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与帮助措施研究开题报告_第1页
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与帮助措施研究开题报告_第2页
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与帮助措施研究开题报告_第3页
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与帮助措施研究开题报告_第4页
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与帮助措施研究开题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附件3:子课题申报书附件3:广东省教育厅委托课题中小学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子课题申报书  课 题 名 称: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与帮助措施研究  课题主持人: 张丹婷  所 在 单 位: 深圳市盐田区外国语小学  申 报 日 期: 2012年10月16日   中小学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总课题组一、主持人基本情况 姓 名张丹婷性别女民族汉出 生年 月1971年12月行政职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小教高级研究专长课堂教学最后学历本科最后学位专 业数学工作单位深圳市盐田区外国语小学联系电讯地址深圳市盐田

2、区外国语小学邮政编码518081电子信箱Zhang.danting主持人“十五”以来承担各级教育课题项目以及完成情况项目来源课题名称批准时间完成情况积极参加我校的课题小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与心理素质的发展的研究。该课题于2007年1月顺利结题。组织科组教师开展课题培养小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研究的研究,并于2011年4月参加区课题中期报告会,该课题在2011年3月被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为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研究项目。我们结合实际的课堂教学,了解学生的计算习惯,纠正学生的不良计算习惯,培养学生估算、验算等计算习惯,探索计算教学的教学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我们发现:学

3、生初步养成了良好的计算习惯,在计算前能看清数字和运算符号,计算前后有估算的习惯,计算后能坚持验算等。这一课题的研究,学生的计算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有效地促进了我校的数学教学,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主持人和课题组成员近三年来完成的主要成果尤其是教育科研方面的主要成果(注明刊物的年、期或出版社、出版日期)张丹婷:2001年12月论文重视数学教学上的自由学习与合作学习获深圳市小学数学论文评比二等奖;2002年 论文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定位获深圳市小学数学论文评比二等奖;2003年论文教师如何真正体现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作用获深圳市小学数学论文评比二等奖;张丹婷:在2008年12月,论文数学课堂上

4、有效的“师生交流”获深圳市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评比二等奖;张丹婷:在2009年12月,论文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质疑获深圳市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 张丹婷: 2010年12月,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获深圳市小学数学教学论文评比三等奖。 许方艳:2007年12月数学教学中的游戏设计获深圳市小学数学学论文评比二等奖 许方艳:2008年12月对低年级小组合作学习再思考 获深圳市小学数学学论文评比一等奖 范潮宜:2006年12月教师和学生在形成性评价的作用广东省教育学会2006年度学术讨论会三等奖 范潮宜: 2010年12月 “比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盐田区小学数学论文评比二等奖。 孙

5、新: 2006年让学生学会一生的学习谈谈一堂好课的评价标准广东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二等奖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工作单位研究专长备 注课题组主要成员不含主持人许方艳小教高级盐田区外国语小学课堂教学刘小雄小教高级盐田区外国语小学课堂教学李霁云小教高级盐田区外国语小学课堂教学刘伟新小教高级盐田区外国语小学课堂教学刘莉婷小教高级盐田区外国语小学课堂教学孙新小教高级盐田区外国语小学课堂教学范潮宜小教高级盐田区外国语小学课堂教学江先福小教高级盐田区外国语小学课堂教学蒋青玲小教一级盐田区外国语小学课堂教学施炜炜小教一级盐田区外国语小学课堂教学刘承辉小教一级盐田区外国语小学课堂教学陈镜芬小教一级盐田区外国语小学课堂教学

6、苏王云小教一级盐田区外国语小学课堂教学二、课题论证与设计(可加页)1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国家、社会的需要 备受社会广泛关注的“教改”新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义务教育法的方向性要求,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内核,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如何才能更好地把握中国特色教育事业规律,公平合理地配置公共教育资源,不断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从而真正地实现教育事业均衡、持续、健康发展?一度引起了我们的思考。在公平教育这一理念的指引下,我们在教学上致力于为了每一个孩子的进步和发展创设有效的教学。强调的是面向每一个学生。但是,在学生群

7、体中,总有几个落在大队伍后面的学生,这些就是我们老师眼中的学困生,他们是一批弱势群体,对这些弱势群体,现如今已引起了全社会各界的关注,因为他们同样有享受公平教育的权利。所以,如何帮助这些学生已是形势所需,国家所需。 (二)家庭的迫切需要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学困生的学业成绩一直是家长们最揪心的。家长们就更多的把希望寄托在学校,迫切希望校方能更多的关注这些孩子,也希望社会各界更多地关注这些孩子,让这些孩子不被社会所遗忘,让他们也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三)学校教育的需要 学校,是实施义务教育法、落实公平教育的主阵地。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地要承担起这项艰巨的任务,关注每一个孩子,

8、实施均衡教育,公平教育,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应有的发展。所以,研究学困生的成因,找寻有效帮扶措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对解决的问题。 2课题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学困生:即学习困难的学生,指的是智力正常,但由于学习习惯不好,或由于方法不当,或由于社会、家庭环境等的影响,不能适应普通学校教育下的学习生活,造成学习效果低下,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均不能达到课标基本要求的学生。广义的学困生是指:智力无明显缺陷,但受各种非智力因素影响而导致成绩不良;狭义的学困生是指:感官和智力正常,但学习成绩低于智力潜能的期望水平,远未达到教学目标的学生。有以下含义:这类学生智力正常,只是相比同龄人相对较弱,具有相

9、对性,学业成绩暂时落后。 学困生的现状:我校地处深圳盐田区中心地段,作为一所公办民助的公办学校,以良好的口碑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家长们也想尽一切办法想把孩子送到我校就读。一年级抽签决定入学的制度,让不同家庭的孩子都有机会来我校就读。但是,这样一来,我校的学生生源就比较复杂,我们的学生来自全区各个地方。学生的家庭条件各不相同。有做物流的,有做小生意的,有开宵夜档的等等。很多家庭对孩子从小疏于管教,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慢慢的就成了同龄人中的学困生。这些学生对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几乎属于厌学状态。学习成绩不理想,在同龄人中没有威信,缺乏自信,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全人格的形成。学困生的存在

10、,揪着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的心,说明我们的优质教育没有真正普及每一个有享受教育权利的孩子,使得他们离学习道路上的同伴越来越远。所以,研究学困生的成因及帮助措施迫在眉睫,是使课改精神真正落到实处的做法。 学困生的成因:形成学困生有多方面的原因。有的是因为从小家庭教育缺失,学生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有的是因为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在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方面存在问题。 学困生的帮助策略:整合社会、家庭、学校三方的教育合力,帮助学生取得进步和发展。 西方教育家对学困生的研究对于学困生的研究,最早的是1896年西方摩根的研究,摩根主要是从神经学、医学角度从事研究,这种神经学模式后来被心理学模式取代

11、。到本世纪六十年代,由于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心理学的发展,更多的教育和心理学家把注意力转移到这方面来,中心问题主要集中于语言落后的模式及其改变。到70-80年代,更多的研究者注意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和社会背景方面的研究,运用社会心理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探讨学困生的成就责任归因、自我概念特征、以及行为模式同其社会特征之间的联系。其中角色理论和归因理论以及派生的控制点理论都取得一定的效果。归因理论认为:学困生往往把学习失败归因于外部的、不可控的、不稳定的因素,导致自尊水平降低,自我概念更为消极,因此主张进行正确的、积极的归因训练,从而开发他们的内部动力系统。角色理论认为:学困生的形成是整个动力系统乃至人格

12、角色偏差造成的,本身无法通过自我调整而改变,这就需要教育者的特定帮助改变他们的社会角色,从而改变其整个行为的动力系统。西方在矫治学困生模式方面也有一个演变过程,大概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把学困生单独编班,编班进行专门矫治;第二个阶段在专门矫治为主的同时,让这些孩子们回归正常学校;目前更多的是主张学困生回归学校,定期到专门矫治机构进行矫治。前苏联教育家对学困生的研究前苏联有关学困生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与西方相比,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第一,更多的人认为学困生的形成与教育自身的不足有关,因此较为集中的是研究教育自身的改进;第二,强调在不按学习程度分班的集体教育、教学过程中,提高学困生的

13、水平。前苏联的教育家们把学困生的特点归结为:思维发展中存在缺陷;基本的学习技能存在缺陷;实际知识存在缺陷。他们主张应使学困生从学习内部获得学习的推动力,形成学习机制。我国对学困生的研究我国对学困生的研究是最近几年内才逐步关注的,特别是新课标之后,提倡教育面前人人平等,学困生才得到相应的重视。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的总目标也要求学校教育要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学校教育要使学生获得数学技能,而不仅仅只是成绩的高低,更多的关注了学生的终身学习的需要。相对而言,我国还没建立起完整的

14、矫正系统,还是有必要借鉴国外的经验,开拓具有我国特色的教育、矫治学困生的理论和实践。 综合国内外对学困生的研究,大多认为对学困生的帮助更多的是依靠学校教育。再者,如果真如西方矫治学困生模式中提到的把学困生集中编班,这对学困生而言无疑公开性的给学困生贴了一个标签,对学困生本身的发展极为不利,在同伴面前是另类,是低人一等。本课题拟借鉴前人的研究结果的基础上,以人为本,既关注学生自身的因素,也关注外力的作用,集内因、外力一体,探索有效的帮助学困生的策略,充分发挥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力量,形成一股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合力,帮助让学困生得到一定的进步和发展。3研究内容 (一)学困生的成因 了解学困生

15、的成因是我们研究的基础。拟通过调查、访谈、家访等方式了解学困生的成因,对学困生进行分类,再针对不同问题的学困生采取有效的帮助。 (二)学困生的帮助措施1. 发挥社会的教育力量,为学困生搭建展示、锻炼的平台。挖掘学困生的专长,让学困生也能找到依托,找回自信。(1)挖掘学困生的特长或优点。比如:有的学生数学学不好,但是他的画画得特别好的,可以为这些孩子专门开展个人画展,让这些孩子找到自信,进而转移到学科学习上。鼓励这些孩子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融入社会。(2)借助媒体、网络,充分报道,全社会一起来关注这些孩子。让这部分学生感到自己同样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尊重。 2.调动家庭教育的力量,为学困生提供

16、强有力的后方保障。学困生的形成,往往与家庭教育的缺失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调动家庭教育的力量尤为重要。与家长一起商定帮助学困生的计划,家长做好学生的榜样,引领孩子健康发展。 (1)与家长共同分析学困生的成因,确定是哪一方面的原因造成孩子成了学困生。 (2)针对学生的成因确定帮助措施,提出需要家长配合的具体要求。比如:如果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好,就指导家长配合学校引导学生逐步改掉不良的学习习惯,从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3)定期与家长沟通、交流该生的各种情况,根据学生的表现逐步修改、调整帮助策略。 3.借助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学校教育的魅力,帮助学困生

17、取得进步和发展。学校的教育对于学生的发展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我们借助课堂的特别关注、课外的精心辅导、同伴的有效互助、有效的心理疏导等有效方式帮助学生。 (1)结合前期的调查分析,对学困生进行分类,在了解学困生的成因的基础上,按学习习惯、非智力因素、家庭等原因进行分类。 (2)在备课中认真备这部分学生,为这部分学生量身定做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学困生,要求他们对所学知识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基本能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不要求灵活运用知识。 (3)为学困生设定特别的教学内容。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为学困生所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相对应的教学内容。以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18、为着眼。具体操作如下: 最新课程标准提到: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注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耐心去引导他们分析产生困难或错误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1)为学困生精心安排学习小组,以强带弱。安排一些优秀的学生和学困生成为学习小组。(2)为学困生精心设计数学问题。在很多课堂上,能引起老师关注的更多的是那些思维敏捷的学生,学困生由于思维能力稍欠,缺乏自信,很多时候他们会静静地坐在某个角落,久而久之就会被我们忽视。所以,设计一些他们能回答的数学问题,有意识地让他们

19、参与思考,参与数学活动,感受到自己不被老师和同学们遗忘甚至轻视,同样受到关注和尊重。是培养他们数学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的有效途径。(3)为学困生设计一些力所能及的课堂练习。不同程度的学生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对知识的理解、领悟的程度也不相同。所以,很有必要为他们设计一些能完成的课堂练习。让他们也体验到学有所得的成功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学习兴趣和信心。(4)及时鼓励学困生的点滴进步,学困生本身缺乏自信,更缺乏持久的自信,所以需要我们不断地鼓励,不断地给予学困生学习的信心。让学生对数学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5)特别的爱给特点的孩子。生活上做他们贴心的朋友,课堂上特别关注,用放大镜看他们的闪光点,为他

20、们设立特殊的奖项给予鼓励等。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这三方教育缺一不可,任何一方的缺失,都会使另外两方的教育力量事倍功半,不利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所以,发挥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教育合力,关注每一位学困生,实现公平教育,对于社会也是一件大好事。本课题的创新研究点:1. 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同样受到关注和尊重。2. 帮助学困生并不是学校单方面的责任,要整合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教育合力,共同帮助学困生进步和发展。 3. 本课题的研究,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落实公平教育有其重要的意义。 4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参考有关文献,了

21、解国内外有关学困生的研究情况,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索。(1) 研究国内外有关学困生的研究。(2) 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用于研究本课题。 2. 个案研究法 以具体的案例开展研究,并对研究前后的情况加以对照,调整更好的策略。 (1)为学困生建立个人档案,进行个案研究,组织老师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分析前后的变化、进步来确定是否帮助有效,形成有效的帮助策略。 (2)研究成功教学案例。 3. 行动研究法 结合课堂教学开展具体的研究,形成新观念,指导教学实践。 根据学困生的成因, 在数学课堂上有效实施帮助措施,进行实验,并定期分析,再实验。4.教育调查法 采用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对学困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