生交流着。师生一番忙碌之后,许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