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今别离讲课稿 一.课前的话 同学们早上好!我们今天的语文课就要开始了,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是我国近代著名诗人黄遵宪写的今别离。 刚才大家听到的乐曲是日本著名作曲家久石让为宫崎骏的动画片千与千寻所做的主题曲AwaysWithMe,久石让的音乐真的是太有日本风格了,纯净、简单、唯美,听他的音乐,让我们产生对日本悠远的联想 日本是一个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国度,它与我国文化上的联系异常密切。春天到了,暮春时节,到日本著名的城市神户看樱花,那简直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我为什么在讲黄遵宪的诗歌之前讲关于日本的事情呢? 因为他跟日本有着非常深切的关系,他是清政府派出的第一任驻日外交官驻日参赞。在日本期间,他写下了著
2、名的日本国志,被日本史学界评为“最有风度、最有教养的外交家”。 黄遵宪是在日本创作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结集成为日本杂事诗。这部诗集不仅在我国非常著名,在日本也非常受欢迎。 这里有一个故事很能说明他是怎样受日本友人看重的。 1880年,日本友人源辉声先生在征得黄遵宪同意后,把日本杂事诗的部分原稿,埋藏在东京墨江畔的家里,由黄遵宪题写了“日本杂事诗最初稿冢”九个字,刻石竖碑,作为中日两国人民永久友谊的象征。 碑石上还刻着黄遵宪的两句诗:一卷诗兮一抔土,诗与土兮共千古。同时还有源辉声先生和的诗:诗有灵兮土亦香,我愿与丽句兮永为邻。 源辉声先生逝世后,安葬于东京都北部的平林寺,诗冢也被迁到该处。这件
3、事成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一段动人的佳话。 关于黄遵宪与日本的关系我们就介绍到这里。下面我们进入正题。 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简单了解黄遵宪的诗歌创作理念; 2.对黄遵宪的故居人境庐做一些介绍,重点介绍里面的四副对联,加深我们对黄遵宪的了解; 3.解读课文今别离的内容; 4.分析一下今别离的艺术特色; 5.概括介绍黄遵宪诗界革命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 6.课外拓展:拿黄遵宪的今别离与当时被誉为晚清诗坛巨擘的王闿运所创作的同题作品今别离进行比较,来加深对黄遵宪诗歌创作特点的了解; 7.布置课余作业一道简单的诗歌理解题。 明天星期四与星期六对调,休息,我准备了一套2018年中
4、国诗词大会的选择题发给大家,作为周末作业,最迟下周一公布答案,大家也可以在网上自己找答案校对。 二.黄遵宪和他的诗界革命 黄遵宪,字公度,号人境庐主人。广东梅州人,假如你去梅州旅游,或者你是梅州人,到了梅州,建议你去黄遵宪故居人境庐看看,可以直观地加深你对黄遵宪的理解。 他著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喜欢把新事物写进诗歌里,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他被公认为晚清“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主张“我手写吾口,古岂能拘牵”(杂感),提倡诗歌创作要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倡导“诗界革命”。他的诗长于古体,形式变化较多,语言也较通俗。 他的人境庐诗草风格清新,一扫旧体诗的陈腐暮气,真实生
5、动地记录了晚清绝大多数重大历史事件,因此生前即有晚清“诗史”之誉。 黄遵宪对我国诗歌体裁的革新贡献非常大。我们讲今别离目的就是要通过这首诗,看出黄遵宪在变革旧诗歌,开创新境界上做出的贡献。 三.介绍人境庐里面的四幅对联 人境庐是黄遵宪的故居,他非常用心地营建这所建筑风格独特,明显带有西洋建筑特色的别墅、花园,在那里度过他的晚年。 人境庐的门匾是日本友人,著名汉学家和书法家大域成濑温先生题赠的,这又一次看出黄遵宪在日人学者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人境庐的得名来自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大家都很熟悉,这很能看出主人的人生情怀。 它大门的对联“结庐在人境,步履随春风”是集前人诗句而成的。进一步
6、向人们表明了主人的情趣。黄遵宪是一个积极进取的人,在政治上他不遗余力,促进变法;他又是一个很懂得生活的人,被贬斥后,他安居故乡,整理典籍,创作诗歌,以诗人的情怀对待生活。“步履随春风”,大概就是这种生活的写照。人境庐吸引了很多人去那里参观。 这是人境庐里面花园边的一个亭子,取名“息亭”,有点归去来兮的味道。陶渊明对黄遵宪的影响看起来是不小的。亭柱上有一副对联:有三分水、四分竹、添七分明月,从五步楼、十步阁、望百步长江。从这幅对联可以看出花园环境的优雅,以及主人情怀的幽雅。 “五步楼、十步阁”出自阿房宫赋“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百步长江”是指相距百步远的长江梅江,梅州的母亲河。 这个楼房是著名
7、的无壁楼,最能看出黄遵宪对西方建筑的借鉴。它四面没有砌墙,全部装上玻璃窗,这在清朝末年是很难想象的。单单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黄遵宪对西洋文化、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那是非常深的。 无壁楼有两副对联值得了解:第一幅是黄遵宪自题无壁楼联:万象涵归方丈室,四围遍列自家山。它虽无壁,却能够包含万象,主人心胸异常宽广。“方丈室”,大家可以联系一下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中国古典文学名篇中的典故,黄遵宪都是信手拈来,运用自如,准确、生动地表达了他的情怀,非常了不起。 无壁楼另有一幅对联,是黄遵宪的同乡,梅州蕉岭县人丘逢甲撰题的:陆沉欲借舟权住,天问翻无壁受呵。这副对联运用了很多的典故,表现了丘
8、逢甲对黄遵宪遭遇的不平,内容极其丰富。如何深入理解这副对联,这里我不做讲解,大家可以课后看我提供的课件。 丘逢甲:18641912年,黄遵宪同乡,广东梅县蕉岭人,著名爱国主义诗人。著有岭云海日楼诗抄,梁启超称他为晚清“诗界革命之巨子”。 上联含蓄地表达了对居室主人黄遵宪被罢归遭遇的同情。“陆沉”比喻隐居。典出庄子·则阳:“方且与世违而心不屑与之俱,是陆沉者也。”“借舟”,用南史·张融传“权牵小船于岸上住”的故事。一个“权”字,运用准确,将作者与主人对时局的无奈一泄无遗。 下联以黄遵宪喻屈原,因为政治理念而遭放逐,满腔悲愤无处倾诉,想写下他的质问,却没有墙壁可以承受。 王逸楚
9、辞章句:屈原行吟泽畔,见楚先王庙堂所绘天地山川、神灵圣贤、怪物行事的壁画,“因书其壁,呵而问之”,写下了天问。作者以古讽今,替黄遵宪抒愤懑,“无壁”二字,体现了失意人心头郁结的愁怅感情。 联语语出惊人,想象奇特,思接千载,巧妙化用旧典而赋予了丰富的新意。作者洞悉书房主人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他报国无门的痛苦,所以言语之间,充满了质疑和悲愤。对仗虽不是十分工切,但是感情异常沉痛,思想特别深刻。 三.串讲课文 对人境庐的介绍就到这里,下面我们进入课文的内容 先听我把作品读一遍: 今别离 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 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 车舟载离别,行止有自由。 今日舟与车,
10、并力生离愁。 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 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 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 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 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 所愿君归时,快飞轻气球。 1.对题目及作品主要内容的理解。 今别离出自乐府诗集.杂曲歌辞,是乐府旧题。作者把“当代的离别”与“古代的离别”作对比,巧妙地将近代出现的新事物,与传统思妇游子题材融为一体,以离别之苦写新事物和科学技术的昌明,又以科学技术的昌明,表现近现代人物在离别观上的新认识。 新时代新事物进入传统诗歌,带给人们全新的阅读体验,现代气息扑面而来。这是今别离突出的时代意义。 2.第一层: 别
11、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 这一层可以有两个鉴赏点。 第一个鉴赏点:首句比喻手法的运用。 诗人落笔就把无形的离愁与轮子转动的联系起来,生动地表达出面对轮船离去时,内心千万重的忧愁。“别肠”虽然是一个形象性很强的词语,却只有抽象的含义,它是无形的;诗人把它跟轮船双轮的转动联系起来,化无形为有形,就产生了很强的感染力。 第二个鉴赏点:用新事物表达新观念。 “轮船”是当时西方出现不久的新事物,我国还很少人见过,特别的新奇。它转动特别快,“一刻万周”更是对于现代速度传神的描绘。诗人一落笔就打破传统的时空观念,引进了新奇先进的、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对人们的内心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也拓宽
12、了人的视野,使诗歌的境界焕然一新。 黄遵宪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的诗歌追求在诗歌的开头就显示出来了,他非常成功。 3.第二层 古亦有山川,古亦有车舟。车舟载离别,行止有自由。 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 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 先看两个词语解释: 须臾景:短暂、宝贵的惜别时刻。 绸缪:缠绵不断的离别之情。 这一层次最主要的艺术手法是对比。把古代的别离与现在的别离做了较为详细的比较。比出了古今的区别,突出了现代交通工具轮船出现后对人们生活、情感的巨大影响。 那么古今舟车“载离别”有什么区别呢? 古代的舟车虽然也“载离别”,但毕竟速度有限,人们可以较大程度地控制开船
13、的时间,还可以依依惜别,设宴饮酒,可以“执手相看泪眼”,这些都让人感受到行动的“自由”。 现在舟车行动迅速,给生活带来了更多的方便,按说这是一种伟大的进步,但它却不肯为人们深情惜别而稍微停留,时间一到,钟声一响,哪管你有似海的深情,一下子就开走了。这让人强烈地感受到现代条件下生活的“不自由”,从而更增离愁别恨。 作者花了比较大的篇幅,对这种区别进行了刻画,重点在于表现先进器物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仍然是他写“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的诗歌理论指导下做出的选择。 4.第四层 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岂无打头风,亦不畏石尤。 送者未及返,君在天尽头。望影倏不见,烟波杳悠悠。 万钧柁,是指几万斤重的船舵
14、,这里指轮船后面的发动机。 绕指柔形容发动机转动之灵活。 打头风,是迎面吹来的强风,逆风。 石尤,是指石尤风,这里是用典。传说商人尤某娶妻石氏,两人感情非常深,姓尤的商人出远门没有回来,他的老婆石氏思念成疾,临死时叹息着说:“我恨不能阻止他出门,以致落到如今思念到死的地步。今后凡是有商旅远行,我就要化作大风,替天下妇人阻止她们丈夫出行。”后来就称逆风、顶头风为“石尤风”。 这一层的功能是详细描写现代轮船行驶的状况,它有万钧柁却一点也不笨重,反而非常灵活,控制起来是“动如绕指柔”。 我们看那些巨大无比的轮船,水手控制它的时候,都是轻轻用手将舵一转,就行驶自如了。泰坦尼克号那么巨大,还不是非常好控
15、制?这就是现代机器,这就是现代生活。新时代新器物就这样出现在黄遵宪的诗歌中了。 现代交通工具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你看送者未及返,离别的人已经到了天的尽头,望也望不见了,只剩下眼前渺渺的烟波,使送行的人倍增怅惘。 黄遵宪通过古今舟车别离的对比,加深了人们对现代生活的认识。而这个层次运用的是铺陈、铺叙的手法,它有渲染、强化的作用。关于铺叙手法及其好处,同学们最好联系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美丽的描写,太守家迎娶场面的描写去加深认识。 5.第五层 去矣一何速,归定留滞不?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 结尾回应开头,点明别离思念的主旨。他说既然你离开的时候,轮船开的是那么的快,那回来呢?是不是同样
16、快呢? 诗人写到这里,忽然引进了另一种更新奇的事物轻气球。轻气球应该比轮船更快捷,更方便,它是飞着的。送别的思妇不满足于所思念的人乘坐轮船回来了,她希望她的丈夫能够“乘轻气球”,更快速地回来,以慰自己的思念之情。 我们要知道,“轻气球”的出现是这首诗的一个亮点。一方面它更能表达思念的情感,一方面它也是新事物,西方先进的技术、器物更多地出现在当时中国的读者的面前了,使人们再次开了眼界。黄遵宪诗歌的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它带领我们认识了外面精彩的世界。这在晚清时期,是有开风气之先的贡献的,非常了不起。 在诗歌的章法上,“轻气球”出现显得有点突兀,实际上这是作者精心安排的,这样写见出了作者的匠心:它以
17、一种突如其来的方式,亮出新意象,然后在人们的惊叹之中,简捷干脆地收束全篇。能够这样安排诗歌的结尾方式的人不多,昨天我们接触过的苏轼的题,也是运用这样的手法结束全篇的。但毕竟这样的例子太少了。同学们读诗歌,能够体会结构、章法等方面的妙处,才是真正的具有分析鉴赏的能力。 6.下面小结一下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这首诗把“当代的离别”与“古代的离别”作对比,巧妙地将近代出现的新事物,与传统思妇游子题材融为一体,以离别之苦写新事物和科学技术的昌明,又以科学技术的昌明,表现近现代人物在离别观上的新认识。它将新事物熔铸入传统诗歌,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阅读体验 四.今别离艺术特点及黄遵宪诗界革命的贡献 (一).这
18、首诗在表现离情别绪方面与古代诗歌的不同 在表现离情别绪方面,这首诗与古代诗歌的不同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所用的意象不同; 2.所表达的情调不同; 3.对离别情景的描写不同。 我们分点简单概括一下; 1.意象的不同: 古代诗人描写离别情景的常用意象是柳、酒、长亭、芳草、夕阳、古道,用以表达留恋、安慰、嘱咐、祝愿、伤感、惆怅、期待的情感。 这首诗使用的意象是令人目为之一新的新事物:轮船、钟声、万钧柁、轻气球,表达思妇惜别之情。 古代诗人描写离别情景的常用意象(常表达留恋、安慰、嘱咐、祝愿、伤感、惆怅、期待的情感):柳、酒、长亭、芳草、夕阳、古道。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今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9、?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2.表达的情调不同: 古人写离别常用“断肠、悲恸、哀怨”等语,显得特别忧愁、沉重甚至压抑。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宵风残月”之类。 这首诗对新式交通工具不乏赞美之词:“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所愿君归时,快乘轻气球。”这使离情显得不那么浓重、悲伤。 3.对离别场景的描写不一样: 古人喜欢对离别的场面进行精雕细刻,重视渲染气氛,对离别的景情进行充分的描写。古人太看重离别了。
20、今别离“不许稍绸缪”“顷刻不少留”,写出的是匆匆离别的情景,最多只是白描写意式的笔法。现代人对于离别已经不是很敏感了。 小结:从以上的对比可以看出黄遵宪诗界革命有如下几个特征: 1.以“欧风美雨”铸就自己的诗篇; 2.表现“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 3.追求“旧风格含新意境”的目标。 (二.)黄遵宪对于诗界革命的贡献: 今别离四章是黄遵宪“熔铸新理想以入旧风格”(梁启超语),“能直言眼前事直用眼前名物”(夏敬观语),是诗体试验的典范作品。 今别离运用乐府旧题,悉依古法而写,内容上却是写上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新事物,先后分别咏轮船、火车、电报、照相以及地球东西两半球昼夜等。 那些被认为缺少传统韵味的现代文明的事物,被诗人妥妥贴贴地嵌进了饶有古趣的旧框架中。说明旧诗是有可能表现现代事物的。现在还有很多人认为旧体诗难以表现新时代新思想,比如他会想满大街跑的汽车、飞驰的高铁、天上的飞机、核潜艇、华为手机、动画片、远程教学、B-BOX太难进入旧体诗了。确实这样,但黄遵宪的诗歌却让我们感觉到,只要找对了切入口,旧体诗就可以表现新事物新思想。 黄遵宪的创作使中国旧诗的内涵得到极大的增广,已往认为某事某物不宜入诗的,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0年中国万能骨科牵引架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七彩水晶财福吊牌市场分析及竞争策略研究报告
- 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的版权保护问题研究
- 2025至2030年中国PU有颗粒塑胶跑道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PP捆钞打包带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PE闭口方桶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IGBT逆变式气保焊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EPS膨胀聚苯板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CT短路保护装置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 小学英语睿达杯试卷
- 中国人工智能系列白皮书 - 大模型技术(2023 版)
- 精神科症状学理论知识考核试题
- 河湖水系连通演变过程
- 财务审计投标方案(完整技术标)
- 图 纸 会 审 签 到 表
- 城镇燃气专业知识培训课件
- 腹内压的测定与腹内高压的处理
- 消毒产品生产企业卫生管理规范
- 妇科PDCA循环在降低广泛全宫切除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的应用
- 代持股票协议书
- 2023年清华大学考博英语真题及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