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第2课时仰角、俯角中的三角函数-2020秋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1页
23.2第2课时仰角、俯角中的三角函数-2020秋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2页
23.2第2课时仰角、俯角中的三角函数-2020秋沪科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课时仰角、俯角中的三角函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仰角、俯角的概念,并会正确运用这些概念和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体验方程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在解直角三角形中的用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知本节课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认识到将数学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意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教学难点】将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转化为直角三角形中元素间的关系求解.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某数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测底部可以到达的学校操场上的旗杆AB的高度,他们采用了如下两种方法:方法1:在地面上选一点C,测得CB

2、为40米,用高为1.6米的测角仪在C处测得旗杆顶部A的仰角为28°方法2:在相同时刻测得旗杆AB的影长为17.15米,又测得已有的2米高的竹竿的影长为1.5米.你认为这两种方法可行吗?若可行,请你任选一种方法算出旗杆高度,若不可行,自己另设计一种测量方法(旗杆顶端不能到达),算出旗杆高度.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仰角、俯角问题典例在数学课外实践活动中,要测量教学楼的高度AM.下面是两位同学的对话:请你根据两位同学的对话,结合图形计算教学楼的高度AM.(参考数据:sin 20°1750,cos 20°4750,tan 20°925)解析由题意得ABC=90

3、76;,ACB=45°,CAB=90°-ACB=90°-45°=45°,AB=BC.设AB=x,BC=x,DB=20+x,在RtABD中,tan ADB=ABDB,tan 20°=x20+x.tan 20°925,925=x20+x,x=11.25.BM=CE=1.5,AM=11.25+1.5=12.75(m).答:教学楼的高AM是12.75 m.变式训练如图,某同学在大楼AD的观光电梯中的E点测得大楼BC楼底C点的俯角为45°,此时该同学距地面高度AE为20米,电梯再上升5米到达D点,此时测得大楼BC楼顶B点的仰角为37°,求大楼BC的高度.(参考数据:sin 37°0.60,cos 37°0.80,tan 37°0.75).解析过点E,D分别作BC的垂线,交BC于点F,G.在RtEFC中,因为FC=AE=20,FEC=45°,所以EF=20,在RtDBG中,DG=EF=20,BDG=37°,因为tan BDG=BGDG0.75,所以BGDG×0.75=20×0.75=15,又GF=DE=5,所以BC=BG+GF+FC=15+5+20=40.答:大楼BC的高度约是40米.三、板书设计俯角、仰角中的三角函数仰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