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一一轮知识点复习_第1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一轮知识点复习_第2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一轮知识点复习_第3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一轮知识点复习_第4页
高中生物必修一一轮知识点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绪 论【知识结构】 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科学的发展 生物工程方面绪论 生物科学的新进展 生态学方面 目的要求 学习高中生物课的要求和方法学习方法【知识点复习】一、生物的基本特征(B)(一)共同的物质和结构基础1物质(化学组成):蛋白质、核酸2结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病毒外)(二)新陈代谢1概念:活细胞中全部有序化学反应的总称2实质:生物体自我更新的过程;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是生物的最基本特征。(三)应激性1概念:对刺激发生反应,以适应环境2实例:根的向地性(重力),茎的向光性(单侧光)3与适应性的关系:应激性是生物产生适应性的生理基础。

2、 应激性是指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能够产生反应,它更多地强调刺激à反应的过程。在短时间内完成,刺激消失后反应也在不久后消失。 适应性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它更多地强调结果。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比较稳定。即使刺激消失,这种适应环境的结果也不会在短时间内发生改变。 遗传性强调的是生物对刺激作出反应的的具体形式,不同生物对同一刺激作出反应的具体形式是不同的,这是由不同生物的遗传性所决定的。生物体所表现的应激性、适应性最终是由遗传性决定的。(四)生长、发育和生殖1生长:生物体由小à大;原因:a、结构:细胞的分裂和生长;b、代谢:同化作用>异化作用

3、2发育: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系列变化à成熟个体3生殖:成熟个体à产生后代 使种族得以延续。该特征对种族有重要意义,而对生物个体而言是最不重要的一个特征。(五)遗传和变异1遗传:保持物种的稳定性(相对);2变异:使物种不断进化(绝对)(六)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1形态结构、习性适应环境;2生物影响环境二、生物科学的发展(A)细胞学说 (阐述事实资料) 描述性生物学物种起源 (用实验手段和理化遗传定律 知识分析生命活动过 实验性生物学程和生命活动规律)集中研究蛋白质和核酸 (发现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分子生物学三、当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A)1微观方面:细胞水平à分子水平举

4、例:生物工程成果(1) 医药方面:乙肝疫苗、干扰素、人类基因组计划(253万)(2) 农业生产:转基因生物、两系法杂交水稻(3) 能源开发:石油草(4) 环境保护:超级菌(有益菌)2宏观方面:生态学人类社会面临的问题:人口爆炸、环境污染、资源匮乏、能源短缺、粮食危机等举例:生态学方面的成果生态农业:原理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四、学习高中生物课的要求和方法(A)(一)学习方法1学习知识要重理解、勤思考2重视理解科学研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3重视观察和实验4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二)学习要求1获取知识 记忆:·对书本,要读要背,形成清晰的记忆或理解其要点。

5、(听课和记笔记能把书本知识精简和网络化,因此强调课堂笔记的记载和完善。)·高三复习时还要勤查书,这对加深记忆十分有利,切忌漫无目的地看书,这无法形成深刻的记忆。(对自己做题时把握不定的知识,书上一定要留下记号,或者记在笔记本上。)·把做题也看作是获取知识的途径。(做题时获取的新的知识要及时把它记在笔记本上。)2学会方法 训练和思考:要多练、精练,重理解、勤思考。知其所以然才能举一反三,学会方法。·读题:逐字读、圈要点。·思考:从要点出发,先联系基础知识、后注意思路的严密性、合理性,最后才能得到准确的答案。·问题:请老师解决疑问时,请多用书面形式

6、,但量不宜过多。·后记:一个疑问解决后,要及时进行二次甚至多次再体味,才能做到举一反三。3实践运用 观察和联系实际:多观察、多联系实际,勤思考,了解知识的实际应用和运用。目前大多通过做题来了解。第一节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知识结构】 自然界中的生物和非生物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组成生物体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化学元素 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知识点复习】一、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B)(一)表格分析:仔细观察P10上的表格,分析从表格中能得到哪些结论?(学习表格信息题的分析方法和结论表述)一般来说,先单独看每一栏,从中得到一些结论;(如本题中可

7、得每种生物所含元素的含量是各不相同的,其中C H O N的含量最多。)然后可将各栏进行比较,从中得到另一些结论。(如本题中可得每种生物所含元素大体相同,其中C H O N的含量都最多,但各元素的含量却相差很大。)这是很简单的表格信息题,分析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深层次的题目和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会涉及。(二)种类 大量元素:C H O N P S K Ca Mg (强调含量,万分之一以上)微量元素:Fe Mn B Zn Cu Mo Cl (除含量少以外强调必需,是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二、作用(B) C是最基本的元素1构成原生质 C H O N是基本元素 C H O N P S是主要元素,约

8、占原生质总量的97%(其中O是含量最多的)2构成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蛋白质和核酸)3影响生命活动:如B能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三、生物界与非生物界(B) 统一性:含元素的种类相同差异性:各元素的含量差异很大第二节 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知识结构】 原生质的概念 水 无机化合物 组成生 无机盐物体的 糖类化合物 脂类 有机化合物 蛋白质化学元素组成,相对分子质量,基本组成单位,分子结构,主要功能。 核酸 各种化合物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知识点复习】原生质: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化合物原生质 原生质是细胞内的生命物质,它又分

9、化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部分。(不包括细胞壁)(B)一、构成细胞的化合物(C)(一)细胞中各种化合物占细胞鲜重的比例(P12表格)1、含量最多的是水;2、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二)存在形式和功能1 水(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结合水: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组成成分(与其他物质结合或被吸附在亲水性物质的周围,不能自由流动)自由水:良好的溶剂、参与生化反应、运输营养和废物2 无机盐(1)形式:大多数以离子状态存在(2)功能:组成成分(Mg2+à叶绿体 Fe2+à血红蛋白);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血钙过低à抽搐);维持细胞的渗透压(细胞内外的无机盐含量)和酸碱平衡

10、(血液中的缓冲对)3糖类(1)元素组成:C H O(2)种类 六碳糖:葡萄糖(重要的能源物质)单糖 五碳糖:核糖C5H10O5(RNA的成分)脱氧核糖C5H10O4(DNA的成分) 其他:果糖、半乳糖 植物:蔗糖、麦芽糖二糖 动物:乳糖 植物:淀粉、纤维素多糖(C6H10O5)n 动物:糖元(肝糖元和肌糖元)(3)转化关系二糖单糖CO2+HO2+能量多糖(4)功能: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细胞和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4脂类(1)元素组成:C H O (N P)(2)种类脂肪:(C H O)储能等类脂: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基本骨架) 胆固醇固醇 性激素 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生殖过程

11、维生素D5蛋白质(1)元素组成:C H O N (S)(2)基本单位氨基酸种类:约20种通式:结构特点: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连在同一个C原子上,R基不同导致种类不同(R基中有些为烃链,而有些含有-OH、-SH、-NH2、-COOH等官能团)(3)多肽形成:脱水缩合(肽键:-CO-NH-)构成:多个氨基酸分子经脱水缩合形成含有多个肽键的的化合物 如:n个氨基酸n肽(含有n-1个肽键)+(n-1)分子水结构:链状(即肽链,一条或数条肽链通过特定的化学键形成具特定功能的蛋白质)(4)蛋白质(生命活动的体现者)结构多样性:(原因) 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如人和动物的肌肉 催化作用:如酶功能多样

12、性: 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载体 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 免疫作用:如抗体(5)相关计算 肽键数=脱水分子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氨基酸数-18×脱水分子数 蛋白质质含-NH2、-COOH的“至少”量=肽链条数6核酸(1)元素组成:C H O N P(2)基本单位核苷酸核糖核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 五碳糖+含氮碱基+磷酸(3)分类和分布 脱氧核糖à脱氧核糖核苷酸à脱氧核糖核酸(DNA):含氮碱基+磷酸+五碳糖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核 糖à核糖核苷酸à核糖核酸(RNA) 主要存在于细胞膜质中。(

13、4)结构和功能结构:具有多样性,是指DNA或RNA中碱基序列的多样性。功能: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三)小结构成生物体的元素和化合物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但任何一种化合物都无法单独完成某项生理活动,只有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生命现象。细胞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组织结构形式。实验一 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教学目的初步掌握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的基本方法。实验原理 1可溶性还原糖+斐林试剂à(浅蓝-棕-)砖红色沉淀呈色反应 2脂肪+苏丹染液à橘黄色(+苏丹染液à红色) 3蛋白质+双缩脲试剂à紫色

14、反应实验程序一、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选材:含糖类较高、白色或近于白色的植物组织。 制浆制备组织液 过滤(用一层纱布)取液呈色反应 (注: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使用)结论:可溶性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加热煮沸的过程中生成砖红色沉淀。关键步骤:斐林试剂现用现配及用量。二、脂肪的鉴定取材:花生种子(浸泡3-4小时)将子叶削成薄片 (1)最理想的薄片 (2)在薄片上滴2-3滴苏丹染液(2-3min)制片 (3)去浮色(4)制成临时装片观察:在低倍镜下寻找已着色的圆形小颗粒,然后用高倍镜观察。结论:脂肪能被苏丹染液染成橘黄色。关键步骤:子叶削成理想薄片。三、蛋白质的鉴定选材与制备组织样液:卵清或黄豆(

15、浸泡1-2d)呈色反应结论: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关键步骤:先加试剂A再加试剂B。实验的注意事项1 还原性糖:分子中含有醛基的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但是蔗糖不是。2 斐林试剂很不稳定,帮应将组成斐林试剂的甲液(01g/ml的NaOH溶液)和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分别配制、储存,使用时,再临时配制,将4-5滴乙液滴入2ml甲液中,配完后立即使用。3 双缩脲试剂的使用,应先加试剂A(01g/ml的NaOH溶液),造成碱性的的反应环境后,再加试剂B(001g/ml的CuSO4溶液)。否则,紫色会被Cu(OH)2的蓝色遮蔽。第一节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一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16、【知识结构】 细胞膜的分子结构细胞膜的 自由扩散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 主动运输 细胞膜 原生质 细胞质 真核细胞 细胞核 à真核生物细胞 绝大多数) 细胞壁 细胞生物 原核细胞(支原体、细菌、蓝藻、放线菌)à原核生物【知识点复习】一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一)成分:磷脂分子、蛋白质分子和少量糖类(位于膜外侧)(参阅小资料中的表格,注意蛋白质和磷脂含量的大小关系)(二)结构:(观察图2-4,注意糖链的分布)(D)1 磷脂双分子层是膜的基本骨架。2 蛋白质分子镶在膜的表面,有的嵌插在磷脂双分子层中。3 膜外表面的有些蛋白质与多糖结合形成糖蛋白糖被。(三)结构特点:具有一定

17、的流动性(两种成分都可流动)(四)功能(D)1 保护:与外环境隔开,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2 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1)自由扩散:物质由高浓度à低浓度。如O2、CO2、甘油、乙醇、苯;HO2,脂溶性维生素(物质)。 影响速率的因素:浓度差或分压差。(2)主动运输:物质由低浓度à高浓度,需载体、能量。·若物质由低浓度à高浓度则必为主动运输,但主动运输不一定都是由低浓度à高浓度。另外图中由细胞外向细胞内也是不一定的。·如:葡萄糖、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和各种离子(矿质离子、有机基团)·意义:主动地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新

18、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对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影响速率的因素:载体、能量(直接)温度、PH(间接)(3)内吞作用和外排作用: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进出细胞。其他功能:细胞识别、分泌、排泄和免疫等(五)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选择透过性膜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期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注意与半透膜比较)附:细胞壁:植物细胞具有;化学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对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注意其他有细胞壁的生物类型。二 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知识结构】 细胞质基质细胞质 线粒体的结构 叶绿体和功能 内质网 细胞器 核糖体 高尔基体

19、中心体 液泡【知识点复习】二、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一)细胞质基质1 悬浮各种细胞器2 为细胞新陈代谢提供场所、物质和环境条件。如ATP、核苷酸、氨基酸等。(二)细胞器1线粒体(1) 结构:双层膜、嵴(扩大膜面积)、基质(2) 成分:呼吸酶、DNA等(3) 功能: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在新陈代谢旺盛处分布较集中)2叶绿体(1) 结构:双层膜、基质、基粒(扩大膜面积)等(2) 成分:色素、光合酶、DNA等(3) 功能:光合作用的场所(4) 分布:植物细胞特有3内质网(1) 结构:单层膜(2) 分类:滑面型、粗面型(3) 功能:增大膜面积;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4高尔基

20、体(1)结构:扁平囊、单层膜 植物: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与纤维素的分泌有关)(2)功能: 动物: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5核糖体(1) 成分:蛋白质、RNA和酶(这时的酶有指RNA的)(2) 功能:合成蛋白质的场所附着核糖体:合成分泌蛋白(如抗体 、酶、蛋白质类激素)和膜蛋白游离核糖体:合成结构蛋白(细胞质中的蛋白质)和特殊蛋白(如血红蛋白)(3) 分布:所有细胞生物都具有核糖体6中心体(1) 结构:两个中心粒、无膜结构(2) 功能: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3) 分布: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7液泡(1) 结构:单层膜、含细胞液(2) 功能:储存物质(糖类、无机盐、色素、蛋白质等)与渗透吸水有关(3)

21、 分布:一般植物细胞才具有【例析】1真核细胞具有的七种细胞细胞器中,哪些具有双层膜?哪些具有单层膜?哪些不具有膜结构?2真核细胞具有的七种细胞细胞器中,哪些在植物细胞中可以找到?哪些在动物细胞中可以找到?在显微结构或者亚显微结构中发现哪些细胞器就可确定为植物细胞或者是动物细胞?3你能举出哪些细胞的细胞质中是不具有线粒体的?2 你能举出哪些植物细胞的细胞质中是不具有叶绿体的?实验二 、三观察叶绿体及细胞质的流动教学目的1 初步掌握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方法。2 观察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在细胞质基质中的形态和分布。实验程序取材:取一片在光下培养一段时间的新鲜黑藻。 用镊子夹取一片幼嫩的小叶,放在载玻片的水滴

22、中,盖上盖玻片。制片注意:叶片随时保持有水状态。 低倍镜:找到叶片细胞,移到视野中央。观察 1调整显微镜,学会使用高倍镜。 高倍镜 2找到叶片细胞,进一步找到叶绿体,详细观察其形态、分布情况。 3以叶绿体作为参照物,观察细胞质流动情况,判断其细胞质的流动方向及速度变化。绘图(略)实验中的注意点:1 细胞质是不断流动的。流动有利于物质的运输和细胞器的移动,从而为细胞内的新陈代谢提供所需的物质和条件。2 观察时注意两种细胞器:叶绿体(作移动的标志物)液泡(细胞质流动是围绕液泡进行的。3 促进流动的方法:光照15-20min;调节水温在25左右;切伤部分叶片。附加实验 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1显微镜

23、的结构 光学系统:目镜、物镜、反光镜显微镜 机械系统:镜座、镜柱、镜臂、载物台、压片夹、遮光器、镜筒、粗(细)准焦螺旋等。(1)对物镜目镜等的认识 有螺纹物镜 接物透镜口径:口径大的放大倍数小,口径小的放大倍数大。 放大倍数与物镜长度:长度大的高倍物镜,短的为低倍物镜。 工作距离:低倍物镜的工作距离约为5mm左右,高倍物镜约为1mm。 无螺纹目镜 接目透镜口径:口径大的放大倍数小,口径小的放大倍数大。 放大倍数与目镜长度:长度大的低倍目镜,短的为高倍目镜。准焦螺旋:旋转方向与镜筒升降的关系;使用高、低倍镜时使用螺旋的类型和方法。反光镜:平面镜与凹面镜及何时使用的问题。2显微镜的成像(1)成倒立

24、虚像:成像过程略【例析】我姓邱,若在载玻片上用钢笔写一个“邱”字,在显微镜目镜中观察到的是怎样一个字?若在显微镜下发现黑藻细胞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顺时针方向,则细胞质流动的实际方向如何?(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变化:不同长度目镜、物镜、不同透镜口镜、不同工作距离的组合。)·放大倍数的实质:放大的是长度或宽度,不是面积。【例析】在放大40倍的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行(或一列)4个细胞,则放大倍数为160倍时,视野中还能看到几个细胞?在放大40倍的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块正方形组织共有16个细胞,则放大倍数为160倍时,视野中还能

25、看到几个细胞?物和像的移动:·物和像的移动方向相反·在显微镜下找适于观察的细胞时,最好在低倍镜下移动玻片寻找。【例析】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在视野右上方发现一个中期细胞,为在高倍镜下对细胞中染色体进行计数,首先须将该细胞移到视野中央。请问该如何移动玻片?思路:像的位置想怎么移?像怎么移?物(或玻片)怎么移?1 显微镜的使用(1)低倍镜的使用:取镜安装目镜、物镜对光放置装片下降镜筒调焦看清物像对光: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用最大的光圈,转动反光镜使光路通畅,看到白亮视野。(此时反光镜并不正对着光源)下降镜筒:下降时须侧面注视物镜头,避免物镜头接触装片,对玻片和物镜头造成损伤

26、。(2)高倍镜的使用: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高倍物镜调焦调整光圈和反光镜看清物像调焦:使用高倍镜时,只允许作用细准焦螺旋。调整光圈和反光镜:高倍镜视野比低倍镜要暗,为看清物像可调高亮度(如使用大光圈和凹面镜等);在观察无色透明料时,通常过亮的视野不利于观察,此时应将视野适当调暗。(3)光学构件上异物的判断 异物消失(或随之移动)异物在目镜上发现换目镜(或 异物不消失 异物消失异物在物镜上异物 转动目镜) (或不随之移动)换物镜 异物不消失移动玻片 异物在玻片上异物移动(注意:反光镜上的异物,在显微镜下是观察不到的。)三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知识结构】 核膜 细胞核的结构 核仁细胞核

27、 染色质的结构 细胞核的主要功能和功能 细胞大小 细胞壁和细胞膜 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质 核区【知识点复习】三、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一)结构1 核膜:双层膜,上有核孔(是mRNA、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的通道),离子和小分子物质(如氨基酸、葡萄糖)可以通透核膜。2 核仁:核仁在细胞分裂时会周期性消失和重建。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3 染色质:(1) 成分:DNA和蛋白质为主,还有少量RNA。(2) 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二)功能:储存遗传物质、DNA复制、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控制中心。【例析】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核,仅有细胞膜,少量的细胞

28、质和大量血红蛋白构成。它既不生长,也不分裂,寿命也短。请解释原因。无细胞核。(细胞核是细胞代谢活动控制中心,缺少了细胞核,不能持续产生mRNA,及时更新和补充蛋白质,从而使细胞 既不生长,也不分裂,寿命缩短。)(三)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1 结构(1)细胞壁: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结合成的化合物。(有细胞壁的生物:植物、原核生物、酵母菌)(2)细胞膜:成分和结构与真核生物相似(3)细胞质: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没有其他细胞器。(4)核区: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原核细胞最主要特点)DNA裸露,不与蛋白质结合,因此没有染色体。某种生物若被称为“××菌”,如何判断它是否是原

29、核生物?放线菌 原核生物细菌:(形状:球、杆、螺旋或弧)菌、乳酸菌、固氮菌等菌 酵母菌 真菌 霉 菌 真核生物 大型真菌(菇类)小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正常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第二节 细胞增殖【知识结构】 细胞增殖是生物的重要基本特征,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 细胞分裂新间期细 有丝分裂细胞周期 前期胞 中期增 无丝分裂 细胞分裂期 后期殖 减数分裂 末期 【知识点复习】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单细胞生物:产生新个体细胞增殖 产生新细胞补充衰老死亡细胞(方式:分裂) 多细胞生物 产生生殖细胞,形成受精卵,最终发育成新个体一、有丝分裂(分裂的主要方式)(一)细胞周期

30、概念:从一次分裂完成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是一个细胞周期。包括间期和分裂期,间期用时远长于分裂期。(二)间期:染色体复制、DNA分子数目加倍。 G1:DNA合成前期,进行RNA和蛋白质的合成。(用时最长)间期 S:DNA合成期,进行DNA的复制。(用时居中)G2:DNA合成后期,进行RNA和蛋白质的合成。(用时最少)经过间期后的染色体(质)上,每个都含有2分子DNA,2个染色单体。(三)分裂期:复制的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子细胞中(各分裂相中染色体的变化) 染色质染色体;核仁解体、核膜消失 植物: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1)前期 出现纺锤体 动物:由两组中心粒发出的星射线形成纺锤体染色体散乱分

31、布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赤道板是个位置,无具体结构)(2)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计数的最佳时期) 着丝点分裂,两条染色单体两条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3)后期染色体平均移向两极 染色体染色质 纺锤体消失(4)末期 核膜、核仁重现植物:细胞中部形成细胞板扩展为细胞壁,将细胞质分开,形成两个细胞质的分裂 子细胞。 动物: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成两个子细胞。(四)意义: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二、无丝分裂(也有DNA的复制)1 过程:核延长核缢裂;质缢裂两个细

32、胞2 特点:不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3 实例:蛙的红细胞三、减数分裂: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的特殊有丝分裂实验四 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教学目的1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识别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2 初步掌握制作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的技术。3 初步掌握绘制生物图的方法。实验程序洋葱根尖细胞培养:实验课前3-4d培养(温暖、常换水),待根长到5cm 取材:取根尖2-3mm 解离液:质量分数为15%的HCl溶液和95%的酒精溶液按11体积比的比例混合 解离 解离时间:3-5min 解离目的:使组织中的细胞互相分离开 解离程度:根尖酥软 漂洗液:清水装片的制作 漂洗 漂洗时间:10 min 漂洗目的:洗去

33、组织中的解离液,有利于染色 染色液:/ml或/ml的龙胆紫(醋酸洋红)溶液染色 染色时间:3-5min 染色目的:使染色体(或染色质)着色制片: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复加一块载玻片用拇指轻压(使细胞分散开) 先低倍镜:据细胞特点找到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观察 后高倍镜:先找中期细胞,后找前、后、末期细胞(绝在多数细胞处于间期,少数处于分裂期。因为间期时长远大于分裂期。)第三节 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知识结构】 细胞的分化细胞的分化、癌变和衰老 细胞的癌变 细胞的衰老【知识点复习】 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上 发生稳定性差异的

34、过程。(持久、不可逆)细胞的分化 过程:受精卵生长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 植物细胞 已经分化的细胞,仍具有发育的潜能全能性 举例:胡萝卜根组织培养;花药离体培养动物细胞的全能性:整个细胞的全能性受到限制,但细胞核仍保持 正常:组织器官系统生物体 过程:细胞分裂 癌变:细胞(不受机体控制,恶性增殖)癌细胞 无限增殖 特征 改变形态结构 易转移和分散(与表面糖蛋白减少有关)细胞的癌变 物理因子:电离辐射、X射线、紫外线 因子 化学因子:砷、苯、焦油等 病毒生物:肿瘤病毒或致癌病毒(150多种)机理:致癌基因 常态抑制正常生长、发育 因子激活癌变预防:避免接触致癌因子;保持身心健康,养成良好习惯 正常生

35、命现象:发生分化衰老死亡 水分减少、体积变小、代谢减慢 酶活性降低。如白发 特征 色素积累。如老年斑细胞的衰老 染色质固缩,核增大 膜通透性改变,运输功能降低 原因:假说阶段。(如突变论、DNA损伤论、自由基理论和程序死亡论。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第一节 新陈代谢与酶【知识结构】 酶的发现和酶的概念新陈代谢与酶 酶的高效性 酶的特性 酶的专一性 酶需要适宜的条件【知识点复习】一、新陈代谢1 细胞中全部有序化学反应的总称2 酶催化代谢的正常进行3 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二、酶的发现11783年,意大利斯巴兰让尼验证了胃具有化学性消化的作用21863年,德国施旺从胃

36、液中提取出消化蛋白质的物质31926年,美国的萨姆纳从刀豆中提取出脲酶的结晶,并通过化学实验证实脲酶是一种蛋白质4 20世纪30年代,提取出多种酶的蛋白质结晶,并指出酶是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5 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切赫与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作用三、酶的的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的酶是蛋白质,少数的酶是RNA四、酶的特性1 高效性:一般地说,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2 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化合物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酶的专一性 生化反应的多样性 酶的多样性 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3 温度、酸碱度影响酶的活性:高温、低温

37、以及过酸和过碱,都会影响酶的活性,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影响曲线如下该曲线在最适温度两侧不对称; 该曲线在最适PH两侧基本对称。(1)过酸、过碱和高温,都能使酶的酶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去活性(不可逆)(2)低温虽然使酶的活性明显降低,但酶的分子结构没有破坏,酶的活性在适宜的温度下可以恢复(3)不同的酶有不同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一般不说,动物体内的酶的最适PH多在6.5-8之间,而植物与微生物体内的酶,最适PH多在4.5-6.5之间。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为6.8,脂肪酶的最适PH为8.3,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2.2。一般来说,动物体内的酶的最适温度多在37-50,而植物体内酶

38、的最适温度多在50-60。)实验五 比较过氧化氢和Fe3+的催化效率教学目的1 初步学会探索酶催化效率的方法。2 探索过氧化氢和Fe3+的催化效率的高低。实验原理2H2O2HO2+O2(速度缓慢);2H2O2HO2+O2(速度迅速)实验步骤1号试管2号试管12ml体积分数3%的过氧化氢溶液2ml体积分数3%的过氧化氢溶液22滴肝脏研磨液振荡均匀2滴FeCl3溶液振荡均匀3放入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现象(气泡多)燃烧猛烈(气泡少)燃烧但不猛烈实验关键1 实验要用新鲜的肝脏研磨液(活性高),提高两试管实验现象的对比程度。2 一定不要用同一吸管先后滴加肝脏研磨液和FeCl3溶液,否则2号试管内也有较多

39、的O2放出,火焰也较明显。实验结论:与无机催化剂相比,生物催化剂(酶)具有高效性实验六 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教学目的1 初步学会探索酶催化特定化学反应的方法。2 探索淀粉酶是否只能催化特定的化学反应。实验原理1 淀粉(非还原性糖)麦芽糖 还原性糖蔗糖(非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2 还原性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3 用淀粉酶分加催化淀粉和蔗糖后,再用斐林试剂鉴定,根据是否有砖红色沉淀来判断淀粉酶是否对二者都有催化作用,从而探索酶的专一性。实验步骤实验操作内容试管1试管21注入可溶性淀粉溶液2ml/2注入蔗糖溶液/2ml3注入淀粉酶溶液2ml2ml4将试管放入60热水中5分钟5分钟

40、5加入斐林试剂2ml2ml6放热水于大烧杯中加热煮沸1分钟1分钟7观察实验现象砖红色沉淀无砖红色沉淀实验关键1 两试管在60(注意与常见的37比较)热水中时间不能太短,必须达5分钟以上,如时间太短,试管1中砖红色沉淀不明显;2 加入斐林试剂后应轻轻振荡试管,否则试管1内砖红色沉淀不均匀。实验结论淀粉酶只能催化淀粉水解成麦芽糖,而不能催化蔗糖分解,从而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实验七 探索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条件(选做)教学目的1 初步学会探索影响酶活性条件的方法。2 探索淀粉酶在不同温度和PH下催化淀粉水角的情况。实验原理淀粉麦芽糖和葡萄糖砖红色沉淀I(碘液) I(碘液) 紫蓝色复合物 不形成紫

41、蓝色复合物实验步骤一实验操作内容试管1试管2试管31加等量可溶性淀粉溶液2ml2ml2ml2控制不同温度条件60热水(5分钟)沸水(5分钟)冰块(5分钟)3加等量新鲜淀粉酶溶液1ml(5分钟)1ml(5分钟)1ml(5分钟)4加等量碘液1滴1滴1滴5观察实验现象不出现紫蓝色(呈现碘液颜色)紫蓝色紫蓝色实验步骤二实验操作内容试管1试管2试管31注入等量新鲜淀粉酶溶液1ml1ml1ml2注入等量的不同PH的溶液1ml蒸馏水1mlNaOH1mlHCl3注入等量的可溶性淀粉溶液2ml2ml2ml4放60热水中相等时间5分钟5分钟5分钟5加等量斐林试剂并摇匀2ml2ml2ml6放热水中用酒精灯加热煮沸1

42、分钟1分钟1分钟7观察实验现象砖红色沉淀无砖红色沉淀无砖红色沉淀(此处不用碘液的原因是碘液中的HI和HIO会与NaOH反应)实验关键1 在探索温度与酶活性实验中,操作2与操作3一定不能颠倒顺序2 在探索PH与酶活性实验中,操作2与操作3顺序不能颠倒总之在未控制好实验因素之前,不能让底物与酶接触发生反应,以免影响实验结果。实验结论酶的催化活性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高温、低温以及过酸、过碱都将影响酶的活性。拓展提升 相同:非实验因素 实验现实验原理设计思路对照实验 唯一变量 象描述 结论 不同:实验因素 与分析第二节 新陈代谢与ATP【知识结构】 ATP的生理功能:一切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 ATP的

43、结构简式新陈代谢 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与ATP 对于动物和人:所需能量来自呼吸作用 ATP的形成途径 对于绿色植物:所需能量来自有氧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知识点复习】一、ATP(三磷酸腺苷)的结构简式1 结构简式:APPP2 各部分含义:A:腺苷(腺嘌呤+核糖) T:三个 P:磷酸基:普通磷酸键 :高能磷酸键(储存大量化学能)3结构特点: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且远离腺苷的哪个高能磷酸键既容易分解释放能量(为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又容易形成而储存能量二、ATP与ADP的相互转化1 转化:(该可逆反应中物质是可逆的,但能量是不可逆的。正反应所需的能量来自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而逆反应中的能量来自A

44、TP中高能磷酸键的断裂。) 来源: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磷酸肌酸的转移) 正反应能量能量 去路:形成“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 来源:“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断裂逆反应能量 去路:参与各种生命活动2 ATP的存在与含量:生物体细胞内普遍存在,但含量很少。(转化十分迅速)3 ATP的生理功能:ATP水解时释放的能量是生物体进行细胞分裂、肌肉收缩、主动运输等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三、ATP的再生途径(一)植物1 光合作用:光能化学能+ADP+PiATP2 呼吸作用:有机物能量 热能(散失) 形成ATP(二)动物1呼吸作用:有机物能量 热能(散失) 形成ATP3 磷酸肌酸化学能+ADP+PiAT

45、P第三节 光合作用【知识结构】 光合作用的发现 叶绿体中的色素光合作用 光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的过程 暗反应阶段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知识点复习】一、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总反应式: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CO2+H2O(CH2O)+O2; 6CO2+12H2OC6H12O6+6H2O+6O2二、光合作用的发现年代创新发现人创新实验设计思路及现象实验结论1771年普时斯特利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放在密闭玻璃罩内,现象:蜡烛不易熄灭。小鼠与绿色植物放在密闭玻璃罩内,现象:小鼠不容易窒息而死。植物可以更新空气1864年萨克斯把绿色植物放在暗处几小时,目的是让叶片中的营养物质(淀粉)消耗掉,然后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汽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一半无颜色变化,曝光的一半则呈深蓝色。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淀粉1880年恩吉尔曼水绵 + 好氧细菌黑暗、 显微镜没有空气 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