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教学设计_第1页
《22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教学设计_第2页
《22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教学设计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2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教学设计科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 九年级(上册)课 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生认识分子的概念、特性,并学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质的变化及分类。2.过程与方法:学生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将微观转化为宏观,想象的学习方法及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激发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教材分析:1.重点:分子的概念及特性。2.难点: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纯净物及混合物。教学方法:实验法、微观想象法学法指导:观察法、想象法、阅读法【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兴趣和热情。昨天,我家孩子问我:“妈

2、妈,雨是怎样形成的?”我解释:光照射在水面,水变为水蒸气,到天上形成云,当云托不住水滴时,水滴就会落下,形成雨。”可是他又问“天离我们那么远那么高,水滴既没翅膀有没有腿,怎么就到天上了呢?”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现象值得思考,如:为什么我们将湿衣服晾在太阳下就干了?为什么你放学刚回到家就闻到饭香了呢?【学生活动】学生从物理上已学的“分子”知识为背景,简单易懂,从浅入深。【学生回答】因为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物理学过)【教师提问】什么是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提问】保持水、二氧化碳、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味微粒是谁?换句话说,水是由什么构成的?二氧化碳呢?氧气呢?【学生回答】水是由许许

3、多多的水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许许多多的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许许多多的氧分子分子构成的。【师生共同总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联系已有知识总结注意点。1、构成:微观(如:氧气是由氧气分子构成)组成:宏观(如: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组成)2、一种: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分子只是其中一种)3、微粒:微观粒子【设问】既然分子是微观粒子,那分子是大还是小呢?(小)【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43页:知识视窗“分子有多大”【学生总结】分子的特性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学生活动】回忆、思考分子还具有什么特性?【学生活动

4、】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间有间隙(教师提供实验仪器和药品)。将传统的“演示实验-观察现象-得出结论”的过程,转化为学生先猜想预测分子的特性(“分子的特性”物理上也已学过),再自主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实验1】学生实验:混合50毫升酒精与50毫升水现象:总体积小于100毫升(总体积为98.5mL)结论:分子间有间隙【实验2】学生实验:两名学生分别用注射器抽取20毫升的空气和20毫升的水,并进行推压现象:空气易推压,水不易推压结论空气中分子间间隙大于液态水分子间的间隙【学生总结】分子的特性:分子间有间隙,且气体分子间隙液体分子间隙、固体分子间隙【实验3】学生实验:先打开氨水试剂瓶,扇

5、着闻,发现有刺激性气味,说明氨水具有挥发性向取出的氨水中加入酚酞现象:酚酞变红结论:氨水能使酚酞变红,显碱性现象:A烧杯中变红,B、C烧杯中不变色结论: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NH3分子溶于酚酞溶液中,和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使酚酞变红(氨气本身没有酸碱性)NH3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学生总结】分子的特性分子在不断运动;气态分子运动剧烈;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学生活动】举出生活实例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教师提醒】分子运动理论应用广泛,包括自然界雨、云、雾等自然现象都和分子运动有关。(解释导课时的故事原因,前后呼应;同时将分子运动与自然现象相联系,开阔学生思维,)【过渡】很多实验证明分子不

6、断运动,我们再来观察一个实验现象。【实验5】学生实验:玻璃管两端的胶塞内,分别放有两团棉花,学生分别向两团棉花上滴浓盐酸和浓氨水。现象:玻璃导管中出现大量白烟结论:分子不断运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生成新分子纯净物只含1种分子,混合物含多种分子【学生总结】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混合物、纯净物(前提:由分子构成物质)1、化学变化: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生成新分子(由分子构成物质)物理变化:无新分子生成(分子间隙变化)2、混合物:含多种分子纯净物:含1种分子【学生活动】总结、归纳本节课的收获二、作业布置:书面:练习册2.2分子研究性课题:构成物质的微粒还有什么?预习:2.3构成物

7、质的微粒()原子和离子三、板书设计:(使用课件:无)四、教学反思:这次评优课的课题是2.2构成物质的微粒(1)-分子。这节课是学生在化学世界中首次接触微观世界,但同时在物理中已有过简单的学习和认识,所以在备课时,我主要思考了以下几个问题:(1)化学上首次接触微观世界,看不到摸不到,如何在宏观和微观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让学生更加易于接受?(2)微观世界是相对枯燥的,如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3)教材实验较多,但实验结论有相互重叠的地方,如何将其整合或联系,让其更有效的为教学目标服务?(4)本节课的实验多为“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得出结论”的过程,如何转化为“学生猜想假设-学生设计实

8、验-验证猜想”,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5)物理“分子”已有学习,如何将其“搬”过来让已有知识背景为化学教学服务,并对其深化和修正?所以,在备课和上课时我特别思考并注重解决的一些问题。以下我将我自认为教学中的优点和缺点总结如下:优点:(1)创设故事情境,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2)从学生已有的物理知识入手,简单易懂,从浅入深,学生易于接受理解。(3)对教材的实验深入挖掘,或整合或改进,使实验更好的为教学服务。(4)注重“一精三多”,学生多说多思多练,无论是实验的设计,结论的得出,概念的分析均由学生完成。尤其是将本为“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得出结论”的实验过程,转化为“学生猜想假设-学生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缺点:(1)板书只是在精心设计下还算整齐,但不是非常漂亮和美观。(2)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教室后面的学生更可能看不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