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早期散文的美学追求_第1页
贾平凹早期散文的美学追求_第2页
贾平凹早期散文的美学追求_第3页
贾平凹早期散文的美学追求_第4页
贾平凹早期散文的美学追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贾平凹早期散文的艺术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姓名:梁永涛指导教师:张天佑内容摘要 :贾平凹早期散文在不少读者和评论家眼里是,“清新,优美”,“有漂亮的景物描写”,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伤”,有意境有“情调”,也比较注意文章的“起转承合”。笔者依据阅读及现有材料,将贾平凹散文分为早,中,后三个时期。具体按时间年代和作家当时创作情况划为,即早期(八0年前后),中期(八十年代中后),后期(九十年代以后)。本文将直接论述贾平凹早期散文的艺术特色作为重点关键词: 贾平凹;早期散文;艺术特色贾平凹的文学创作,作为当代文学一个亮丽独特的景致,受到评论家及广大读者的热情关注。自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贾平凹走上文学创

2、作的道路,在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小说的同时,贾平凹还以出色的才情和造诣给读者奉献出了数量可观的散文作品。本文就贾平凹早期散文的艺术审美追求及作家的文学观等方面探讨,分析他的散文风格及演变轨迹。一、“乡村情结”的理想主义与唯美主义情致在贾平凹的早期散文中我们似乎更容易体味和感受到那种浓郁的“乡村味儿”。“乡村”是贾平凹走向城市生活和创作的基点,也是他大部分作品始终都挥之不去的文化意蕴。在贾平凹离开乡下的许多年之后,他无不深情的回望自己曾经十九年的乡间生活,写下了我是农民1的长篇散文。“我们可以看作是作家的一次对自己身份的一种重新指认。在这指认里,包涵着作家的人生态度与价值取向,对现代城市与古朴乡村文

3、明文化的思考,同时也包涵着作家对自己创作追求的反思性清理。尽管在城市生活了三十年,但十九年的乡村岁月于贾平凹却并不仅仅是个时间概念,而早已成为一种心理沉淀陪伴着他的一生,铸造着他的精神气质并渗透到他的创作追求中”。2“商州”已融透在了贾平凹精神生命的血水里。当他离开商州来写“商州”的时候,如他自己所说:“商州已不再是行政区域的商州,它更多的是文学中的商州,它是一个载体,我甚至极力淡化它”(商州世事序)这个“文学中的商州”,如同“鲁镇”“湘西”“白洋淀”一样,它含藏着构成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民间”。它甚至包孕着贾平凹这个“传统”作家的另一面 一种现代的思维与观念。“商州”在贾平凹的笔下已具有

4、着思想文化与艺术审美的意义。“商州”“乡村”从一个方向上构筑着贾平凹追求天道,人道,文道完美和谐的理想境界。在贾平凹早期的散文中,作家写得比较多的,主要是自己作为一个生活在城里的“乡下人”的孤寂情怀这种情怀,渗透着作家作为一个“乡下人”的理想主义与唯美主义情致。十九年的“乡下人”生活,使作家在情感上与城市无形地对峙着。人事上的错综复杂,创作上的磕绊,使贾平凹这个生活怯弱胆小怕事而又多愁善感心地善良的“山里人”常常处于困窘、茫然的境地。他“对月”(对月)“访兰”(访兰),“读山”(读山)“访梅”(访梅);他寄情桃树(一棵小桃树),托志文竹(文竹);在“空谷品箫”(空谷箫人),从“弯榆识理”(弯榆

5、杂感)在现实中无处诉说的“委屈”,“乡村”成了他精神心绪的最后归宿。“商州的岁月”使贾平凹钟爱山川草木,寄情山石明月,并藉此宣泄自己孤寂的情性。在贾平凹早期散文中,虽然文笔略嫌幼稚,但我们深入地感受到了这个生活在城市的“山里人”的最初岁月里,是如何在其散文创作中通过对“乡村”的记忆来慰藉自己孤独与安妥自己灵魂的。二、“忧柔的月光”的人文取象从“人文取象”的角度来关注贾平凹早期散文的创作风格,对我们是一个极其有趣的独特角度。贾平凹相信“人文取象”这一说法。在80年代末写的“新时期散文创作”3的讲稿中,贾平凹曾这样表达过:“有人曾有过这么个观点,说鲁迅的人文是什么象?猫头鹰。苏东坡的人文是什么象?

6、水。郑板桥的人文是什么象?瘦石。我是赞同这说法的。这是从大方面讲的,具体到一部作品,你取什么象?这其实也是个一部作品哲学意味或者内涵境界的问题。”那么,贾平凹早期散文的“人文取象”是什么呢?笔者是赞同最早对贾平凹及其散文创作进行“人文取象”的评论家周政保的观点的。在贾平凹散文的阅读笔记4一文中,他第一次提出贾平凹散文创作的人文取象是“忧柔的月光”。周政保说:“所谓忧柔的月光,仅仅是一种裹着淡淡与惆怅的美丽追求,而绝非无望之哀;读者都可以感悟到:贾平凹散文中的月光,无疑是一种清澈洁净的载体,一种梦幻般的人生向往的象征”。在“忧柔的月光”的“人文取象”之下,周政保结合贾平凹及其散文创作进行了颇为全

7、面的探析。尤其是对其散文中“忧柔的月光”所包隐的“写忧造艺”的中国艺术审美传统的点化,颇能启迪我们对贾平凹散文境界的觉悟。如果以贾平凹早期散文(主要是第一部散文集月迹的篇章)为考察对象。我们发现,“月亮”在贾平凹这一时期散文创作是一个很重要的自然人文意象。我们会发现“月亮”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的一个语词一个作家在创作中对语词与物象的选择与运用并不是无缘故的,这折射着他微妙的心理情境与思维定势。贾平凹这一时期的散文意境空灵,毓秀,颇得中国传统美学之神韵,毫无疑问,通过“月亮”来构思散文的意境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他这一时期散文的美学意蕴,在很大程度上是从“月亮”升发出来的。而且,贾平凹这一时期的人格

8、心性,也特别容易从“忧柔的月光”中得到体证,所谓的“指月证心”。如果我们站在贾平凹散文创作的总体情况来看,贾平凹早期的散文,确实是会窥见贾平凹正是通过,“月亮”这一富有禅意自然人文的审美意象,来借以抒发或是排遣,他在初入社会,走入人生的道路中所遇到的曲折、坎坷、种种遭际。“月亮”既是他写“忧”造“艺”的审美物象,也是他心性人格的心灵投射。因此体现了他的理想主义和唯美情致。从而创造出了早期散文那种空灵毓秀,恬淡静怡,“清新优美”的散文风格。三、“佛禅”的境界作为“中国传统美学之子和精神文化之子”5的贾平凹,受到东方审美思想的影响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实。在早期的创作当中,贾平凹就受到川端康成的影响,即

9、川端康成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禅宗意识,如同其将日本民族的“古典”与世界的“现代”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影响着贾平凹去读现代派哲学、文学、美学和学习中国古典文学那样,在无形中陶冶着贾平凹对禅的感情。以禅的心态去感应大自然,用禅的眼光去欣赏大自然,藉禅以捕捉宇宙自然的无穷妙理,感悟自然的神性,这可以说是贾平凹的禅宗心境在早期散文创作中的最主要表现。贾平凹在散文创作中的禅宗意绪,首先表现为对自然的觉悟,并通过“定”(禅定)“慧”(禅慧)的禅宗修身方式去表现自然的禅境,欣赏自然的当下之美。在禅家眼里,自然万象均有神性均可入禅。禅化自然赋予了自然以一种超俗的境界与无穷的妙趣,而自然的禅化又展露着禅的智慧。而月亮

10、,在禅化的自然万象中,又曾经是禅家们最倾心的物象。在贾平凹早期散文创作中,“月”是最能够体现其禅宗佛性的自然物象。在一九八二年出版的第一本散文集月迹中,三十四篇散文中未写“月”仅六篇。在这里,作家一方面“指月证心”,借“月”释怀,消除心中的世俗烦恼,解脱现实人生悲喜恩怨和情感缠绕,使疲惫的心灵不再“执迷不悟”,而猛然破执,“坐看云起”,如对月,月鉴等。另方面,作家依“月”习禅,表现自己对自然的“觉悟”。他以静谧的自然为禅堂,以清幽的眼目为禅灯,以淡泊的心境接近禅界,真正做到心系一处,了悟体验自然的妙趣,欣赏感受自然月色的当下之美。如夜在云观台。明月,清风,绿水。一杯清茶,一轮新月;一阵清风,一

11、漂绿水。淡泊而宁静,恬适而悠然。心中无碍,美由此生。这里,月夜的一切,皆因作家的禅心佛性而映现出一种幽远的境界。如文竹。禅心赋予自然以神性,这神性实乃人之悟性。在贾平凹的散文中,正依藉着这佛禅神性,自己在不知不觉中与自然圆融在一起了。散文与人生,散文与心境的问题一直都是贾平凹所感兴趣的一个问题;而如何在创作(尤其是散文创作中)中不断地去安妥自己,超越自己,则更是贾平凹散文创作中一直以来孜孜以求的。事实上,贾平凹所强调的散文创作心境与其散文最后表现出来的意境,都是跟他长期以来对庄禅文化的兴趣并受其浸润分不开的。尽管他的散文大都创作于心情不好的时候,但他却极为强调创作时的“闲情”与“平常心”。贾平

12、凹以禅性的人生态度去化解生活的痛苦与磨难,自然地,其许多作品最终表现出来的境界,亦是一种禅的境界。其实,关于禅对贾平凹散文艺术审美境界的影响,仍是较为表层的问题。更深的一层是,禅宗是通过直观感悟的方式去认知世界的,但这种“直观感悟”,并不是局部的,而是整体的,这种“整体”,也不是局部的拼凑,而是一种彻底的整体。事实上,禅宗对贾平凹的散文气韵与整体感的潜移默化,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可以这么说,贾平凹为文的这种重“气韵”,重整体,追求神明感悟的审美特征,是中国艺术精神与禅宗思维方式双重影响的结果。在贾平凹早期描摹自然山水的散文中(月迹是典型),作者一方面是依禅的思维方式去精心地营境造象,另方面又通过

13、这种禅化的心境在文中酿造一种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直观,可感的艺术氛围,去熏陶与感染读者,以助读者从整体上更贴切地去把握,感受作品的内容神韵与作者的心境。四、散文的语言艺术美读贾平凹的散文作品,谁都不会否认贾平凹的散文是真真正正的美文。贾平凹的散文,形式多变,色彩丰富。贾平凹散文其散文语言力避冗长单调的叙述和描写,大部分作品篇幅短小,韵味隽永,用语含蓄,耐人咀嚼。贾平凹散文的语言朴实自然,亲切平易,总是热情不减,侃侃而谈,令人读来爽目,听着快慰。他的每一篇散文,也决不寻求某一种特定而单一的表现形式,似乎怎么写也都成,咋样看都可以。而且,他的散文语言中的诚恳态度,是最让自尊自重的现代读者入迷的地方。没

14、有架子,不自命脱俗,时时与读者精神平等的行文语言,使他的散文自生一种异样魅力。丑石是贾平凹早期散文的上乘精品。不事雕凿,语气平缓,朴实中自有亲切。他的散文大都有着新意、深意。多是叙说身边事,写山写水,记人忆事,同时也借机生发哲理意蕴,为自己和读者启迪人生真谛。贾平凹的散文语言,在许多方面透露出一种极强的意象性,使人在阅读作品时美如甘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丑石通篇就是一种意象,大美无言,大智若愚,奇才蒙垢,凡心眼感慨尽包含在他对这石头的摹写之中;戈壁滩,如果读者忘却了眼前竟是由文字符号组成的文章的话,就会感到有着自身内在意志的荒荒大漠本身即在眼前,它神秘幽远不能理喻,又苍凉悲壮寓于无限生机,许

15、多方面都显示着人生世界推演的韵律,一只贝、读山、地平线、溪等等散文,都写得隽永,舒畅,许多状物写景之笔都充满着空蒙灵透又隐含颇深的意象,让人读过之后,不免还要一步三回头地反复品味流连日久。贾平凹散文语言有一个最大的特征,就是极富哲理性。贾平凹总是把这些哲理感触通过抒情主人公或叙述人,作品中人物之口全部明晰地道讲出来,以飨读者。比如“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丑石),“世上什么东西生存,只有到了它生存的自然之中,才见其活力,见其本色,见其生命,见其价值。”(观沙砾记),“无味而至味”(品茶)等等。贾平凹散文之所以读来畅达率真坦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富于激情。他善于不假掩饰地表达他的真实情感,将

16、一颗充满热爱的赤子之心坦白出来。贾平凹作为作家,在散文作品中从不人为地抑制感情,不故作冷静,高超和强装坚强。在作品中,他是一个敏感,灵慧又极易产生感情冲动的人,这一切他都是随缘而发,起始自然,毫无做作之态,完全像生活中的你,我,他普通的善良人一样,真诚的感情的自然表达,有了与读者更多的心灵共鸣,故而使其散文魔法般地吸引着读者。贾平凹善于表达一种“应物感悟”的赤子之情。自然界,生活中的事物时时令他激动,令他感叹,在池塘里,一只小鸟落水遭难,白鹅却挽救了这只幼小的生命,看到此景,作家用充满激情的语言表白了他的感触:“我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感觉到了雄壮和伟大,立即又内疚起来,惭愧冤枉白鹅了,就不顾一

17、切奔跑过去,抱起了它,大声呼唤着,奔跑在风中雨中”这种冲动举止,完全是一种有良知的纯粹:普通人,自自然然的做法。他任何情感都不想掩饰,月鉴中,作者写自己由于心情不佳,无谓地对自己的爱妻发作了一场之后,外出观月,大有感触,深深负疚,于是:“我大口地呼吸着,我祝福在我的生活中有了这亲爱的妻子。我很快地向家里走去了,我要做人,我要永远做人,在妻前,在月下,在任何地方,都要作为一个人而活下去!”。这种语气将悔恨的感情表达得直露,酣畅,无遮无羞,虽然显得有些夸张,但普通人胸怀的情感容易是有限的,若不如此,就无拳拳的赤子之心了。总之,贾平凹的散文中宣泄的情感是多方面的,大我如人类情感,民族情感;小我如内心世界的喜怒哀乐,应物感悟等情感。这些情感由于贾平凹能自然地加以不受限制地随意表现,所以使他的作品能够任意纵横,深入到任何事物的情感内核中去,给人以畅达通脱,真挚浓烈的美学感受。注释:1我是农民,2006年由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2曾令存:贾平凹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