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投入,提高服务水平_第1页
加大投入,提高服务水平_第2页
加大投入,提高服务水平_第3页
加大投入,提高服务水平_第4页
加大投入,提高服务水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加大投入,提高服务水平推进蚕桑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岳西县农业委员会在岳西蚕桑发展的重要时期和大别山(安徽、岳西)映山红旅游文化月日子里,我们十分高兴地迎来了安徽省2008年蚕桑工作会议在我县隆重召开。这是各级领导对岳西10万蚕农亲切关爱,是对我们工作的极大关心和支持,也给我们提供了聆听领导和专家不吝赐教、学习兄弟蚕区经验的重要机会。在此,我代表岳西县蚕桑行业的主管部门,向光临我县、出席本次会议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致以最诚挚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岳西县是一个年轻的建制县,位于大别山腹地,江淮在此分水,皖鄂在此交界。全县总人口40.1万人,总面积2398平方公里,是集老区、山区、贫困地区于一体的县

2、份。境内群山兀立,川谷纵横,有千米以上山峰69座,全县平均海拔600米以上。这里,气候凉爽、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物种丰富,被诸多专家誉为是生态保存发育完好的天然大公园,发展适应性特色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正在编制的中国蚕茧优势区域发展规划中,属长江中下游优质茧优势区域,在安徽省蚕茧区划中,属皖西大别山优质茧区。上午大家不辞劳苦亲临我县蚕桑生产第二大镇温泉镇和县现代化蚕种催青室,对我县蚕桑发展情况进行现场指导,通过实地察看,对我县基地建设、养蚕模式、小蚕共育、蚕茧收烘、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和运作、技术服务、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了解,借此机会,把我县蚕桑产业建设情况向大家做一汇报

3、。一、蚕桑产业建设情况我县蚕桑生产历史悠久,属传统产业,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蚕茧价格的大幅回升,比较效益十分明显,加之政府的政策引导,群众发展蚕桑的积极性日益高涨,使我县蚕桑产业得到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县的特色优势产业和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一是蚕桑产业得到稳步发展。我县蚕桑生产起步较早,从七十、八十年代初的“茶、桑、牛”,到九十年代的“茶、桑、果、药”,到现在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蚕桑一直是我县扶持发展的产业,尽管在一定时间内整个蚕桑产业不景气的情况下,我县蚕桑生产仍能保持稳步发展,产业规模在全省位次逐年攀升,现已成为我省主要蚕桑生产大县。特别是近两年,县委、县政府针对我县蚕桑生产的产业优势,结合

4、国家“东桑西移”战略的实施,进一步加大了发展蚕桑产业的力度,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蚕桑产业的决定,制定了岳西县蚕桑产业建设实施方案,安排300万元专项资金,将蚕桑列为我县优先发展的三大农业新型特色主导产业之一重点扶持。由于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使我县的蚕桑产业得到了稳步发展。二是蚕桑生产已具规模。目前,我县已有桑园面积63080亩,其中投产桑园面积56460亩,去冬今春新发展和改造桑园面积6620亩,2005年以来发展连片高产桑园15000余亩。2007年全县2.8万养蚕户,分布21个乡镇,饲养蚕种9.5万盒,产鲜茧3855吨,蚕农收入6333万元,加上收烘、缫丝和织绸,产业总产值达2.5亿元,饲

5、养量和产茧量均升至全省前列,已形成来榜、温泉、菖蒲、店前四个优势产业带,年养蚕10盒以上大户4650户,年产茧500担以上的重点村50个,千担以上村29个,年产茧4000担以上的重点乡镇6个,年产茧万担以上大镇2个。来榜镇已发展成为全省蚕桑第一大镇 ,年产茧达22000担,来榜镇班竹村已成为蚕桑专业村,全村539户就有510户栽桑养蚕,养蚕收入占人均收入的60%以上。我县蚕茧生产不断向重点乡镇、重点村、大户集中,使蚕桑生产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进一步提高。2008年春蚕生产全国、生省均有大幅下降,而我县春蚕蚕饲养量仍达3.5万盒,比上年同期下降不到8%,是我省下降幅度最小的县。三是产业化雏形初步

6、形成。目前我县蚕桑产业已初步形成了基地供种小蚕共育养蚕收烘缫丝织绸相对完整的产业链,现有收烘站茧站130个,缫丝企业2家,织绸企业1家,全县建有自动化成度最高,全国、全省技术领先,一季催青能力达12万盒的催青室一座,统一供种统一催青,全县有专业小蚕共育室259座,联户共育室200余座。相对完整的产业链,能够有效地减少产、供、销环节的矛盾,带动了我县蚕桑产业的发展。四是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我县高度重视蚕桑生产标准化建设,先后制定了岳西县高产丰产桑园栽培技术规程和管理标准,优质茧生产技术标准,小蚕共育技术操作规程,消毒防病技术规范,蚕种供应办法,高密度蚕种催青技术标准,形成了一套符合岳西实际的,较

7、为完整的标准体系。在标准化建设的过程中,培养了一支懂得标准、执行标准的人才队伍,增强了蚕农、小蚕共育业主、企业的标准化意识,提高了我县蚕茧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我县推广小蚕共育技术,居省内领先水平,我县小蚕共育率达90%以上,店前、和平、青天三个重点乡镇达100%,该项标准化技术的广泛应用,是我县蚕桑生产快速发展的科技支撑,是实现全年养蚕高产稳产的技术保障。五是养蚕收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2007年全县养蚕农户,户均拥有桑园2.1亩,户均养蚕3.4盒,户均蚕茧收入2262元,重点村蚕农蚕茧收入占家庭农业收入的30%60%,蚕茧收入成为主产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六是综合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我县蚕

8、桑产业基本形成了以县农委多经站为中心,以农业综合服务站为依托,以蚕桑辅导员为纽带,以小蚕共育户和养蚕大户为支撑的技术服务体系,技术服务能覆盖到所有养蚕户。近几年,不断调整养蚕布局,推广了一些适合我县生长的优质桑树品种、适应蚕农饲养的优良蚕品种、方格蔟、活动蚕台、小蚕共育温湿自动控制器等先进设备和省力化养蚕技术。同时,坚持全县统一蚕种供应,实行县、乡、村、户四级台帐管理,有效杜绝了假冒劣质蚕种的流入,统一供种率达90%以上,不断提高供种质量,让蚕农用上了放心种,全县蚕种供应朝着“供种规范、服务一流、蚕农放心、业绩优良”的现代农技服务迈进。技术服务体系的建立和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有效地提升

9、了我县蚕茧的质量,提高了养蚕的效益,为我县蚕桑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二、采取的主要措施近几年来,我们在蚕桑产业建设方面,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发展蚕桑产业的决定为主题,以夯实蚕桑产业发展基础为着力点,以提高系列化服务能力为保证,充分调动广大蚕农发展蚕桑产业的积极性,为蚕桑产业的加快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群众基础。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1、加强领导,成立组织。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发展蚕桑产业的决定,县委、县政府成立了蚕桑产业发展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协调、综合和督促推动蚕桑产业发展工作,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做到领导到位;在农委成立技术组,县直单位分别联系乡镇,做到扶持到

10、位;每年在全县三级干部会议上布置任务,签订责任书,做到责任到位;县干分片负责,不定期督查,及时补缺补差,做到落实到位;将蚕桑产业发展列为综合考核范围,每年进行专项考核,做到奖惩到位。2、加大投入,夯实基础。为落实关于加快发展蚕桑产业的决定确定的目标,县政府制定了岳西县蚕桑产业建设实施方案,安排3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蚕桑产业发展。2007年安排170万元,扶持高标准桑园发展,活动蚕台、简易蚕室、小蚕共育室、催青室等基础设施建设,扶持蚕桑专业合作组织、加工企业建设以及技术培训等项目。我县2007年度蚕桑产业建设项目,已由县蚕桑产业发展工作协调领导小组,于2008年23月份组织县农委、县财政、扶贫

11、办和蚕桑技术人员进行了验收,所有项目实施符合要求,全县共发展桑园6620亩,推广活动蚕台1050套、方格蔟10万片,新建简易蚕室 200座、小蚕共育室50座、全自动化的蚕种催青室1座,组建蚕桑专业合作组织10个,主办培训班108期,现场会4次,保证每个养蚕户至少有1人参加培训。在县蚕桑产业建设项目的带动下,蚕桑产业发展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蚕农从实施蚕桑产业建设中真正得到了实惠,提高了操作技能,壮大了生产发展基础,推动了整个产业健康发展,促进了我县蚕桑产业优化升级,得到了基层党委政府和广大蚕农普遍认可。3、完善体制,创新服务新模式。2007年县农委认真落实县委、政府关于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实施意见

12、,在省、市农委的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按照突出产业,综合服务,逐步建立起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务实高效的新型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全县撤销24个乡镇农技站,重新组建了8个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站,并在相关综合服务站加设茶叶、蚕桑、高山蔬菜专业服务站,在来榜、温泉、店前3个综合服务站成立了蚕桑服务站。通过改革,权属关系得到了理顺,整合了资源,优化了力量配置,有效地改善了基层工作条件,提高了服务效率。我县这次农技体系改革,创新农技服务方式和服务模式,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技人员的积极性,增强了服务特色农业的能力,引起了农民日报、农村工作通讯、安徽日报等国家、省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和广泛宣传,也得到了上级组织与领导的肯

13、定和鼓励。已被确定为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运行机制创新研究试点县,多次应邀出席全国、全省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专题会议,交流改革的做法与经验。2007年9月份,全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发展座谈会在我县成功召开,多个省内县、市先后前来参观考察。4、着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当前我县实施的蚕桑产业建设,为提高蚕农组织化程度,培育新型的蚕桑经营主体提供了舞台,为生产大户专业化管理提供了条件,为“公司+农户”的形成提供了基础。2007年全县建立蚕桑专业合作组织10个,其中专业合作社2个,成员达1060人,其中蚕农918人,县政府扶持每个合作组织1万元,用于添置设备和改善办公条件,为会员

14、开展信息、培训等服务。随着蚕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提高了蚕农组织化程度,创新了技术服务体系,形成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蚕桑生产社会化服务网络,全面提高了蚕农栽桑养蚕水平。来榜镇蚕桑协会,通过协会成员的示范作用,树立互帮互助的良好风气,强化蚕农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引导蚕农良性生产,一举扭转了多年来蚕农因蚕病问题而闹事的现象,增加了蚕农收入,促进了该镇蚕桑生产健康协调发展。5、推广良种良法,不断提高产业效益。大力推广蚕农乐于接受,节本增效的实用技术。一是大力推广适合我县高产优质桑、蚕新品种,如优质高产桑品种农桑12、农桑14、育71-1;好养优质高产蚕品种黄山×平湖,强健性春秋兼用蚕品种苏菊

15、×明虎。二是小蚕共育自动加温补湿技术、省力化养蚕、蚕桑病虫害防治等先进技术,活动蚕台、先进蔟具、桑蚕沼气桑蚕生态栽桑养蚕模式得到较广泛的推广应用。三是建起国内先进的现代化蚕种催青室。四是加强先进技术示范,召开新技术新设施示范推广现场会,促进蚕桑先进技术进村入户。五是加强与气象部门联系,推行安全平衡养蚕布局,坚持统一供种,加强安全生产技术推广。通过良种良法的推广应用,2007年全县平均亩桑产茧量为65.7公斤,盒种产茧41公斤,进入全省前茅。由于推广成绩突出,2006年和2007年连续两年被省农委蚕桑站评为全省先进推广单位,桑蚕沼气桑蚕生态栽桑养蚕模式是我县蚕桑生产的又一大亮点。6、加

16、强先进技术普及,提高蚕农养蚕水平。2007年结合省农委新型农民培训项目的实施,加强现代农业技术,先进蚕桑生产技术培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公共媒体及推广体系,选择养蚕专业户、共育户集中在县进行培训10期,培训人数达820人。5月份开展了全县茶、桑科技培训月活动,共举办培训班、现场上课、科技赶集活动达200多期,万余蚕农参加,培训效果好。在蚕期遭受倒春寒、高温闷热、干旱严重自然灾害,桑园病虫害暴发,夏秋桑叶质量差的情况下,受训农户季季养蚕发病较轻,产量稳产高产。7、加大蚕种执法,维护蚕桑产业健康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农业部蚕种管理办法和安徽省蚕种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一是加大宣传力

17、度。利用宣传车、明白纸、专栏和标语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蚕种生产、销售法律法规,使广大干部和蚕农充分认识蚕种的特殊性。二是加强蚕种供应市场监管。农委、公安、工商、法院、检察院部门,组成联合执法队伍,加强供种市场管理,严厉打击非法供种,严格执行由县蚕桑技术推广部门统一供种制度。三是切实保证蚕种质量。严格按照农业部制定的蚕种国家标准,签订蚕种购销合同,并经安徽省蚕种质量检验站检验合格,严把质量关,确保蚕农用种安全。8、极积开展学术交流。从2006年开始组织技术人员到栽桑养蚕先进的江苏、浙江、山东及本省青阳、泾县、黟县、肥西、六安、太湖等地考察学习,接待潜山、金寨、霍山、肥西、青阳等地蚕桑同行来我县考

18、察活动。组织技术人员参加省蚕桑协会、大别山区蚕桑协会会议、全国蚕种管理培训班、全国蚕学会年会。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各项学习交流活动,达到了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三、今后蚕桑产业发展思路及目标1、发展思路。岳西蚕桑产业总体发展思路是:坚持立足本县实际,以推进现代化蚕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为总体要求,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根本目的,以规模开发为主要抓手,以科技进步为重要支撑,以机制创新为发展动力,以规范管理为基本保障,突出重点,击破难点,做出亮点,概括为“一条主线”、“三个务必”、“两个提升”和“一新实惠”。“一条主线”是在规划布局中始终贯彻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经济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生态文明、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发展理念。“三个务必”是务必注重发展现代蚕桑产业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密切关系;务必注重桑蚕品种及推广应用对提升蚕桑生产所起的重要作用;务必注重蚕桑技术队伍的发展壮大和网络的不断加强和完善,促进蚕桑事业发展。“两个提升”是通过合理开发,进一步提升岳西蚕桑在省内、国内的形象和品位;进一步提升岳西县内土地利用率和亩桑效益。“一新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