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体救生舱使用说明书_第1页
软体救生舱使用说明书_第2页
软体救生舱使用说明书_第3页
软体救生舱使用说明书_第4页
软体救生舱使用说明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录1.产品概述12.产品结构和工作原理13.产品主要技术参数24.安装35.使用和操作方法46.维护和检修147.备品清单161. 产品概述1.1 煤矿用可移动式救生舱适应于煤矿井下发生瓦斯与煤尘爆炸、火灾、瓦斯突出、冒顶灾害事故后,为不能逃生或逃生受阻的井下作业人员提供等待救援的应急避难空间。该救生舱不适于井下发生突水灾害时避险使用。 该产品能提供8人100h所需的氧气、水、食物,以及所需的急救包、卫生设施、通信设备等。逃生人员进入救生舱后,通过佩戴舱内提供的半面罩呼吸氧气。该救生舱具有防火防爆、运输移动方便、操作简单等特点。2.1 煤矿可移动式救生舱是由救生舱箱体、救生舱舱体、充气系统、

2、制氧系统、正压系统、安全门等组成。救生舱舱体结构为气胀式,为软体结构,备用状态时舱体置于救生舱箱体内部(见图1)。救生舱舱体是通过箱体上的启动阀将气瓶内的压缩空气释放后,30s内自动充胀成型。2.3 救生舱制氧系统主要是利用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经过制氧机后,转化成氧气输入救生舱内部,以此循环供人呼吸。3.主要技术参数(见表1)表1项目技术参数外形尺寸(mm)高1840,长1135,宽1100启动时间30s容积(m3)8额定人数8防护时间(h)100一氧化碳浓度(ppm)24二氧化碳浓度(%)氧气浓度(%)23甲烷浓度(%)救生舱气柱工作压力(kPa)救生舱内的食物、水8人100h以上防水深度(m

3、m)300总重量(kg)8004.安装4.1 安装地点的环境条件(1)环境温度:(035),在55环境温度下的持续防护时间为24h;(2)相对湿度:98%;(3)大气压力:80116kPa;(4)救生舱宜安装在距工作面700-1000m位置;4.2 安装场地条件(1)地面平整;(2)面积14m2;(3)高度2m。安装示意图见图2。安装注意事项(1)救生舱宜安装在采掘工作面附近,将其置于巷道中开掘的煤龛中,不宜放在巷道中间;(2)对放置救生舱的位置应加强矿顶和立柱支撑以保护救生舱;(3)任何时候,救生舱周围区域清除机械、材料和可能干扰救生舱启动和使用的障碍物;(4)安装救生舱时应注意将救生舱门朝

4、向巷道,便于人员进入;(5)救生舱箱体两侧分别有与井下压风管路、通讯线路相配套的接口。5.使用和操作方法使用前检查在启动救生舱前请先检查周围是否有影响启动救生舱的障碍物(比如石块、尖锐物等)。如有,请尽量移开,以免损坏救生舱主体从而使其不能正常工作。启动救生舱打开救生舱门锁,将门拉开(见图3)。打开启动阀盖,拉出启动手柄,用力向外拉(见图4)。注意:人尽量站在救生舱的侧后方拉动启动手柄,启动后手即松开。三十秒内救生舱全部展开,进入工作状态(见图5)。5.3.1向上拉起安全门(见图6),此时正压装置完全启动。5.3.2 由一人托起救生舱安全门,其他人员迅速依次进入救生舱(见图7),按两边气柱上印

5、制的编号位置坐在救生舱底部。注意:1.进入救生舱时,千万不要踩踏救生舱气柱。2.不要坐在救生舱气柱上。3.暂时不要摘下随身佩戴的自救器。5.3.3 最后一人用手托门的同时,侧身进入救生舱,将安全门关闭(见图8),同时正压装置也随之停止工作。注意:进入救生舱后,如果避难人员身上有锐器、钥匙等,应摘下妥善保管。以免刺破救生舱主体而造成损坏。进入救生舱后的操作方法5.4.1 迅速检查压风阀门是否有压风(见图9),有压风时可不佩戴呼吸半面罩,直接采用压风呼吸。反之,将其关闭。5.4.2打开垃圾抛投口盖,取出四合一检测仪与CO2检测仪,开启四合一气体检测仪查看CO值是否超标。如超过24ppm时,迅速从备

6、品包内取出滤毒罐,拆开后拧到呼吸半面罩上(见图10),将自身佩戴的自救器摘下后戴上舱内的呼吸半面罩,将滤毒罐上的密封塞拉掉(见图11)。注意:戴上呼吸半面罩后应将呼吸管调整好,不能将其压在底部。戴上呼吸半面罩,调整好松紧带(见图12),使半面罩紧贴脸部,大口呼三、四次气,然后进入正常呼吸状态,30min后再打开气体检测仪,检查CO气体是否降到24ppm 以下,如降到该值以内,将滤毒罐拧下扔进垃圾投放口(见图13)。反之,将另一个滤毒罐拧上。注意:1.使用滤毒罐呼吸时,呼吸阻力会有所提高,待摘下后即恢复正常。2.滤毒罐的有效时间是30min。3.气体检测仪使用后即关闭,以防止电量不够。5.4.4

7、舱体内壁四个面各有一个排气补气阀,如果外部环境温度较高时,必须向舱体内壁用手动充气器注入空气,以防止外部高温迅速进入舱内。补气操作方法:第一步:拧松阀盖,将充气管带塑料接头的一端插入阀件中(见图14),另一端插入充气器中后进行补气(见图15)。第二步:充气完毕后,拔出充气管并拧紧阀盖。5.4.5静坐或平躺等待救援(见图16)。注意:在等待救援时,必须有两个人定时观察各项气体的数据。在救生舱内配置防爆电话机。使用时,拉开盖布,拿起话筒。(见图17)空气取样设备在安全门的左侧设有一个外部空气取样口(见图18),连着一根塑料管,平时塑料管末端用一塞子塞住,防止外部有毒有害气体进入内部。舱外空气时按以

8、下步骤:第一步:取出空气取样器,拔出塑料管末端的塞子,迅速将它插入空气取样器的抽气口(见图19)。图19第二步:检查调节开关,然后向后抽动(见图20),将外部空气抽入取样器内。图20第三布:拔掉塑料管,用塞子塞住。第四步:扳动调节开关(见图21),将取样器中的气体慢慢注入气体检测仪表,如各项气体指标适合即可开启安全门。5.5.2.3 检测二氧化碳浓度需配套气体检测管使用,使用方法见其包装内的使用说明书。在救生舱备品包内有两组植物纤维干燥剂,当感觉内部湿度较大时,从塑料袋内取出,平摊于救生舱底部即可。在备品包中有清洁袋和充气式座便器供避难人员使用,清洁袋供避难人员小便使用。大便时,从备品包中取出

9、充气式座便器、手动式充气器及充气管。具体操作步骤:第一步:拧掉排气补气阀阀盖,将充气管带塑料接头一端插入阀件中(见图22),另一端插入充气器中,随后开始充气(图23),直至成型。第二步:充气完毕后,拔出充气管并拧紧阀盖,将垃圾袋套入座便器中,然后坐在上面即可使用。第三步:使用后,打开垃圾抛投口橡胶盖,将排泄物袋口扎紧后扔进垃圾抛投口(见图24),盖紧橡胶盖。矿灯固定座在救生舱气柱上有两个矿灯固定座,专门用于固定矿灯(见图25),底下有八个小袋可以放置电池或其它物品。图25安全帽固定扣在救生舱内部气柱上有八个尼龙搭扣,其主要作用是避难人员进入救生舱后,将安全帽固定在尼龙搭扣上(见图26)。图25

10、安全帽固定扣在救生舱内部气柱上有八个尼龙搭扣,其主要作用是避难人员进入救生舱后,将安全帽固定在尼龙搭扣上(见图26)。安全阀救生舱主体内部设有一个安全阀装在气柱上(见图27)。它的作用是防止救生舱主体因内压过高而造成损坏,一旦救生舱主体内压过高它会自动释放多余气体。注意:请不要拧动此阀,以免造成救生舱漏气。在救生舱主体的内部和外部各有一个排气补气阀。外部的排气补气阀的作用是在包装或检修时,检修人员针对救生舱主体充气和排气使用;内部的排气补气阀是在救生舱中的被困人员一旦发现救生舱主体内压不足时,用配置的手动充气器进行补气。补气操作方法:第一步:拧掉阀盖,将充气管带塑料接头的一端插入阀件中(见图2

11、8),另一端插入充气器中后进行补气(见图29)。第二步:充气完毕后,拔出充气管并拧紧阀盖。注意:除非要对救生舱主体补气,否则请不要拧松阀盖,以免漏气。饮用水及食物备品包中有供8人100h所需的口粮及饮用水,拆开即可食用(见图30)。饮用水每人每天500ml,口粮每6小时食用一块。如果是在佩戴呼吸半面罩的情况下食用,应以救生舱内部人数的1/4轮流进行。千万不可多人同时食用,从而造成内部二氧化碳的积蓄。注意:在吃食品或饮水时,二氧化碳可能会升高,但一段时间后会降至标准以内。救生舱内有供受伤人员所需的急救用品(见图31),打开即可使用。5.5.11救生舱内的气体检测仪器、矿灯及自救器使用方法详见各自

12、的使用说明书。6.井下运输、维护及检修6.1 救生舱的存放条件为0+55,不能与油、酸、碱或其它有害物质共同存放。6.2在井下平巷和斜巷运送救生舱时,应采用与巷道内轨道相匹配的平板车搬运,并绑扎牢固。搬运过程中一定要轻拿轻放。6.3每周检查救生舱箱体上的压力表,正常工作压力应不低于20MPa,如低于此压力应立即检修或更换,以防止事故发生后因压力不足而造成救生舱无法正常启动。6.4救生舱检修间隔期为2年一次,检修应在本公司授权的专业检修站进行。6.5检修期间需更换食品、水、纤维干燥剂、滤毒罐等备品,生氧剂保质期为4年。自救器、气体检测仪及矿灯按其各自使用说明书规定进行维护或更换。气体检测仪及矿灯需要充电时,打开箱体上的仪器检修孔,拉开拉链即可取出。不要自行拆卸、修理或改造本产品。本产品有效期为8年。救生舱备品清单序号名称型号/规格单位数量说明1口粮包8放在备品包内2淡水包323急救包个1固定在气柱上4充气式座便器个1放在备品包内5手动充气器及套16 多种气体采样器 CZY50台1安标证:MFA030009固定在气柱上7垃圾袋个32放在备品包内8清洁袋个80 9植物纤维干燥剂组210一氧化碳虑毒罐30min个1611使用说明书本2舱内及包装箱内各一本12灭火器个1固定在气柱上13本质安全型按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