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命科学学院植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无 总学时数:72学时 学分:4学分 适合专业:生物科学一、课程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和创新能力为目标。2、通过植物学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及科研情况,开拓学术视野,着重培养学生认识、利用和改造植物,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同时帮助学生树立环境意识和自然界可持续发展思想,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服务,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植物资源打下必要基础。3、为学生学习有关后续课和专业课( 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遗传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打下基础。二、课程的

2、目的与任务植物学是师范院校生物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提高大学生基本科学素质和进一步学习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和极大的影响。作为师范院校生物科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植物学课程的学习,一方面是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是培养合格的中学生物教师,以及能够从事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的人才2 / 37,使之掌握一定的植物学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 使学生在学习植物学后,认识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的形态特征以及功能,掌握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形态解剖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巧,熟练地运用分类学的原则、原理,识别和鉴别植物。并要求学生初步了解植物各大类群及其相互之间的亲缘关系和

3、系统发育的规律。三、理论教学的基本要求植物学是由种子植物形态解剖和系统分类(包括孢子植物分类和种子植物分类)两大部分组成。在学习种子植物形态解剖部分时,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细胞显微和亚显微结构;细胞分裂的类型和过程;组织的起源和类型;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发育和形态结构。并通过实验,熟练掌握显微镜的操作和使用,识别细胞、组织的结构和特征,器官的主要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徒手切片以及染色、装片等方法和技术。在孢子植物部分,要求学生对孢子植物中各大类群和门的特征,以及代表植物的形态、结构、生活史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有所认识,从而建立起植物界演化发展的唯物主义观点。在种子植物部分,要求

4、学生掌握各大类群,关键科、属及其特征,分布,系统学意义以及经济价值,各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对流行的种子植物系统的理论基础和它们之间的不同点有所了解。要求学生掌握有关各类群特征的同时,也应掌握有关的名词术语,基本概念,尽可能记忆有关名词术语的英文拼读,熟记若干著名属、种的拉丁学名。要通过实验和野外实习,综合应用学到的形态和分类学知识,掌握识别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的方法,了解检索表的不同编排方法,能应用检索表和植物志等工具书,鉴定常见的植物。通过课堂和野外实习,认识一些常见的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了解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标本的采集和保存、压制方法。四、教学学时分配章 次各 章 名 称学 时绪 论2第一章

5、植物细胞3第二章植物组织5第三章种子和幼苗1.5 第四章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13 第五章种子植物的繁殖和繁殖器官10第六章植物分类学概述1.5第七章藻类植物4第八章菌类植物3.5第九章地衣植物1第十章苔藓植物2.5第十一章蕨类植物4第十二章裸子植物5第十三章被子植物16总计72五、大纲内容绪 论(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绪论部分的学习,使同学们对整个植物界和植物学这门学科先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从而激发同学们学习植物学的兴趣,提高同学们对学习植物学的认识。通过学习要求了解生物界的划分(特别是二界系统),植物的类型、分布和植物的多样性,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植物界的发生、发展等;植物

6、学的研究对象、分支学科、发展简史和趋势以及已取得的新成就。明确学习植物学的目的,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点,掌握具体的学习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植物界的划分依据,植物界中包括的主要类群,植物多样性及其保护利用;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与人类的关系。难点:让学生对什么是植物界和什么是植物有明确的认识。教学内容1、植物界2、什么是植物学(植物学的研究对象)3、为什么要学习植物学(学习植物学的重要意义)4、如何学好植物学(学习植物学的方法)思考题1、谈谈生物的分界2、 谈谈植物的多样性及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3、我国植物资源的丰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简述植物学各分支学科概况及植物学科划分的新趋势。5、

7、根据你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植物学科的认识及今后学习植物学的打算?第一章 植物细胞(3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只有首先弄清楚有关细胞的知识,才有可能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以后将要学习的一系列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特别是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一些主要细胞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的结构和功能;原生质和原生质体的概念、细胞器的概念;细胞分裂的类型和过程;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其各部分的功能(细胞壁、质体特别是叶绿体、液泡);细胞分裂的意义和方式,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

8、特点和意义;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以及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难点: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以及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和植物细胞所处分裂期的判断;染色质与染色体的成分和两者的相互关系及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细胞壁和细胞核的结构。教学内容第一节 植物细胞的形态结构第二节 植物细胞的繁殖思考题1、解释下列名词:、原生质和原生质体 、单位膜和生物膜 、细胞器 、胞间连丝、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纹孔2、植物细胞区别于动物细胞的显著特征有哪些?3、植物细胞的细胞器有哪些?它们各自的结构和功能如何?4、植物细胞的初生壁和次生壁有什么区别?在各种细胞中它们是否都存在?5、植物体中每个细胞所含有

9、的细胞器类型是否相同?为什么?试举例说明。6、简述有丝分裂的过程。7、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意义?8、植物细胞的后含物主要有哪几种?如何鉴别它们?9、细胞大小与生物体大小有无关系?10、判断与改错:植物细胞中液泡的大小和数量不随细胞的生长而发生变化。细胞在形成次生壁时,细胞已停止生长。只有细胞在有性生殖时,才进行减数分裂。植物细胞壁上的纹孔是细胞间物质和信息交流的通道,纹孔处无细胞壁。植物细胞中,无定形蛋白质常被一层膜包裹成圆球状的颗粒,称为糊粉粒。第二章 植物组织(5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组织是由细胞构成的。由于细胞的分化导致了组织的形成。植物每一类器官都包含有一

10、定种类的组织,其中每一种组织具有一定的分布规律和行使一种主要的生理功能。因此只有学好本章的内容,才能学好后面有关植物器官的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细胞分化和组织的概念;植物组织的类型、起源;各种组织的分布、结构特征及各种组织的分类和功能;掌握木质部、韧皮部、维管束的概念及维管束的类型。学生对此必须熟练掌握以便为下一步学习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打下基础。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组织的基本概念,组织的分类和各类组织的结构特点、分布和功能;分生组织、成熟组织、复合组织、组织系统的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木质部、韧皮部和维管束的概念及维管束的类型。难点:细胞分化概念的理解;各类组织的结构特点(特别是分

11、生组织和输导组织);维管束的种类及对不同维管束类型的判断,不同维管束的组织构成特点及空间排列形式。教学内容第一节 细胞分化和组织的概念第二节 植物组织的类型第三节 组织系统思考题1、解释下列名词:细胞分化 植物组织 木质部 韧皮部 次生分生组织2、植物组织的类型有哪些?3、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的区别有哪些?4、分生组织有几种类型?它们在植物体上的分布位置如何?5、从输导组织的结构和组成来分析,为什么说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高级?6、表皮和周皮有什么区别?从外观上如何区别具表皮的枝条和具周皮的枝条?7、比较下列各对组织的异同点:导管和管胞 导管和筛管 筛管和筛胞 贮藏组织和贮水组织8、试述维管束的类

12、型和结构9、植物体内有那几种组织系统?它们的分布和功能如何?10、判断与改错:次生分生组织来自于初生分生组织辐射型的维管束大多存在于茎的初生结构中厚角组织和厚壁组织同属于机械组织,成熟后都是死结构。次生分生组织就是侧生分生组织。周皮包括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第三章 种子和幼苗(1.5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来,属繁殖器官,是种子植物所特有的。植物的器官是由种子发育而来的。农作物的生长一般也是从播种开始。因此在学习植物器官之前,应首先了解种子的结构。 通过学习着重掌握种子的基本结构和种子萌发的过程;弄清种子包括哪几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什么说胚是新一代植物的雏体、不同类型种子

13、的结构区别、种子萌发必需具备哪些条件及萌发过程中内部发生了什么变化、幼苗的类型。了解种子休眠的原因及如何打破其休眠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种子的基本结构,种子的类型和区别;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以及幼苗类型。难点:正确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及其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作用机制。教学内容第一节 种子的形态结构和类型第二节 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形成思考题1、解释名词:子叶出土的幼苗和子叶留土的幼苗 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2、植物的种子在结构上包括哪几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什么说胚是新一代植物的雏体?3、简述蚕豆种子和小麦种子的结构,并说明二者的区别。4、简述棉花种子的结构,并与蚕豆种子作比较。5、种子萌发所必

14、须的外界条件有哪些?贮藏种子的最适宜条件是什么?为什么?6、试述种子萌发为幼苗的过程。7、判断与改错: 双子叶植物的种子都没有胚乳,单子叶植物的种子都有胚乳所有的种子都具有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种子萌发所不可缺少的外界条件是水分、温度和氧气。种子萌发时,所谓“出芽”就是指种子露出了胚芽。一粒小麦籽粒就是一粒种子。无胚乳种子在发育过程中不形成胚乳。休眠种子内的代谢活动完全停止。第四章 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13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营养器官包括根、茎、叶三种,它们对植物的营养有密切的关系。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根尖的结构和发展,根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茎与根在外

15、形上的区别,茎尖的结构和发展,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裸子植物和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叶的组成,单叶和复叶,等面叶和异面叶,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单子叶植物叶的结构,不同生态类型叶的结构特点等。并认识和了解根、茎、叶的生理功能和经济利用,根和根系的类型,侧根的形成,根瘤和菌根,芽的概念和类型,分枝的方式,叶的形态,脉序的类型,异形叶性,松针的结构,落叶和离层,根、茎、叶的变态,营养器官间的相互联系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根尖和茎尖的分区及结构;一般双子叶植物根和茎的初生生长、初生结构以及次生生长、次生结构;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茎结

16、构的异同点;木材三切面;比较茎与根的不同;不同类型植物叶片的解剖结构,以及环境条件与植物叶片结构的相关性(不同生态类型叶的结构特点)。难点:是明确营养器官解剖结构在不同类型植物上的表现和差异;各个营养器官 (根、茎、叶)在结构和功能上的密切联系等;双子叶植物根和茎的次生生长及次生结构。教学内容第一节 根第二节 茎第三节 叶第四节 营养器官间的相互联系第五节 营养器官变态思考题1、解释下列名词:植物器官 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 凯氏带 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内始式和外始式 内起源和外起源 平周分裂 枝条和芽 木材和年轮 落皮层和树皮 等面叶和异面叶 叶镶嵌落叶植物和常绿植物2、根尖分为哪几个区?各区的特

17、点如何?3、绘出双子叶植物根和茎初生结构的横切面轮廓图,注明各部分结构名称,并说出二者的主要区别。4、试述双子叶植物根中维管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以及所形成的次生结构的情况。5、单子叶(禾本科)植物茎的解剖结构和双子叶植物茎初生结构比较,有什么特点?6、年轮是怎样形成的?为何又称生长轮?哪些植物有年轮?它是怎样反映气候环境的?7、比较双子叶植物根、茎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的来源和次生结构的异同。8、怎样鉴别木材的三切面?9、裸子植物茎与双子叶植物茎在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上有何异同?10、C3植物和C4植物在叶的结构上有何区别?11、冬季落叶后,植物茎干上出现哪些冬态?12、旱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叶各有

18、哪些适应其环境的结构特点?13、试述双子叶植物木本植物茎由初生生长到次生生长的转变过程及形成的次生结构的情况。14、怎样区别单叶和复叶?15、茎和根在外形上的区别有哪些?16、用植物学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在树干上钉一标记,十年后树长高了,标记高度位置没有改变。把树干的树皮全部剥光必致树于死地,但在树干的某侧凿一深沟则不会令树木死亡。一棵大树“空心”了,仍能活着和生长。软木塞适合作瓶塞,可以保温。一棵树的茎干开裂,为了挽救它,放一个金属栓穿过茎干,比用一根金属带围绕着茎干要好。17、判断与改错:侧根的发生和茎上侧枝的发生都与顶端分生组织有关。木栓形成层只能来自中柱鞘。树皮就是指树干外围呈褐色的木栓

19、组织。玉米茎内的无限外韧维管束散生于基本组织中。松属植物的木质部主要由导管和纤维组成。叶一般上面绿色深,是因为上表皮细胞含叶绿体多。等面叶即指叶内无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区别。会落叶的树叫落叶树,不会落叶的树叫常绿树。根和茎的表皮同属于保护组织。束间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属于次生分生组织。第五章 种子植物的繁殖和繁殖器官(10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被子植物的繁殖器官包括花、果实和种子。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花的组成,花程式和花图式,心皮的概念,花序,花药的发育、结构和花粉粒的形成、结构,胚珠的发育、结构和胚囊的形成、结构,传粉作用,被子植物的双受精作用,种子的发育过程(特别是胚和胚乳的发育过程)

20、和果实的形成,果实的类型,被子植物的生活史等。理解花的概念,花序和花序的类型。了解开花、果实和种子对传播的适应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花的组成和结构,花药的发育、结构和花粉粒的形成、结构,胚珠的发育、结构和胚囊的形成、结构(蓼型胚囊),被子植物的双受精作用及其生物学意义,胚和胚乳的发育(荠菜胚的发育、核型胚乳和细胞型胚乳的发育),果实的形成与结构、真果、假果等。难点:理解花药和胚珠的发育过程及花粉和胚囊的形成和解剖结构特征,双受精作用的生物学意义,荠菜胚的发育过程。教学内容 第一节 植物的繁殖 第二节 花 第三节 花药的发育和花粉的形成 第四节 胚珠的发育和胚囊的形成 第五节 开花、传粉与受

21、精 第六节 种子和果实 第七节 被子植物的生活史思考题1、解释下列名词:花基数、 心皮、 十字花冠、 蝶形花冠、 唇形花冠、 四强雄蕊、 二体雄蕊、 单体雄蕊、聚药雄蕊、 单子房、 单室复子房、 多室复子房 、 子房上位下位花、 子房上位周位花、 子房下位上位花、 传粉、 真果、假果、 单果、聚合果、聚花果 世代交替2、从演化的方面解释花的概念。3、用简表表示出花药壁和花粉粒的发育过程及结构。4、用简表表示出被子植物的生活史,并说出其特点。5、简述或用简表表示出单孢八核型胚囊的发育过程及结构。6、如何绘制花图式和写一个花程式?举例说明。7、被子植物的双受精有何生物学意义?8、简述荠菜胚的发育过

22、程。9、胚乳的发育方式有哪几种,并说出前两种方式的特点。10、什么是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异花传粉比自花传粉在后代的发育过程中更有优越性,原因是什么?植物如何在花部的形态结构或开花方式方面避免自花传粉的发生?11、什么叫胎座?常见的胎座类型有哪几种?12、判断与改错:禾本科植物的一个小穗就是一朵花。侧膜胎座沿背缝线排列。 双受精是种子植物的重要特征。被子植物成熟胚囊中具有7个细胞是普遍规律,尚未发现例外情况。成熟的绒毡层细胞一般具双核或多核。花粉粒是由造孢细胞经花粉母细胞阶段发育而来的,因此它的发育与花粉囊壁层的发育无关。桃和梨均具有假果。所谓无子结实就是经过单性结实产生的不含种子的果实。一串葡

23、萄由一个圆锥花序发育而来,称为聚花果。被子植物的孢子体极为退化,不能独立生活。第六章:植物分类学概述 (1.5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使同学们明白什么是植物系统学、什么是植物分类学,懂得植物分类的涵义;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如人为分类系统和自然分类系统,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种的概念,各级分类单位,双名法,植物各大类群的划分等,使同学们明确植物系统学、分类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人为分类系统和自然分类系统,植物各类群的基本概念,植物分类的单位,种的概念,双名法。难点:植物各类群的基本概念,双名法(植物的命名法则,

24、植物学名的书写原则)。教学内容1、什么是植物系统学、植物分类学2、为什么要对植物进行分类3、如何对植物进行分类4、植物分类的单位5、植物的命名思考题1、解释下列名词:植物系统学和植物分类学 种 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 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 颈卵器植物 维管植物2、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包括哪几个级别?亚种、变种、变型、品种又各指什么?3、植物的双名法如何构成?三名法又如何构成?4、列表表示出植物界的分门和各大类群。5、植物界包括哪些基本类群?其中属于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的各有哪些类群?第七章 藻类植物(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重点要求学生掌握藻类分门的依据,用以区分、识别各门藻类;掌握重要代表植物的

25、形态特征、繁殖方式及生活史;通过归纳比较,从而了解藻类植物的演化趋势,理解藻类植物在植物界中的地位。使学生了解藻类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经济意义;了解我国在藻类学研究和应用方面的成就。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藻类植物的分门及分门的依据,蓝藻门的一般特征、代表植物及其在植物界中的地位,绿藻门的一般特征、代表植物及其在植物界中的地位,红藻门的一般特征及代表植物,褐藻门的一般特征及代表植物。难点:衣藻、团藻的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紫菜的生活史,海带的异形世代交替生活史,藻类植物系统演化趋势。教学内容第一节 藻类植物的概述第二节 蓝藻门第三节 绿藻门第四节 轮藻门第五节 硅藻门第六节 红藻门第七节 褐

26、藻门第八节 藻类植物小结第九节 藻类植物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思考题1、解释下列名词:原核生物 载色体 藻殖段 接合生殖核相交替 果胞 孢子2、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有哪些?一般分为哪些门?分门的根据是什么?3、蓝藻的原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蓝藻和哪些植物亲缘关系密切?4、硅藻门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分为哪两个纲?5、绿藻门的主要特征有哪些?为什么说绿藻是植物界进化的主干?6、衣藻的形态构造如何?简要说明其生活史。7、简述水绵的形态构造和接合生殖的过程,它的生活史属何种类型?8、从团藻目常见的属说明其演化趋势9、绿藻门植物和高等植物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为什么说高等植物是从绿藻进化来的?10、轮藻有那些主要特征

27、?为什么把轮藻从绿藻门中分出来独立成轮藻门?11、红藻门的主要特征有哪些?12、简述紫菜的生活史和它的经济价值13、褐藻门的主要特征有哪些?14、简述海带的形态构造和生活史。15、举例说明藻类植物的生活史有哪些基本类型?16、综述藻类的起源和进化。第八章 菌类植物(3.5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细菌门、黏菌门和真菌门的基本特点及与藻类的区别,真菌门各亚门的分类特征及重要代表植物的形态构造、繁殖和生活史要点;了解菌类植物在生物界的分类地位及在人类经济中的意义。 学完“菌类植物”这一章后,还要让学生明白,三个门的菌类之间缺乏系统上的直接联系。它们只是由于生活上的异养方

28、式的相同,而集合在一起,至于系统起源方面,它们之间可能是不相联系的。由于异养方式,使营养器官变得简单化,生殖器官也发生了多样化和复杂化。致使对它们的研究很不完善,特别是半知菌类,由于它们的生活史的不完全被认识,有待人们去深入探讨。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真菌门的一般特征。真菌的分类及各亚门(纲)的特征。子囊菌亚门和担子菌亚门的重要代表植物的特 征。难点:子囊菌亚门的一般特征。-子囊、子囊孢 子、子囊果的形成及类型。担子菌纲的一般特征。-双核菌丝和锁状 联合、担子的形成。教学内容第一节 菌类植物概述第二节 细菌门第三节 粘菌门第四节 真菌门思考题1、解释下列名词:子实体和子实层 子囊果和担子果 菌

29、丝体 有隔菌丝和无隔菌丝子囊孢子和担孢子 钩状结合和锁状联合2、简述细菌的特征及其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的原因。3、为什么说黏菌是一类介于植物与动物之间的生物?4、简述真菌门的主要特征。5、真菌门分为几个亚门?各亚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每一亚门举出2个种或属的名称。6、概述匍枝根霉的形态和繁殖方法。7、概述蘑菇的发生、形态构造和孢子的产生。8、简述青霉的形态和繁殖方法。9、下列真菌各属于哪个亚门、纲、目,各有何用途?平菇、金针菇、香菇、草菇、木耳、银耳、灵芝、猴头菌、羊肚菌、冬虫夏草、竹荪、马勃。10、担子菌的初生菌丝和次生菌丝有何原则区别?其子实体由哪一种菌丝构成?11、描述大型真菌蘑菇、猴头、羊

30、肚菌、灵芝子实体的形态结构,并指出其子实层所着生的部位。12、判断与改错:菌类植物是一群低等异养型真核生物。酵母菌属于细菌门。所有的细菌均具鞭毛。绝大多数真菌生活史中无核相交替和世代交替。子囊果和担子果都是子实体。子囊菌在形成子囊孢子之前要经过锁状联合的过程。第九章 地衣植物(1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地衣植物是藻类和真菌共生的复合有机体,为低等植物。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地衣的概念,掌握地衣的构造特点,能识别几种地衣的基本形态类型,了解地衣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经济价值。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地衣植物的主要特征,地衣的三种基本生长型,地衣的构造。难点:地衣的繁殖。教学内容一、地衣的一般特征二、地衣的形态

31、构造三、地衣的繁殖四、地衣的分类五、地衣的经济价值 思考题1、地衣的主要特征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有哪些?2、地衣的形态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各有何特点?3、同层地衣和异层地衣的构造各如何?叶状地衣一般为哪种构造?壳状地衣多为哪种构造?枝状地衣又为哪种构造?4、地衣通常分为哪几个纲?5、藻类、菌类、地衣这三类植物的共同特征是什么?第十章、苔藓植物 (Bryophyta)(2.5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掌握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分纲情况,并要理解为什么把苔藓植物列入高等植物范畴,由此理解整个植物界的演化规律;掌握苔纲代表植物地钱和藓纲代表植物葫芦藓的形态构造、生殖、生活史。了解苔藓植物

32、的起源与演化的主要观点;了解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在经济上的利用。 通过对藻类和苔藓植物的比较,培养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等思维能力;通过了解苔藓植物的起源与演化,使学生进一步树立生物进化的观念;通过了解地钱、葫芦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特点,使学生树立植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苔藓植物的一般特征,地钱、葫芦藓配子体和孢子体的形态结构、繁殖及生活史(即以地钱和葫芦藓为代表,掌握苔纲和藓纲的主要特征)。难点:苔纲、藓纲的区别,地钱和葫芦藓的生活史。教学内容第一节 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第二节 苔纲第三节 藓纲第四节 苔藓植物的起源与演化第五节 苔藓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经济价

33、值思考题1、解释下列名词:精子器 颈卵器2、苔藓植物有哪些主要特征?为何把苔藓植物列入高等植物范畴?3、如何区别苔类植物和藓类植物?4、葫芦藓的假根与绿色开花植物的根相同吗?5、葫芦藓的茎与叶与绿色开花植物的茎与叶相比较有何特点?6、 苔藓植物为什么只能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7、为什么有人把苔藓植物称为低级的高等植物?8、为什么有人将苔藓植物称为“水陆两栖植物”?9、列表表示出地钱和葫芦藓的生活史,并说出其特点。10、请指出以下哪些特征是与葫芦藓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假根真根茎和叶内有发达的机械组织茎和叶内无输导组织葫芦藓植株有雌枝和雄枝之分受精过程不需要水受精过程需要水受精卵在雌性生殖器官内发育形

34、成胚。11、试述苔藓植物的起源和两纲之间的演化关系。第十一章 蕨类植物(4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蕨类植物的一般特征;蕨类植物门的分亚门的情况;主要亚门(石松亚门、契叶亚门、真蕨亚门)的特征和代表植物的形态及生活史要点;识别各亚门的常见种类;了解蕨类植物在植物界中的演化地位和经济意义;了解我国蕨类区系的丰富资源以及在科学研究、生产上的价值。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维管植物的概念,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其生活史,蕨类植物的分纲(亚门)及各纲(亚门)的主要特征,真蕨纲(亚门)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植物。难点:维管植物的概念及维管柱的演化,真蕨纲(亚门)的主要特征,卷柏属的生活史,真蕨纲(亚门

35、)孢子囊的发育方式。教学内容第一节 维管植物第二节 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及分类第三节 石松亚门第四节 楔叶亚门 第五节 真蕨亚门第六节 蕨类植物的起源与演化第七节 蕨类植物的用途思考题1、蕨类植物有哪些主要特征?它和苔藓植物有何异同?2、中柱有哪些主要类型?它们之间存在什么系统演化关系?3、蕨类植物门分几个亚门?其中哪些为小型叶蕨类(拟蕨植物),哪些为大型叶蕨类(真蕨植物)? 4、蕨的生活史怎样?并与葫芦藓的作比较。5、蕨类植物的起源和演化怎样?6、解释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7、举例说明孢子植物营养体的演化、有性生殖方式的演化和生活史类型的演化情况。8、啥叫原叶体?“蕨”的原叶体形态结构如何?9、

36、卷柏进化的地方表现在哪些方面?10、判断与改错:蕨类植物的茎都为根状茎。蕨类植物的孢子萌发形成配子体,即原叶体。从蕨类植物开始才有了真根。蕨类植物的有性生殖器官仅为颈卵器。蕨类植物既是高等的孢子植物,又是原始的维管植物。蕨类植物有维管组织,能很好的适应陆地生活,受精摆脱了对水的依赖。真蕨的孢子囊群着生在营养叶的背面或背面边缘。植物界从蕨类植物开始才有了维管系统的分化。第十二章、裸子植物(5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章要求掌握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了解裸子植物的分纲及各纲的主要区别;重点掌握松、 杉、柏三科的特征、区别及代表植物;以松属为代表掌握裸子植物的生活史;认识常见的裸子植物;理解裸子植物胚

37、珠裸露,不为大孢子叶(心皮)所包被,与被子植物相区别;了解裸子植物的经济价值及我国丰富的裸子植物资源;结合对化石资料的研究,了解关于裸子植物起源和演化的主要观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裸子植物的一般特征,松属的生活史,裸子植物的分纲及各纲的主要特征,松、杉、柏三科的主要特征、区别及代表植物。难点:松属的生活史,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的两套繁殖器官名词的联系,裸子植物各纲大、小孢子叶球的结构特征,裸子植物的起源与演化。教学内容 第一节 裸子植物的一般特征第二节 裸子植物的分类(一、苏铁纲 二、银杏纲 三、松柏纲 四、红豆杉纲 五、买麻藤纲)第三节 裸子植物的起源与演化思考题1.裸子植物有什么主要特

38、征?它与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区别?2、裸子植物门分几个纲?它们的大孢子叶在各纲中变态成什么?3.试以松属为例,简述松柏纲植物的生活史,并指出和被子植物生活史相比有何异同?4.试比较松科、杉科和柏科的异同点是什么?5、为什么说买麻藤纲是裸子植物中最进化的类群?6、裸子植物的种子在结构和来源上与被子植物的种子有何异同?7、观察校园裸子植物的球花及球果的形成过程,认识不同种类裸子植物的球花及球果形成的物候差异。8、列表写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的两套繁殖器官名词的联系。9、苏铁和银杏的原始性表现在何处?10、裸子植物有哪些适应陆生生活的特征?11、如何区分银杏的雌雄株和长、短枝?12、

39、判断与改错:裸子植物属于颈卵器植物,所有裸子植物都具有颈卵器。白果是银杏的果实。裸子植物的胚乳和被子植物的胚乳都是受精后产生的。马尾松的小孢子具气囊。所有裸子植物的叶都很小、尖细,所以又称为针叶植物。13、解释下列名词:孑遗植物 球果 简单多胚现象和裂生多胚现象第十三章、被子植物(Angiosperm)(16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 要求掌握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从而理解被子植物是植物发展最高级、最繁茂和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学习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了解形态解剖的演化规律,作为认识被子植物系统发育和分类依据的基础。要求掌握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区别和一部分重要科、属、种的特征、亲缘关系、分布和经济

40、价值等知识;掌握识别被子植物的方法。并通过实验和野外实习,掌握繁殖器官和营养器官的形态特点,较熟练地应用检索表和工具书,能鉴别出常见被子植物的科、属,尽可能多的认识一些常见被子植物。通过学习还要了解被子植物影响较大的四个分类系统、被子植物的起源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熟练掌握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区别,主要科的主要识别特征和代表植物。难点:能够正确运用花图式和花程式表达各科的主要特征以及运用主要特征鉴定各科植物,理解被子植物分类的基本原则。教学内容第一节 被子植物的一般特征第二节 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和演化趋势第三节 被子植物分类系统概述第四节 被子植物的分类选择与农林业

41、生产、园林绿化、环境保护有较密切关系或系统进化上有重要地位的科,熟悉这些科的特征及主要经济植物。重点科:双子叶植物纲:木兰科、毛莨科、樟科、桑科、胡桃科、壳斗科、石竹科、蓼科、锦葵科、葫芦科、杨柳科、十字花科、蔷薇科、含羞草科、苏木科、蝶形花科、大戟科、芸香科、伞形科、茄科、旋花科、唇形科、菊科;单子叶植物纲:泽泻科、莎草科、禾本科、百合科、兰科等第五节 被子植物的起源与演化思考题1、解释下列名词:显花植物 柔荑花序 壳斗 角果和荚果 聚合蓇葖果和蒴果 瓠果和颖果 蔷薇果和连萼瘦果 头状花序 穗状花序和复穗状花序 唇瓣 合蕊柱2、被子植物有哪些主要特征?为什么说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具有更强的适应

42、能力?3、试述木兰科和毛茛科的主要识别特征及异同点,各举出 几种代表植物。这两个科在进化上有何意义?4、试比较木兰科和樟科的主要特征,并说明哪个更进化。5、为什么说木兰科是被子植物中的原始类型?6、试述蔷薇科的主要识别特征,蔷薇科分成4个亚科的依据是什么?以经济植物为例分述各亚科的区别特征。7、试比较豆目中三个科,即含羞草科、云实科和蝶形花科的异同。并指出其演化趋势是什么?8、简述十字花科植物花部结构的特点,并列举3-5种主要的药用植物。9、伞形科的主要识别特征有哪些?本科植物主要经济用途有哪些?10、为什么说菊科是木兰纲中最为进化的类群?菊科有哪些主要识别特征?举出一些重要的经济植物。11、

43、列举唇形科、茄科、锦葵科、葫芦科、蓼科、山毛榉科、石竹科、桑科、杨柳科、芸香科的重要经济植物。12、比较:木兰属与含笑属、 栗属与栎属、 杨属与柳属 管状花亚科和舌状花亚科13、泽泻科和木兰科的特征有何异同点?泽泻科的演化位置怎样?14、概述禾本科的特征和经济价值,禾本科又分哪两个亚科?如何区别这两个亚科?并比较禾本科与莎草科的异同。15、百合科的主要识别特征有哪些?本科常见植物有哪些?它们有何经济价值?16、兰科的主要识别特征有哪些?为什么说兰科是单子叶植物中最进化的一个类群?17、列表比较被子植物两大类群,即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主要区别。18、试论单子叶植物的起源问题。19、试述假花学

44、说、真花学说及其主要的分类系统。20、判断与改错:慈姑有三种不同形状的叶,具生态的异形叶性。一朵菊花和一朵月季同样都是一朵花。板栗外面带刺的包被是它的果皮。菊科植物花中花药合生成筒状,称单体雄蕊。蒲公英的花葶被折断后会流乳汁,故属于舌状花亚科合欢花的观赏价值在于其花丝长而呈淡红色。扶桑是著名花卉,又名朱槿,属锦葵科木槿属,而不是属桑科的。胡萝卜属于十字花科,为一种蔬菜。十字花科的菘蓝(大青)的根可作“板蓝根”入药。玉兰花的花药明显长于花丝。六、课程有关说明本大纲编制的依据本大纲是根据植物学教学的总体目标,结合我校的植物学教学实际情况,根据陆时万,徐祥生,沈敏健编写的植物学(上册)( 第2版.

45、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吴国方,冯志坚,马炜梁等编写的植物学(下册)(第2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草拟,并在参考了信阳师范学院植物学教研室以往编订的植物学教学大纲和其他兄弟院校编写的植物学教学大纲之后修订的。本大纲为植物学理论课教学大纲(不包括实验课程),植物学理论课的总授课时数为72学时。本大纲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以完善。植物学是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安排在一年级第二学期学习,后续课程是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遗传学、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执行本大纲应注意的问题:1、本课程实践性强,理论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并结合实验、实习等环节加强学生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同时,本课程整体性强,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融会贯通。2、 注意讲清本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在保持课程的科学性及系统性的基础上,应突出重点、难点,并努力反映本学科的新成就、新动向。3、 因学时有限,而内容较多,因此有一部分内容要求学生自学。学生自学部分不占总学时,但仍然是大纲要求掌握内容。学生自学部分,采用由教师提示,学生课后自学并提出问题,老师课后解答的方式,结合学生自学,促进学生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