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考点规范练14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基础达标考点一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分析1.(2015吉林吉林质检一)普通小麦中有高秆抗病和矮秆易感病两个品种,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现用显性纯合子高秆抗病小麦和矮秆易感病小麦杂交得F1,F1自交或测交,预期结果不正确的是()A.自交结果中,高秆抗病与矮秆抗病比例为91B.自交结果中,高秆与矮秆比例为31,抗病与易感病比例为31C.测交结果为矮秆抗病矮秆易感病高秆抗病高秆易感病=1111D.自交和测交后代出现四种相同的表现类型2.下图为某植株自交产生后代过程示意图,下列对此过程及结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A、a与B、b的自由组合发生
2、在过程B.过程发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C.m、n、p分别代表16、9、3D.该植株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113.已知玉米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用两个纯种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得F1,再用F1与玉米丙杂交(图1),结果如图2所示,分析玉米丙的基因型为()A.DdRrB.ddRRC.ddRrD.Ddrr导学号74540174考点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4.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F1自交,后代有9种表现型B.F1产生的精子中,YR和yr
3、的比例为11C.F1产生的基因型为YR的卵细胞和基因型为YR的精子的数量比为11D.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是指F1产生的4种精子和4种卵细胞自由结合5.下图表示具有不同基因型的豌豆体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这两对基因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从理论上说,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甲、乙植株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是1111B.甲、丙植株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111C.丁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21D.正常情况下,甲植株中基因A与a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分离6.(2015海南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定律支持融合遗传的观点B.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有丝分裂中C.按照孟德尔定律,A
4、aBbCcDd个体自交,子代基因型有16种D.按照孟德尔定律,对AaBbCc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子代基因型有8种7.南瓜所结果实中白色(A)对黄色(a)为显性,盘状(B)对球状(b)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让基因型为AaBb的白色盘状南瓜与“某南瓜”杂交,子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右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某南瓜”为纯合子B.“某南瓜”的基因型为AabbC.子代中A基因频率与AA基因型频率相等D.配子形成过程中A和B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8.荠菜的果实形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已知三角形基因(B)对卵形基因(b)为显性,但当另一圆形显性基因(A)存在时,基因B和b都不能表达。现有一
5、对亲本杂交,后代的分离比为圆形三角形卵形=611,则该亲本的基因型可能为()A.AaBb×AabbB.aabb×AabbC.Aabb×aaBbD.AaBb×aabb9.(2015湖北武汉期末)将纯合的野鼠色小鼠与棕色小鼠杂交,F1全部表现为野鼠色。F1个体间相互交配,F2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野鼠色黄色黑色棕色=9331。若M、N为控制相关代谢途径的显性基因。据此推测最合理的代谢途径是()导学号74540175考点三自由组合定律的特殊分离比10.Rh血型系统是红细胞血型中最复杂的一个系统,在医学上通常将红细胞上含有D抗原者称为Rh阳性,而红细胞上缺乏D抗原者称
6、为Rh阴性。与ABO血型系统不同的是,人的血清中不存在抗Rh的天然抗体,只有当Rh阴性者接受Rh阳性的血液后,才会产生抗D抗原的抗体。而控制Rh血型抗原的等位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根据上述信息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母亲为Rh阴性,已生育一个Rh阳性的孩子,则第二胎一定会出现排斥B.当Rh阴性者接受Rh阳性的血液后,发生的免疫过程没有T淋巴细胞参与C.经调查发现,中国人中Rh阳性占90%以上,说明Rh阳性为显性性状D.若研究Rh血型和红绿色盲,则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11.来航鸡羽毛的颜色由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共同控制,其中B、b分别控制黑色和白色,A能抑制B的表达
7、,A存在时表现为白色。某人做了如下杂交实验:亲本(P)组合子一代(F1)子二代(F2)表现型白色()×白色()白色白色黑色=133若F2中黑色羽毛来航鸡的雌雄个体数相同,F2中黑色羽毛来航鸡自由交配得F3,则F3中()A.杂合子占5/9B.黑色个体占8/9C.白色个体均为杂合子D.黑色个体均为纯合子12.某植物的花色有蓝花和白花两种,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下表是两组纯合植株杂交实验的统计结果,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亲本组合F1株数F2株数蓝花白花蓝花白花蓝花×白花263075249蓝花×白花84021271A.控制花色的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
8、组合定律B.第组F2中纯合蓝花植株的基因型有3种C.第组蓝花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D.白花植株与第组F1蓝花植株杂交,后代开蓝花和白花植株的比例为31导学号74540176能力提升1.已知A与a、B与b、C与c 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A.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B.表现型有4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C.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8D.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2.某种鱼的鳞片有4种表现型:单列鳞、野生型鳞、无鳞和散鳞,由位于
9、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决定(用A、a,B、b表示),且BB对生物个体有致死作用,将无鳞鱼和纯合野生型鳞鱼杂交,F1有两种表现型,野生型鳞鱼占50%,单列鳞鱼占50%;选取F1中的单列鳞鱼进行互交,其后代中有上述4种表现型,这4种表现型的比例为6321,则F1的亲本基因型组合是()A.Aabb×AAbbB.aaBb×aabbC.aaBb×AAbbD.AaBb×AAbb3.某种狗的毛色的遗传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B和b、T与t)控制,其中白、黄、黑色三种色素在细胞内的转化途径如下图所示。现选择基因型为BBTT和bbtt的两个品种进行杂交
10、,得到F1,F1之间相互交配得F2。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F1测交后代的表现型为黑色白色黄色=121B.F2中白色个体的基因型有6种C.分析实验结果,发现F2中性状分离比与理论值有差别,这可能是减数分裂过程中两对基因间发生了交叉互换D.如果发现在某黑狗的背上长有一块“白斑”,则可能是b基因突变成了B基因导学号745401774.(2015北京东城期末)玉米的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宽叶杂交种(Aa)玉米表现为高产,比纯合显性和隐性品种的产量分别高12%和20%;玉米有茸毛(D)对无茸毛(d)为显性,有茸毛玉米植株表面密生茸毛,具有显著的抗病能力,该显性基因纯合时植株在幼苗期就不能存活。
11、两对基因独立遗传。高产有茸毛玉米自交产生子代,则子代的成熟植株中()A.有茸毛无茸毛=31B.有9种基因型C.高产抗病类型占1/4D.宽叶、有茸毛类型占1/2导学号745401785.(2015福建福州期末)半无叶型豌豆卷须极其发达,能够在株间相互缠绕,显著地提高了抗倒伏的能力。为研究豌豆卷须性状的遗传规律及基因定位,科研人员以纯种豌豆甲(绿色子叶、卷须普通型)和纯种豌豆乙(黄色子叶、半无叶型)为亲本,进行杂交,得到F1,再将F1自交得到F2,其性状表现和数量分别是:黄色普通型562株、黄色半无叶型331株、绿色普通型327株、绿色半无叶型3株。请回答下列问题。(1)豌豆是进行遗传研究的极好材
12、料,孟德尔应用(填科学方法名称)研究豌豆的遗传,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 (2)从题中信息可知,豌豆子叶颜色性状中为显性,F2中黄色半无叶型个体的基因型有种。F2出现四种表现型的主要原因是F1个体在产生配子时发生了。 (3)已知上述两对相对性状分别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这两对等位基因位于(填“同一对”或“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若要验证你的判断是否正确,可用F2中的绿色半无叶型个体与题中的个体进行测交,若子代的性状分离比(填“是”或“不是”)1111,则说明判断是正确的。 导学号74540179#考点规范练14基础达标1.A解析:F1自交,后代表现类型及比例为高秆抗
13、病矮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易感病=9331,所以高秆抗病矮秆抗病=31,高秆矮秆=31,抗病易感病=31,故A项错误,B项正确。F1测交后代表现类型及比例为高秆抗病矮秆抗病高秆易感病矮秆易感病=1111,故C、D两项正确。2.D解析:从图可知,在过程中发生了减数分裂,A项正确;过程是受精作用,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由于各有4种类型的配子,所以有16种组合方式,根据组合的结果可知,有9种基因型,3种表现型,B、C两项正确;该植株测交后代分离比为121,所以D项错误。3.C解析:结合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学实验的相关结论,利用反推和正推结合的方法就能分析出玉米丙的基因型。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
14、rr)杂交得F1,F1的基因型为DdRr;再结合图2的比例抗病易感病=31和高秆矮秆=11,可以推知玉米丙的基因型为ddRr。4.B5.D解析:甲(AaBb)×乙(aabb),属于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1111,A项正确;甲(AaBb)×丙(AAbb),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且比例为1111,B项正确;丁(Aabb)自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Aabb、aabb,且比例为121,C项正确;A与a是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项错误。6.D解析:孟德尔定律支持颗粒遗传的观点,不支持融合遗传
15、的观点,A项错误。孟德尔定律描述的过程发生在减数分裂中,B项错误。按照孟德尔遗传规律,AaBbCcDd个体自交后代基因型有3×3×3×3=81(种),C项错误。按照孟德尔遗传规律,AaBbCc 个体测交后代基因型有2×2×2=8(种),D项正确。7.B解析:由图可知,白色黄色=31,亲本杂交方式为Aa×Aa;盘状球状=11,亲本杂交方式为Bb×bb,已知一个亲本为AaBb,另一个亲本为Aabb,A项错误,B项正确;只考虑颜色这一对相对性状,子代基因型为AA、Aa、aa,AA的基因型频率为1/4,而A的基因频率为1/2,C项错
16、误;A与B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故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项错误。8.A解析:根据分离比为圆形(A_ _ _)三角形(aaB_)卵形(aabb)=611,可知圆形非圆形=31,说明亲本的基因型都是Aa,三角形卵形=11,说明亲本的基因型是Bb和bb,通过组合即可得出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9.A解析:由F1的表现型可知:野鼠色为显性性状,棕色为隐性性状。F1雌雄个体间相互交配,F2出现野鼠色黄色黑色棕色=9331,说明双显性为野鼠色,双隐性为棕色,即M_N_表现为野鼠色,mmnn表现为棕色,只具有M或N(M_nn或mmN_)表现为黄色或黑色,A项符合题意。10.D解析:Rh阴性的母
17、亲生育一个Rh阳性的孩子后,体内会产生抗D抗原的抗体,若第二胎为Rh阳性,则会出现排斥反应,但若第二胎为Rh阴性,则不会出现排斥反应,A项错误;Rh阴性者接受Rh阳性的血液后,会产生抗体,这属于体液免疫,需要T淋巴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参与该过程,B项错误;根据调查结果,只能说明控制Rh阳性的基因的频率高于控制Rh阴性的基因的频率,但不能确定Rh阳性为显性性状,C项错误;根据题意可知,控制Rh血型的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而控制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D项正确。11.B解析:根据杂交实验结果可知,F2中黑色羽毛来航鸡的基因型及概率为1/3aaBB和2/3
18、aaBb,其产生的雌雄配子的种类及概率均为2/3aB和1/3ab,故自由交配后其后代基因型及概率为4/9aaBB、1/9aabb、4/9aaBb,其中杂合子占4/9,黑色个体占8/9,白色个体均为纯合子,黑色个体既有杂合子也有纯合子。12.D解析:第组F2中两种类型植株的比例为151,明显是9331的变形,说明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从第组F2的结果可以看出,双显与单显都是蓝花,F2中纯合蓝花植株有3种基因型;从第组F2的结果来看,表现型蓝花植株白花植株=31,说明蓝花亲本基因型为aaBB或AAbb;白花植株与第组F1蓝花植株杂交就是测交,后代开蓝花和白花植株的比例为11。能力提升1
19、.D解析:AaBbCc×AabbCc,可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问题:Aa×Aa1AA2Aa1aa,后代有2种表现型;Bb×bb1BB1bb,后代有2种表现型;Cc×Cc1CC2Cc1cc,后代有2种表现型;所以AaBbCc×AabbCc,后代中有2×2×2=8种表现型。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2×1/2×1/2=1/8。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4×1/2×1/2=1/16。2.C解析:根据题意,单列鳞为双显性,野生型鳞和无鳞为单显,散鳞为双隐性。Aabb×AAbb后代虽然有两种表现型,但无单列鳞鱼;aabb为散鳞且aaBb×aabb后代没有单列鳞鱼;aaBb×AAbb后代的表现型符合题意,F1中的单列鳞鱼是双杂合子,即AaBb,理论上F1中的单列鳞鱼进行互交,其后代中有上述4种表现型,比例应为9331,但由于BB对生物个体有致死作用,故出现6321的比例;D选项中的AaBb的表现型是单列鳞,与题意不符。3.C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白色个体的基因型为B_T_和B_tt,黑色个体基因型为bbT_,黄色个体基因型为bbtt,因此A、B两项正确;位于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才能发生交叉互换,而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