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输电系统直流换流站二次电气设备检修和试验规程_第1页
直流输电系统直流换流站二次电气设备检修和试验规程_第2页
直流输电系统直流换流站二次电气设备检修和试验规程_第3页
直流输电系统直流换流站二次电气设备检修和试验规程_第4页
直流输电系统直流换流站二次电气设备检修和试验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直流输电系统直流换流站二次电气设备检修和试验规程目 录前言21 范围 4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3 术语和定义 54 总则65 试验的种类及周期76 试验前的准备工作及要求97 极控系统108 站控系统149 SCADA系统 1810 GPS装置 2111 交流保护装置 2312 直流保护装置2813 安全自动装置 3214 二次电压、电流回路3515 控制、信号及跳合闸回路 3716 继电器 3717 表计、传感器、变送器 4018 电能计量系统4119 通信装置 4320 阀冷却系统 4821 站用直流蓄电池 5022 蓄电池充电装置5123 UPS电源 5424 交直流配电屏及直流接地检测

2、装置 5525 消防系统 5526 空调系统 6027 安保监控系统 6228 水处理系统 6329 电梯 66前言随着龙政直流和江城直流工程相继投产和国内±500KV直流工程快速发展,直流输电系统直流换流站设备维护、检修和试验工作迫切需要一套相应的规程来规范现场设备检修和试验工作。2004年3月,国家电网公司原生产运营部委托中国电力科学院对葛洲坝换流站和南桥换流站设备检修、试验情况以及国际上直流换流站设备检修和试验进行了充分调研,确定了在原葛洲坝换流站检修规程和试验规程的基础上,依据设备维护手册的编制原则。2004年9月,国家电网公司原生产运营部委托宜昌超高压管处起草了直流输电系统

3、直流换流站高压电气设备检修规程、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和常州超高压管理处起草了直流输电系统直流换流站二次电气设备检修和试验规程、湖北电力试验研究院和宜昌超高压管理处起草了直流输电系统直流换流站高压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2004年11月,国家电网公司原生产运营部组织国内有关单位的相关专家对上述三个规程所列的检修和试验项目、周期和标准进行了逐条讨论,会后负责起草单位按专家意见对规程进行了全面修改,并将修改稿报国家电网公司原生产运营部,形成试行稿。该试行稿在2005年度葛南直流、龙政直流、江城直流年度检修中进行了试行。在2005年3月,国网运行公司组织参与检修工作的技术监督单位、施工单位以及运行管理单

4、位在检修工作后评估会上,也对试验规程试行情况进行了后评估,到会专家就规程使用情况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会后起草单位按后评估意见对规程进行了完善和修改,形成了三个规程送审稿并上报国网运行公司。2005年7月,国网运行公司就三个规程送审稿组织国内相关单位(国家电网公司建设运行部、中国电力科学院、湖北电力试验研究院、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常州超高压管理处、惠州超高压管理处、三门峡超高压管理处、上海超高压公司等)的专家对规程进行了评审,形成了评审意见,会后各规程起草单位按专家意见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形成了直流输电系统直流换流站高压电气设备检修规程、直流输电系统直流换流站二次电气设备检修和试验规程、直流输电系统

5、直流换流站高压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一套完整的检修试验规程。根据国网运行公司的要求,直流输电系统直流换流站高压电气设备检修规程、直流输电系统直流换流站二次电气设备检修和试验规程、直流输电系统直流换流站高压电气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一套规程作为管理处标准执行。直流输电系统直流换流站二次电气设备检修和试验规程是该套规程其中的一本,该规程对直流输电系统直流换流站二次电气设备的检修和试验项目、周期及标准做了相应规定。本规程起草单位: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常州超高压管理处。本规程主要起草人:李宾皑、周健、佘振球等。本规程主要评审专家:徐玲玲、王明新、陶瑜、曾南超、杨国庆、刘国云、杨万开等。本规程由国家电网公司

6、提出、归口并解释。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直流换流站二次电气设备检修预防性试验的项目、周期和要求。本规程适用于±5600kV及以下的直流换流站二次电气设备的定期维护、定期试验、检修预防性试验及更新改造后的试验,直流换流站的基建调试试验也可参照执行。本规程不适用于特殊条件下使用的二次电气设备。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DL/T5149-200122

7、0kV 550kV变电所计算机监控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5003-1991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DL/T630-1997交流采样远动终端技术条件GB/T13729-2002远动终端设备(87)水电电生字第108号文继电保护及电网安全自动装置检验条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反事故措施要点DL/T 448-2000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DL/T 544-94电力系统通信管理规程DL/T 545-94电力系统微波通信运行管理规程DL/T 546-94电力系统载波通信运行管理规程DL/T 547-94电力系统光纤通信运行管理规程DL/T 795-2001电力系统数字调度交换机DL 543

8、-94电厂用水处理设备质量验收标准GB/T 19249-2003反渗透水处理设备DL/T 724-2000电力系统用蓄电池直流电源装置运行与维护技术规程不间断电源设备(UPS) 第3部分:确定性能的方法和试验要求GB 50243-2002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GB 50166-9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3-97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1-96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检修对长期运行的设备,为了预防发生事故和设备损坏,对设备进行的检查、维护、保养、调整及修理。 试验为了发现运行中设备的隐患或是设备进行了

9、调整、修理、更换后,对设备进行的检测。 定期维护 对长期运行的设备,在停电或不停电条件下,对设备进行的周期性的检查、监测或保养。 例行试验试验分类的一种,包括例行检查和定期试验。 检修试验试验分类的一种,包括对新更换后的设备或者重要元器件需要进行的一系列较完整的试验。 诊断试验试验分类的一种,又称为补充试验。主要是为寻找事故原因或和解决系统或设备缺陷而进行的一系列试验。诊断试验的试验项目应根据实际情况从检修试验项目中选择或另外补充。 设备单体试验单元件、单设备的试验。 分系统试验由若干设备组成的具有相对独立和完整功能的分系统的功能试验。3.9 站系统试验直流系统中单端换流站的整体性能和功能试验

10、。 系统试验直流系统双端换流站及交直流系统协调运行、功能和性能试验。4 总则 本规程是根据状态检修思想,对5直流换流站交、直流场的所有二次电气设备以及辅助系统的检修试验所作的规定。上述设备应按照本规程的规定进行检修和试验。4.2 本规程中将直流换流站二次设备及辅助系统的检修试验分为:定期维护、例行试验,检修试验和诊断试验。对该分类的解释见术语定义。 本规程中对直流换流站二次电气设备及辅助系统定期维护、例行试验的期限、项目及要求进行了规定。其中定期维护及例行试验的周期是指采用设备轮试方式的周期;检修及试验主要包括外观检查、定期清扫、红外检测、试验等几种类型,各基层单位的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所用设备的

11、质量、运行环境与条件,适当缩短其例行试验的周期,对于本规程未规定试验周期的,也应适当安排相关试验。应有目的、有重点的选择试验项目。对本规程规定例行试验周期大于3年的试验项目应在投运3年内及投运第8年时完成一次较全面的试验,在投运8年后,应适当缩短定期试验的周期。对于保护装置的跳合闸试验,每年不少于一次。本规程中的例行定期试验周期均为首次投运1年后的试验周期。 二次设备作为与一次设备状态检修的技术基础密切相关的设备,应考虑在检修一次设备(如断路器、电流和电压互感器、交直流滤波器等)所需进行的试验时,应根据一次设备检修的性质及控制保护专业人员的要求,确定与控制保护设备相关的试验项目,并由控制保护专

12、业人员审核获得的数据。 直接作用于跳闸的传感器和变送器的校验周期为3年,宜在条件许可下在现场进行校验,其它的(包括不作用于跳闸的或无法进行相互比对检查的)传感器和变送器的校验周期为5年。但对于不具备隔离阀门等隔离措施或拆卸过程复杂,严重影响设备可靠性的传感器和变送器,宜在具备条件后安排相应校验。对新设备或更新改造后的设备应进行绝缘检查,检查结果应符合相关设备的技术规范要求。对于已投运的设备宜在换流站投运后3年内完成全部二次回路和二次设备的绝缘检查。随后每5年应结合控制保护设备的试验周期要求每3年对CT回路、PT回路、跳合闸回路和动力电源回路进行绝缘检查。投运10年后的换流站,应对上述重要回路每

13、年进行绝缘检查。 对直流换流站二次电气设备的试验,宜结合一次设备检修期间进行。对冗余系统的试验,可在一次系统不停电条件下进行。 对换流站控制保护系统软硬件进行更改后,无法依据本规程所列的试验项目和要求进行相关检查试验的,应另外组织进行试验、检验方法的讨论研究。 按照本规程要求进行的试验同时也应符合被试设备相关的标准、反措、规程、规定的要求。各基层单位宜根据本规程及相关标准规定的试验项目、期限和要求编写各二次电气设备的检修试验作业指导书。5 试验的种类及周期表1 试验的种类序号试验的性质试验的说明1例行试验1) 例行试验应按照本规程中规定的试验项目进行。2) 各基层单位可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补充试

14、验项目。3) 对二次设备的例行检查不局限于本规程的规定。2检修试验1) 新更换或修理后设备的试验应按照本规程规定的试验项目进行。2) 新安装设备的试验除需按照新设备的验收及交接规程规定进行外,应包括本规程中规定的试验项目及新设备特有的试验或检查项目。3诊断试验1) 诊断试验指针对二次设备事故分析或存在某种缺陷的情况下进行的试验,包括设备设备改造后的试验、检修或更换一次设备后二次电气设备需进行的试验、运行中发现异常情况后的试验以及事故后的试验。2) 诊断试验的试验项目应但不仅限于从本规程所列试验项目中选取,还可能包括需要进行的系统试验等。表2 例行试验中的试验周期及要求序号设备名称定期试验的种类

15、和周期1极控系统1. 新投入运行后的3年内及投运后第8年宜进行一次较全面的检修试验。2. 考虑到电子元器件的寿命,投运后8年内应按照本规程的规定进行例行试验,8年后宜根据实际情况缩短例行试验周期。2站控系统1. 新投入运行后的一3年内及投运后第8年宜进行一次较全面的检修试验。2. 考虑到电子元器件的寿命,投运后8年内应按照本规程的规定进行例行试验,8年后宜根据实际情况缩短例行试验周期。3SCADA系统1. 新投入运行后的一3年内及投运后第8年宜进行一次较全面的检修试验。2. 考虑到电子元器件的寿命,投运后8年内应按照本规程的规定进行例行试验,8年后宜根据实际情况缩短例行试验周期。4GPS对时系

16、统1. 输出信号准确度及大部分对时精度试验周期为3年。2. 其它的试验按照本规程规定进行。5交流保护装置1. 新投入运行后的一年内宜进行一次较全面的检修试验。2. 电气量保护校验等试验项目每6年进行一次。3. 线路保护的带通道试验每3年进行一次。4. 非电量保护试验每1年进行一次。5. 每年至少一次跳闸试验(传动试验)。6. 除通过定值切换开关修改的定值可不经试验投入运行外,修改定值后应进行补充试验方可投入运行。7. 其它的试验按照本规程规定进行。序号设备名称定期试验的种类和周期6直流保护装置1. 新投入运行后的一3年内宜进行一次较全面的检修试验。2. 每年进行一次会跳闸的开关量输入回路功能检

17、查。3. 每3年进行一次线路保护的带通道试验。4. 每年进行一次保护出口传动试验。5. 每年进行一次保护定值复核。6. 除通过定值切换开关修改的定值可不经试验投入运行外,修改定值后应进行补充试验方可投入运行。7. 其它的试验按照本规程规定进行。7安全自动装置1. 新投入运行后的一年内宜进行一次较全面的检修试验。2. 主要的试验项目每6年进行一次。3. 除通过定值切换开关修改的定值可不经试验投入运行外,修改定值后应进行补充试验方可投入运行。4. 其它的试验按照本规程规定进行。8二次电压电流回路1. 计量用二次回路每2年进行一次试验,试验项目参见能量计费系统。2. 控制保护电压、电流回路每3年进行

18、一次绝缘检查。其它的试验按照本规程规定进行。9控制、信号及跳合闸回路对跳合闸回路每3年进行一次绝缘检查。其它的试验按照本规程规定进行。10继电器每5年对继电器进行一次校验,每5年宜对瓦斯继电器进行定值检查。11表计、传感器、变送器每35年进行一次试验,其中直接作用于跳闸的传感器和变送器的校验周期为3年。12电能计量系统电能计量系统的试验周期参见本规程规定,部分试验项目采用电能表轮换试验方式。13通信装置通信装置的有关试验项目及试验周期应由相应主管部门制定。本规程对试验周期的推荐如下:PCM设备每3年进行一次检修试验。备用光纤(尾纤)每年进行一次检查。载波传输设备每36年进行相关检修试验,详见本

19、规程规定。14阀冷却系统水泵等设备的控制切换等作为日常运行维护工作。阀冷却系统各表计、传感器、变送器的校验参见本规程表计、传感器、变送器部分。阀冷却系统的内、外冷水的水质检测宜在现场进行,试验周期参见本规程规定。15站用直流蓄电池核对性放电试验每四年一次,8年后每年一次。胶体蓄电池应进行核对性放电试验。第一次投运前应进行蓄电池的活化。16站用直流充电装置试验周期参见本规程规定。部分例行检查周期为3个月。17UPS电源每年进行一次切换试验,每5年进行绝缘检测。18交直流配电屏及直流接地检测装置直流接地检测装置检查周期1年,交流配电屏电源切换试验周期为1年。其它试验周期参见本规程规定。19消防系统

20、消防系统试验应根据国家有关主管部门规定执行,没有规定的宜参照本规程规定和各换流站实际系统执行。20空调系统空调系统的日常维护、清洁和检查由各换流站根据实际环境和设备规范进行。每1年应进行一次设备单机试验。21安保监控系统每1年进行一次例行试验。6 试验前的准备工作及要求 试验人员应熟悉有关设备状况,明确本规程的有关规定。 为了保证试验质量,对试验电源的基本要求如下: 交流试验电源和相应调整设备应有足够的容量,以保证在最大试验负载下,通入装置的电压及电流均为正弦波(不得有畸变现象)。如有条件测试试验电源的谐波分量时,试验电流及电压的谐波分量不宜超过基波的2%。 试验采用的直流电源的额定电压应与装

21、置装设场所所用的直流额定电压相同。现场应备有自直流电源总母线引出的供试验用的电压为额定值及80%额定值的专用支路,试验支路应设专用的安全开关,所接熔断器必须保证选择性。不允许采用运行设备的直流支路电源作为检验时的直流电源。 在现场进行试验工作,直流电源容量、电压波动范围必须满足要求。6.4 所用试验仪器、仪表均应经检定合格,方可使用。 在现场进行试验工作前,应认真了解被试验装置所对应的一次设备情况及其相邻的设备情况,据此制定在试验工作进行的全过程中确保系统安全运行的技术措施。例如确定哪些回路必须断开;哪些屏或屏的哪些部分应予以防护并作出明显标志等。 对新投入运行的继电保护装置试验,应先进行如下

22、的准备工作:了解一次接线及投入运行后可能出现的运行方式和制定二次设备投入运行的方案,该方案应包括投入初期的临时继电保护方式。 检查保护装置的原理接线图(设计图)及与之相符合的二次回路安装图,电缆敷设图,电缆编号图,断路器操作机构图,电流、电压互感器端子箱图及二次回路分线箱图等全部图纸;以及成套保护、自动装置的技术说明及开关操作机构说明,电流、电压互感器的出厂试验报告等。以上技术资料应齐全、正确。 根据设计图纸,在现场核对所有装置的安装位置是否正确,各保护所使用的电流互感器绕组位置是否合适,有无保护死区等。 对扩建保护装置的调试,除应了解二次设备所对应的一次接线外,还应了解与已运行的设备有关联部

23、分的详细情况(例如新投线路的母线差动保护回路如何接入运行中的母线差动保护的回路中等),按现场的具体情况制订出现场工作的安全措施,以防止发生误碰运行设备的事故。 对控制保护装置的定值试验,应按有关机构提供的定值通知书进行。试验工作负责人应熟知定值通知书的内容,并核对所给的定值是否齐全,所使用的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的变比值是否与现场实际情况相符合。 在部分停电进行试验时,允许用检查导通的方法分别验证控制保护到各个断路器就地控制箱跳合闸回路信号的正确性。 凡控制保护装置拒绝动作、误动作或动作原因不明时,均应根据事故情况,有目的地拟定具体检查试验项目及试验顺序,尽快进行事故后的检查试验。 凡带录波功

24、能的微机型控制保护装置发生拒绝动作、误动作或动作原因不明时,应首先从设备中倒出录波文件,然后再执行事故后的检查试验项目。 所有试验工作人员在运行设备上进行工作时,必须事先取得运行值班员的同意,遵照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规定履行工作许可手续,并在运行值班员做好安全措施后,才能进行试验工作。若试验中发生保护跳闸或其它异常情况,无论与本工作是否相关,试验人员均应立即停止工作,保护现场。7 极控系统 直流极控系统的单体检修试验项目、项目属性及要求见表3表3 直流极控系统的单体检修试验项目、项目属性及要求序号检 修 试 验 项 目项目属性及周期工时要 求说 明检修试验定期维护、例行试验(年)1外观、接线及配

25、置检查1 装置(板卡)外观检查2 接线端子紧固检查3 屏接地检查4内部接线检查5 切换开关、按钮、键盘操作灵活性检查6 各电源独立性检查7 装置(板卡)型号检查8 装置(板卡)固化软件版本号检查1311721 装置(板卡)各部件安装牢固,外盖应密封外观良好无异常,无报警,端子应完好无缺。2 接线端子应拧紧牢固。3 屏接地应良好。4 ,内部及背板接线应与出厂图纸完全相符。5 切换开关等应操作灵活。6 装置电源独立。7 装置(板卡)型号应与设计相符。8 装置(板卡)固化软件版本号与厂方提供资料相符。板卡更换时应进行固化软件版本号检查。2设备清扫盘柜、滤网、主机3个月1年1小时/屏应使用防静电鞋、手

26、腕、吸尘器、刷子序号检 修 试 验 项 目项目属性及周期工时要 求说 明检修试验定期维护、例行试验(年)3板卡功能测试1 主CPU板功能测试2 开关量I/O板功能测试3 模拟量I/O板功能测试4 通讯板功能测试5 电源板卡(模块)功能测试6其他板卡功能测试使用厂方提供的测试环境对各类板卡进行测试,测试标准宜参考厂方说明及有关电力自动化设备的相关标准,测试结果应符合技术规范书中的规定。装置型设备的测试可参照板卡测试进行。板卡更换时应进行功能测试。电源板卡(模块)在115%额定直流电压下的电压输出应正常。4直流电源检查1直流电压缓慢上升的自启动性能检查2电源输出电压及稳压性检测554小时/屏1 记

27、录直流电压缓慢上升时,装置(板卡)的启动电压,但不应高于80%额定电压2 80%、100%、额定直流电压下,装置(板卡)均应正常工作5 年后2年一次。5通讯总线启动试验各层通讯总线启动各通讯总线通讯正常,所有节点应可正常接入。6极控主机启动试验系统主机启动及工作应正常。7.2 直流极控系统的分系统试验项目、项目属性及要求见表4表4 直流极控系统的分系统试验项目、项目属性及要求序号试 验 项 目项目属性及周期工时要 求说 明检修试验例行试验(年)1遥测量精度试验1 电压量、电流量2 有功功率、无功功率3 频率量4 温度、油位、压力等非电量经转换后的模拟信号5 模拟量越限告警功能331小时/通道1

28、. 除技术规范书另有规定外,电压量、电流量应满足偏差£± 0.2%;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应满足£± 0.5%。2. 频率及其他模拟信号应满足技术规范的相应要求。3. 模拟量越限告警应符合技术规范的相应规定。遥测量精度试验方法宜参照交流采样的有关规定。非电量信号的精度试验应配合传感器及变送器校验。2硬接点遥信检查及传动试验1 检查各硬接点遥信信号2 SOE分辨率试验3 硬接点遥信信号的传动试验181. 各硬接点遥信信号的动作和复归应与厂方提供的信息表相符,运行人员工作站上应有相应的显示。2. 在GPS对时信号正常情况下,事件动作时间准确度应不大于1ms。3.

29、 配合一次设备、继电保护、辅助设备的检修、改造或更换,进行相应的遥信信号传动试验。除硬接点遥信信号外的其他信号量的检查参照硬接点遥信信号的相关试验。SOE分辨率试验为抽检试验。3断路器、隔离闸刀、接地闸刀监控功能试验1 断路器监控功能试验2 隔离闸刀监控功能试验3 接地闸刀监控功能试验告警信号的动作和复归应与设计的信息表相符(如已在硬接点遥信传动试验中进行,则不再重复);就地/远方控制切换和指示应正确,就地/远方控制功能应正确,联锁功能符合技术规范要求。不定期,随一次设备试验时间进行。序号试 验 项 目项目属性及周期工时要 求说 明检修试验例行试验(年)4联闭锁功能试验联闭锁功能应符合给定的联

30、闭锁原则。5极控主机CPU负荷率检查12极控主机CPU负荷率应满足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6顺序控制功能试验1 大地回线、金属回线、极线并联连接方式的转换2 检修、冷备用、热备用(交流连接、极隔离)等状态间的转换3 主站、从站状态切换4 联合控制、独立控制状态切换顺序控制功能应满足技术规范的要求,顺序控制应可以在分步状态和正常状态下切换,应具备相应的提示和报警功能。顺序控制的联锁功能应正常。7电流控制、功率控制、双极功率控制状态切换功能试验电流控制、功率控制、双极功率控制的状态切换功能应正常。8功率方向切换功能试验功率方向切换功能应正常。9分接开关控制功能试验1 就地单相控制2 远方手动单相控制3

31、 远方手动三相控制4 自动降至最低档功能1118换流变有载调压分接开关就地/远方切换功能应正常,应满足单相控制和三相控制的同步要求,应具备断电后,自动降至最低档位功能。10交流滤波器投切功能试验1 交流滤波器投切功能试验2 交流滤波器投切同期性检查交流滤波器投切功能应正常。投切同期性应符合技术规范要求。序号试 验 项 目项目属性及周期工时要 求说 明检修试验例行试验(年)11系统监视和切换功能试验1 直流极控主机的监视功能试验2 I/O单元(板卡)的监视功能试验3 相关测量元件的监视功能试验4 现场总线的监视功能试验5 系统故障响应正确性检查6 冗余系统的手动切换试验7冗余系统的自动切换试验1

32、121. 系统应能正确实现各项监视功能,并正确区分故障(轻微、严重、紧急)。2. 冗余系统应可根据技术规范实现手动和自动切换。切换过程应不影响系统正常运行。12直流暂态故障录波功能试验系统应能正确实现直流暂态故障录波功能,具体要求可参照故障录波器的相关标准和技术要求。 直流极控系统相关的站系统试验和系统试验应根据实际检修项目或缺陷情况,确定所需进行的站系统试验项目和系统试验项目。如果控制保护系统软件功能有所改变或系统特殊运行方式下,根据改变的功能制定相关的站系统试验和系统试验项目。8 站控系统8.1 直流站控系统的单体检修试验项目、项目属性及要求见表5表5 直流站控系统的单体检修试验项目、项目

33、属性及要求序号检 修 试 验 项 目项目属性及周期工时要求说明检修试验定期维护、例行试验(年)1外观、接线及配置检查1 装置(板卡)外观检查2 接线端子紧固检查3 屏接地检查4 内部接线检查5 切换开关、按钮、键盘操作灵活性检查6 各电源独立性检查7 装置(板卡)型号检查8 装置(板卡)固化软件版本号检查1311721 装置(板卡)各部件安装牢固,外观良好无异常,无报警。2 接线端子应拧紧牢固。3 屏接地应良好。4 内部及背板接线应与出厂图纸完全相符。5 切换开关等应操作灵活。6 装置电源独立。7 装置(板卡)型号应与设计相符。8 装置(板卡)固化软件版本号与厂方提供资料相符。板卡更换时应进行

34、固化软件版本号检查。2设备清扫盘柜、滤网主机3个月1年12应使用防静电鞋、手腕、吸尘器、刷子3板卡功能测试1 主CPU板功能测试2 开关量I/O板功能测试3 模拟量I/O板功能测试4 通讯板功能测试5 电源板卡(模块)功能测试6其他板卡功能测试使用厂方提供的测试环境对各类板卡进行测试,测试标准宜同时参考厂方说明及有关电力自动化设备的相关标准,测试结果应符合技术规范中的规定。装置型设备的测试可参照板卡测试进行。板卡更换时应进行功能测试。电源板卡(模块)在115%额定直流电压下的电压输出应正常。序号检 修 试 验 项 目项目属性及周期工时要求说明检修试验定期维护、例行试验(年)4直流电源检查1直流

35、电压缓慢上升的自启动性能检查2逆变电源输出电压及稳压性检测553小时/屏1. 记录直流电压缓慢上升时,装置(板卡)的启动电压,但不应高于80%额定电压。2. 80%、100%、额定直流电压下,装置(板卡)均应正常工作。5年后2年一次。5通讯总线启动试验1 各通讯总线启动2 站LAN网启动各通讯总线通讯应正常,所有节点都应已正常接入。6站控主机启动试验系统主机启动及工作应正常。 直流站控系统的分系统试验项目、项目属性及要求见表6表6 直流站控系统的分系统试验项目、项目属性及要求序号试 验 项 目项目属性及周期工时要求说明检修试验例行试验(年)1遥测量精度试验1 电压量、电流量2 有功功率、无功功

36、率3 频率量4 脉冲量5 温度、油位、压力等非电量经转换后的模拟信号5 模拟量越限告警功能331小时/通道1. 除技术规范书另有规定外,电压量、电流量应满足偏差£± 0.2%;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应满足£± 0.5%。2. 频率、脉冲及其他模拟信号应满足技术规范的相应要求。3. 模拟量越限告警功能应符合技术规范的相应规定。遥测量精度试验方法宜参照交流采样的有关规定。非电量信号的精度试验应配合传感器及变送器校验。序号试 验 项 目项目属性及周期工时要求说明检修试验例行试验(年)2硬接点遥信检查及传动试验1 检查各硬接点遥信信号2 SOE分辨率试验3 硬接点遥

37、信信号的传动试验181. 各硬接点遥信信号的动作和复归应与厂方提供的信息表相符,运行人员工作站上应有相应的显示。2. 要求在GPS对时信号正常情况下,事件动作时间准确度应不大于1ms。3. 配合一次设备、继电保护、辅助设备的检修、改造或更换,进行相应的遥信信号传动试验。除硬接点遥信信号外的其他信号量的检查参照硬接点遥信信号的相关试验。SOE分辨率试验为抽检试验。3断路器、隔离闸刀、接地闸刀监控功能试验1 断路器监控功能试验2 隔离闸刀监控功能试验3 接地闸刀监控功能试验4 断路器同期功能试验(若有)18小时/台1. 告警信号的动作和复归应与设计的信息表相符(如已在硬接点遥信传动试验中进行,则不

38、再重复);就地/远方控制切换和指示应正确,就地/远方控制功能应正确,联锁功能应符合技术规范要求。2. 被调度确定为同期点的断路器同期功能应满足压差、频差、相角差、导前时间等各项同期参数和技术规范要求,实现充电和同期功能。不定期,随一次设备试验时间。4联闭锁功能试验根据给定的联闭锁原则,验证联闭锁功能。序号试 验 项 目项目属性及周期工时要求说明检修试验例行试验(年)5站控主机的CPU负荷率检查12站控主机CPU负荷率应满足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6系统监视和切换功能试验1 交流站控主机的监视功能试验2 I/O单元(板卡)的监视功能试验3 相关测量元件的监视功能试验4 现场总线的监视功能试验5 系统

39、故障响应正确性检查6 冗余系统的手动切换试验7冗余系统的自动切换试验1111. 系统应能正确实现各项监视功能,并正确区分故障的分离(轻微、严重、紧急)。2. 冗余系统应可根据技术规范实现手动和自动切换。切换过程应不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7在线谐波监视功能试验系统应能正确实现对所确定测量点的谐波的监视和计算。计算结果应符合技术规范要求。 交流站控系统相关的站系统试验和系统试验应根据实际检修项目或缺陷情况,确定所需进行的站系统试验项目和系统试验项目。如果控制保护系统软件功能有所改变或系统特殊运行方式下,根据改变的功能制定相关的站系统试验和系统试验项目。9SCADA系统 SCADA系统的单体检修试

40、验项目、项目属性及要求见表7表7 SCADA系统的单体检修试验项目、项目属性及要求序号检修试验项目项目属性及周期工时要 求说 明检修试验定期维护、例行试验(年)1外观、接线及配置检查1 装置(板卡)外观检查2 接线端子紧固检查3 屏接地检查4 内部接线检查5 切换开关、按钮、键盘操作灵活性检查6 各电源独立性检查7 装置(板卡)型号检查8 装置(板卡)固化软件版本号检查1311281 装置(板卡)各部件安装牢固,外观良好无异常,无报警。2 接线端子应拧紧牢固。3 屏接地应良好。4 内部及背板接线应与出厂图纸完全相符。5 切换开关等应操作灵活。6 装置电源独立。7 装置(板卡)型号应与设计相符。

41、8 装置(板卡)固化软件版本号与厂方提供资料相符。板卡更换时应进行固化软件版本号检查。2设备清扫盘柜、滤网主机3个月1年12应使用防静电鞋、手腕、吸尘器、刷子3电源性能检查1直流电压性能检查2交流电压性能检查554小时/屏1. 记录直流电压缓慢上升时,装置(板卡)的启动电压,但不应高于80%额定电压2. 80%、100%、额定直流电压下,装置(板卡)均应正常工作3. 交流电源电压在80% 120%额定值范围内,设备应能正常工作。5年后2年一次。4通讯总线启动试验1 各通讯总线启动2 站LAN网启动3 远动LAN网启动4 MODEM通道启动各通讯设备通讯应正常,所有节点都应已正常接入。5各工作站

42、启动试验1 运行人员工作站启动2 远动工作站启动3 工程师工作站启动各工作站应可正常工作。9.2 SCADA系统的分系统试验项目、项目属性及要求见表8表8 SCADA系统的分系统试验项目、项目属性及要求序号检修试验项目项目属性及周期工时要求说明检修试验例行试验(年)1极控、站控相关功能试验见规程中极控、站控部分2远动工作站功能试验1 切换试验2 远动工作站控制下的通道切换试验3 通讯规约一致性测试4 CPU负荷率检查1181. 运行和备用的远动工作站间应可实现正确的切换。2. 应可实现通道的正确切换。3. 与各级调度通讯所使用的规约应能通过相应的规约一致性测试。4. 远动工作站的CPU负荷率应

43、满足技术规范要求。3运行人员工作站功能试验1 运行人员工作站辅助功能试验(报表、趋势、登陆管理等)2 CPU负荷率检查运行人员工作站的各项功能及CPU负荷率应满足技术规范要求。4规约转换工作站(外设通信处理机)功能试验(备选)1 与保护及保护子站的接口试验2 与直流线路故障定位系统的接口试验3 与能量计费系统的接口试验4 与站用电等辅助系统及智能设备的接口试验5 与其它设备的接口试验 规约转换工作站(外设通信处理机)与站内各智能设备接口应满足技术规范的相应要求。 与SCADA系统相关的站系统试验和系统试验应根据实际检修项目或缺陷情况,确定所需进行的站系统试验项目和系统试验项目。如果控制保护系统

44、软件功能有所改变或系统特殊运行方式下,根据改变的功能制定相关的站系统试验和系统试验项目。10GPS装置表9GPS装置的试验项目、项目属性及要求序号检修试验项目项目属性及周期工时要求说明检修试验定期维护、例行试验(年)1外观、接线及配置检查1 GPS时钟本体外观检查2 GPS时钟扩展装置外观检查(若有)3 屏接地检查4 接线及天线检查141. 装置各部件安装牢固,外盖应密封观良好无异常,端子应完好无缺。2. 屏接地应良好。天线及接线端子应拧紧,内部及背板接线应与出厂图纸完全相符。2设备清扫盘柜 、天线6个月4小时/个应使用防静电鞋、手腕、吸尘器、刷子3直流电源检查1直流电压缓慢上升的自启动性能检

45、查2逆变电源输出电压及稳压性检测551小时/屏1. 记录直流电压缓慢上升时,装置的启动电压,但不应高于80%额定电压2. 80%、100%、额定直流电压下,装置均应正常工作拉合直流直流电源试验应在80%额定电压下进行。如GPS装置使用交流电源,则当交流电源电压在80%120%额定值范围内,设备应能正常工作。5年后2年一次。序号检修试验项目项目属性及周期工时要求说明检修试验定期维护、例行试验(年)4GPS输出信号精度检验1 分脉冲1PPM信号2 秒脉冲1PPS信号3 IRIG-B(DC)信号4 IRIG-B(AC)信号5 串口报文信号6 NTP网络对时信号38小时/台GPS输出的各类信号精度应满

46、足:1PPM信号准确度应不大于3s,1PPS信号准确度应不大于1s,IRIG-B(DC)信号准确度应不大于50s,IRIG-B(AC)信号准确度应不大于60s。分脉冲和秒脉冲的脉宽及上升沿上升时间应确保系统正常工作。对于NTP网络对时协议和串口报文信号,可以通过验证对时精度来进行检验。5对时精度测试1 设备层I/O装置的对时精度测试2 继电保护装置的对时精度测试3 故障录波器的对时精度测试4 主机的对时精度测试13334各类设备的对时精度应满足技术规范要求和系统性能需要。设备层I/O装置的对时精度应不大于1ms, 继电保护装置的对时精度应不大于10ms,故障录波器的对时精度应不大于1ms,主机

47、的对时精度在保证SOE准确度的前提下,应不大于1s。由于技术规范中关于对时精度的要求不够详细,试验中必须达到的指标是SOE准确度为1ms。I/O对时精度测试为抽检试验。11 交流保护装置500kV交流保护装置的检修试验项目、项目属性、要求见表10,其它电压等级500kV以下装置可参照执行。表10 500kV交流保护装置的试验项目、项目属性和要求序号检修试验项目项目属性及周期工时要求说明检修试验定期维护、例行试验(年)1外观及接线检查1 装置外观检查2 接线紧固检查3屏接地检查4 切换开关、按钮、键盘操作灵活检查5 内部及背板接线检查6电源插件额定工作电压检查7 与主CT、PT二次额定值是否相符

48、检查8 各电源独立性检查9 装置型号检查131181. 装置各部件安装牢固,外盖应密封观良好无异常,继电器端子应完好无缺。2. 接线端子应拧紧。3. 保护屏接地应良好。4. 切换开关等操作应灵活。5. 内部及背板接线应与出厂图纸完全相符。6. 电源插件工作电压应符合技术规范要求。7. 应与主CT、PT参数相符。8. 各电源应独立。9. 装置型号应与设计相符。2设备清扫盘柜、滤网主机3个月1年2应使用防静电鞋、手腕、吸尘器、刷子序号检修试验项目项目属性及周期工时要求说明检修试验定期维护、例行试验(年)3直流电源检查1直流电压缓慢上升的自启动性能检查2拉合直流电源的自启动性能检查3逆变电源输出电压

49、及稳压性检测5554小时/屏1. 记录直流电压缓慢上升时,装置的启动电压,但不应高于80%额定电压2. 连续多次拉合直流电源,装置应正常,无误动作情况3. 80%、100%、115%额定直流电压下,装置均应正常工作拉合直流电源试验应在80%额定电压下进行。电压在恢复(包括缓慢恢复)时,装置无法自启动的,必须更换。5年后2年一次。4通电初步检验1保护装置的通电自检2键盘检查3软件版本号检查4时钟设置与失电检查5 GPS对时检查(若有)611. 装置通电自检应正常。2. 键盘操作应灵活,手感良好。3. 记录软件版本号。4. 失电后,时钟及故障记录不应丢失。5. GPS对时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失电检查的失电时间至少5分钟5保护定值设置1 内部软件功能定义和逻辑灌装(若有)2 定值的设置3 定值失电保护检查4 定值区切换检查(若有)6621. 定值可使用计算机软件整定,但应在装置面板上确认。2. 装置失电,定值不可发生变化。3. 切换定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