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平面的概念:平面是没有厚薄的,可以无限延伸,这是平面最基本的属性2. 平面的画法及其表示方法:常用平行四边形表示平面通常把平行四边形的锐角画成,横边画成邻边的两倍画两个平面相交时,当一个平面的一部分被另一个平面遮住时,应把被遮住的部分画成虚线或不画一般用一个希腊字母、来表示,还可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顶点的字母来表示如平面.3. 空间图形是由点、线、面组成的点、线、面的基本位置关系如下表所示:图形符号语言文字语言(读法)点在直线上点不在直线上点在平面内点不在平面内直线、交于点直线在平面内直线与平面平行直线与平面交于点平面、相交于直线注意:直线与平面平行()和直线与平面相交()两种情形,统称为
2、直线在平面外,记为.4. 平面的基本性质(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点都在这个平面内符号表示: 如图示:应用:是判定直线是否在平面内的依据,也可用于验证一个面是否是平面公理1说明了平面与曲面的本质区别通过直线的“直”来刻划平面的“平”,通过直线的“无限延伸”来描述平面的“无限延展性”,它既是判断直线在平面内,又是检验平面的方法(2)公理2: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其他公共点,且所有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一条过这个公共点的直线符号表示:且且唯一如图示: 应用:确定两相交平面的交线位置;判定点在直线上公理2揭示了两个平面相交的主要特征,是判定两平面相
3、交的依据,提供了确定两个平面交线的方法(3)公理3: 经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理模式:不共线存在唯一的平面,使得应用:确定平面;证明两个平面重合注意:“有且只有一个”的含义分两部分理解,“有”说明图形存在,但不唯一,“只有一个”说明图形如果有顶多只有一个,但不保证符合条件的图形存在,“有且只有一个”既保证了图形的存在性,又保证了图形的唯一性在数学语言的叙述中,“确定一个”,“可以作且只能作一个”与“有且只有一个”是同义词,因此,在证明有关这类语句的命题时,要从“存在性”和“唯一性”两方面来论证(4)推论1 :经过一条直线和直线外的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理模式:存在唯一的平
4、面,使得,(5)推论2: 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理模式:存在唯一的平面,使得(6)推论3 :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理模式:存在唯一的平面,使得5. 平面图形与空间图形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的所有点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则称这个图形为平面图形,否则称为空间图形特别注意空间四边形是平面图形而不是平面图形.6. 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1)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2)平行在同一平面内,没有公共点;(3)异面不在任何一个平面内,没有公共点;7. 公理4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推理模式:8. 等角定理: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和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并且方向相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5、9. 等角定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相交直线和另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所成的锐角(或直角)相等10. 空间两条异面直线的画法11. 异面直线判定定理:连结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直线,和这个平面内不经过此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推理模式:与是异面直线12.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已知两条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一点作直线,所成的角的大小与点的选择无关,把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或夹角)为了简便,点通常取在异面直线的一条上注: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13. 异面直线垂直:如果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则叫两条异面直线垂直两条异面直线 垂直,记作14. 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方法:通过平
6、移,把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成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15. 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距离和两条异面直线都垂直相交的直线,我们称之为异面直线的公垂线理解:因为两条异面直线互相垂直时,它们不一定相交,所以公垂线的定义要注意“相交”的含义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在这两条异面直线间的线段(公垂线段)的长度,叫做两条异面直线间的距离注意: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有且只有一条16. 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1)直线在平面内(无数个公共点);符号表示为:;(2)直线和平面相交(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符号表示为: ,(3)直线和平面平行(没有公共点);符号表示为: 17. 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不在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
7、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推理模式:18. 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推理模式:19. 平行平面:如果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平行20. 图形表示:画两个平面平行时,通常把表示这两个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相邻两边分别画成平行的21. 平行平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平行推理模式:,22. 平行平面的判定定理推论: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平行推理模式:23. 平行平面
8、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推理模式:24.面面平行的另一性质:如果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推理模式:25. 线面垂直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相交,并且和这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互相垂直其中直线叫做平面的垂线,平面叫做直线的垂面交点叫做垂足直线与平面垂直简称线面垂直,记作:a26.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27. 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28. 两个平面垂直的定义:
9、两个相交成直二面角的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相交成直二面角的两个平面叫做互相垂直的平面29. 两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推理模式:,30. 两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 若两个平面互相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的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推理模式:31.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已知两条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一点作直线,所成的角的大小与点的选择无关,把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或夹角)为了简便,点通常取在异面直线的一条上注: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32. 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方法:33. 直线和平面所成角(1)定义: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
10、平面上的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斜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一直线垂直于平面,所成的角是直角注:一直线平行于平面或在平面内,所成角为0°角直线和平面所成角范围:0,(2)定理:斜线和平面所成角是这条斜线和平面内经过斜足的直线所成的一切角中最小的角34. 二面角: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平面分为两个部分,其中的每一部分叫做半平面;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这条直线叫做二面角的棱,每个半平面叫做二面角的面若棱为,两个面分别为的二面角记为;35. 二面角的平面角: (1)过二面角的棱上的一点分别在两个半平面内作棱的两条垂线,则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2)一个平面垂直于二面角的棱,且与
11、两半平面交线分别为为垂足,则也是的平面角说明:二面角的平面角范围是;二面角的平面角为直角时,则称为直二面角,组成直二面角的两个平面互相垂直36.求二面角的射影公式:,其中各个符号的含义是:是二面角的一个面内图形F的面积,是图形F在二面角的另一个面内的射影,是二面角的大小37. 点到平面的距离:已知点是平面外的任意一点,过点作,垂足为,则唯一,则是点到平面的距离即 一点到它在一个平面内的正射影的距离叫做这一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结论:连结平面外一点与内一点所得的线段中,垂线段最短38. 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和两条异面直线都垂直相交的直线叫做异面直线的公垂线39. 公垂线唯一:任意两条异面直线有且只有一
12、条公垂线40. 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段: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夹在异面直线间的部分,叫做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段;41. 公垂线段最短: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段是分别连结两条异面直线上两点的线段中最短的一条;42. 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两条异面直线的公垂线段的长度说明: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即为直线到平面的距离即两条异面直线的距离等于其中一条直线到过另一条直线且与这条直线平行的平面的距离43. 直线到与它平行平面的距离:一条直线上的任一点到与它平行的平面的距离,叫做这条直线到平面的距离(转化为点面距离)44. 两个平行平面的公垂线、公垂线段:(1)两个平面的公垂线:和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垂直的直线,叫做两个
13、平面的公垂线(2)两个平面的公垂线段:公垂线夹在平行平面间的的部分,叫做两个平面的公垂线段(3)两个平行平面的公垂线段都相等(4)公垂线段小于或等于任一条夹在这两个平行平面间的线段长45. 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两个平行平面的公垂线段的长度叫做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46. 七种距离:点与点、点到直线、两条平行直线、两条异面直线、点到平面、平行于平面的直线与该平面、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距离,其中点与点、点与直线、点到平面的距离是基础,求其它几种距离一般化归为求这三种距离,点到平面的距离有时用“体积法”来求47. 多面体的概念:由若干个多边形围成的空间图形叫多面体;每个多边形叫多面体的面,两个面的公共边叫
14、多面体的棱,棱和棱的公共点叫多面体的顶点,连结不在同一面上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多面体的对角线48. 棱柱的概念: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每相邻两个面的交线互相平行,这样的多面体叫棱柱两个互相平行的面叫棱柱的底面(简称底);其余各面叫棱柱的侧面;两侧面的公共边叫棱柱的侧棱;两底面所在平面的公垂线段叫棱柱的高(公垂线段长也简称高)49. 棱柱的分类:侧棱不垂直于底面的棱柱叫斜棱柱侧棱垂直于底面的棱柱叫直棱柱 底面的是正多边形的直棱柱叫正棱柱棱柱的底面可以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这样的棱柱分别叫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50. 棱柱的性质(1)棱柱的侧棱相等,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直棱柱侧面都是矩形;正棱柱侧
15、面都是全等的矩形;(2)棱柱的两个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对应边互相平行的全等的多边形;(3)过棱柱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都是平行四边形51. 直棱柱:52. 正棱柱:53.长方体的性质:长方体的一条对角线长的平方等于一个顶点上的三条棱长的平方和54. 棱锥的概念: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这样的多面体叫棱锥其中有公共顶点的三角形叫棱锥的侧面;多边形叫棱锥的底面或底;各侧面的公共顶点,叫棱锥的顶点,顶点到底面所在平面的垂线段,叫棱锥的高(垂线段的长也简称高)55. 棱锥的表示:棱锥用顶点和底面各顶点的字母,或用顶点和底面一条对角线端点的字母来表示例如五棱锥可表示为,或
16、56. 棱锥的分类:(按底面多边形的边数)分别称底面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棱锥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57. 棱锥的性质:定理:如果棱锥被平行于底面的平面所截,那么所得的截面与底面相似,截面面积与底面面积比等于顶点到截面的距离与棱锥高的平方比中截面:经过棱锥高的中点且平行于底面的截面,叫棱锥的中截面58. 正棱锥:底面是正多边形,顶点在底面上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的棱锥叫正棱锥(1)正棱锥的各侧棱相等,各侧面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各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相等(叫正棱锥的斜高)(2)正棱锥的高、斜高、斜高在底面上的射影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正棱锥的高、侧棱、侧棱在底面上的射影也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59. 球的概念:与定点距离等于或小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做球体,简称球定点叫球心,定长叫球的半径与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做球面一个球或球面用表示它的球心的字母表示,例如球60. 球的截面:用一平面去截一个球,设是平面的垂线段,为垂足,且,所得的截面是以球心在截面内的射影为圆心,以为半径的一个圆,截面是一个圆面注:球面被经过球心的平面截得的圆叫做大圆,被不经过球心的平面截得的圆叫做小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疆职业大学《模拟电子技术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至2031年中国程控电话交换机用热敏电阻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2025各个班组三级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含答案(黄金题型)
- 25年企业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考试试题附参考答案(满分必刷)
- 2024-2025新入职工入职安全培训考试试题附完整答案【易错题】
- 2025车间员工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含答案【巩固】
- 2024-2025职工安全培训考试试题附参考答案(轻巧夺冠)
- 2025至2031年中国磁条挤出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2025安全培训考试试题能力提升
- 2024-2025公司职工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夺冠)
- YY-T 0950-2015 气压弹道式体外压力波治疗设备
- GB/T 44218-2024微型扬声器测量方法
- (正式版)JB∕T 14666-2024 钢质汽车转向节臂锻件 工艺规范
- 《无人机测绘技能训练模块》课件-模块7:无人机航测影像获取
- 人工髋关节置换随访资料库模板
- (完整版)12123交管学法减分考试题及答案
- 脑干的解剖及临床综合征
- 人教版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及答案解析(共五套)
- (高清版)JTG 3810-2017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造价文件管理导则
- FZ∕T 74001-2020 纺织品 针织运动护具
- 人体常见病 知到智慧树网课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