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胶囊化粉末油脂制品的技术研究_第1页
微胶囊化粉末油脂制品的技术研究_第2页
微胶囊化粉末油脂制品的技术研究_第3页
微胶囊化粉末油脂制品的技术研究_第4页
微胶囊化粉末油脂制品的技术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EREALS AND OILS PROCESSING技术 ·油脂工程 >>>微胶囊化粉末油脂制品的技术研究王宝琴 1徐泽平 2(1. 滨州学院生命科学系 2. 山东仁和生物有限公司 【 摘要 】 利用微胶囊化技术 , 将植物或微生物油脂制成的粉末油脂具有油脂不易氧化 、 性质稳定 、 易运输和储存 、 应用广泛等优点 , 在食品 、 医药 、 化妆品等领域倍受青睐 。 本文就微胶囊化技术 , 微胶囊粉末油脂的特点 , 制备的材料 、 制备方法和工艺 , 微胶囊粉末油脂质量指标和应用领域等方面做一综述 。【 关键词 】 微胶囊 ; 粉末油脂 ; 制备工艺 ; 质量标准

2、中图分类号 :TS 225.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199(2010 07-0008-04微 胶 囊 (microencapsulation是 将 需 要 包 被 的 物 质 包裹在微小封闭胶囊内 , 直径一般为 5500m 。 微胶 囊可简单地看作由芯材和壁材组成 , 能够储存微细状 态 的 物 质 , 具 有 改 善 和 提 高 物 质 表 观 及 其 性 质 能 力 。 微胶囊化技术就是将固体 、 液体或气体物质 包裹在微 小的半透明或封闭胶囊内过程 。 自 20世纪 70年代中 期 , 微胶囊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 , 并迅速应用到医药 、 化工 、 生物 、 食品和饲

3、料等众多领域 。1粉末油脂的特点由于油脂自身的特性 , 如不溶于水 , 难与其他食 品 原 料 均 匀 混 合 或 含 有 不 饱 和 脂 肪 酸 , 易 受 到 空 气 、 日光 、 水分等因素影响而发生氧化反应 , 产生一些醛 、 酮类异味物质 , 降低了油脂的品质 ; 一 些油脂如大蒜 油 、 鱼油等本身具有异味 , 不适 宜直接食用 , 从而制 约了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 若将其包裹 , 实现微胶 囊化 , 克服其特性局限 , 从而可发挥保健性油脂的最 大功效 。微胶囊化的粉末油脂与原油脂比较 , 其特性 和加 工性能得到大幅度改善 。 粉末油脂受温度影响程度小 , 具有很好的流动性

4、与贮存稳定性 , 容易同其他粉状原 料 混 合 , 为 工 业 加 工 提 供 了 方 便 , 利 于 运 输 、 储 存 ; 粉末油脂对水的溶解性和乳化分散能力都很强 , 改善 了油脂的分散性 ; 油脂被壁材包埋后 , 避免了与外界参 考 文 献1陈 艳 君 . 后 期 我 国 油 菜 籽 、 菜 籽 油 市 场 浅 析 J . 粮 食 与 油 脂 , 2009(6:3435.2ZHANG S B , WANG Z , XU S Y. Optimization of aqueous en-zymatic extraction of rapeseed oil and protein hydro

5、ly-sates J . J Am Oil Chem Soc , 2007, 84(1:97105.3胡 小 泓 , 狄 强 , 张 新 才 , 等 . 菜 籽 酶 法 直 接 浸 出 工 艺 的 研 究 J . 中国油脂 , 2004, 29(8:1315. 4郑 竞 成 . 对 优 质 油 菜 籽 制 油 工 艺 技 术 的 探 讨 J . 中 国 油 脂 , 2001, 26(5:3839.基金项目 :贵州省基金项目 (黔科合 J 字 20092019号 , 贵州大 学 SRT 计划项目 , 贵州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收稿日期 :2010-03-18作者简介 :周鸿翔 (1975, 男

6、, 贵州贵阳人 , 副教授 , 主要研究 方向为食品加工工艺 。通讯地址 :(550003 贵州省贵阳市8<<<油脂工程 ·技术 EREALS AND OILS PROCESSING环境接触 , 提高了抗氧化性能 , 不易劣变 , 可延 长货 架期 ; 粉末油脂可以改善食品的组织状态 , 风味特性 , 可 应 用 于 一 贯 不 能 使 用 油 脂 或 难 以 使 用 油 脂 的 食 品 。 因此 , 微胶囊化后的粉末油脂不仅克服了传统油脂的 多 种 弊 病 , 更 具 有 入 水 即 溶 、 稳 定 性 高 、 便 于 运 输 、 生产 、 保存等优点 , 极大地

7、拓宽了油脂的使用范围 。2粉末油脂的应用领域粉末油脂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咖啡伴侣 、 奶茶 、 中 西糕点 、 水产禽肉制品 、 油炸食品 、 面制品 、 汤制 品 中 , 雪糕 、 冰淇淋工业 , 糖果 、 巧克力和饮料工 业等 众多领域中 。 目前 , 粉末油脂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主 要是替代工业奶粉 , 可用植物油 、 植物蛋白替代部分 价格昂贵的乳脂肪 、 乳蛋白 , 降低了成本 。3制备方法粉末油脂的制备方法有喷雾式 (喷雾干燥法 、 喷 雾冷却法 、 粉碎式 (冷却固化粉碎法 、 冷冻干燥法 、 涂层式 (微胶粒法 、 分散混合法 等 , 而工业化 大规 模生产主要采用喷雾干燥法和喷雾冷

8、却法 。喷雾干燥法 , 将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等包覆体 溶 于水中作为水相与细微油脂粒子成为 O/W型均质乳化 液 , 经 高 压 喷 嘴 和 喷 雾 器 喷 雾 , 再 加 热 、 干 燥 而 成 。 由喷雾干燥法制得的粉末油脂 , 油脂微粒被包裹于蛋 白质和碳水化台物的外相内 , 粒子呈单粒或集合体状 。 此法是目前世界上制造粉末油脂较成熟的方法之一 。4油脂微胶囊化的材料制备油脂微胶囊的材料主要包括芯材和壁材 , 辅 之以填充剂 、 乳化剂 , 有些还使用固化剂 。4.1芯材芯材就是要包被的油脂 。 芯材的选择主要通过 市 场需求而定 , 所有微胶囊化的过程和目的都围绕着选 定的芯材进行

9、。 食品工业中油脂应用要解决的问题是 如何替代脱脂奶粉和不饱和脂肪酸的保存问题 , 即难 于应用油脂的食品中如何应用油脂 。具有保健功能和多种生理功能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 维生素等是微胶囊化生产研究领域的热门材料 。 如玉 米胚芽油 、 亚麻油 、 红松仁油等 , 还有最新发展起来 的微生物不饱和脂肪酸 , 即微生物油脂 。 通过微胶囊 化保存其生物活性 , 最大限度地发挥功效 , 同时赋予 其良好的流动性和分散性 , 易于应用于固体或粉末原 料中 。4.2壁材选择合适的壁材是微胶囊化油脂中尤为重 要的技 术要点 。 其水溶性 、 黏度 、 乳化性 、 成膜性 、 分子量 大小和酸度 、 与盐

10、的相容性 、 形成囊壁的致密性等理 化特征均会对乳化稳定性产生重要的影响 。 壁材要求 可与芯材相配伍又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 无毒 , 满足食 品卫生要求 , 同时还需要具有适当的渗透性 、 吸湿性 、 溶解性和稳定性 。微胶囊壁材的原料主要包括碳水化合物和 蛋白质 两大类 。 碳水化合物类壁材有海藻酸钠 、 琼脂 、 阿拉 伯 胶 等 植 物 胶 , 通 用 淀 粉 和 羧 甲 基 淀 粉 等 变 性 淀 粉 , 糊精 、 蔗糖 、 麦芽糖等糖类 ; 甲基纤维素 、 羧甲基纤 维素等纤维素胶和胶体型微晶纤维素 。 蛋白质类壁材 包 括 明 胶 、 酪 蛋 白 及 其 钠 盐 、 乳 清 蛋

11、白 、 脱 脂 奶 粉 、 大 豆 分 离 蛋 白 、 花 生 分 离 蛋 白 等 植 物 油 料 分 离 蛋 白 。 其他可用于壁材的原料还有壳聚糖 、 多孔淀粉 、 面筋 蛋白 、 麦醇溶蛋白 、 代可可脂 、 水溶性膳食纤维等 。 以蛋白质类为壁材制备微胶囊也是一类比 较成熟 的应用技术 , 其中以麦芽糊精作为蛋白质壁材的填充 物 。 此方法中麦芽糊精的作用是使所形成的膜既有一 定的强度又能提高微胶囊化效率 。 各种壁材中值得一 提的是采用多孔淀粉制备粉末油脂 , 只需在常温下 将 多孔淀粉与油脂混合 , 将液体油脂被吸附并包埋在淀 粉颗粒中 , 能吸附自身质量 70%80%的油脂而成固

12、体 粉末状 。 由于工艺简单 , 制备方便 , 成本低廉 , 含油 量高 , 无需进行乳化 、 均质 、 干燥等复杂加工 , 不会 因高温加工对油脂成分及风味产生不利的影响 , 较适 合于面点烘焙食品 。在实际应用中 , 常常采用二种或二种以上的 壁材 复合物来达到很好地包埋油脂的目的 。4.3乳化剂和稳定剂乳化剂的选择是微胶囊化过程中另一至关 重要的 因素 。 食用油脂常用的乳化剂材料包括卵磷脂 、 蔗糖 酯 、 单分子蒸馏甘油酯 (单甘酯 、 硬酯酰乳酸钠 、 吐 温 -60。 乳 化 剂 的 亲 水 /亲 油 性 能 称 亲 水 亲 油 平 衡 值 (Hydrophile-Lipophi

13、leBalance , HLB 。 通常一种乳化剂 只对应一个 HLB 值 , 无法满足任意油脂产品的 HLB 值 的需要 , 可通过两种或以上的不同乳化剂进行复配 来 解决 。9EREALS AND OILS PROCESSING技术 ·油脂工程 >>>微胶囊化油脂为 O/W型乳化液 , 需要较高的 HLB 值 , 采用蔗糖酯和单甘酯分别作为亲水乳化剂和亲油 乳化剂对 O/W型乳化液的稳定具有较好效果 。 对玉米 胚芽 油 微 胶 囊 化 , 蔗 糖 酯 -单 甘 酯 复 合 乳 化 油 的 HLB 值在 5.56.5范围内即可达到较好的乳化稳定性 , HLB 值

14、达到 8时 , 效果最佳 。 对大豆乳化油进行微胶囊化 , 当单甘酯与蔗糖酯的比为 2 8(1 4, 即 HLB 值为 12.8时 , 乳化稳定性最好 , 此时乳化液的黏度为 64MPa ·s , 说明在黏度较低的情况下 , 就可以得到稳定性良好的 乳化液 。在使用大豆水解蛋白进行大豆油脂微胶囊 化油脂 制备中 , 使用单甘酯 -吐温 -60复合乳化剂 , 二者比例 为 4 1, HLB 值为 14.9, 取得了良好的乳化稳定性 。 其 中吐温 -60的用量必须超过乳化液总质量的 0.4%, 否 则 会 导 致 较 高 温 度 下 微 胶 囊 熔 化 而 油 脂 泄 露 。 此 外

15、, 添加 0.09%的琼脂可进一步增强乳化液的稳定性 。 4.4固化剂复合凝聚法是油脂微胶囊化的另一重要方 法 , 以 该方法制备微胶囊无需使用乳化剂 , 而是利用两种壁 材在溶液中带有不同电荷的粒子混合后相互吸引发生 电性中和 , 从水溶液中凝聚析出 , 形成对油脂的包埋 作用 。明胶粒子溶解后带正电荷 , 阿拉伯胶粒子带 负电 荷 。 在对亚麻油进行微胶囊化处理过程中 , 两者比例 为 1 11.3 1和 pH 值 4.3(明胶等电点 时 , 包埋率最 高 。 其乳化过程为明胶溶液与亚麻油混合直接通过胶 体磨乳化而非乳化剂乳化 , 充分分散后 , 再加入阿拉 伯胶溶液 , 用稀 NaOH

16、溶液调 pH 值为 7, 继续乳化均 质 , 再调 pH 值到等电点 4.3, 进行凝聚析出 。 在蛋白 质 作 壁 材 时 , 适 当 添 加 含 有 酚 基 、 羟 基 的 没 食 子 酸 , 对蛋白质有交联固化作用 , 并可提高包埋率 。 对亚麻 油的微胶囊化而言 , 固形物总量 0.7%的没食子酸即可 达到固化和提高包埋率的效果 。5微胶囊化工艺在微胶囊化工艺中 , 关键的技术步骤包括溶解 分 散 、 乳化均质和干燥 。 溶解和分散中重点考察的指标 为乳化稳定性 , 或称乳化系数 。 选定芯材 , 确定了微 胶囊化的目标后 , 首先需要确定壁材的种类和比例 。 5.1溶解和分散液体油脂

17、乳化是为了形成 O/W型乳化液 , 影响溶 解和分散的因素主要有水溶性 、 黏度 、 成膜性 、 形成 囊壁的致密性等理化性质 。 首先要求壁材能充分溶解 于水中形成连续水相 , 并以网状结构的形式存在 , 随 干燥过程的进行使网状结构固化 , 同时利用小分子填 充物使网状结构致密 ; 另一方面 , 在亲水性乳化剂的 作用下能与经疏水性乳化剂作用的油脂形成均匀乳化 液 , 使 O/W型结构粒子得到充分分散 。5.2乳化及乳化剂用量分散过程和乳化过程密不可分 。 乳化程度的 好坏 决定于乳化剂种类的选择 、 乳化剂 HLB 值 、 乳化剂用 量 、 乳化时间等因素 。 各种油脂的性质不同 , 所

18、适应 的 HLB 值不同 , 乳化所需要的乳化剂性质也不同 , 故 针 对 具 体 油 脂 都 需 要 特 定 的 乳 化 剂 组 合 达 到 特 定 的 HLB 值 。 根据目前油脂微胶囊化实现的工艺 , 乳化剂 通常都选择一种亲水性乳化剂和一种疏水性乳化剂进 行复配 , 调整二者的比例得到不同的 HLB 值 。 油脂适 宜 HLB 值的选择通过单因子试验 、 正交试验确定 。 乳化剂用量在 0.5%4%范围内 , 乳化剂含量越多 , 乳化效果越好 。 采用乳化剂时 , 可将乳化液中总固 形 物的含量提高 10%, 从而提高微胶囊的产率 。 随乳化 剂含量的提高 , 乳化液的黏度也随之提高

19、, 但乳化稳 定性并无较大提高 , 而且影响喷雾干燥效果 。 制备乳 化液时 , 壁材本身具有一定的乳化稳定效果 。 实践证 明 , 各种油脂微胶囊化时较合适的乳化剂添加量均为 2%。5.3乳化时间乳化时间取决于特定油脂适宜的 HLB 值 。 通常复 配后亲水性的乳化剂 , 其 HLB 值较高 , 所需乳化时间 相对较短 , 而亲油性的乳化剂其 HLB 值较低 , 乳化时 间相对较长 。 使用单甘酯和蔗糖酯复配的乳化剂条件 下 , 大豆油微胶囊化适宜的乳化剂 HLB 值为 12.8, 所 需乳化时间为 35min , 而玉米胚芽油的微胶囊化适宜 乳化剂的 HLB 值为 5.58, 其乳化需 2

20、0min 才能 达到 工艺要求 。5.4均质次数均质是实现乳化的关键过程 , 均质不足 , 乳化 难 以充分和均匀 , 乳化稳定性较低 , 产品的效率和产率 也较低 。 随着均质次数增加 , 微胶囊化效率和产率均 提 高 。 实 际 上 , 均 质 次 数 和 乳 化 时 间 是 相 辅 相 成 的 。 各种油脂采用 1525MPa或 3040MPa的压力下均质 2次 , 即可达到乳化充分均匀和乳化液的稳定性较高的10<<<油脂工程 ·技术 EREALS AND OILS PROCESSING目的 。5.5加水量在大豆色拉油的微胶囊化中 , 乳化液的总固 形物 质量

21、分数为 25%时 , 微胶囊化效果最好 , 总固形物质 量分数太低 , 乳状液的稳定性差 , 而固形物质量分数 稍 高 一 些 可 以 阻 止 油 滴 上 浮 , 保 持 乳 状 液 的 稳 定 性 , 提高微胶囊化的效率 。对红松仁油的微胶囊化中 , 乳化液的总固形 物质 量分数为 37.5%, 而玉米胚芽油的微胶囊化中 , 1015倍于基料的加水量乳化液的黏度较适合于均质和喷雾 干燥的负荷 。 可见不同的油脂 、 壁材和乳化剂作用形 成相同乳化液黏度 , 其总固形物的含量有较大差异 。6制备工艺概要壁材与亲水 性 乳 化 剂 (蔗 糖 酯 混 合 (加 热 65 75 溶解 ; 油脂与亲脂

22、性乳化剂 (单甘酯 混合 (加 热 6575 溶解 (也可将蔗糖酯一并加入油脂 ; 将 两种液体搅拌混合后 , 均质 2次 , 喷雾干燥 , 筛分即 为成品 。 均质前也可先通过胶体磨研磨 23次再进行 喷雾干燥 。 关键的技术步骤主要为溶解分散 、 搅拌乳 化 、 均质和干燥四个过程 。7微胶囊油脂粉末质量指标粉末油脂的质量指标主要包括外观 、 风味 、 表面 油含量 、 油脂包埋率 、 流动性 、 溶解性 、 稳定性和 水 分等 , 其中表面油含量和油脂包埋率是衡量粉末油脂 质量的重要指标 。 表面油含量是指能被石油醚在 1min 内提取出的粉末油脂表面的油脂量 。 油脂包埋率 =(总 加

23、油量 -表面油 /总加油量 ×100%, 通常要求 85%以上 。 另外 , 含水量一般要求 3%以内 。总之 , 理想的粉末油脂产品需具备溶解性 、 流动 性 、 复原乳状液稳定性等良好 , 表面油含量低 , 油脂 包 埋 率 高 , 在 常 温 下 贮 存 10d , 过 氧 化 值 上 升 0.25 0.29Meg/kg。参 考 文 献1何东平 , 张世宏 , 方立中 , 等 . 玉米胚芽油微胶囊化研究 J. 粮食与油脂 , 2003(11:2223.2王俊强 , 顾震 , 马天贵 , 等 . 微胶囊壁材的选择及其在食品工业 中的应用 J. 江西科学 , 2008, 26(2:

24、242244, 247. 3富校轶 , 孙树坤 , 郑环字 . 微胶囊化大豆粉末油脂乳化条件的研究 J. 大豆通报 , 2002(5:2123.4孙桂华 . 粉末油脂配方的研究 J. 粮食与油脂 , 2003(增刊 : 2425.5王磊 , 周坚 , 孙启发 , 等 . 蛋糕预混合粉中粉末油脂添加的研究 及 SPS 软 件 在 但 高 品 质 分 析 中 的 应 用 J. 粮 食 与 食 品 工 业 , 2009, 16(3:2225.6黄凤洪 , 夏伏建 , 王江薇等 . 亚麻油粉末油脂制备的研究 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02, 24(4:6568.7王萍 , 吕姗姗 , 高丽丽 .

25、 红松仁油微胶囊化粉末油脂的研究 J. 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 , 2004(11:4850.8马艳玲 . 微生物油脂及其生产工艺的研究进展 J. 生物加工过 程 , 2006, 4(4:711.9黄英雄 , 华聘聘 . 用于油脂微胶囊化一些壁材 J. 粮食与油脂 , 2002(1:2629.10刘学文 , 刘晓虎 , 液体油脂粉末化中新型壁材的应用研究 J. 中国油脂 , 2001, 26(5:9599.11陈三宝 , 陈武 , 邹盛勤 . 多孔淀 粉 制 备 粉 末 油 脂 新 工 艺 的 研 究 J. 中国油脂 , 2005, 30(6:4243.12金华丽 , 李建超 , 王晓君 . 利用 面 筋 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