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作业_第1页
自动控制原理作业_第2页
自动控制原理作业_第3页
自动控制原理作业_第4页
自动控制原理作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自动控制原理作业1、解 :当合上开门开关时,电桥会测量出开门位置与大门实际位置间对应的偏差电压,偏差电压经放大器放大后,驱动伺服电动机带动绞盘转动,将大门向上提起。与此同时,和大门连在一起的电刷也向上移动,直到桥式测量电路达到平衡,电动机停止转动,大门达到开启位置。反之,当合上关门开关时,电动机带动绞盘使大门关闭,从而可以实现大门远距离开闭自动控制。系统方框图如下图所示。2、 解:加热炉采用电加热方式运行,加热器所产生的热量与调压器电压的平方成正比,增高,炉温就上升,的高低由调压器滑动触点的位置所控制,该触点由可逆转的直流电动机驱动。炉子的实际温度用热电偶测量,输出电压。作为系统的反馈电压与给

2、定电压进行比较,得出偏差电压,经电压放大器、功率放大器放大成后,作为控制电动机的电枢电压。 在正常情况下,炉温等于某个期望值°C,热电偶的输出电压正好等于给定电压。此时,故,可逆电动机不转动,调压器的滑动触点停留在某个合适的位置上,使保持一定的数值。这时,炉子散失的热量正好等于从加热器吸取的热量,形成稳定的热平衡状态,温度保持恒定。 当炉膛温度°C由于某种原因突然下降(例如炉门打开造成的热量流失),则出现以下的控制过程:控制的结果是使炉膛温度回升,直至°C的实际值等于期望值为止。 CC 系统中,加热炉是被控对象,炉温是被控量,给定量是由给定电位器设定的电压(表征炉

3、温的希望值)。系统方框图为: 3、解 在本系统中,蒸汽机是被控对象,蒸汽机的转速是被控量,给定量是设定的蒸汽机希望转速。离心调速器感受转速大小并转换成套筒的位移量,经杠杆传调节供汽阀门,控制蒸汽机的转速,从而构成闭环控制系统。 系统方框图如图所示。 4、解: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不论负载如何变化,要求发电机能够提供由给定电位器设定的规定电压值。在负载恒定,发电机输出规定电压的情况下,偏差电压,放大器输出为零,电动机不动,励磁电位器的滑臂保持在原来的位置上,发电机的励磁电流不变,发电机在原动机带动下维持恒定的输出电压。当负载增加使发电机输出电压低于规定电压时,输出电压在反馈口与给定电压经比较后所得的

4、偏差电压,放大器输出电压便驱动电动机带动励磁电位器的滑臂顺时针旋转,使励磁电流增加,发电机输出电压上升。直到达到规定电压时,电动机停止转动,发电机在新的平衡状态下运行,输出满足要求的电压。系统中,发电机是被控对象,发电机的输出电压是被控量,给定量是给定电位器设定的电压。系统方框图如下图所示。5、下图为函数记录仪解:函数记录仪由衰减器、测量元件、放大元件、伺服电动机-测速机组、齿轮系及绳轮等组成,其工作原理如上图所示。系统的输入(给定量)是待记录电压,被控对象是记录笔,笔的位移是被控量。系统的任务是控制记录笔位移,在纸上描绘出待记录的电压曲线。函数记录仪的测量元件是由电位器和组成的桥式测量电路,

5、记录笔就固定在电位器的滑臂上,因此,测量电路的输出电压与记录笔位移成正比。当有慢变的输入电压时,在放大元件输入口得到偏差电压,经放大后驱动伺服电动机,并通过齿轮减速器及绳轮带动记录笔移动,同时使偏差电压减小。当偏差电压时,电动机停止转动,记录笔也静止不动。此时,表明记录笔位移与输入电压相对应。如果输入电压随时间连续变化,记录笔便描绘出相应的电压曲线。函数记录仪方框图见下图。其中,测速发电机是校正元件,它测量电动机转速并进行反馈,用以增加阻尼,改善系统性能。6、 解:采用自整角机作为角度测量元件的火炮方位角控制系统。图中的自整角机工作在变压器状态,自整角发送机BD的转子与输入轴联结,转子绕组通入

6、单相交流电;自整角接收机BS的转子则与输出轴(炮架的方位角轴)相连接。当转动瞄准具输入一个角度的瞬间,由于火炮方位角,会出现角位置偏差。这时,自整角接收机BS的转子输出一个相应的交流调制信号电压,其幅值与的大小成正比,相位则取决于的极性。当偏差角>0时,交流调制信号呈正相位;当<0时,交流调制信号呈反相位。该调制信号经相敏整流器解调后,变成一个与的大小和极性对应的直流电压,经校正装置、放大器处理后成为。驱动电动机带动炮架转动,同时带动自整角接收机的转子将火炮方位角反馈到输入端。显然,电动机的旋转方向必须是朝着减小或消除偏差角的方向转动,直到为止。这样,火炮就指向了手柄给定的方位角上

7、。在该系统中,火炮是被控对象,火炮方位角是被控量,给定量是由手柄给定的方位角。系统方框图如下图所示。7、试用梅逊公式法化简下面动态结构图,求如图所示系统的传递函数。解:图中不再有回路,故D1=1=8、试用梅逊公式法求如图所示系统的传递函数。-11sC21sC11R21RC(s)R(s)9、方框图如图所示,用梅逊公式化简方框图求。10、已知系统方程组如下: 试绘制系统结构图,并求闭环传递函数。11、系统的微分方程如下: 式中、为常数,为指令,、为干扰,为被控量。试建立系统的动态结构图,并分别求传递函数、。12、求如图所示方框图的传递函数和。13、某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如图所示,试求(1)该系统的开环

8、传函、闭环传函和误差传函。 (2)若保证阻尼比=0.7和响应单位斜坡函数的稳态误差为=0.25,求系统参数K、。14. 控制系统方块图如图所示:(1)当=0时,求系统的阻尼比,无阻尼自振频率和单位斜坡函数输入时的稳态误差;(2)当=0.7时,试确定系统中的值和单位斜坡函数输入时系统的稳态误差。15. 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若要求闭环特征方程的根的实部均小于-1,问K值应取在什么范围?16、典型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图二所示,试确定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 17、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试确定使系统稳定的开环增益、阻尼比的范围。(2)若,并保证系统的极点全部位于的左侧,试

9、确定此时的开环增益的范围。18、已知系统的结构图如图所示:(1)当、时,试确定系统的阻尼比、固有频率和单位斜坡输入时系统的稳态误差。(2)若使,单位斜坡输入下系统的稳态误差,试确定系统中的值,此时放大系数应为何值。19、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要求系统响应单位匀速信号的稳态误差及相角裕度,试确定串联迟后校正环节的传递函数。20、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试设计串联校正环节,使系统的相角裕度不小于,剪切频率不低于50。21、设控制系统的结构图如图所示: - -(1)分析说明内反馈的存在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2)计算静态位置误差系数、静态速度误差系数和静态加速度误差系数,并说明内反

10、馈的存在对系统稳态误差的影响。22、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如图所示,采用串联校正,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 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1)写出校正前系统的传递函数;(2)在上图中绘制校正后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3)求校正后系统的截止频率和相角裕度。23、某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如图所示,其中虚线表示校正前的,实线表示校正后的。要求:(1)确定所用的是何种串联校正方式,写出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2)确定使校正后系统稳定的开环增益范围;(3)当开环增益时,求校正后系统的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24、已知系统结构如图所示,采样周期。求系统稳定时的取值范围。 - 25、离散系统结构图如下图所示,采样

11、周期。(1)写出系统开环脉冲传递函数;(2)确定使系统稳定的值范围;26、试求的z变换。27、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试设计串联校正环节,使系统的相角裕度不小于,剪切频率不低于50。28、设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要求系统响应单位匀速信号的稳态误差及相角裕度,试确定串联迟后校正环节的传递函数。29、系统不可变部分的传递函数为:要求满足性能指标:(1) 系统型别(2) 开环增益(3) 剪切频率(4) 相角裕度 试确定合适的校正环节30、某最小相角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如下图所示。要求:1、写出系统开环传递函数;2、利用相角裕度判断系统的稳定性;3、将其对数幅频特性向右平移十倍频程

12、,试讨论对系统性能的影响。31、一单位负反馈系统开环对数幅频渐进线如图所示,要求:(1)写出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2)判定闭环系统的稳定性;(3)如果输入信号时,求系统在输入信号作用下的稳态误差。 -20 -40 -20 0.1 0.2 1 4 -4032、已知最小相位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Bode图的对数幅频特性如图所示,试求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 -40 0 -20 (1/s) -4033、已知最小相位系统Bode图的渐近幅频特性如图所示,求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34、某系统的结构图和Nyquist图如图(a)和(b)所示,图中 试判断闭环系统稳定性,并决定闭环特征方程正实部根的个数。 35、

13、设某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试绘制该系统的Bode图,并确定剪切频率的值。36、已知最小相位系统Bode图的渐近幅频特性如下图所示,求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37、已知最小相位开环系统的渐进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如图3所示,试:(1)求取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2)利用稳定裕度判断系统稳定性38、已知最小相位系统Bode图如图3所示 ,试求系统传递函数。39、已知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试用根轨迹法分析系统的稳定性,确定若系统稳定的取值范围。40、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试绘制系统根轨迹,并确定使系统稳定的值范围。41、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1)绘制时的系统根轨迹(确定渐近线,分离点,与虚轴交点);(2)确定使系统满足的开环增益的取值范围;(3)定性分析在范围内,增大时,以及作用下的变化趋势(增加/减小/不变)。42、设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试绘制闭环系统的概略根轨迹;并确定系统稳定时的取值范围。4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