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数量情况分析_第1页
我国人口数量情况分析_第2页
我国人口数量情况分析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数据采集与加工实践2008-2012我国人口情况分析姓 名:郭鸽班 级:统 13-1 指导老师:侯峰目录一. 统计中数据采集与加工实践的步骤二. 统计基本知识三. 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四. 研究途径及方法五. 摘要及关键词六. 我国人口基本情况七. 我国近五年人口变化的背景及原因分 析丿八.我国近五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对人口的影响九.男女比例对人口数量的影响十.平均育龄妇女年龄对人口数量的影响 十一.对我国人口发展的建议 十二.附录及参考文献20082012 中国人口数量情况分析一统计中数据采集与加工实践的步骤、绘统计图6.进行统计分析二统计基本知识 来源:查询资料与整理总结1统计调

2、查的种类调查对象所包括的范围不同 ,可以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在全面调查中 ,又可以按调查的次数和周期分为一次性普查和经常性 调查。此外 ,在全面调查中 ,还可以根据调查的项目划分出专题调查。 在非全面调查中 ,可以根据被调查对象中选择的调查单位不同分为重 点调查 ,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此外 ,还有一种社会调查独特的方法即 个案调查。1确定调查目的:通过了解中国人口数量在近五年的变化情况, 以及于过去五年的横纵向比较, 可以总结我国人口数量的现状, 变化 及有效发展措施。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主要对中国人口数量进行调查,从 网上获得数据。3确定调查项目与调查表4设计调查表与调查问卷注

3、:本次调查采用的是从网上直接导 入数据5确定调查时间与调查期限1设计整理方案:方案中的指标体系与调查项目要 致,或者是其中的一部分。整理方案是否科学,对于统计整理乃至统计分析的质 量都是至关重要的。2对调查资料进行在对统计数据进行整理时,首先要进行审核,审核它们是否准确、及时,完整,以保证数据质量。3统计分组: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组, 能够反映各组数据的数量特征,考察总体内部各组事物的构成状况, 研究各组分的相互关系。4统计汇总:统计汇总的组织形式也称纵向汇总方式,是指按一 定的统计管理体制,将统计资料自下而上进行汇总的方式。5编制统计图表:统计图表可以呈现某事物或某信息数

4、据发展趋 势,一目了然,便于使用。4. 统计整理数据的技术: 逐级汇总、集中汇总、综合汇总5. 统计分组作用1区分社会经济现象的类型;2研究现象的内部结构,亦称结构分组;3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亦称分析分组。三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1模型分析法2相关分析法3因素分析法4动态分析法5比例分析法最常用的统计方法6. 比照分析法最基本的分析方法四研究途径及方法本文采用间接方法,从国家统计局网站网址: stats. gov/),采集到2008至2012年我国人口数量变化及影响因素,进入国家统计局官网首页,点击左侧的“统计数据”,再点击左侧第三个选项“年度数据”,从中找到人口词条,找到相关数据。因数据真实

5、有效,对研究的顺利进行起了很大作用本文通过大量的文字及图表, 将各年份数据进行比对, 从而直观形象 的呈现相关信息。本文通过对各省接待旅客数量, 各省旅游业收入总额, 各季度出行人 数,各人们旅游城市的满意度,外汇收入等重要指标进行分析,得出 比照差异以及相关结论。五摘要及关键词 本文采用间接的方法, 采集了 2008-2012 年五年间有关中国人口数量 变化的各项数据,包括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男女比例等;文章通过 对各年数据的横向比较与纵向分析, 旨在得到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原 因及对控制人口索引采取的措施。 然后,文章会就所研究的对象得出 一般性结论,并提出相关建议。关键词:中国 人口 影响

6、六 我国人口基本情况 人口问题是跟我们生活的各方各面都关系重大的问题, 人口数量的多 少直接影响到我们是否可以充分、 合理的应用我们的资源, 也会影响 国家政策对我们的实施。 人口发展不仅表现在出生率、 死亡率的变化 上,而且还表现在人口模式的转变,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化上。其中男 女比例对人口数量的影响是否重大?人口出生率、 死亡率对人口数量 的变化有怎样的影响?平均育龄妇女与人口变化的关系?从分析问 题中,也可以得出人口变化情况的原因和更好的措施以对人口变化做 出一定影响。2. 我国人口现状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新中国成立 60 年来,中国人口发展 经历了两个阶段, 一是实行计划生育政

7、策之前, 人口发展处于无计划、 自发的高增长时期; 二是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 人口发展逐步走向有 计划、可控制的平稳增长时期。 %。,13 年下降了 7.6 个千分点,并 一直稳定在低水平上。七我国近五年人口变化的背景及原因分析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1. 2008-2012 年我国人口总数变化的比照情况分析250000?00000150000100000AA*<L年末总人口万人)BH-男性人口万人) T-立性人(万人)>50000 -I0r1112008 年 2EM9 年 2CH0 年 2D1T 年 2012 年注:1981年及以前人口数据为户籍统计数;1982、1990、200

8、0、2010年数据为当年人口普查数据推算数;其余年份数据为年度人口抽样调查推算数据。总人口和按性别分人口中包括现役军人,按城乡分人口 中现役军人计入城镇人口。图一为我国人口总数及男女人口总数的比照图通过图一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从 2008年到2012年我国人口数量呈现 少量递增的趋势,大约每年人口增长600万人次左右,呈现较平稳发 展。而对于男女的人口增长比来说,男性人口的增长率略高于女性人 口增长率,但并不明显,比例近似为1:1。从1980年提出计划生育政策,我国人口数量就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和发展,由上图就可以很好的表达出来。2. 2008-2012年我国城镇、乡村人口数量变化的比照情况分析表二

9、为2008-2012我国城镇、乡村人口数量变化时间城镇人口(万人)乡村人口(万人)2008 年62403703992009 年64512689382010 年66978671132011 年69079656562012 年7118264222上表反映了 200至 2012五年间城镇和乡村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城镇人口大致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在每年2000 万人次左右,呈现平稳增长,可见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效果。2012 年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的中国人口形式的变化和人口政策调整中,认为中国在这时已经进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阶段,人口的红利区已经结束。乡村的人口 数量增长呈现少量下降, 这或许跟现今

10、物资上涨, 消费水平提高有一 定关系。1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了人口的平稳增长,在政策的影 响下,出生率进一步降低。2中国人口已经完成了转型,开始进入三低人口增长模式,即低 自然增长率、低出生率、低死亡率,这一模式到现在已经维持了十多 年,基本稳定下来。3女性初婚年龄进一步推迟,这持续了降低人口出生率。现在女 性平均初婚年龄已经升到了 24.45 岁左右。伴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深 化,不管男性还是女性,都更注重专业教育。受教育时间越长,就业 年龄越大,结婚年龄推迟,人口出生率降低。4中国流动人口对人口变化也有一定影响,人口的流入带来了一 些人口增加的变化,人口流入带来人口的增加,也会影响出生

11、率、死 亡率的变化。5人口与经济,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人口的变化。现今教 育孩子的费用增加, 生育一个孩子需要花费更多的经历、 财力和物力, 因此高消费水平对人口的变化有一定影响。4. 总结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 1980 年之前的高增长时期已经过去,在 1971-1980 年间进行的人口有控制的增长阶段有很大成效,在 1980 年后,人口都较平稳增长。 从 2000 年开始,年净增人口低于 1000万, 中国人口进入平稳增长阶段。 可见,人口数量的增长与国家政策的实 施,消费水平、 物资水平都息息相关。同时人口素质的提高也对中国 人口数量的影响有相当大的关系。八我国近五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

12、、自然增长率对 人口的影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1.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变化情况分析比较图三为 2008-2012 人口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 增长率的变化情况T-人出主率监)T-人口死亡率阳)+人口自然瑁长率注:1981年及以前人口数据为户籍统计数;1982、1990、2000、2010年数据为当年人口普查数据推算数;其余年份数据为年度人口抽样调查推算数据。总人口和按性别分人口中包括现役军人,按城乡分人口中现 役军人计入城镇人口出生率二年内出生人数/年内平均人口数X 1000% 死亡率二年内死亡人数/年内平均人口数X 1000%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内死亡人数/年内平

13、均人口数X 1000%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非洲、西南亚、拉丁美洲的人口出生率最高,大多数国家均40%;其次是中国、东南亚、南亚地区,这些地区和国家的出生率为2029%;最低是欧洲与北美洲、俄罗斯与澳大利亚,其人口出生率V 20%。可见中国人口出生%o左右。影响死亡率的因素很多,在工业 化程度比较低的国家、营养和卫生条件是其重要条件。在工业发达国 家,医药卫生条件有很大改善,有些疾病,特别是一些传染性疾病, 基本已被控制,因此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但是,某些社会性原因,如 交通事故在死亡率中所占的比率有所上升。 导致人口有一点范围内的变化图四为2008年我国人口死亡率情况图2008

14、年人口自然增长率O)人口死亡率(蜕)图五为2012年我国人口死亡率情况图2012 年人口自然堵七率(、)人口死亡率隔)由上两图比照可见,2008年和2012年的人口死亡率并没有明显的变化情况,基本维持稳定。这与现阶段采取的国家措施和社会经济、交通、教育发展都有一定的关系。死亡率对 人口数量的影响有较大关系,与生活各种各样的条件等都有关。因此, 提高各种条件、福利、政策等都能改变死亡率,进而影响人口数量。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对人口的影响是重大的。周围的环 境、生活习惯、人们的身体状况以及所从事的都会对这三面有很重大 的影响,周边环境影响人口的出生率,好的环境可以带来更多的出生 率,恶劣

15、的环境下人们都难以维持生活, 还会导致更多的死亡率的发 生。交通状况、医疗卫生条件、个人经济能力更会导致死亡率的直接 变化。当这些数字维持在一个合理的可波动的范围内, 也说明了一个 国家当时的整体水平。九.2008-2012年各年龄段人口数量1.2008-2012年按年龄分男女各阶段情况比照分析指标2012 年2011 年2009 年2008男女男女男女男女0-2013922511982414426412471415176412826916066413619120-4018535317896519169718517017309117480117215517647240-601731661669

16、9717427416784018354218462818428118364060以上7860982305768038023083473851918124083690表六为2008-2012年按年龄分男女各阶段情况各年龄段人口比软图七为各年龄人口比较 0-20 20-40 4CH60 60L_L由图可知,0-20岁的人口发展较慢,社会老龄化的问题也开始显现 出来,中年的人口依旧很多,我国主要人口集中在中年,也便是20-60 岁人口之间,由于国家政策的原因,使的出生率有了明显的下降,进 而0-20死的人口减少,这样也会促使老龄化的问题严重起来。总之 我国的人口有了很大的变化,政策的实施也得到了很好

17、的效果。2.总结人口发展得到了很好地控制,但问题也暴露出来。比方,养老问题, 就医问题,等等。在今后需要在这方面多多下功夫,使得人口可以在 控制的同时更加合理化。这方面的完善也说明了经济上的发展, 但也 不应纯粹的追求经济利益,使人口素质下降。在老龄化现象愈发欲裂 的同时,应该提前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尽量防止不必要的问题。十平均育龄妇女年龄对人口数量的影响1. 平均育龄妇女年龄的基本情况育龄对女性生育是一个大问题, 在我国不同阶段的育龄妇女都有。 在 近五年来,平均育龄妇女人数都近 320000 人,他们是传递后代,增 加我国人口数量的关键人物。 从数据中可以看到有不同切差异很大的 育龄段,最

18、小的年龄在 15 岁,最大的年龄在 49岁。在这两个跨度之 间主要集中在 30-40 岁为最多的育龄妇女。 在 21到 30岁之间也有较 多的育龄妇女, 他们选择在自己的哪个年龄进行生育都对我国人口数 量有较大影响。美国科学家研究观察了 3000 名妇女生第一胎的年龄及其健康问题之 间的关系后发现, 女性生第一胎最好的年龄是 27-34 岁。以女性长期 的健康来看, 34 岁生小孩会比 18 岁生育第一胎更健康。美国国家心 理健康研究机构表示,女性生育力最旺盛的年龄是 20-21 岁,然而, 女人非只要能生、会生就够了。整体来看,女性 34 岁时生第一胎除 了有益生理健康外,心理上也比较成熟,

19、教育、经济及情感上也更加 稳定。同时,女性在 23-30 岁之间是生育的最正确年龄段。这一时期 女性全身发育完全成熟,卵子质量高,假设怀胎生育,分娩危险小, 胎儿生长发育好,早产、畸形儿和痴呆儿的发生率最低。因此,选择不同的年龄段生育孩子对人口的质量以及数量、家长的身体状况都有 及其大的影响2012 年2011 年2010 年2009 年2008 年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31704632549731735931951315-19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1查 3(人738322393454332915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683170427230796616

20、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743075647531799217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701773237490823918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6974797376481003819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764684209446909320-24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1查 51人053323436364088320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855594719416854821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1)0377114328623912822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1)1380108629640

21、831723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1)0471103478386743324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1)0518112127570745725-29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1查 4(人544282378033892025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983397017424756326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877685067383857627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829783328296745428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810682477358761829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8643949

22、77342770930-34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1查 40人840240399014140030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889781447670802431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769479157744719332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803482017378841233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797982708361845834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763577118748931435-39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1查 4(人347325534615526935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7

23、912866895111022836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84548723102321055937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89419558106891064838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950810166109471236839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1)008810209120811146640-44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1查 51人252585564945707240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1)011810190114031237641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1)05151136112137101894

24、2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1)068510550101711165343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1)116111346114731158044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95049139113091127445-49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1查 4(人7049419467194264045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90419859112231323346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9920998313033997747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949899069693565348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1)0442113005618717849岁平均育龄妇女人数(人口抽样调查(人1)0169837071536599表九为平均育龄妇女年龄十一 . 对我国人口发展的建议我国人口发展很快,这也让国家、社会、家庭面临沉重的负担,阻碍 了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同时资源、环境面临巨大的压力。由于 农村人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