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灵接触自然_第1页
用心灵接触自然_第2页
用心灵接触自然_第3页
用心灵接触自然_第4页
用心灵接触自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课 用心灵接触自然教材分析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描绘的主题是以树木为主的自然风景,涉及油画、水粉、水墨等多种绘画工具和表现方法,画种和工具的罗列,是为了展现不同的绘画种类和自然风光的变化之美,学习绘画风景,可以让我们表现自然的美。一、教学路径欣赏欣赏和分析不同绘画工具和不同表现方法对自然风光的塑造,发现和了解不同表现方法的特点。了解面对纷繁的自然景观,怎样才能从中发现并描绘所需要的景色呢?构图就是自然风景中最重要的取景手段,了解体会风景作品中的取景要素,学习构图方法。体验通过细致观察、尝试发现自然中不同的视觉感受,尝试体会作品从构图到表现形式的变化。应用通过细致观察

2、,尝试发现自然中不同树的形状特征,发现近景中的树和远景中树的描绘变化,用不同的工具进行描绘并感受工具带来的表现变化。创造观察自然景观,从中取景,并用一种或多种绘画工具描绘一幅自然风光,大胆运用自己的方法来表现“树”及其景观。二、课时建议本课课时为两课时。一课时:以自然风景的构图、构成为主线,赏析和了解自然风景画中的风格和一般绘画法则。一课时:以具体的“树”为基础教学点,由树的结构和绘画表现层层深入,进而学习自然风景画远、中、近景的构成和表现技法。教学评价建议一、本课教学中,教学核心在于通过对风景绘画中构图、色彩、技法等多方面知识的了解,体验在纷繁的自然中发现美、表现美的艺术语言。二、作业设计中

3、利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对相同的自然风光进行描绘、体验不同绘画工具表现的艺术之美。相关链接马克·夏加尔,白俄罗斯裔法国画家、版画家和设计师。他的作品依靠内在诗意力量而非绘画逻辑规则,把来自个人经验的意象与形式上的象征和美学因素结合到一起。他的油画色彩鲜艳,别具一格,每每把犹太民间传说融入作品,并从自然界天真朴实的形象中汲取素材,是一位追求天真纯朴、从俄国乡下犹太居民到巴黎的画家。他历经立体派、超现实主义等现代艺术实验与洗礼,发展出独特个人风格,在现代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代表作品有眺望窗外我和我的村庄巴黎天空的花束生日等。盛开的桃花是凡·高在1888年创作的一幅油画,现存法国巴

4、黎奥赛美术馆。画面中央主体是两株怒放的桃树,在蓝天和白云鲜明色彩的衬托下,树主干与枝叶构成一个完整的平衡,线条简单鲜明。整个画面充满粉红色的勃勃生机,显示出创作者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也昭示了凡·高如火般地热爱生活、崇尚生命的内在狂热。整幅画面,凡·高恣意大胆夸张地挥洒着色彩,白、蓝、粉、黄、金黄,色彩鲜明夺目,显示出作者强烈的自信。光影处理得恰到好处,生动、自然、贴切。凡·高创作这幅画是为了纪念他去世的表兄,也是他的老师莫夫。第一课时一、课前准备教师:选择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的自然景点,多媒体课件,教学常规用具,将学生分成四人或六人小组。学生:从网上或书籍中查阅大师

5、的相关资料,初步欣赏他们的作品。自己选择各种美术表现工具。二、教学过程1.导入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到野外走一走,看一看自然界的景色。现在请同桌之间讨论一下自己的感受,说一说自然界中你最喜欢的颜色是什么,你最喜欢哪些自然界中的景物,它们跟你有关系吗?它们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你对它们有什么样的感觉和感受?学生之间互相讨论、表述。大胆发言。请小组选派代表将自己带来的关于自然的图片资料送到讲台前进行展示,介绍一下图片的内容、来源、精彩之处和给人带来什么样的美的享受。2.新授课(1)欣赏书中第6、7页画家的作品,想一想他们表达的是什么季节的风景,从绘画构成、表现手法、色彩感觉、表现内容

6、等方面进行观察、理解和讨论。(2)画家所表达的自然界的景色有的是安详的,有的是热闹的,每个人内心世界不一样,观看的角度和理解的内容不一样,就会有不一样的表达。结合画面内容和画面表达的形式和效果等,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感受画家的心情。(3)结合自己的课前收集和课外阅读,说一说自己理解的画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4)讨论画家描绘自然风景时常用的方法和工具,说说他们的构图和表现技巧。教师进行适当的总结。(5)思考:自然风景画的表达和中国传统的什么绘画有点关系?它们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吗?(6)你准备用什么工具表现画面?3.拓展活动(1)透过窗户看外面,自然界有什么样的风景呢?(2)用手做成方形的取景框

7、,决定一下取景的范围,看看取景框里的世界。(3)选择自己喜欢的取景范围,或是凭借自己平时的观察和理解,画一张自己喜欢的大自然景象。(4)通过观察、体验,增强学生的切身体会,丰富学生的表现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色彩与季节的关系并大胆地用不同的材料表现。表现形式是多样的,根据材料的不同分成不同的小组,学生可以任意组合,相互交流自己的表现方法。4.延伸活动让我们在这个美丽的季节里与大自然合个影吧!试试看,把自己和周围的同学们添到自然界的画面里,我们将会多么幸福!现在就动手吧,把我们画迸美景中去。第二课时一、课前准备教师:选择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的自然景点,写生用具,将学生分成四人或六人小组。学生

8、:自己选择各种美术表现工具。二、教学过程教师组织学生到校园欣赏、观察树木。分成小组,有重点地研究树木的形状、颜色、生长规律和给人的感觉。各组选派代表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可以从任何角度进行描述,如整体形状像什么,局部形状像什么,仰起头来向上看,一簇簇茂密的树叶铺天盖地而来,给人什么样的感受,走向前去,用手摸一摸粗粗的树干是什么样的感觉。回教室后欣赏书上作品,看一看,想一想,感受一下,自己的观感和他们的表现有哪些不同?凡·高画面的颜色和笔触,能感受的到吗?还有哪些不同的看法和想法?详细研究一下达·芬奇画的树木,理解一下从根到主干、分枝、树叶的表现方法。一般来说,越往上的枝越细,根

9、和主干要画的重一些,粗一些。研究一下枝干之间,树叶之间是怎么街接的。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表达看到和感受到的树木。同组的同学可以合作一张大的画,注意技法、形状的个性表现。相互评价,教师总结。三、教学评价建议在本课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己观察,大胆表述,发现和表达自然界和作品中的美体验绘画表现的艺术之美。运用取景框让学生理解构图中的取舍,理解构图的基本常识,同时将风景画表现的重点放在树的表现上。让学生理解树的基本表现方式并实践运用。在拓展延伸中,通过画家个性表现的画面,丰富学生的创作思路,为他们下一步的大胆尝试,借景抒情做好铺垫。一、课前探究在教学中注重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与学生既有的生活经验联系,鼓励同学

10、放眼窗外,到校园中、大自然里走一走、看一看,观察寻找季节变换的景物、色彩观察树木,发现树木的不同姿态以及给人以不同的感受。查阅寻找学生喜欢的绘画作品,体会美术绘画作品中的抒情性。二、课堂交流相互交流对自然界的景色的观察,探究季节变化的特点。将自己带来的关于自然的图片资料送到讲台前进行展示,介绍一下图片的内容、来源、精彩之处和给人带来什么样的美的享受。以及给人的不同的感受。三、深度探究探究1:借景抒情,借画抒情欣赏书中第6、7页画家的作品,想一想他们表达的是什么季节的风景,从绘画构成、表现手法、色彩感觉、表现内容等方面进行观察、理解和讨论画家所表达的自然界的景色有的是安详的,有的是热闹的,每个人

11、内心世界不一样,观看的角度和理解的内容不一样,就会有不一样的表达。结合画面内容和画面表达的形式和效果等,说一说自己的感受,理解画家的心情。讨论画家描绘自然风景时常用的方法和工具。 探究2:风景画构图中的取舍(1 透过窗户看外面,自然界有什么样的风景呢?(2用手做成方形的取景框,决定一下取景的范围,看看取景框里的世界。(3选择自己喜欢的取景范围,或是凭借自己平时的观察和理解,画一张自己喜欢的大自然的景象。探究3:风景画中树的基本表现方法(1交流对树的感受课前请学生们分小组有重点地研究树木的形状、颜色、生长规律和给人的感觉,可以从任意角度进行描述;如整体形状像什么?局部形状像什么?仰起头来向上看,

12、一簇簇茂密的树叶铺天盖地而来,给人怎样的感受?走向前去,用手摸一摸粗粗的树干是什么样的感觉,想一想、看一看,感受一下,自己的观感和他们的表现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2了解树的结构详细研究一下达·芬奇画的树木,理解一下从根到主干、分枝、树叶的表现方法。一般来说,越往上的枝越细,根和主干要画得重一些,粗一些。研究一下枝干之间,树叶之间是怎么街接的。(3了解树的其他视角丰富学生的观察视角和表现形式,尝试不同的工具进行写生,记录自己内心的感受。通过观察、体验,增强学生的切身体会,丰富学生的表现内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色彩与季节的关系并大胆地用不同的材料表现。表现形式是多样的,根据材料的不

13、同分成不同的小组,学生可以任意组合,相互交流自己的表现方法。四、作业练习在校园中仔细观察一棵树,进行写生创作。基本要求:观察树的生长姿态并画出树的基本结构;较高要求: 以合适的笔触详细画出树的枝叶;个性要求:根据情感需要,表现不同树的个性。五、评价活动对学生的作业,评价可采用师评、同学互评、自我评价等方式,内容包括:学生活动积极性的情况、环境卫生维护情况。对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态度进行评价。对学生语言表述、构思创意和画面表现的效果进行评价。六、拓展活动画家们笔下的风景、树木借助不同的视角、工具表现出的不同个性的树。让我们也试着将我们的感情融入画中,抒发我们的美丽情怀!相关链接窗里窗外的绿蜡笔、

14、油画棒盛梅冰盛梅冰,上海宝山人 ,1957年9月生。现任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本幅作品表现了窗里的静物和窗外院子里的风景,相互呼应。直率的线条、丰富的色彩,展现了画家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远处的楼房作为背景,它的端庄和静谧与树木舞姿搬的生长以及静物那音符般的线条与色彩形成强烈而又和谐的对比,相映成趣,跳动的阳光更给人明快的节奏,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眺望窗外油画夏加尔夏加尔是白俄罗斯裔法国画家、版画家和设计师。他的作品依靠内在诗意力量而非绘画逻辑规则把来自个人经验的意象与形式上的象征和美学因素结合到一起。夏加尔是个高产画家,作品范围包括绘画,镶嵌画,舞台设计

15、,织锦画等,许多公共建筑物,如巴黎歌剧院及纽约联合国总部等都有他的作品。夏加尔几乎一直工作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油画色彩鲜艳,别具一格,每每把犹太民间传说融入作品,并从自然界天真朴实的形象中汲取素材。是一位追求天真纯朴,从俄国乡下犹太居民到巴黎的画家。他历经立体派、超现实主义等现代艺术实验与洗礼,发展出独特个人风格,在现代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幅画从窗子向外斜望出去,一切都显得安详、和谐和宁静,从近到远,各种各样高高低低的房子逐渐变小了,消失在柔和的阳光下,无边静谧中。透明的纱窗和窗外的阳光相映成趣,构成了温柔的范围。只有几个树枝,打破了层层宁静,像是一个个调皮的孩子伸着头偷偷地趴在窗上

16、。湖畔风光芦苇笔、墨水卢西安·弗洛伊德 卢西安·弗洛伊德生于维也纳一个犹太人家庭。他的祖父是大名鼎鼎的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为了躲避纳粹在1933年他随家人搬到英国,成为英国公民。他与生俱来的怀疑、孤独和好奇精神常常使自己不安,对世界的感知也就保持了一种特殊的知觉能力。这种知觉能力也就被带入画面,成为他独树一帜的鲜明标志。弗洛伊德是20世纪美术史中感染力最强、个性最鲜明的艺术家之一。其作品风格粗率、性感而注重绘画性。他不喜欢人们过多将注意力集中在色彩上。 无论是绘画还是为人,孤僻、封闭的弗洛伊德一直奉行我行我素,远离喧嚣的潮流,他一直坚持现实主义绘画,在生命

17、的最后一刻,他仍在画画。陈丹青评论他是“最后一位堂吉可德式的大师”。他影响了陈丹青、刘小东等大批中国画家。本幅画运用了墨水、芦苇笔。用线、面等形式清晰明了地勾画出湖畔丘陵的风景。正验证了他的话“我不要人们注意色彩,我要的是一种生命的色彩”。盛开的桃花凡·高凡·高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表现主义。凡·高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与有乌鸦的麦田等,现已跻身于全球最具名、广为人知与昂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1890年7月29日,凡·高终因精神疾病的困扰,在美丽的法国瓦兹河畔结束了其年轻的生命,时年他才37岁。这位易

18、于激动而富于神经质的艺术家,在其短暂一生中留下大量震撼人心的杰作。他的艺术,是心灵的表现。他曾说:“作画我并不谋求准确,我要更有力地表现我自己”,他并不关注于客观物象的再现,而注重表现对事物的感受。亨利·福西隆在论述凡·高时说道:“他是他时代中最热情和最抒情的画家,对他来说,一切事物都具有表情、迫切性和吸引力。一切形式、一切面容都具有一种惊人的诗意”,“他感到大自然生命中具有一种神秘的升华,他希望将它捕捉。这一切对他意味着是一个充满狂热和甜蜜的谜,他希望他的艺术能将其吞没一切的热情传达给人类” (奥夫沙罗夫编凡·高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第95页。秋天的树林 油画庚斯博罗托马斯·庚斯博罗是英国肖像画家和风景画家。庚斯博罗善于捕捉绘画对象的特点。他的作品强调光和奔放的笔触,加之精致的色彩,使他成为皇家宠爱的画家。他运用色淡而经常闪烁的色彩和松散的笔触在他的作品中营造出一种自发性和新鲜感。他最著名的作品有蓝色男孩西登斯夫人与晨间漫步:威廉·哈利特和他的妻子伊丽莎白。尽管庚斯博罗以肖像画而广为人知,但他更喜欢画风景画。许多肖像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